- 相關推薦
古董收藏家馬未都的故事
導語:有人羨慕馬未都腰纏萬貫,有人仰慕他博學慧眼。而從一介草根晉級為國寶級文化學者,他靠的其實就是兩個字:精準。下面是yuwenmi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物故事,歡迎閱讀與借鑒,謝謝!
成功的傳奇就在精準二字上
61歲的馬未都,赫赫有名。他淵博,生動,又極富個性。他清高,狂傲,又精明透徹。他一直活躍在江湖,江湖上也始終有他的'傳說。
有人羨慕馬未都腰纏萬貫,有人仰慕他博學慧眼。而從一介草根晉級為國寶級文化學者,他靠的其實就是兩個字:精準。
他的人生,說傳奇毫不為過:從編輯、作家、影視編劇,到文物鑒賞家、博物館館長、奧迪英杰匯文化大使、脫口秀主講、文化名人,最終名利雙收。
他是怎么做到的?
1981年,26歲的馬未都還是一名機床銑工。作為文學愛好者,他寫了篇愛情小說《今夜月兒圓》。《中國青年報》整版刊登了這篇小說,誰都沒想到,馬未都的命運從此改變。
小說發表后,馬未都被調任為《青年雜志》的編輯。在文學最璀璨的時代,這是個特別優越的身份,哪位讀者投稿,他隨手寫一句“稿子可以,你來一趟”,別人就樂顛顛地來見他了。他就在那時發掘了王朔、蘇童,辦公室的常客還有劉震云、莫言等人。
在編輯之外,馬未都也一直在堅持創作,而且成績斐然,中青社曾為他和顧城舉行過大型座談會,他代表小說,顧城代表詩歌。
而就在文學事業如火如荼時,馬未都卻選擇了江湖隱退。
他說:“我原來覺得文學神圣得要死,誤認為我可以一輩子弄文學,后來只干了十年,在看到文學興盛和衰退的速度、看到文學業內那種齷齪的嘴臉后就放棄了。”
1990年,馬未都從文壇消失,進軍影視圈,跟王朔、劉震云等人,組建了“海馬影視創作室”,馬未都擔任秘書長,隨后推出家喻戶曉的《編輯部的故事》。
隨后,“海馬影視創作室”制作了《海馬歌舞廳》。片子還未拍完,影視事業也正如烈火烹油,馬未都卻在攢足第一桶金后,漸漸淡出影視圈,一頭扎進了當時還很冷門的'古玩收藏領域,開始了淘寶之旅。
“文人馬未都”變成“商人馬未都”,這是他人生的又一次重大轉型,從中也可以看出他對時代脈搏的精準把握。
當時,中國古玩市場還處在萌芽階段。馬未都的尋寶歷程只能從“菜市場”開始。那時候菜農來北京賣菜,順便會捎上自家最值錢的老物件。馬未都從兩塊錢的“官窯”開始買,直到它升值到20萬。“那時你去地攤上,滿地都是寶貝,我只是在寶貝中進行挑選。”
1982年,馬未都用1600元買下了第一件正式藏品——四扇屏。自此,他的收藏熱情一發不可收拾。攤上淘到的瓷器買回家,他躺在被窩里,一宿一宿地摸著看。“一是養眼,二是琢磨。”在大多數人尚未意識到藝術品價值的時候,他已經“入道”深矣。
這段時間,他成功地混跡在地攤中“撿漏”。淘到一個雍正官窯的盤子。1987年,這樣一個盤子不到500元人民幣(當時公務員的收入每月只有二三百元),今天,已經拍賣到了幾十萬,甚至幾百萬。
【古董收藏家馬未都的故事】相關文章:
古董收藏家老爸作文300字07-16
未 來 的 馬01-28
哲理小故事古董專家08-13
馬的故事01-21
未終結的故事 The Unfinished Story09-08
小學生童話作文:未 來 的 馬08-08
馬的故事作文01-23
馬的故事作文精選01-31
馬米的故事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