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級名人故事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關于四年級名人故事(通用17篇)
廣義上的名人,指一定范圍內有高知名度的人。這里的范圍是相對的,小到鄰里、單位部門,大到國家、世界,在其相對的范圍為眾人熟知的都可稱之為名人。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名人故事,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四年級名人故事 1
1882年,在她一歲多的時候,因為發高燒,腦部受到傷害,從此以后,她的眼睛看不到,耳朵聽不到,后來,連話也說不出來了。她在黑暗中摸索著長大。
七歲那一年,家里為她請了一位家庭教師,也就是影響海倫一生的沙利文老師。沙利文在小時候眼睛也差點失明,了解失去光明的痛苦。在她辛苦的指導下,海倫用手觸摸學會手語,摸點字卡學會了讀書,后來用手摸別人的嘴唇,終于學會說話了。1887年3月3日,對海倫來說這是個極重要的日子。這一天,家里為她請來了一位教師——安妮·莎莉文小姐。安妮教會她寫字、手語。當波金斯盲人學校的.亞納格諾先生以驚訝的神情讀到一封海倫完整地道的法文信后,這樣寫道:“誰也難以想象我是多么地驚奇和喜悅。對于她的能力我素來深信不疑,可也難以相信,她3個月的學習就取得這么好的成績,在美國,別的人要達到這程度,就得花一年工夫。”這時,海倫才9歲。
1904年6月,海倫以優異的成績從拉德克里夫學院畢業。兩年后,她被任命為麻薩諸塞州盲人委員會主席,開始了為盲人服務的社會工作。她每天都接待來訪的盲人,還要回復雪片一樣飛來的信件。后來,她又在全美巡回演講,為促進實施聾盲人教育計劃和治療計劃而奔波。
到了1921年,終于成立了美國盲人基金會民間組織。海倫是這個組織的領導人之一,她一直為加強基金會的工作而努力。在繁忙的工作中,她始終沒有放下手中的筆,先后完成了14部著作。海倫.凱勒被視為本世紀最富感召力的作家之一。
四年級名人故事 2
如果名師執教基礎,新生的起點一定更高更穩。名師影響一生。
如果問:1946年,徐悲鴻任北平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校長時,教幾年級?你也許答不出。但要問:現在名校中的名師教幾年級?你一定脫口而出——畢業班。且不說大學,就說一窩蜂擴招的名中學,師資匱乏,便讓高二老師教高三,高一老師教高二,初三老師晉高一,依此拆低補高,最終是剛畢業的大學生教初一。
但當年徐悲鴻反其道而行之。他親授一年級課,教新生起稿、觀察、修改、乃至鉛筆、紙張、油彩等工具的用法,還到學生宿舍指導寫生。二年級由吳作人等名家任課。三年級,待學生好規矩養成,才交給青年老師帶班。新師應該得到尊重,可教育是天底下最難的事,新生剛起步,如果名師執教基礎,新生的起點一定更高更穩。名師影響一生。
悲鴻大師用心良苦,大師何以如此?一是心有學生,盡力對學生的'一生負責。二是教學理念崇高,不浮躁,不急功近利。這也許是那時既不擴招收費、也不以“升學率”為考評標準的緣故。由名師開啟智慧,乃三生有幸。當代人唯有羨慕的份了。
四年級名人故事 3
魯迅12歲在紹興城“三味書屋”讀私塾的時候,父親正患著重病,兩個弟弟年幼,魯迅不僅經常上當鋪,跑藥店,還得幫助母親干家務勞動。
有一天,魯迅在家里幫助媽媽多做了一點事,結果上學遲到了,嚴厲的老師狠狠地責備了魯迅一頓。魯迅挨訓以后,并不因為受了委屈而埋怨老師。他反而誠懇地接受了批評,決心做好精確的時間安排,再也不會因為做家務而遲到了。于是他用小刀在書桌的.右下角方方正正地刻了一個“早”字,以提醒和鞭策自己珍惜時間,發憤讀書 。
四年級名人故事 4
1961年5月的一天清晨,雷鋒冒著大雨去沈陽辦事。去車站的路上,他見到一位婦女背著一個孩子,手里還牽著一個小女孩,在大雨中深一腳、淺一腳地往車站走著。雷鋒見到這種情形,急忙跑上前去,脫下自己的雨衣披在那婦女身上,又背起地上走的小女孩,陪同她們母女一同到了車站。上車后,雷鋒見那女孩冷得直打顫,于是又把自己身上穿著的絨衣脫下來,穿在小女孩的.身上,還把帶的饅頭給兩個孩子吃。火車到了沈陽,天還在下雨,雷鋒又一直把她們送到家里。那婦女非常感動,眼里閃著淚花,緊緊握住雷鋒的手說:“同志,我可怎么感謝你呀!”
雷鋒就是這樣永不停息地助人為樂,全心全意為人民做好事。
四年級名人故事 5
華羅庚家境貧寒,初中未畢業便輟學在家。他已對數學產生了強烈的興趣,輟學之后,更懂得用功讀書。可憐的是他只有一本《大代數》,一本《解析幾何》及一本從老師那兒借來摘抄的50頁的微積分。
為了抽出時間學習,他經常早起。隔壁鄰居早起磨豆腐的時候,華羅庚已經點著油燈在看書了。伏天的晚上,他很少到外面去乘涼,而是在蚊子嗡嗡叫的小店里學習。嚴冬,他常常把硯臺放在腳爐上,一邊磨墨一邊用毛筆蘸著墨汁做習題。每逢年節,華羅庚也不去親戚家里串門,埋頭在家里讀書。大家給他起了個綽號,叫 “羅呆子”。 他的志氣與行徑,幾乎沒有人能夠理解。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就是這樣的,阻力愈大,反阻力也愈大;困難愈多,克服困難的決心也愈堅。沒有時間,他養成了早起、善于利用零碎時間、善于心算的習慣。沒有書,也養成了他勤于動手、勤于獨立思考的習慣.這種習慣一直保持到他的晚年。
四年級名人故事 6
有一次,陳毅到一個親戚家過端午節,進門后,看見桌子上有一本自己找了很久都沒找到的書,于是,他忘了走幾十里路的疲勞,立即躲到一個空房里專心致志地讀起來。
他邊看邊用筆摘錄重要章節,到了吃飯的時候,親戚幾次來請他,他都舍不得把書放下。親戚見他這樣用功就不忍再打擾他了,就把糖和粽子給他端去。陳毅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書本和摘錄上,粽子本來是蘸糖吃的,可他竟把粽子伸到書桌上的墨硯里蘸著墨汁往嘴里送,一連吃了兩個粽子,竟然沒有品出異味來。過了一會兒,親戚又給他端來面條,見他滿嘴是墨,便召來家人看,大家見了都忍不住大笑起來。
陳毅起初還不知眾人在笑什么,他用手抹了一下嘴巴,見手上沾了很多墨汁,才知道自己誤吃了墨汁,他幽默地對大家說:“吃了墨沒關系,我正覺得我肚子里的墨水太少呢!”
四年級名人故事 7
5歲的時候,張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癱,但她身殘志堅,勤奮學習,熱心助人,被譽為“當代保爾”。 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恒心與疾病做斗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了信心。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奮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并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1983年3月7日,共青團中央在北京舉行命名表彰大會,授予被譽為“80年代新雷鋒的”張海迪同志“優秀共青團員”稱號。
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后翻譯了《海邊診所》、《小米勒旅行記》和《麗貝卡在新學校》,創作了《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一百多萬字的作品。現為山東省作家協會文學創作室一級作家。1993年張海迪通過考試和論文答辯,獲吉林大學哲學碩士學位。1994年參加遠南運動會。1997年入選日本NHK“世界五大杰出殘疾人”。1998年起擔任中國肢殘人協會主席。2000年獲得全國勞動模范稱號。
四年級名人故事 8
1、戰勝殘疾的巴雷尼——堅持
巴雷尼小時候因病成了殘疾,母親的心就像刀絞一樣,但她還是強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現在最需要的是鼓勵和幫助,而不是媽媽的眼淚。母親來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著他的'手說:“孩子,媽媽相信你是個有志氣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夠答應媽媽嗎?”
母親的話,像鐵錘一樣撞擊著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聲,撲到母親懷里大哭起來。
從那以后,媽媽只要一有空,就給巴雷尼練習走路,做體操,常常累得滿頭大汗。有一次媽媽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親的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盡管發著高燒,她還是下床按計劃幫助巴雷尼練習走路。黃豆般的汗水從媽媽臉上淌下來,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緊牙,硬是幫巴雷尼完成了當天的鍛煉計劃。
體育鍛煉彌補了由于殘疾給巴雷尼帶來的不便。母親的榜樣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終于經受住了命運給他的嚴酷打擊。他刻苦學習,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后,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大學畢業后,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于耳科神經學的研究。最后,終于登上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領獎臺。
四年級名人故事 9
錢氏夫婦在學界德高望重、《圍城》、《洗澡》兩部暢銷書更令他們聲名遠播。然而、人們對其家庭生活卻不甚了解。1998年、錢先生的逝世使文化界深感悲痛。但罕為人知的是他和楊絳先生唯一的女兒錢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們而去。一生的伴侶、唯一的女兒相繼離去、楊先生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體味。在人生的伴侶離去四年后、92歲高齡的楊先生用心記述了他們這個特殊家庭63年的風風雨雨、點點滴滴、結成回憶錄《我們仨》。
這本由楊絳所著的《我們仨》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中、楊絳先生以其一貫的慧心、獨特的筆法、用夢境的形式講述了最后幾年中一家三口相依為命的情感體驗。第二部分、以平實感人的文字記錄了自1935年伉儷二人赴英國留學、并在牛津喜得愛女、直至1998年錢先生逝世63年間這個家庭鮮為人知的坎坷歷程。他們的'足跡跨過半個地球、穿越風云多變的半個世紀:戰火、疾病、政治風暴、生離死別……不論暴風驟雨、他們相濡以沫、美好的家庭已經成為楊先生一家人生最安全的庇護所。
四年級名人故事 10
1973年9月11日至17日,法國總統蓬皮杜應邀對我國進行國事訪問,周恩來全程陪同了蓬皮杜總統在中國的訪問。這既是法國也是西方國家第一位元首應邀訪華。它有力地推動了中法關系的發展并在國際上產生了重大影響。
17日中午,蓬皮杜一行準備乘法方專機回國,周和部分官員到機場為他們送行。然而天公不作美,在飛機場送行時,下起了大雨。一大批去機場為蓬皮杜送行的群眾,他們冒著磅礴的大雨,淋著雨整齊地列隊站在那里。在告別時,我方派專人為蓬皮杜及隨行人員撐傘,準備送他們上飛機。不過,西裝革履的蓬皮杜總統,冒著大雨不打傘。
當時,周的身體很差,一直被病痛所折磨。于是,警衛便想給周打傘。周一把推開雨傘,有些生氣地說:“法國總統沒打傘,而且還有這么多群眾都淋著雨,我們為什么就不能像群眾那樣呢?”聽了周的.這番話,警衛和后面的領導都覺得不好意思起來,也都紛紛把傘收了起來。
周在病痛中依然抱病頑強工作,而且非常注意外交禮節,關心、尊重群眾,這讓所有人都敬佩不已。
四年級名人故事 11
名人故事——富蘭克林
美國建國期間的偉人富蘭克林有一個習慣,每一天晚上都把一天的情形重新回想一遍。
他發現他有13個很嚴重的`錯誤,下頭是其中的三項:浪費時間,為小事煩惱,和別人爭論沖突。聰明的富蘭克林發現,除非他能夠減少這一類的錯誤,否則不可能有什么成就。
所以他一個禮拜選出一項缺點來搏斗,然后把每一天的輸贏做成記錄。在下個禮拜,他另外挑出一個壞習慣,準備齊全,再接下去做另一場戰斗。富蘭克林每個禮拜改掉一個壞習慣的戰斗持續了兩年多。
難怪他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受人敬愛也最具影響力的人之一。
每一個銷售人員員可否像富蘭克林那樣,檢視自我的缺點,并與之進行堅持不懈的搏斗,直至勝利為止!
四年級名人故事 12
有個魯國人擅長編草鞋,他妻子擅長織白絹。他想遷到越國去。友人對他說:“你到越國去,必須會貧窮的。”“為什么?”“草鞋,是用來穿著走路的`,但越國人習慣于赤足走路;白絹,是用來做帽子的,但越國人習慣于披頭散發。憑著你的長處,到用不到你的地方去,這樣,要使自我不貧窮,難道可能嗎?”
大道理:一個人要發揮其專長,就務必適合社會環境需要。如果脫離社會環境的需要,其專長也就失去了價值。因此,我們要根據社會得需要,決定自我的行動,更好去發揮自我的專長。
四年級名人故事 13
茅以升是我國著名的橋梁專家。我國第一座現代化大橋――錢塘江大橋,就是他設計的。
茅以升十一歲那年的端陽節,南京秦淮河舉行熱鬧非凡的`龍船比賽。
他和小伙伴約好,一塊兒到河畔看個痛快。但不巧得很,頭天晚,他突然病了,不得不憋在家里。
端陽節一天,茅以升身子躺在床,心兒卻飛向了秦淮河。他多么羨慕自我的小伙伴啊!
晚,小伙伴回來了,一個個無精打采,眼淚盈眶。茅以升很是奇怪,一問才明白,原先秦淮河出了事。由于看龍船的人太多,把一座叫做文德橋的古老拱僑給擠塌了,許多人掉到河里淹死了。
這太不幸了。茅以升直愣愣地望著天花板,好半天才說出一句話來:“我長大了必須要學會造橋,為大家造最結實的橋!”
從此,茅以升的頭腦幾乎被橋占據了。他出門只要見到橋,總要下下看個仔細;讀書讀到有關橋的資料,就立即將其抄在本子。他收藏的各種橋的圖畫、照片,更是數不勝數。因為這個,他還得了個“小橋迷”的綽號呢!
四年級名人故事 14
秦末農民起義領袖之一的項羽,生于楚國將官世家。小時候家里請教師教他識字,沒認幾個他就不肯再學下去。再讓他學劍術,又沒學成。項羽的.叔叔項梁十分生氣,罵他不長進。項羽袒露心跡說:“認字,能夠寫自我的名字,就足夠了;劍術,只能對付一個敵人,不值得去學。我要學就學對付千軍萬馬的本領!”于是項梁就教項羽學習兵法,最終成就了項羽“西楚霸王”的大業。
成功是諸多因素綜合的結果。項羽抓住了主要因素,距離成功也就不遠了。
四年級名人故事 15
左宗棠是晚清重臣,他喜歡下棋,并且棋藝高超,很少有對手。
有一次他微服出巡,在街看到一個老人在擺棋陳,招牌寫著:“天下第一棋手。”左宗棠覺得老人太高狂妄,立刻前挑戰,結果老人不堪一擊,連連敗北,左宗棠洋洋得意,命老人把那塊“天下第一棋手”的招牌拆了,不要再丟人現眼。沒想到,當左宗棠從新疆平亂回來時,居然又發現了那塊牌子。他很不高興,就又去和老人下棋,可是這次他竟然三戰三敗,被殺得落花流水。第二天再去,仍然慘遭敗北,他很驚訝:老人為什么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棋藝提高得如此之快呢?他向老人請教。
老人笑著說:“你雖然微服出巡,但我一看就明白你是左公,并且即將出征,所以我讓你贏,好使你有信心立大功。如今你已凱旋,我就不必再客氣了!”左宗棠叫后心悅誠服。
四年級名人故事 16
伽利略是意大利偉大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他在力學上的奉獻是建立了落體定律,發現了物體的.慣性定律、擺振動的等時性、拋物運動規律,確定了伽利略原理。他在比薩大學讀書期間,就十分好奇,也經常提出一些問題,比方;行星為什么不沿著直線前進一類的問題。有的教師嫌他問題太多了,可他從不在乎,該問還問。
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數學家利奇來比薩游歷,他就準備了許多問題去請教利奇。這一次可好了,教師誨人不倦,學生就沒完沒了地問。伽利略很快就學會了關于平面幾何、立體幾何等方面的知識,并且深入地掌握阿基米德的關于杠桿、浮體比重等理論。
美籍中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先生說得好:;翻開一切科學的鑰匙毫無疑問是問號。所以,要想在學業上有所建樹,必須有好奇之心,善問之意。
四年級名人故事 17
一天,列寧8歲的時候,爸爸、媽媽帶列寧去姑媽家做客,那里的兄弟姐妹們都很盼望列寧和他們在家里玩捉迷藏了,這一次,列寧當抓的了,各人都藏得嚴嚴實實的,不讓列寧看見自我,列寧找到了一個小朋友,他藏在了沙發后面,列寧繼續找,又找到了一個,他藏在了柜子里面,柜子還有一點空,列寧從那里看見了這位小朋友,第三個小朋友藏在了哪里呢列寧找啊找,最終在一個箱子里找到了他,他們正玩得開心的時候,一件事讓他們沒有了興趣玩了,就是,不明白誰把花瓶碰到了地下,在廚房做飯的姑媽來到那里,姑媽著急的`問:都沒有受傷吧!他們說:我們沒有受傷姑媽,可是打了一個您心愛的花瓶!沒事,姑媽說。
我想問問是誰把花瓶打碎的他們都低下頭說:不是我!列寧也低下頭說:不是我打碎了花瓶。姑媽說:以后玩的時候要注意平安!伙伴們和列寧都說:我們記住了!列寧回了家,躺在床上,媽媽走過來問他:怎么了,兒子列寧將這件事的經過告訴了媽媽。
媽媽說:那你給姑媽寫封信吧!列寧寫了封信,過了幾天,姑媽回信了,信上寫著:列寧,你真是個老實的孩子!
【四年級名人故事】相關文章:
誠信的名人故事名人誠信故事03-14
名人與植樹的名人故事02-29
經典名人故事02-21
名人故事林肯05-25
物理名人故事08-22
邵逸夫名人故事03-01
名人讀書的故事12-12
魯迅的名人故事02-27
列寧名人故事12-08
冰心的名人故事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