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民俗作文匯總六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民俗作文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民俗作文 篇1
1. 情節波折性較強,于平常之中生意外,能引起讀者的注意。
2. 情節變化不落于俗套,偶有懸念驟生,波瀾迭起,出人意外,事件的發展過程體現了作者的創新構思。
3. 情節發展較平緩,缺乏一定的起落性。
4. 情節變化平淡無奇,缺乏新意。
5. 情節平直,毫無懸念,平鋪直敘似記流水賬。
6. 過程詳細,結尾卻簡略不全。結構不合理,給人以虎頭蛇尾之感。
7. 構思不合常理,內容漏洞百出,不能反映生活的真實。
8. 情節大起大落,轉換太快,不夠連貫自然。
9. 比喻生動形象貼切,本體與喻體形神相似,文章的趣味性與說服力都大大增強了。
10. 適當地運用對比比較等手法,通過事物相互間的懸殊與差異,有力地佐證文章的中心。
11. 不失時機地運用排比的手法,從多方面說明事物的特征,既增強語勢,又給讀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12. 巧妙地運用擬人手法,使文中的物像具備了人的行為特征人的思想情感,使之從側面體現文中主人公的心靈歷程。
13. 能夠選擇生活中具有典型意義的題材,事件的代表性較強。
14. 選材新穎獨特,不附平庸,一掃迂俗之氣,令人耳目一新。
15. 雖述平常事,但分析透徹合理,理性挖掘較深,凸現了事件的本質。
16. 事件雖小,但反映出較深刻的道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17. 從多方面多角度選材,充分體現了人物的個性特征,人物形象豐滿。
18. 選材過于通俗,不具一定的代表性,老題材老思想,平淡無奇。
19. 雖然選擇了生活中具有一定敘寫價值的事件,但由于分析不透徹,挖掘不深,事件潛含的道理未能深刻地體現。
民俗作文 篇2
眾所周知,深圳是一個移民城市,既然是移民城市,五湖四海的人難免會聚集在這里。其中,有和我們膚色不同的,有和我們國籍不同的,也有和我們居住在同一片華夏土地上,只是信仰不同、習俗不同的56個民族的朋友們。
深圳的習俗可以說,是聚集了各個民族的精華部分,主要由廣府民俗、沿海民俗和客家民俗這三個部分組成。每個部分都蘊含著千年文化的精髓,比如說廣府民俗的:鞭打土牛催春耕,集市貿易有墟期,敬祖睦宗大宗祠,金獅獻瑞鬧新春,初入學堂拜孔子。客家民俗的:迎神驅鬼打大醮,祥瑞麒麟舞鵬城,龍騰四海慶太平,涼帽遮顏唱山歌。還有沿海民俗奇特的:天后廟前“辭沙”祭,浮家泛宅水上人,沙頭角街舞魚燈。
這些民風民俗可謂是各具特色,但有些人會忍不住發問:“深圳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前沿的高科技城市,這些看似有趣但質樸古老的東西,對于我們深圳來說,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呢?在現在這樣的時代,我們還要不要將這些習俗延續下去呢?”
其實,任何一個古老的東西,都是由厚重的歷史疊加而來的,一個沒有歷史的地方則是可怕的。而這些民風民俗不但歷史厚重,還結合了許許多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比如說,廣府民俗的“初入學堂拜孔子”,就是這樣一個儀式“廣府人八百多年來演繹出多姿多彩的廣府民俗。由于有重教崇文的優良傳統,當地初入學堂的學生,都要先舉行“進孔門”的祭孔子儀式。”這個儀式恰恰體現出了廣府人注重修養和學問,而這樣的修養和學問,在以后的發展中而起到了重大作用;還有沿海民俗的“沙頭角街舞魚燈”,舞魚燈是一項傳統的民俗,早操清朝就已經廣為流傳,魚燈不僅僅樣式美觀,還蘊含著人民美好的祝愿,慢慢地,就從莊重的祭祀活動演變成了輕松的娛樂。別忘了“金獅獻瑞鬧新春”,這就是最早起源的舞獅的本體,可以說是民族文化史上的一大突破。
“民俗的,才是世界的。”任何東西都不能像一個值得紀念的民風民俗那樣長久地存在在某一個地方。可以說,我們的民風民俗已經成了深圳的另一個閃光點。
民俗作文 篇3
說起咱家鄉的習俗,那可是三日三夜也說不完。就拿春節來說吧!
春節,就是每年的第一日,家鄉人叫大年初一。大年初一這天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聲除舊迎新。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讓人們感覺到歡愉和吉利。
春節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吃餃子。為驅邪惡、求吉利,餃子要煮得多,必須有余,飯后鍋內要放上饅頭,意在年年有余。一旦煮爛餃子,不可說“破了”,要改說“掙(賺)了”。就餐時,除每人一碗外,還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興旺。吃餃子充滿了節日的歡樂氣氛。春節的餃子里多包有錢、棗、栗子等。吃到紅棗,意味著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勞致富;吃到栗子,意味著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長命百歲;吃到錢,就能發財。不管誰吃到其中的哪一種,大家都衷心地祝賀。如果小孩吃到了錢,家長更是十分高興,認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勵以外,還要賞錢,以示祝賀。
春節還有拜年的習俗,大家互相拜年,舊時拜年要磕頭,現在一般只是問好。晚輩向長輩拜年時,長輩要給壓歲錢。還有用手機發短信拜年、打電話拜年。美好祝福:吉祥、平安、發財、健康之類的讓人們開心的話!
我覺得家鄉的這些習俗蘊含了一個千古不變的含義:希望辛苦了一年的人們能開心的好好休息幾日,調整好心情,再準備開始下一年的奮斗。人們都希望過上幸福、平安的好生活!
民俗作文 篇4
周末,我們寶雞日報全體小記者興致勃勃的跟隨老師參觀了了寶雞民俗博物館。
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寶雞風尚”展區,展區以我們寶雞的世俗生活為主線,將淳樸,求樂的日常生活用栩栩如生的蠟塑展示的淋漓盡致,讓我們小記者情不自禁的融入到生活的場景中,看,你也許此刻正在忙里偷閑、嬉戲打鬧的元宵隊伍中,也許你此刻正在鑼鼓開道,炮火震天、踩高蹺的齊天大圣、騎毛驢趕船的社火隊伍中,轉眼你又回到滿窗紙花、喜慶豐收的大年中。兒時的小伙伴或者抓羊羊、或者翻絞絞、或者斗雞、或者添方、或者打陀螺。好奇的我們一會看看這,一會摸摸那,時不時發出驚嘆的聲音。最后進入省級非遺展區,主要介紹馬勺臉譜,巨大的插翅馬勺臉譜,1只大的馬勺臉譜周圍插了10長9短,共計19只小馬勺臉譜,夸張的造型、細膩的紋樣、鮮明的色彩,想象奇特,臉譜線條穿插變化,使得臉譜的忠奸善惡各具特色,將人物特點盡顯臉上。
接下來我們進入了“西府人生”展區,這部分以人生禮俗為主線,從人之初開始,到婚嫁娶、福祿壽展廳詳細的介紹了西府人民一生的經歷,主要分為現實生活和信仰兩大部分,有好多聽爸爸說都是他們親身經歷過的,像出生滿月的落胎毛、鉆曲聯,掛長命鎖,當天還要抱著滿月的小孩出門“碰干大”來祝福小孩富貴長命、如意吉祥等等,最有意思的是給長輩祝壽的蠟塑,當你走到門口時,會自動感應播放祝壽的場景,鞭炮聲響、禮儀開始,惟妙惟肖。整個展廳教育我們要孝敬尊長,珍惜生命,傳承美德。
最后也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候,因為我們可以同全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張選武(岐人張)老師學畫馬勺臉譜,聽老師講馬勺臉譜一般選擇優質的桐木、柳木、桃木為原材料,它的圖案多取自《封神榜》、《三國演義》、民間傳說或地方戲曲中具有法力正義感的`人物作為臉部造型,每一位小記者都專注的聽張老師將畫臉譜的步驟,先勾邊,再上色。我們這一次畫的是關羽,你看每位小記者手中的關羽,通紅的臉頰、怒睜的雙目,一展三國關羽的英雄氣概。
短短的時間,博物館給我們展示了寶雞西府淳樸而神秘的民間藝術,通過地域特色濃郁的木板年畫、刺繡、剪紙、草編工藝品、皮影社火臉譜等,給我們小記者們上了一堂生動的鄉土民俗教育課。
看完了這些,你對西府民俗知多少?
民俗作文 篇5
二月燈,二月鳶,三月麥稈作吹簫繞過幾個坐在胡同里咿呀學語的小孩,我懷著一種緊張卻又愉悅的心情,不由加快了腳步。
這是一棟小平房,不過兩層高,屋頂上灰黑的瓦片整整齊齊的斜放著典型的江南人家。推開門,陌生而熟悉的氣息撲面而來,正在廚房幫外婆打下手的媽媽迎聲為我介紹七大姑八大婆,囑咐我要好好陪他們聊天談心。
這時,正在后院玩的表妹喚我一起去掃地,美曰是什么除舊布新,其實就是一群小屁孩拿著掃帚漫天飛舞。我饒有興趣的看著他們群魔亂舞。
看
他們一舞起來就忘情了,瘋狂了,沒命了!五六個小蘿卜頭使勁揮動著比自己高兩個頭的掃帚。不協調的抖動,是瘋狂的舞姿;口中的念念有詞,是降魔用的咒語;紅彤彤的小臉蛋兒,則是新年新氣象的象征。
瘋夠了,鬧夠了,小蘿卜頭們在我帶領下服服帖帖的進了屋,當初放在角落的圓形大桌子被挪到了中間,幾盤放在紅色高腳碗的冷菜靜靜的望著我們。媽媽!我要吃鴨舌!小表弟一下子竄上了座位,要外公先坐你才能上去哦。溫柔的姨媽對表弟眨眨眼,表弟的臉瞬間燒了起來:對對,外公要先坐的,我才不當長胡子外公呢!一屋子其樂融融的笑聲仿佛能掀動屋頂,這,就是家吧,我悄悄對自己說。
年糕是年夜飯的打頭陣,由外婆親自下廚,長長扁扁的年糕被切成細細一條,與包菜,肥肉同炒,末了再灑一把胡椒粉。那味道真不是蓋的:自家年糕的米香混著胡椒粉的潑辣,讓人食欲大增。
忽然窗外一聲爆竹劃破天際,小表弟邊啃鴨舌邊含糊的背著: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大胡子外公疼愛的捏捏小表弟的臉,又夾了一筷子鴨舌放入他的碗中。電視中春節聯歡的節目與爆竹的燃放聲以及親人們四處洋溢融為一體,熱鬧中確實有那么幾分嘈雜,但那聲音似乎讓人討厭不起來,似乎更有一種沉淀千年后心靜如水的安全感。
隨著時間的流逝和歷史的翻頁,有一天我們的孩子也會做一些群魔亂舞,而我們也會老到坐在房間與年輕一輩談天論地,但過年給我們,給中國人帶來的心悸與感動,是永遠藏在心底,永遠也忘記不掉的。
仿佛我的耳邊又傳來那幾個孩子的學語聲:四月四,做做四,五月五,過重五
民俗作文 篇6
不好意思哦,大家。我昨天有事情去了,沒有時間寫博客了!感謝朋友們的支持!
今日是農歷三月初三。是我們家鄉集會的高峰期。每年的農歷三月初一都是我們村里集會的開始。從三月初一到初四的集會!從初二開始唱戲,一共有三天唱戲的時間。當然不光光是唱戲那么簡單,還有集會,馬路兩邊都是擺地攤的。有賣衣服的,鞋子的。還有一些是專門賺小孩子錢的,像一些油炸的東西啦,玩具啦。五花八門的東西全出來了。為了這幾天的集會,一些做生意的人是起早貪黑的去站個好地方。這些做生意的想破了腦袋都是為了這幾天的集會。
今年的集會我感覺和往年很不一樣,往年的時候,聽到說家里面有集會就高興的不得了了,最近幾年似乎沒有了那種激情。對像這樣的集會也不怎么感興趣了。但是今年我感覺還是蠻不一樣的。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讓我感覺到了往年沒有過的興奮,也許是今年的朋友多了吧。今年我那些往年不回來參加集會的朋友都回來了。以前我們都在外地上學,沒時間回家玩。但是今年我們大部分都畢業了,工作了。向老板請個假就可以回家痛痛快快的玩玩了。還是像這種家里的集會最好了,逢年過節嘛?大家都有著自己的事情,像這樣的機會還是很少的,人多才好玩嘛!人生中能有幾次這樣的機會聚集這么多的好朋友在一起玩啊?以后大家可能都要忙于自己的事業了,那么像這樣的機會就更少了。
這是我的快樂,也是我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