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民俗作文七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民俗作文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民俗作文 篇1
清茶
到了白露節氣,秋意漸濃。舊時南京人十分重視節氣的“來”和“去”,逐漸形成了具有南京地方特色的節氣習俗。
說到白露,愛喝茶的老南京都十分青睞“白露茶”,此時的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長的極好時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干澀味苦,而是有一種獨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愛。再者,家中存放的春茶已基本“消耗”得差不多了,此時白露茶正接上,所以到了白露前后,有的茶客就托人買點白露茶。
米酒
寧、三都、蓼江一帶歷來有釀酒習俗。每年白露節一到,家家釀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溫中含熱,略帶甜味,稱“白露米酒”。白露米酒中的精品是“程酒”,是因取程江水釀制而得名。程酒,古為貢酒,盛名入遠。《水經注》記載:“郴縣有淥水,出縣東侯公山西北,流而南屈注于耒,渭之程水溪,郡置酒館醞于山下,名曰‘程酒’,獻 同也。” 、淥酒均系傳世美酒。《晉書.武帝紀》:“薦 、淥于太廟”,可見程酒當與、淥媲美。 《九域志》亦云:“程水在今郴州興寧縣,其源自程鄉來也,此水造酒,自名‘程酒’,與 酒別。”程鄉即今三都、蓼江一帶。資興從南宋到民國初年稱興寧,故有郴州興寧縣之說。 白露米酒的釀制除取水、選定節氣頗有講究外,方法也相當獨特。先釀制白酒(俗稱“土燒”)與糯米糟酒,再按1:3的比例,將白酒倒入糟酒里, 裝壇待喝。如制程酒,須摻入適量糝子水(糝子加水熬制) ,然后入壇密封,埋入地下或者窖藏,亦有埋入鮮牛欄淤中的,待數年乃至幾十年才取出飲用。埋藏幾十 年的程酒色呈褐紅,斟之現絲,易于入口,清香撲鼻,且后勁極強。清光緒元年(1875)纂修的《興寧縣志》云:“色碧味醇,愈久愈香”,“釀可千日,至家而 醉”。《水經注》還記載,南朝梁文學家任與友劉 杳閑談,“任謂劉杳曰:‘酒有千里,當是虛言?’杳曰:‘桂陽程鄉有千里酒,飲之至家而醒,亦其例也。’南朝梁時,興寧隸屬于桂陽郡。在蘇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中還有自釀白露米酒的習俗,舊時蘇浙一帶鄉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釀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帶到城市。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釀成,略帶甜味,故稱“白露米酒”。直到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南京城里酒店里還有零拷的白露米酒,后來逐漸消失。
民俗作文 篇2
“一步邁進歷史,一日游遍中國”這句華麗的標語不僅點出了錦繡中華。民俗村的好玩吸引人,更增添它的了神秘。其實錦繡中華。民俗村是反映中國的歷史,文化,藝術的主題公園,深圳因為有了它的點綴而顯得更有文化氣息。
今天,我來到了這個歷史圣地—錦繡中華。民俗村。進入錦繡中華·民俗村后,一條筆直的樓梯出現在我的眼前,樓梯上還有著兩條可愛的金黃色長龍,我順著樓梯走了下去,迎接我們的是一個開闊的廣場,我被各種形形色色造型奇特的房子驚呆了。
首先,我們看了大型原創實景歷史劇《金戈王朝》,雄渾的鐘聲帶我們回到四百多年前的萬歷年間,因倍受慘孽統治,遼東地區滿族英雄努爾哈赤以十三副鎧甲,起兵建州,以區區四萬軍隊和無畏氣概迎戰數倍于他的朝廷四十七萬大軍,在一場實力懸殊的戰役里,在兵臨城下的緊要關頭,在鐵背山前的薩爾滸河畔,打響了一場決定生死存亡的壯烈之爭。。。。。。看了這部這么震撼的大型原創實景歷史劇《金戈王朝》,不禁被那馬背上民族的豪邁與雄風感染了,好像自己也親身經歷過這一場驚心動魄,逼真壯闊的歷史戰爭!
然后,我們看到了西藏的布達拉宮,走進去,又依次看到了:廣西的象鼻山,北京的故宮,頤和園,云南的石林,西安的秦兵馬俑……,看得我眼花繚亂,每一個景色都栩栩如生,淋漓盡致。看了這么多,我仿佛在全國各地都走了一遍。
看完了許多名勝古跡后,弟弟突然說:“我剛剛看見有潑水玩,我也想去。”姨媽聽了,立馬帶我們來到了舉行傣族潑水節的地方,潑水節是傣族的節日,用來潑去各自的霉運,在這個地方,只要你不怕弄濕衣服,就可以和傣族人民一起感受傣族風情。弟弟迫不及待的想去玩,可我們又沒帶換洗的衣服,這可怎么辦啊?弟弟好像看出了我心里所想的,說“姐姐,那邊有賣雨衣和水盆的,只要六十元,雨衣45,水盆15。有了雨衣就不怕弄濕衣服了,有了水盆,就可以盡情地潑他們了。”一邊是昂貴的潑水必需品,一邊是弟弟苦苦哀求的眼神,我也不知如何是好,便把目光投向了姨媽,姨媽說:“沒關系,買吧!”于是他們在噴水處裝滿一盆水,就開始潑了.大家潑完了一盆又一盆.不一會兒,弟弟就變成了穿著雨衣的落湯雞,當然,誰也不例外.大家都玩得興高采烈的!
天漸漸地黑了,我們也該回家了,我感到這一天的旅程太棒了!錦繡中華·民俗村讓我見識許多東西,了解到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走遍了中國的名山大村。朋友,如果你來到深圳,可千萬別錯過這么好的地方!
民俗作文 篇3
一彎新月升起了,淡淡的月光,繁星滿天,忽明忽暗,夜風吹在臉上涼涼的。傳來一股清香,那香,誘人,往東邊一瞧,是柚子樹傳來的香味,那香,在空氣中醞釀著,帶些青草味,聞后使人頭腦醒目。
每逢年三十,便是這香味最濃之時,而這,也是因為那民俗。
每每年三十晚,我們家總要用柚子葉水沖涼,而它,也是有講究的。
1、必用自家種的柚子葉八片;
2、必須自己在外擺鍋架鐵燒水;
3、燒火必用荔枝柴;
4、荔枝柴必須自己上山拾回來。
想到這,忽然記起來,荔枝柴還沒有上山拾,可現在已到傍晚,天色已晚,但憑爸爸的一句話:這柴,必須去拾,就算再黑也不可以壞了民俗。于是我就跟爸爸上山拾柴了。
剛入山,那黑漆漆的一片,讓我提心吊膽,再加上山上還有許多蟲子,爸爸讓我在這等,可我擔心爸爸,便隨爸爸一起上山了,雖然我知道爸爸可以保護我,但心還是亂如麻,背冒一身冷汗。吱咔呀!嚇死我了,不過還算有驚無險,是一個樹枝。
很快,我們便走到了山里頭,這里面的樹葉密密麻麻的,連月光都射不進來,這時,我才感覺到了原來眼前還有一束光,那是手電筒發出來的,這一束光,照亮了黑暗,猶如照亮了整片樹林,溫暖著我的心。很快,我們便拾夠了荔枝柴,便馬上趕回了家。
而那一身冷汗,也隨著火焰的燃燒而消失。
在家里,媽媽摘下八片柚子葉,而柚子葉:長為愛心形,一片葉子有兩個愛心。而八片葉子,寓意為:大吉大利,心心相印。
由于晚上的荔枝柴有點濕,所以要用火熱一下后,便可以使用了,那荔枝柴燒出的縷縷炊煙,緩升上空,而那炊煙,承載的是祖祖代代們的愛。
很快,柚子葉,已從青而泛黃,水也開了。月光,繁星,為祖先們尋找回家的路。
打了水,回到洗手間里,滿是油子葉的清香,沐浴著,迎來新的一年,獲得成長,不再為過去而煩惱,只為現在的幸福而驕傲。
一輪新月是一艘小船,承載著我們大大小小的愛,還有傳承(無論什么困難,都不得已阻撓。)
淡淡的月光,在繁星的襯托下,更加耀眼,夜風是暖的,而這樣的習俗,定會得到傳承,永不遺失。
民俗作文 篇4
回到老家,心里可高興了,春節習俗總會讓我吃驚不小,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個了:吃年飯,看晚會,午夜放煙花和拜年。
大年三十,表舅表舅媽等親戚都歡聚一堂,外婆外公滿臉喜悅,開心地忙碌著。對,今天我們要吃年飯了!“噼里啪啦”,一陣鞭炮聲響起,年飯做好了!當然,吃年飯總忘不了土地爺爺,敬幾根香,擺幾碗菜和一碗飯,求土地爺爺保佑,來年豐收。接下來,便入席了。吃罷年飯,大家都坐在爐子旁邊聊天。外公外婆這時候可就忙咯!吃年飯(也可以說是團圓飯),是春節的重要習俗之一,不管是在哪兒,大家都會趕回來,和家人一起共享這美好的時刻。吃年飯時,大家總有很多話要說,說工作,說家庭,等等。吃年飯的時間是不一樣的,只要家人都到齊了,想什么時候吃都行。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春節聯歡晚會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時候:收壓歲錢。恭喜發財,紅包拿來!大表舅一個,小表舅一個,外婆一個……大家都忙活完了,該坐下來休息休息了,于是,我們便團聚在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邊看邊聊,仿佛話總也說不完似的'。總算熬到12點了,午夜煙花快燃放了!“轟!”一個禮炮打響了,天空頓時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斕彩衣。隨著第一個禮炮的打響,各家不約而同地放出了各種款式的煙花,每一家的屋頂上都掛上了一個美麗的帽子。放煙花的聲音震耳欲聾,五彩的煙花使我眼花繚亂。我和大表舅媽跑到樓頂上觀看煙花,我興奮得直跳:“我這次苦熬到12點真是沒白費,這真是太壯觀了!”午夜放煙花,有可能是每個地方都有的習俗,有可能是我們家鄉特有的一種習俗,但都一樣,我見識到了,你們也聽說了!
這天,是初一,才剛起來,就聽見門外一陣拜年聲:“給您老拜年了啊!”“哎!來了來了,新年快樂!”“新年快樂!”這時候,外婆正忙著做早餐,外公則正忙著招呼人。“坐一下吧啊?”“不了不了。”這樣的對話總會聽見很多次。我趕緊吃完早餐和小表舅他們出門了。小表舅的雙胞胎女兒紫依和紫芊各提著一個袋子,每到一處袋子里的東西就會增加一點,可高興壞她們了。所謂的拜年呢,就是挨家挨戶地走動,有時候會在哪一家坐一會兒,聊聊天什么的。而小孩子就提著個袋子去拜糖。聲明一下啊,我可沒有哦!
民俗作文 篇5
瑤族人民饒有風趣的民俗有“掛袋子”。客人到了瑤族的人的人家中,只要把隨身帶的包或袋子往堂屋的正柱上一掛,主人就知道客人要留下來用餐,都不用事先說明,主人自然會把客人留下了就餐,如果不懂這個規矩,老把包或袋子放在身邊,主人就認為你還要去別的地方,吃飯往往落空。
在達山瑤中,去別人家吃飯,主人家會敬客人三杯酒名曰:“一碗疏,二碗親,三碗見真心”。
客人一般到主人家做客時,主人家就會把金黃厚實的臘肉為上品,吃飯時主人會把大塊大塊的臘肉往客人的碗里夾。
瑤族普遍禁食狗肉,貓肉,蛙肉,凡是生產過的婦女頭幾天是不能吃豬油的。
到瑤族人家做客,吃飯時桌位也很講究,一般是老人和客人坐頭幾位,一些瑤族人還會把雞冠給客人,老人給客人敬酒,其實是一種尊貴。
瑤族人的民風民俗還有很多,大家可以走一走,看一看,瑤族人天性好客會熱情接待你的。
民俗作文 篇6
3月1日,神奇小隊在吳山廣場河坊街舉行了火紅樓道火樣情,中華文明我繼承的活動。一開始,大家一起聚在一起,注意力都不在尋訪上,而是對著一些玩具出了神。但走在何坊街上,各處商埔林立,到處都有新奇的玩意,走了不一會兒,我們就發現了桂花酥,只見兩個正壯年的男子,一人一錘的在捶打桂花酥,越打越薄,不會兒一塊桂花酥就成了,在我們不停的要求下,他們讓我們也參與捶打桂花酥。我們一個一個輪流,你捶一下,我捶一下,一塊桂花酥就完成了。
接下來,我們就發現了一個吹糖人的老爺爺,我們看到了一些帶
顏色的麥芽糖,在老爺爺的手下聽話地變成了一只只羊、一只只雞,以及各式各樣的動物。老爺爺說這是他從他師傅那學來的,要吹成小動物,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吹的氣不能太大,太少了,要均勻的控制。然后他說可以讓我們也試一些簡單的吹法。陳書顥想吹一匹馬,但是因為難度太大,老爺爺讓他吹成了一個葫蘆,哈哈,他還為此不高興呢,但這傳統的手藝也不是我們一學就會的呀,吹成一個葫蘆已經不錯啦。
傳統的文化還有很多很多,等待著我們去慢慢發現,并繼承它們,讓這些傳統的東西一代一代傳下去。
民俗作文 篇7
襄樊是一個風景優美秀麗的古城,也是我的家鄉。說起咱家鄉襄樊那特有的民風民俗可還真不少呢!現在,就根據我了解到的民俗給大家講講吧!
襄樊人歷來好客。在待客方面,只要有客人來,必定不停喊著“稀客”,忙著端茶倒水,陪客人閑談。而當客人走時,拱手相別,囑“慢走”、“再來”。留客吃飯,必有酒,俗有“怪酒不怪菜”之說,叫做“有酒無菜,客人不怪;有菜無酒,站起就走”,強調酒的重要。一般先酒后飯,不可先飯酒。飯酒必強勸,往往客人碗中未盡,主人又端來一碗,趁其不備,叩進客人碗中,直到吃不完有剩余,主人方才稱心,這叫“叩飯”(襄樊人土音念“KANG”飯)。
而壽誕,慶祝生辰,俗稱“過生”或“做生”。兒童生日吃長壽面,穿新衣,長輩贈送玩具、文具或吃食。老人50歲、60歲、70歲生日較為隆重,多由晚輩操持,親友祝賀,送壽聯、壽匾或其他禮物,主人置酒款待。
喪葬,舊時土葬,對棺木很講究,我用杉、柏、楸等上等優質木材制作,內裝裱,外雕鏤,反復油漆。人死后,洗身、穿壽衣,放進棺內,名曰“入殮”。靈柩放入靈堂“停靈”三天。然后送至墓地掩埋。然而建國后,封建迷信的活動漸漸廢除,火葬漸漸興起。
而穿天節為襄樊古代特有節令。宋代的左季裕《雞肋編》稱“襄陽正月二十一日謂穿天節,去交南解佩之日。郡中移合漢水之濱,傾城自萬山泛綠舟而下。婦女在灘中找有孔穿的不白石,以色絲貫之,懸插于首,以為得子之祥。”
襄樊的風俗之豐富,遠不止如此,每一個風俗都是一個優美的故事或傳說。如今這個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處處充滿了幸福、寧靜、祥和。生活在這里的我,也越來越愛上了她!
【有關民俗作文七篇】相關文章:
有關民俗作文300字七篇02-07
有關春節民俗作文七篇01-19
有關民俗作文匯總七篇01-17
有關民俗作文錦集七篇12-25
有關家鄉的民俗作文七篇01-20
有關春節的民俗作文七篇01-07
有關民俗作文300字合集七篇02-19
有關春節民俗民風作文七篇02-14
【實用】民俗作文七篇02-26
有關民俗作文三篇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