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民俗作文

時間:2022-11-05 14:37:13 民俗 我要投稿

春節民俗作文【熱】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么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春節民俗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春節民俗作文【熱】

春節民俗作文1

  除夕這一天對我國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天晚上,我們全家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年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全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雞、鵝、燒肉等等,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疱仧釟怛v騰,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獲太大了,知道了很多過年習俗的知識,不過我覺得有點迷信,但這又仿佛是一種樂趣,只要快樂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況這是傳統的習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以前過年,只是和大人湊熱鬧。今年過年我知道了不少和春節有關的風俗習慣。

  大年三十的上午每家每戶都要貼春聯,以示迎春之意。外公每年都要挑選一幅稱心如意的好春聯。今年選的上聯是:喜氣洋洋財旺旺,下聯是:好運多多福連連。橫批是:吉星高照。這足以預示新的一年里的幸福生活。

  年三十午夜吃餃子,也是每家必不可少的。老人們都說吃餃子好。吃餃子包含著非常豐富的文化意義。餃子諧音交子,就是相交子時,交好運發大財。因餃子的形狀又像金元寶,故又象征團圓和財富。

  大年初五俗稱"破五",意思是人們要走出家門進行戶外活動。這天上午我和外公外婆沿著河堤,從將軍碼頭一直走到新華碼頭。這里是滑冰場,男女老少人頭攢動,人們身著五顏六色的節日新裝,好像給冰場上裝點了盛開的鮮花。人們有的在滑冰、有的在打冰車。還有的在冰道上從高處往下放冰車,大家玩的真盡興!大人、孩子和老人,一片歡歌笑語......

  這不正是太平盛世的真實寫照嗎?

春節民俗作文2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特色,我家鄉也不例外。我家鄉在德慶縣舊院村。那里山清水秀,風景迷人,鳥語花香,綠樹成蔭,連過年的習俗也別有一番風味。

  年三十那天,早上一起床洗漱完畢就得忙開了。首先要去柴房拜灶神。灶神是天地之間的一個神,每到今天,他就會告訴上帝這家人一年的喜憂,所以人們買來麥芽糖,先上他幾株香,以示尊敬,然后放一碗麥芽糖,拜三拜,讓他只報喜,不報憂,這樣上帝以為我們過得非常好,就能夠讓莊稼風調雨順。

  拜完灶神,大概9點左右就開始做午飯了,午飯幾乎就是年夜飯的“彩排”,因為只是有些人現在來不了。

  菜也有講規矩哦!必須有兩碟青菜,意思就是莊稼在夏天可以長得蔥蔥綠綠的,保證秋天好收成。接著是一大碗水煮蛋,只能夠是孕婦吃或者還沒生的吃,除此之外,就只有小孩可以吃了。接著是一碟公雞肉,意頭是在人們滿山頭叫牲畜的時候不傷害到嗓子。再來1碟紅鯉魚,必須有兩只,意頭紅紅火火,年年有余(魚)。

  吃完午飯,在平時,應該是每日一次的午后休閑時光,但是今天不是,2點左右就要為年夜飯開始動手了,這個切菜,那個砍排骨,這個生火,那個加柴。大約4點半有多時,更為熱鬧,新屋舊屋的柴房一共8個灶洞都塞滿了柴。年夜飯得在7點前開臺,必須要有三個人邊吃飯,邊守柴房,因為這時候灶神君嘴上麥芽糖已經快沒了,沒了的話,就會向上帝報憂了,不過,在家人面前,他是不會這樣做的,七點半上帝就回去休息了,守到七點半就OK了。

  到了8點30,人們守歲肚子餓了不能再吃年夜飯的了,只能夠吃甜食糕點,因為今后三天,是全村的休息日,吃光了就不能夠做了。12點00開始了“鞭炮交響曲”,全村都放超長鞭炮,不過是有節奏的哦,這邊剛燒完,那邊正在燒,比年夜飯和制作過程更加熱鬧了!

  這是我家鄉的習俗,你的呢?

春節民俗作文3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是一種模糊的惆悵,仿佛霧里的揮手離別……”對于家鄉的念想,席慕蓉詩中所寫正是我心中所想。匆匆來匆匆去,去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注定那個春節是獨特的,因為疫情給人帶來的不安與擔憂,導致沒有留下多么深刻的回憶。一年沒有回過家鄉了,隨著車中導航播報離家越來越近的路程,我的心情莫名興奮,東陽——這個令我向往的地方,是我的家鄉!我懷念家鄉春節有甜甜的凍米糖、爽口的擇子豆腐……記憶最深刻的是幾年前觀看的板凳龍表演。

  板凳龍是起源于江浙地區的傳統民俗活動之一,這一種舞龍舞蹈。板凳龍一般由龍頭、龍中段、龍尾三部分組成,龍身則是幾十乃至上百檔形似板凳的木板連接而成,每個板凳上均裝有彩色燈籠。板與板之間用一木棍相連,每一個木棍有一人拿著,每條板凳上都扎著花燈,花燈上都畫了自己喜歡的花草、樹、鳥等圖案,由于每只花燈都按自己的喜好所畫,甚至五六條龍走在一起也找不出相同的圖案。舞龍時,到了夜晚,花燈內點燃燭光,形成一條長長的燈。有篾扎板凳龍,即用竹篾扎成龍形置于板凳之上,以木腳示龍爪,造型逼真。

  舞龍手們一般都是當地百里挑一的壯漢,個個生龍活虎般勇猛。舞龍時,前有大紅燈籠開道,后有五彩旗幡擁隨,鼓樂喧天,長號動地,流光溢彩的巨龍,時而似游龍嬉水,排成一字長蛇陣;時而似蛟龍出海,山呼海嘯般飛旋于村頭街巷,好生雄壯、鬧猛!游動時又融體育、雜技、舞蹈為一爐,陣形變化豐富。到了夜晚,花燈內點燃燭光,在田野、在山間、在小巷上行走,一條長長的燈籠,讓人們充分感受到廣場民間舞蹈氣勢恢宏、剛強柔美的特征,在鑼聲、號角、銃聲震天,喝彩聲此起彼伏的氛圍中接受和領悟娛己娛人的生活習俗和敬天順人的民眾信仰。

  最精彩的當是盤龍了。瞧,盤龍開始了,鞭炮鼓樂齊鳴,龍頭領先,龍身龍尾相隨,呈圓形盤旋。盤旋的圈數一般為順時針三圈、逆時針三圈。盤旋的速度隨著鼓樂由緩到急。人們舉著板凳,模仿著龍舞動時的姿態盤旋著。龍身越盤越緊,舞龍者的腳步也越來越快,到最后幾乎是在狂奔了。如有舞者因為跟不上步伐摔了出去,按照傳統的民間說法,摔出去的人將交好運。

  子鼠謝幕,金牛奔來,年去年又回;赝切〾m封在舊時光里的春節的記憶,滿是美好的回憶和永恒的懷念!

春節民俗作文4

  春節習俗

  在漫長悠久的歷史歲月中,春節從萌芽到定型,不斷發展,形成獨具中華民族特色、豐富多彩的習俗。春節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祖敬老、感恩祈福、闔家團聚、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祭灶神

  祭灶,是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在二十五日舉行祭灶。

  傳說到了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一年的善惡,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匯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兇禍福的命運交于灶王爺之手。送灶神的儀式稱為“送灶”或“辭灶”,百姓供上紅燭、糖瓜,以隆重的禮節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如今,農村很多地區還沿襲這種風俗。

  掃塵

  “二十四,掃塵日”。迎新首先要除舊。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國民間素有的傳統習俗。掃塵之日,全家上下齊動手,用心打掃房屋、庭院,擦洗鍋碗、拆洗被褥,干干凈凈迎接新年。其實,人們借助“塵”與“陳”的諧音表達除陳、除舊的意愿。

春節民俗作文5

  我的故鄉在河南焦作,新年對于我們現在的孩子來說,是一個驚天地泣鬼神的日子,是銘刻我們年齡變化的日子,是寒假里最輕松的日子。特別是我們家鄉的新年

  現在我的學習任務之重是可想而知的,整個寒假都處于緊張之中,但我們還是愉快地度過了。是沒有了作業?還是時空錯亂?

  不,當然是家鄉的新年!

  在除夕那天,大家都會回到家里,與家人們團聚在一起,吃上一頓豐盛的年夜飯,說說離別時的奇聞樂事,津津有味地品嘗美味佳肴,享受著團圓的樂趣。吃完年夜飯后,我們還有擺灶糖,是一種又粘嘴又粘牙的麥芽糖。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為了粘住灶爺的嘴巴。傳說灶爺是玉帝派往人間監督善惡之神,它有上通下達,聯絡天上人間感情,傳遞仙境與凡間,外面的煙花在夜空中繽紛綻放,聆聽四處每一聲喜慶的祝福,晚上八點鐘我們一起坐在沙發上吃著麥芽糖,看新年聯歡晚會(當然也會有幾個小懶蟲抵擋不住睡意……),到了十二點左右,也就是午夜零點時刻,我們又能聽到一陣一陣激烈的爆竹和鞭炮聲,來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大年初一的清晨,家家都會早早的起床,換上新衣,燃放鞭炮。吃一些餃子或湯圓(這是我們的習俗)接著,就是小朋友”工作“的時候了,晚輩向長輩拜年,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全家人吃過年餃子,隨后開始到親友家拜年。舊時拜年一般多由家長帶領,先拜長輩近族、鄰友,以后再去遠處各家。各家為接等賀年客人,家里常備茶、瓜子、花生、糖果等。

  正月十五元宵節又是我們新年期間的一個重要節日這一天,每家每戶都會購買湯圓或自己做湯圓吃。吃湯圓表示我們大家團團圓圓、和和美美,但可忙了孩子,吃飽了晚飯迫不及待的跑到街上去,展示自己絢麗的煙花。大街小巷里,煙花聲、鞭炮聲、歡呼聲響成一片,各式各樣的煙花,不僅讓我們看得眼花繚亂,當美麗的煙花打上天空,有的像流星,有的像大紅花,有的像五彩花,點點滴滴,匯成花的海洋,它們像對我們微笑,招手,在向我們致謝,謝我們給予了他們生命讓他們在天空中伸展自己的腰身,多么快樂,多么活潑!姹紫嫣紅的禮炮,打響了天南地北,讓人們目睹自己的風采,每家每戶都會購買湯圓或自己做湯圓吃。吃湯圓表示我們大家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我們家鄉的新年,沒什么儀式,更多的卻是歡歌笑語。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罢f不定你們家鄉的新年更是妙趣橫生!

春節民俗作文6

  每年春節,我都回老家過年,和爺爺奶奶、兄弟姐妹一起,一家人別多熱鬧了。村子里到處洋溢著喜悅的氣氣,能讓人體驗到最具民俗味的新春佳節。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民俗有哪些呢?聽我給你好好侃侃!

  祭祖

  大年三十,奶奶端來好多美食,有豬頭、燒雞、烤魚,玉米、花生、水果……看得我都嘴饞了。我問奶奶這是要干什么,奶奶說:“祭祖!等祭拜完了,你們就可以吃了!蔽液闷娴貑枺骸盀槭裁匆咽澄锓旁谶@兒呢?”“祖上也餓了呀!”奶奶笑著說,“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祖上都要嘗一嘗!痹瓉硎沁@樣。

  祭祀開始了。奶奶先點了幾支香,拜了一拜,然后又放了一串鞭炮,噼里啪啦噼里啪啦……震得我耳朵都快聾了。祭祀儀式結束后,奶奶說:“小饞貓們可以開始吃了!痹缇筒煌Q手谒奈覀円贿呅χ贿吚峭袒⒀实爻粤似饋。

  吃餃子

  總算到了大年三十的傍晚,一家人圍在桌子邊包餃子,有揉面的,有搟)皮的,有包餡的。餃子餡是用豆腐和粉條做成的,因為“腐”與“!敝C音,表示對未來生活的美好祝愿。奶奶還準備了一些干凈的硬幣,包在餃子里,如果誰能吃到硬幣,就預示明年會有好運氣。

  于是,不管是精神抖擻,還是哈欠連天,年夜飯的餃子每個人都吃得很認真,因為里面包著錢啊!能不能吃到全憑運氣,所以我們都小心翼翼地吃,尤其是小弟弟,每次都盛一大碗餃子,吃之前還用筷子輕輕戳一戳,試試里面是否有錢。他要是半天都沒吃到,就會噘起小嘴;吃到一個帶錢的,就會高興得手舞足蹈。

  拜新年

  大年初一的早上,大家都不想起床?墒侵灰宦牥职终f要出門拜年,我們便會一個個鯉魚打挺,趕緊穿上新衣,戴好新帽,跟著爸爸出門挨家拜年。我們小孩子給老人磕個頭問個好,手里就會多出十塊、二十塊的壓歲錢,或者是一把糖什么的。我最喜歡拜年,人與人之間一下拉近了距離,分享彼此的喜悅。

  春節的民俗讓我們每年都能享受與親朋好友團聚的歡樂時光。

春節民俗作文7

  壽縣春節習俗頗多,進入臘月,也屬農閑,家家戶戶都要腌制咸雞鵝,一面備節日待客之需,一面也把豐收的喜悅和對來年的祝福腌進濃濃的臘味。

  改革開放前經濟尚不寬裕時,群眾詼諧地說“不吃二兩豬毛不算年”,要知道由于腌制手法有異,家家戶戶臘菜的味道都是不同的!俺酝昱D八飯,就把年來辦”,上街趕集的群眾更多起來,過后十來天就要“掃塵”,“要想發,掃十八。要想有,掃十九”,家中里里外外打掃一新,規整利落,人們心里也更加敞亮起來,大多數人家整個春節的準備工作到此至少已經完成一半。

  臘月廿三過小年,俗稱“祭灶”,隱北地區也有廿四過小年的,長年在外的人們多在此前回家團圓。這一天要祭灶王爺,吃白面、麥芽糖制成的祭灶糖,大塊厚過月餅,小塊狀如彈珠,寄意請灶王爺回天庭向玉帝多說好話,以求家庭來年殷實。有趣的是,在壽縣農村,春節一定要把未過門的媳婦接到家里過節,而且要給她買一身新衣服,這樣才有禮有面子,否則親家是要惱的——什么意思,是不是不想做這門親事了!在熱鬧的`籌備中,人們終于迎來了年三十,中午過后,家家早貼春聯,早鳴鞭炮,早吃團圓飯,爆竹聲此起彼伏,不絕于耳,子夜再度燃放煙花爆竹辭舊迎新。

  年初一大早,大人、小孩身穿新衣,家家戶戶燒香點燭,吃餃子,晚輩給近親長輩拜年,長輩給壓歲錢。這時常有乞丐來家門旁貼財神,可不是一兩個小錢就能打發了的。初二多到同事家拜年、走走親戚, “往年酒”活動也就拉開了序幕,你來我往,一般要持續到正月里甚至二月份。初三送年,農村都在初三早飯前,燒香、點燭,拜祖祭神后,將封檐錢紙、松枝取下,送到室外場地上,燃火盡燒,鳴爆,以示送年。商家和集鎮居民,多在初三傍晚送年。送了年也不要緊,有的是熱鬧——

  “正月里面都是年”,到相隔幾十里的親戚家走走拜個年并不晚,熟人見面時還要說“過年好、恭喜發財”。

春節民俗作文8

  春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人們新的一年的生活的開始。在這期間里,全家老少都一起“迎新春,除舊歲”,我們家也不例外。

  除夕那天,是我最開心的一天。我早早地把寫好的春聯準備好,就等著爺爺的膠水了。對于貼春聯,我可是個行家,家里春聯每年都是我貼的。而且不只是春聯,還有那個大大的“!弊。這“!弊直仨氁官N,寓意是“福”到了的意思,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福氣滿滿。

  接下來的一下午,可都是大人們的活兒啦,那就是包餃子。這個活兒看起來容易,學起來可就難多了。這不,這次我也想試試。首先,把餡鋪在面皮兒上,再把面皮兒捏起來,這樣一個餃子就完成了。我照著“口訣”捏了幾個餃子,造型上都挺美觀的,可實際上卻不怎么樣?赡苁菦]捏緊的緣故吧,我包的那幾個餃子一到鍋里就全露餡了,無奈的我啊,只能吃著面皮喝湯了。

  其實除夕的高潮啊是在晚上。我們早早地吃完餃子便下樓放鞭炮了。膽大點兒的毛頭小子就放“炮仗”,女孩子則放煙花之類的。當鞭炮聲響起來時,才發覺有了濃濃的年味,這才是春節的開始。除夕后一天就是大年初一,是晚輩給老輩拜年的時候,這一天必須說吉祥的話,寓示著這一年吉祥如意。雖然年輕人不計較什么,但是還是要給爺爺奶奶拜年。穿上新衣服,腦袋里搜羅著各種吉祥話,可無非就是那套“萬事如意,身體健康”、“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之類的,只是老人們聽著高興,做晚輩的也跟著高興。就這一句話,結束了大年初一,跑斷了腳后跟,也磨破了嘴皮子。

春節民俗作文9

  在閩南一帶鄉村過年習俗顯得與城市不盡相同。鄉村農家,房多門多,除了貼春聯外,房門兩側還要擱置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叫“門蔗”,方言“蔗”與“佳”近音,寓意進入佳境。廳堂中案桌擺有隔年飯、長年菜、發糕,并插上用紅、黃兩色紙扎的“春枝”,寓意飯菜長年豐足,吉祥發財。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門外,點燃待其煙繞火旺,男人依輩分跳過這堆火焰,邊跳邊念:“跳入來,年年大發財;跳出去,無憂共無慮;跳過東,五谷吃不空;跳過西,錢銀滾滾來!边@叫“過火群”,象征燒掉舊歲的邪氣,消災過運,迎來干干凈凈、大吉大利的新年。

  “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掃帚打掃廳堂,掃完后掃帚畚斗擱在一起,垃圾堆放門邊,希望如愿再從畚帚中走出來,幫助發家致富。同時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爐中,叫“添旺”,象征更加興旺。家長率子女圍坐爐旁,叫“圍爐守歲”,最好通宵達旦守著,據說這是為父母添壽。此時,長輩給晚輩分壓歲錢,叫“分圓”。隨著社會進步,生活節奏加快,閩南鄉村一些繁瑣的習俗已逐漸被廢止了,但農家企盼好年景的風俗仍保留下來。特別是“圍爐”在臘月寒冬,全家人圍在暖烘烘的小爐旁痛飲暢談,述舊歲展望未來,那是多么溫馨,多么幸福。

  在正月初一,黎明開門,梵香燃爆,曰“開正”。晨起祭祀祖先,是日,糞土不傾戶外。

  正月初三,為喪家清新愁(即燒新床)之日。凡在初一、二未到過之友家,是日應勿往訪,訪即為不敬。有諺語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飽”,意思是初三日無客登門,晚起無妨。那么這個習俗是怎么來的呢?相傳,明朝嘉靖年間,倭寇占領廈門外島浯嶼。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過年而疏于守備,大股倭寇乘機攻城,軍民奮起抵抗敵人,激戰二日三夜,倭寇才敗退,但城內軍民傷亡極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親友,吊喪亡靈,哭聲震天,無暇到別家登門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廈門居民把此日作為忌日,久而久之,成為慣例。

  在正月初四,奉佛人必焚紙帛與馬,接神,系迎接十二月二十四日的送神。

  在正月初九,玉皇誕辰,香案敬神。惟喪家要停祭兩年。

  在正月初十,地誕。是日不砍柴、不掘土。并以普通物品祭敬。

  在正月十三,關圣帝君誕辰,商家均有祭敬。

  在正月十五,上元或日元宵,即三官大帝誕辰,鬧花燈。

  以上就是我家鄉——福建的春節習俗。小伙伴,一起來,更精彩喲!

春節民俗作文10

  春節的前幾天,家家戶戶都要清洗家具,拆洗被褥,進行大掃除,干干凈凈迎新春。早在堯舜時期,我國人民便有了“掃年”的習俗。它起源于古代人民驅除病疫的宗教儀式。逐漸演變為年終的衛生大掃除了。到詔代,“掃年”之風盛行!皰吣辍钡娘L俗反映了我國人民愛勞動、愛清潔、講衛生的傳統。

  農歷除夕,各家各戶的門上,貼上一個福字,傳說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年正月十五微服出巡,看見圍觀一幅漫畫,上面繪著一個赤腳女人抱著一個大西瓜,明太祖看了,卻對此產生誤會,以為鎮上的人有意取笑他的馬皇后,明太祖把這件事暗記在心上,下令凡沒有參與嬉笑的住戶在門上貼一個福字。軍士們便以此為據,到沒有貼福字的家里提人。從此以示安分守己。這種從避嫌變祝福的善良直流傳至今。

  盼著、盼著終于盼到了快樂的新年,除夕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飯,飯后我與哥哥姐姐一起放炮,一顆顆五顏六色的火花飛升降落,猶如天女散花,又好像信號彈飛上天空,忽明忽暗,把夜幕裝點成鮮花的世界。在有幾分鐘便是十二點了,掛好鞭炮,媽媽喊:“十二點了放鞭炮!”爸爸點燃了鞭炮,震耳欲聾的聲音迎來了新年!

  每到春節最令人難忘的是拜年等,到大小年統統拜完,年味就像硝煙一般。

  第二天,天剛亮,我就被炮聲驚醒了,我穿上新衣服,與爸爸媽媽一起貼春聯,貼完后顯得喜氣洋洋,我們兄弟姐妹一起放炮,熱鬧極了,每一個人都應該以新精神來迎接新一年到來。

  人生最有趣的事,就是辭舊迎新,因人類的最高愿望就是更上一層樓。

春節民俗作文11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后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并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門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飯”,由于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后,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比藗凕c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春節習俗作500字文二:

  春節是我們太倉地區一個傳統的節日.

  每年春節,人們都要歡歡喜喜地慶祝一番.春節將至,我們這兒家家戶戶都要蒸年糕,希望來年生活節節高.大年三十夜,家家戶戶都要吃團圓飯、放煙火,守歲到深夜.爆竹聲聲,從黃昏一直響到天明.大年初一早上要吃“百歲圓”,還有菠菜和黃蘿卜絲,“百歲圓”寓意長命百歲,永遠健康;菠菜希望人們勤儉節約,生活“把把細細”,吃黃蘿卜絲表示祝人們財源滾滾,收入越來越多.

  奶奶告訴我,年初一不能掃地,據說初一掃地要掃走財運的,到初三才掃地,而且要把掃的垃圾倒在自家的田角頭,這叫“發田財”.初五早上“接財神”,要放爆竹把財神迎進家門.到了正月十五圓宵節,家家吃圓宵,吃餛飩.吃完晚飯,小孩子們在大人的帶領下,高高興興地去田頭“旺田財”,預祝來年糧食大豐收.

  啊,春節的習俗真多,讓我搞也搞不清.

春節民俗作文12

  在古代的農業社會里,大約自臘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婦們就要忙著張羅過年的食品了。因為腌制臘味所需的時間較長,所以必須盡早準備,我國許多省份都有腌臘味的習俗,其中又以廣東省的臘味最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征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異。

  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黃米制成的紅棗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則喜歡在年糕中加入大棗、小紅豆及綠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內蒙古等地,過年時習慣吃黃米粉油炸年糕,有的還包上豆沙、棗泥等餡,山東人則用黃米、紅棗蒸年糕。

  北方的年糕以甜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則甜咸兼具,例如蘇州及寧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還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湯。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豬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細,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

  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餃子皮,再用皮包上餡,餡的內容是五花八門,各種肉、蛋、海鮮、時令蔬菜等都可入餡,正統的餃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撈起后以調有醋、蒜末、香油的醬油為佐料沾著吃。也有炸餃子、烙餃子(鍋貼)等吃法。

  因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征團聚合歡;又取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

  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餃子,話新春,其樂融融。

春節民俗作文13

  按照我們家鄉的老規矩,春節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每到這時,大街上總會掛滿紅紅的燈籠,大街小巷喜氣洋洋,紅紅火火。

  在我們的家鄉,春節有這樣獨特的風俗,臘月二十三,過小年,臘月二十四,掃塵房,臘月二十六,蒸棗餑餑。除夕夜,吃團圓飯,正月十五過元宵。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要數蒸棗餑餑了。每年我都會參與。蒸棗餑餑的面,需要提前一天的晚上準備好,放在溫暖的地方。第二天一早醒來,面就已經發得白白胖胖,輕輕用手一戳,面軟軟的,像一塊橡皮泥。

  把做棗餑餑的材料,便可以開始做棗餑餑了。先揉好一塊兒面,再找到它的中央,開始插第一顆棗,再順次把棗插在第一個棗的上下左右,每一邊為四顆。

  看著媽媽手上那嫻熟的動作,一個又一個的棗餑餑從她手中誕生了。我看著這些挺簡單的,于是便想嘗試一下。先揉面,我好像是沒有勁兒怎么的,面揉了好長的時間,卻一直沒有變的光滑,只好求助于媽媽,媽媽幫我揉好了面,我又犯難了,我不會插棗兒,剛把面提起來,還沒來得及插棗兒面便癱了下去,這時姥姥就會對我說:“阿俺妮兒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要輕輕松松享一輩子的福哦!

  蒸大棗餑餑剩下的面,我們用來做小豬,小豬的耳朵和鼻子,我們用了紅糖面,把紅糖放進面里揉,便成了紅糖面,用大豆做小豬的眼睛,那樣子,還真是可愛。

  做完大棗餑餑剩下的面,我們還做了元寶,并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恭喜發財。

  一個個白胖的棗餑餑出鍋了,這些可愛的餑餑里包含著對家人的祝福。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風俗,傳承,卻包含著每一個人的愛,我想將來我一定要傳承家鄉的傳統風俗。

春節民俗作文14

  春節民俗,在全國各地大同小異。陜西民風古樸,春節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

  春節,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也是農歷的歲首。古代的“年”不是在臘月二十九或者三十,而是在“臘日”,即后來的“臘八”。南北朝以后才把臘祭移至歲末。到了民國時,改用陽歷,才把陰歷的“年”叫作春節,因為春節—般都在“立春”后,因而稱其為春節。

  陜西人如今仍把春節叫作“過年”,并流傳下來一個關于過年的故事。在遠古時,有一種叫“年”的猛獸,每當寒冬將至新春來臨的夜晚。出來食人,使得人們不得安寧。人們在與“年”的搏斗中,發現這種兇殘的猛獸最怕火光和響聲,于是人們想了個辦法,一旦“年”出現時,便燃起大火,投入竹節,“年”一見熊熊大火,聽見叭叭炸響的爆竹,就逃遁得無影無蹤。后來,便逐漸形成了過年團聚。守歲、掛紅燈、帖對聯、放爆竹、吃年飯的風俗習慣。

  陜西鄉村臘月二十三即入年關,把過臘月二十三叫“過小年”。農村有些地方叫“祭灶”,即祭主宰吉兇禍福的“灶王爺”,以求溫飽。過罷小年,人們便為春節做準備了。一般農家,殺豬宰羊,碾米磨面,做點豆腐,購買蔬菜,吊掛粉條,準備好過年所需的一切食物。臘月二十七到二十九為關中人蒸饃時間。家家戶均短幾籠子饃饃,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后,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搟面”的習俗。婦女上街為老人和孩子添置衣裳鞋襪、老年人則購買紅紙、年畫、冥幣、白麻紙等大年禮儀用品。

  大年前兩天,陜西不論關中、陜南、陜北,還是城市農村,要“掃舍”,城里人叫打掃衛生。家家房前屋后,窯里賽外,連拐角都要打掃得于于凈凈。窗房上重新糊上白紙,貼上大紅窗花。年三十早,家家房戶貼對聯和門神,屋里掛上年畫。年終于來臨了。

  臘月三十夜稱“除夕”,也叫“大年三十晚”,是全家團圓的日子。在外地的親屬千里迢迢趕回家與親友團聚。入夜家家戶戶明燈高照(有的還在院子、田地墳頭燃起運火),燃放爆竹,達旦不眠,謂之守夜(歲)。否則一年都會變做或者不吉利。守歲的主要活動內容是包餃子。在城里全家團坐一起。搟面皮的搟面皮,包餡的包餡,歡聲笑語,喜氣洋洋。剛結婚的新媳婦和女婿“回門”,蒸20個大禮饃,帶4包厚禮(糖、煙、酒、點心)看望父母,當日返回,不在娘家住宿,有“正月不空房”的習俗。過年期間,各鄉村都組織起來,敲鑼打鼓,演戲唱曲,進行文藝和體育比賽,熱鬧非凡。

春節民俗作文15

  一年之中,最令人興奮的節日當然是春節了。春節里的民俗和飲食,如同錦上添花、畫龍點睛。

  先說春節的民俗。臘月二十三這天,便是小年。按照民俗,這天里,人們需要祭灶王爺,讓灶王爺上天說自家的好話。

  臘月二十四,要打掃自家的房子,意味著掃除一切對人們不友好的事物,迎接歡樂、財富、健康,這是辭舊迎新的象征。

  再過幾天,到了大年三十這天。人人都盼著這天,因為這天晚上是一年的最后一晚。晚上要吃餃子,還能看各地的春節聯歡晚會,難怪會讓人人掛念。

  大年初一初二,人們都會穿上新衣服,外出游玩,也會燃放鞭炮,使年味兒在爆竹聲中越來越濃,讓人們十分享受。

  再說過年時的飲食。臘月二十五,人們吃凍豆腐。在北方,人們把做好的豆腐放在室外,寒冷的天氣使豆腐在一夜里凍成蜂窩狀。凍豆腐怎么燒都很好吃。

  臘月二十九,要蒸饅頭吃。饅頭也有很多花樣,有的捏成花形的、魚形的,還有元寶形的。味道也有不同,有酒釀的、紫薯的、夾豆沙的。味道和形狀各有千秋。

  三十晚上,餃子是主角,也有年夜飯。餃子也有元寶形的,但餡料多是豬肉。還有一些農村里,在餡里加一枚硬幣,吃到包有硬幣餃子的人,在下一年里會很幸運哩。

  年夜飯也有在模子里被制成各種樣子的米粿,有的是元寶,有的是錦鯉,這兩樣居多。米粿里摻進豆沙,摻進一些堅果,十分好吃。

  現在已進入立春,但“過年”這個詞鐫刻在每個人的心中。懷念過去的年,期盼將來的年,民俗飲食是不變的,每個人對年下的定義也會不變。

【春節民俗作文】相關文章:

民俗春節作文02-13

春節的民俗作文03-18

春節的民俗作文08-13

民俗春節作文10-18

民俗春節的作文11-02

春節的民俗作文11-05

民俗作文春節作文12-28

春節民俗的作文09-03

春節習俗民俗作文12-22

春節傳統民俗作文12-24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99负 | 日本欧美在线播放免费人成 |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色影视 | 亚洲综合久久夜AV | 日韩一级欧美动漫国产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