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話題作文:浮士德讀后感1000字

時間:2022-02-02 14:47:36 歐洲 我要投稿

歐洲話題作文:浮士德讀后感1000字

  篇一:浮士德讀后感

歐洲話題作文:浮士德讀后感1000字

  善良人在追求中縱然迷惘,卻終將意識到有一條正途。

  ——《浮士德》

  這就是《浮土德》觸動了我的一句話,也是浮士德性格“肯定”、“善”、“否定”、“惡”的發(fā)展歷程的概括。

  《浮士德》被稱為歐洲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一。它是一部詩劇,分上下兩部,共一萬二千余行。浮士德本是十六世紀德國民間故事中的人物。在傳說中,浮士德是一個追求世俗享受而把靈魂賣給魔鬼的術士。歌德借用這一題材,把浮土德塑造成一個德國先進知識分子的形象。作品寫浮士德一生從書齋、市民社會小世界走向政治、歷史大舞臺的過程,其中經(jīng)歷了求知生活、感情生活、政治生活、藝術生活、改造大自然這五個階段,從而總結了詩人自己一生的生活經(jīng)驗,也概括了文藝復興以來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精神探索的歷史。

  浮士德是一個虛構的象征性形象。但是他有鮮明的個性,那就是永不滿足、不斷追求,不斷探索的精神。他的內(nèi)心充滿矛盾:一方面滿足現(xiàn)狀,享受現(xiàn)世幸福,另一方面不斷追求更高的理想。他一生中有過迷惘,有過錯誤,但是由于他的自強不息,所以能夠不斷前進,最后能夠找到人生真理的答案,要做一個“每天爭取上進和生存的人”,并被天使接到天堂,見到了圣母。魔鬼在詩劇中作惡造孽,引誘浮士德墮落,但實際上卻促進了浮士德的前進與成長。套用蘇格拉底的話說,如果浮士德是一匹馬,那么魔鬼被派遣到這個世上來,好比是馬身上的一只牛虻,職責就是刺激它趕快前進。正是他幫助浮士德走出書齋,投身于實際生活,也是他促使浮士德在克服自身錯誤的同時摸索前進,魔鬼其實成為了浮士德在前進道路上不可分離的伴侶。

  歌德的創(chuàng)作過程長達六十年。他從青年時代起即構思此詩,直到臨死前不久才告完成。可以說,這本身即是一種追求,對文學的一種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正是這種追求,使歌德在晚年仍不斷地學習新事物,探索新問題。而《浮士德》正是這種追求所帶來結果的最好驗證,可以說,是這種追求造就了《浮士德》幾百年來的經(jīng)久不衰。

  生命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追求的過程,使目己的人生高度在不斷追求的過程中得到提升。每個人在人生追求中都會遇到各種無法逃避的問題,必須選擇,而不斷追求,自強不息,勇于實踐和自我否定的性格,將使其免遭沉淪的厄運,實現(xiàn)了人生的價值和理想。

  也許不是每一個人都是浮士德,但每一個人都不能缺少浮士德頑強向上、熱愛生活、尋找屬于自己的人生的品質。

  篇二:浮士德讀后感

  開始看了《浮士德》。認認真真推敲每一句話的意思,看了兩個鐘頭,才把書的序言、獻詩、舞臺序幕和天上序曲給看完。

  這書是難懂的,曾經(jīng)看過一遍,是大二的時候,喜歡打手電熬夜看書,每天也就能安靜地看個2、3個小時吧,所以效率不高。記得老早的時候,看名著只為了情節(jié),直到現(xiàn)在依然有這種觀念,大凡故事不夠吸引人的,蘊涵的道理再深刻我也不會有興趣去讀。所以吧,說到底我不是個愛讀書的孩子。

  這個《浮士德》其實滿神奇的,首先它的寫作方式是舞臺劇本的形式。其次,故事非常具有想象力,完全天馬行空。第三,“歌德”這個名字很能滿足某種小小的虛榮心。第四,看著看著,就會發(fā)現(xiàn)里面有好多似曾相識的看法、觀點或者景象。所以,盡管很艱深,我依然憧憬著再一次閱讀它。去年暑假把書買回來一直擱置著,趁著最近立志讀書的機會決定先把它給啃下來。

  一開始看小說喜歡把自己覺得好的句子摘抄下來。這些被我相中的,多數(shù)都不是什么辭藻華麗,對仗工整的,而僅僅是在內(nèi)容和情感方面和我有共鳴的。比如在看貝多芬的書籍時,一般把貝多芬夸張的描述成神靈的語句是我最中意的佳句。呵呵,常常再回頭看這些摘抄的時候覺得當時自己很幼稚,一頁書看看不過1、2分鐘,有時為了抄幾句話就要花費5分鐘的樣子,這樣等到再回過來讀的時候,常常已經(jīng)沒有先前那種激情和如饑似渴的感覺了。所以之后開始改成某偉大領袖的做法,在書邊做批注,比如哪一句好,自己怎么想的,或者是看到某個很文學的字詞去查字典,然后在書邊寫上拼音與解釋。這樣做似乎還不錯。可缺點是僅僅適用于自己的書本。到后來偷懶了,什么都不寫,習慣看書的時候拿只木頭鉛筆,看到喜歡的就劃下來,這樣的結果是,因為不費力,所以每每有一點點的感動就摘下來,以至等讀完一本書以后,發(fā)現(xiàn)每一頁都是一片狼籍。想想都是RMB換來了,這么糟蹋,以后看第二遍的可能性基本就為0了。總不能哪天心血來潮真的拿塊橡皮把所有的鉛筆印統(tǒng)統(tǒng)擦去吧?哎,可憐了我那本……了。而且更主要的是,習慣邊劃邊看的過程后,自己對于內(nèi)容的理解就不再深刻了,因為句句都是“重點”,我又何須體會文章的內(nèi)涵,結構呢?于是,讀書的時候,思考就少了。

  現(xiàn)在看這個《浮士德》,新的問題又產(chǎn)生了。我最討厭的事情就是一頁書上一半是內(nèi)容,下一半是很多小字體的解釋,而通常這些解釋又和種種圣經(jīng)故事、希臘文化聯(lián)系起來,一看就是一大串。這種情況下,不看就無法了解作者的意思,看了又容易打斷自己的思路,真的是很麻煩。所以只好這樣,每看一章之前先把解釋全部看一遍,有個大概的印象,這樣呢,等看正文的時候就能夠比較通暢的理解內(nèi)容,也不用再回過來看討厭的注釋了。

  好啦,晚了,看來今天是補不出個讀后感了,明天繼續(xù)。這篇么,就當是個“讀書有感”吧,呵呵,本來因為故事情節(jié),取名叫“今天心情相當沉重”的。

  篇三:浮士德讀后感

  榮格曾經(jīng)這樣評價“不是歌德創(chuàng)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創(chuàng)造了歌德”,《浮士德》在世界文學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它與《荷馬史詩》,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并列為歐洲的四大名著。

  《浮士德》是我看的晦澀難懂的幾部書之一。經(jīng)過讀了三遍原文,查閱了一些解析,我才看明白了一些。《浮士德》是歌德根據(jù)16世紀一個民間傳說寫成的詩體悲劇。它描寫了主人公浮士德一生探求真理的痛苦經(jīng)歷。主人公經(jīng)歷了書齋生活、愛情生活、政治生活、追求古典美和建功立業(yè)五個階段。在這些經(jīng)歷中,我看到了一個為不滿現(xiàn)實而不斷探索人生真理、不斷追求的人,他的形象是18世紀德國先進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的典型代表,他的探索則象征了從文藝復興到19世紀初300年間歐洲資產(chǎn)階級精神發(fā)展的歷史。

  主人公浮士德被塑造成有血有肉,善良與邪惡的矛盾體。他對學識十分熱愛。“啊,我孜孜不倦,對哲學,法律連同醫(yī)典,還有神學,全部都進行了徹底的鉆研。”甚至,他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天上,他想要最美的星星,地上,他尋找最高的歡暢。”他為了學,放棄了自己:“為此,我才向魔法屈服,借助精靈之口,鬼怪之力,看是否能知道一些玄機;這樣我就不用再汗流背,去探自己不知道的東西……”他對未知的東西感到興奮萬分,對自己的知識感到不足,對學的熱愛已經(jīng)不可自拔。

  “誰若不斷努力進取,我們就把他救助。”歌德說過,浮士德得救的秘訣就在這幾行詩里。他還不斷行動、不斷追求、不斷克服迷誤,所以他日益高尚化和純潔化,到臨死,他就獲得了上界永恒之愛的拯救。他的精神是向上的,對學的追求和熱愛還有希望,都是我們學生應該學習的,我們要和他一樣,善學、樂學、愛學。

  浮士德的肉體毀滅了,但他的精神得救了。一個行動的人,上進的人,不斷自省并最終走上正途的人,最終會得到救助。這就是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不斷追求人生真諦的探索精神。

  浮士德的形象反映了歌德對人性、對人的精神內(nèi)涵與境界的深刻洞察和把握。他塑造的浮士德性格中兩重性使他處在上帝和魔鬼之間。歌德認為,沉淪和進取的雙重引力在浮士德身上并不對等,他的神性要強過魔性,他本質的、主導性的一面是自強不息、發(fā)奮進取、永不滿足、積極向上,這就是所謂“浮士德精神”。

  善良與惡相生相克,當我們認識到自己的罪惡時,其實我們已經(jīng)變成了天使。

【歐洲話題作文:浮士德讀后感1000字】相關文章:

歐洲話題作文:美麗的瑞士08-18

歐洲話題作文:介紹倫敦01-09

以歐洲為話題作文1500字05-26

歐洲為話題的游記作文:快樂環(huán)游歐洲600字01-24

以歐洲為話題作文(通用25篇)10-31

有關歐洲的作文:沉醉歐洲12-27

歐洲話題作文:水城威尼斯200字01-09

歐洲話題作文:“浪漫之都”-巴黎之旅01-20

歐洲為話題的寫景作文:荷蘭·夢中之旅01-29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一级特级欧美aⅴ在线 | 亚洲永久中文字幕在线 | 在线观看亚洲午夜天堂 | 无人区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 综合国产精品私拍国产在线 | 青草久久久国产免费观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