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節的由來和習俗

時間:2024-09-30 10:30:07 晶敏 清明節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寒食節的由來和習俗

  寒食節在每年冬至(二十四節氣之一)后的105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一般在清明節的前一到兩天,又有“禁煙節”、“冷節”、“百五節”之稱。因寒食節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吃備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寒食節由來及習俗,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寒食節的由來和習俗

  一、寒食節是為了紀念誰?

  春秋初期的晉國,內亂不已,晉國公子重耳為避禍,出國逃亡19年,嘗盡了人世間的艱辛。在這顛沛流離的逃亡途中,介子推一直追隨重耳,不離左右。有一次,他們斷炊絕糧,陷入困境,介子推割下了自己腿上的肉,供重耳食用充饑。后來重耳回國,做了晉國國君,史稱晉文公。接著,晉文公對一直跟隨自己逃亡的臣僚論功行賞,唯獨把介子推給忘了。介子推也不向晉文公邀功請賞,而且更不恥與那些挾功求祿的勢利之人同朝為臣,就帶著母親隱居到今山西介休縣內的綿山。晉文公知道后,追憶起介子推的忠誠,十分后悔,就親自去請介子推下山。介子推卻躲起來,堅決不肯與晉文公見面。為了逼介子推出山,晉文公就下令火焚綿山。不料介子推守志不移,寧愿被火燒死,也不肯出山,結果他與母親雙雙抱樹而死。文公見燒死了救命愛臣,疼痛不已,就把介之推葬于綿山,修祠立廟,并下令于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

  寒食節從春秋起,距今已有兩千六百多年的歷史,比端午節的發生還要早358年。雖經東漢周舉、三國曹操、后趙石勒、北魏孝文帝等多次禁斷,卻屢禁屢興,蔓延全國。

  唐玄宗順應民意,頒詔將寒食節拜掃展墓編入《開元禮》中,并定為全國法定長假。“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古為一人。深冤何用道,峻跡古無鄰;昶巧胶託,風雷御宇神。光煙榆柳火,怨曲龍蛇新。可嘆文公霸,平生負此臣。”唐代詩人盧象這首《寒食》詩,所言即是寒食節的來歷“之推綿山焚身”的故事。

  二、寒食節習俗

  1、禁煙冷食:寒食節古代也叫“禁煙節”,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國人追憫先賢之情執著,從東漢到南北朝屢禁屢興,唐代皇家認可并參與。

  2、拜掃祭祖:寒食節掃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視為“野祭”。后演變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廟、祭先賢;百姓上墳等。時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墳地,致祭、添土、掛紙錢,然后將子推燕、蛇盤兔撒于墳頂滾下,用柳枝或疙針穿起,置于房中高處,意沾先祖德澤。

  3、寒食飲食: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漿、青精飯及餳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盤兔、棗餅、細稞、神餤等;飲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數十種之多。其中多數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盤兔,俗有“蛇盤兔,必定富”之說,意為企盼民富國強;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風亮節……

  4、寒食插柳:柳為寒食節象征之物,原為懷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早在南北朝《荊楚歲時記》就有“江淮間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門”的記載,安徽、蘇州等地還盛行戴芥花,佩麥葉來代替柳枝。據各地史籍記載:“插柳于墳”、“折柳枝標于戶”、“插于檐插柳寢灶間”、“亦戴之頭或系衣帶”、“瓶貯獻于佛神”、“門皆插柳”,故民間有“清明(寒食)不戴柳,紅顏成白首”之說。

  5、寒食踏青:也叫踏春,盛興于唐宋。宋·李之彥《東谷所見》載:“拜掃了事,而后與兄弟、妻子、親戚、契交放情地游覽,盡歡而歸”。明代《帝王景物略》記京效踏青場景為:“歲(寒食)清明日,都人踏青,輿者,騎者,步者,游人以萬計。”可謂盛極。

  6、寒食秋千:秋千原為古代寒食節宮廷女子游樂項目。五代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載“天寶宮中至寒食節竟豎秋千,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帝呼為半仙之戲,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彥博詩《寒食日過龍門》,詩中描寫為 “橋邊楊柳垂青線,林立秋千掛彩繩!

  7、寒食蹴球:盛行于唐,宋《文獻通考》載:“蹴球,蓋始于唐。植兩修竹,高數丈,絡網于上,為門以度球,球工分左右朋,以角勝負。”史載:唐德宗、憲宗、穆宗、敬宗都喜蹴球,《州府元龜》載:“唐德宗貞元十二年二月寒食節帝御麒殿之東亭,觀武臣及勛戚子弟會球,兼賜宰臣宴饌。”宋代也有《太祖蹴鞠圖》。

  8、寒食詠詩:寒食節時,文人們或思鄉念親,或借景生情,感慨尤多,靈感頓生,詩興大發,詠者甚多。據查,僅《全唐詩》就有唐玄宗、張說、杜甫、韓愈、柳宗元等名人名家詩詞三百余首,宋金元詞曲也有一百余首,成為我國詩歌藝術中一枝奇葩。此外,寒食節時期還有賜宴、賞花、斗雞、鏤雞子、牽鉤(拔河)、鉆木取火、放風箏、斗百草、拋堶(瓦石器玩物)等許多活動,極大地豐富了我國古代的社會生活。

  三、漢族的寒食節的價值

  回顧歷史的發展,寒食節已經成為我國古代社會文明的脈絡之一。因此,從歷史研究、社會研究和旅游觀光等多個社會活動層面來看,寒食節所具有的獨特的價值值得人們注意。

  1、社會、歷史價值

  寒食節是春秋時晉文公為紀念介之推而設的節日,距今已有2640年的歷史。歷經各朝代延續至今,從未間斷。雖經東漢周舉、三國曹操、后趙石勒、北魏孝文帝等多次禁斷,卻屢禁屢興,寒食習俗蔓延全國,深入民心。唐玄宗順應民意,頒詔將寒食節拜掃展墓編入《開元禮》中,并定為全國法定長假,豐富多樣的寒食活動,充實了社會生活,增進了社會人際和諧關系,對緩解社會矛盾,推動社會不斷前進起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北魏、遼、金、元和清代兄弟民族統治者對寒食節俗的認同和參與,通過寒食文化的交流、融合,對促進民族團結和政權鞏固具有潛移默化的巨大作用。

  寒食節蘊含的介之推憂國憂民、忠君愛國、清明廉潔的政治抱負和“功不言祿”、功成身退的奉獻精神,是古代社會倫理準則,是社會安定、民族團結的紐帶,至今仍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寒食文化以忠孝為核心的內涵以及由忠孝延伸而來的誠信,是介子精神的精髓,是中華民族傳統道德的核心,民族根祖文化的基礎,也是維系民族、家庭團結的道德力量。當今,更是聚民心,凝國魂,實現祖國和平統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活動方式和精神理念。

  介之推所追求的政治清明,是千百年來廣大人民群眾的一致愿望,對于當代進行民主政治建設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此外,從唐代宮中寒食節放假七日踏青春游,演變為今天的“旅游黃金周”;由寒食禁火,演變為今天的護林防火;由寒食插柳,演變為今天的全民植樹造林;由蹴鞠,演變為今天風靡全球的足球運動,意義可謂深遠,不可低估。

  同時,寒食節2640年的演變,是對我國古代社會多個階層意識形態的反映,是當代研究中國古代社會學的重要線索之一。

  2、文化價值

  歷史上,寒食節活動由紀念介之推禁煙寒食為主,逐步演變為以拜掃祭祖為主,其中蘊含的忠孝廉潔的理念,完全符合中國古代國家需要忠誠,家庭需要孝道的傳統道德核心,成為家庭和諧、社會穩定的重要載體。發展到現代,寒食節已成為緬懷革命先烈,教育青少年重要形式。同時,每逢寒食節,港澳臺同胞和海外華人回鄉掃墓祭祖,成為傳承中華民族根祖文化,體現民族認同感和凝聚力的重要節日。

  古代先民,對寒食節禁煙冷食的執著,表達了對千古先賢介之推忠貞不渝的懷念之情。寒食食品和飲料達數十種,多數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盤兔,介休俗有“蛇盤兔,必定富”之說,有企盼國富民強之意。

  寒食節歷史溯源

  寒食節亦稱“禁煙節”“冷節”“百五節”,是沿襲了遠古的改火舊習。每到初春季節,氣候干燥,不僅人們保存的火種容易引起火災,而且春雷發生也易引起山火。古人在這個季節要進行隆重的祭祀活動,把上一年傳下來的火種全部熄滅,即是“禁火”,然后重新鉆燧取出新火,作為新一年生產與生活的起點,謂之“改火”或“請新火”。改火時,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將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燒,稱為人犧。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來的禁火節。禁火與改火之間有間隔的時間,史料有三日、五日、七日等不同說法。而在這段無火的時間里,人們必須準備足夠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節”。寒食節前后綿延兩千余年,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

  寒食節節日特色

  寒食節還有“一百五”的別稱,這是由于寒食節時在冬至日后的105天。宋代蘇轍的一首詩《新火》:“昨日一百五,老樨俱寒食!彼未穲虺肌兑理嵑屠钌崛寺弥泻掣惺隆罚骸耙话傥迦诊L雨急,斜飄細濕春郊衣!焙辰,把冬季保留下來的火種熄滅了。到了清明,又要重新鉆木取火。唐代詩人韋莊的詩:“寒食花開千樹雪,清明火出萬家煙!焙彻澰从诖呵飼r,介之推被焚于介休綿山。晉文公下令在子推忌日禁火、寒食,以寒食寄哀思。到唐代時已形成全國性法定節日,后與清明節合二為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形成最早的節日。寒食節距今二千六百四十年,期間各歷史時期、節日期限不等,先后有五日、百五日、一月、三日和二、五、七日,最后變為一日。由介休,太原郡到全國各地乃至海外(如高昌國自唐代起將三月九日定為寒食節)。

  寒食節的節日習俗

  寒食節古代也叫“禁煙節”,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國人追憫先賢之情執著,從東漢到南北朝屢禁屢興,唐代皇家認可并參與。蘇軾的《望江南 超然臺作》中的“且將新火試新茶”說的就是寒食之后詩人煮茶的行為。山西民間禁火寒食的習俗多為一天,只有少數地方仍然習慣禁火三天。

  寒食節掃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視為“野祭”。唐代編入《開元禮》“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掃(寒食拜掃附)”中,成為官方認同并倡導的吉禮之一。后演變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廟、祭先賢;百姓上墳等。時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墳地,致祭、添土、掛紙錢,然后將子推燕、蛇盤兔撒于墳頂滾下,用柳枝或疙針穿起,置于房中高處,意沾先祖德澤。

  寒食節作為我們中華文明悠久歷史的寫照,有著無比重要的意義,寒食節的存在,也是對于我們文明幾千年來的傳播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保護的節日!

  四、寒食節的古詩詩詞

  1、惆悵雙鴛不到,幽階一夜苔生!獏俏挠ⅰ讹L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

  2、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填棥督夹屑词隆

  3、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显魄洹逗场

  4、只欠翠紗紅映肉,兩年寒食負先生!獥钊f里《春晴懷故園海棠二首》

  5、兩見梨花歸不得,每逢寒食一潸然!w嘏《東望》

  6、坐想蘭亭通曲水,行聞上已接清明!R鑄《呈李之儀》

  7、海雪樓前雪一株,歲歲清明醉花底。——楊基《湘陰廟梨花(有序)》

  8、時霎清明,載花不過西園路。——吳文英《點絳唇·時霎清明》

  9、逕直夫何細!橋?擅夥?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楊萬里《寒食上!

  10、旗亭喚酒,付與高陽儔侶!馨顝冬嵈昂ず场

  11、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孟浩然《清明即事》

  12、寒食尚賒花水近,妻孥煎去到天明!穲虺肌兑理嵑蛻蝾}》

  13、上元燈火胡塵里,寒食田園野草生。——晁說之《夜風雨聲甚惡》

  14、怕清明幾度傷懷,關節得荼老且慢開,春已聽榆錢斷買。——張可久《沉醉東風·瓊花蝶粉霜》

  15、臥對一枝愁病酒,清明今日雨兼風。——高啟《對梨花》

  16、夜深微雨潤堤沙,香風萬家。——王元鼎《醉太平·寒食》

  17、漸紅濕杏泥,愁燕無語。——吳文英《掃花游·西湖寒食》

  18、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韋應物《寒食寄京師諸弟》

  19、剛與病相宜,鎖窗薰繡衣。——納蘭性德《菩薩蠻·闌風伏雨催寒食》

  20、下里又寒食,寒居猶去年。——趙蕃《又呈慶伯》

  21、誰家寒食歸寧女,笑語柔桑陌上來?——辛棄疾《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其二)》

  22、景物偏堪,車馬游人覽,賞清明三月三!獜埧删谩赌蠀巍ひ恢āず蠚w長天》

  23、雨洗清明萬象鮮,滿城車馬簇紅筵!と招荨兜堑诤蠛承訄@有宴,因寄錄事宋垂文同年》

  24、漢寢唐陵無麥飯,山溪野徑有梨花!w鼎《寒食》

  25、腸漫回,隔花時見,背面楚腰身!獏俏挠ⅰ抖山迫浮の骱迕鳌

  26、上苑風煙好,中橋道路平!拙右住堵鍢蚝橙兆魇崱

【寒食節的由來和習俗】相關文章:

小暑的由來和習俗06-26

立夏的由來和習俗08-08

小滿節氣的習俗和由來05-22

元宵的由來和習俗作文04-15

感恩節的由來和習俗(精選)04-27

國慶節的由來和習俗04-13

中元節的由來和習俗08-20

關于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03-27

臘八節的由來和習俗05-24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本欧美性爱网一区 | 日韩国产二区不卡在线 | 午夜AV不卡免费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自拍vr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播放在线网站 | 亚洲日本欧美日韩髙清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