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味道作文

時間:2024-04-07 22:15:02 金磊 清明節 我要投稿

清明的味道作文(精選20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清明的味道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清明的味道作文(精選20篇)

  清明的味道作文 1

  我對清明節的認識,源于上小學時讀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乍暖還寒的蒙蒙春雨,少不了一杯燒酒來驅散寒意。那時,我對清明節的印象是寒意、細雨,還有燒酒的味道。

  那年清明節,奶奶叫我去摘一些清明菜,說要給我做清明餅。正好鄰居大姐也去摘清明菜,我就跟著她到后山摘了一籃子清明菜回來,交給奶奶。

  奶奶叫我先跟她一起去墳地祭祖。我們在爺爺的墳前插上香燭,獻上酒菜,磕頭作揖,還燒了一堆紙錢。一陣風吹來,紙錢的火星在空中飛舞。這時天空飄起了細雨,奶奶撐起了雨傘。看到奶奶憂心忡忡的樣子,我心里泛起了酸酸的味道。

  中午,奶奶將清明餅做好了。青青的,油油的,香氣撲鼻。我想,這就是清明節的味道吧。奶奶說,清明餅排毒祛邪,吃了清明餅,四季平安,無病無災。

  奶奶一邊看我吃餅,一邊嘮叨。說她小的時候,清明節就和村里人去踏青,飽覽山色,陶冶情致;或放飛紙鳶,感受美好。奶奶的童年,實在令人陶醉。

  奶奶還給我講“海瑞清明”的故事。她描繪了一幅政通人和、定國安邦的清明景象。她說,做人也應該清明。直到現在,我還常常用“行得正,心清明”來反省自己。

  后來,奶奶走了。清明節我再也吃不到清明餅了,再也聽不到清明的'故事了。自從墳地里多了一塊墓碑,即使放飛風箏,踏遍山水,我也不快樂,只算是“欲斷魂”的匆匆過客罷了。

  這些天我連續做夢,夢見奶奶陪我吃飯,陪我聊天,陪我寫作業……

  今年清明節時陽光明媚。我祭祖時帶了紙錢、香燭和酒菜,在煙火繚繞中,傳來幾聲烏鴉的哀鳴,風依然寒意襲人,寄托著我對爺爺奶奶的哀思……

  清明的味道作文 2

  當生命的河床停止了喧囂和騷動,我凝望這古老的滄桑歲月,飛越遼闊的時光之流,去傾聽每一朵花低沉的訴說,去感受清明那令人鼻尖微酸的氤氳。世界上笑容只有一種含義,而眼淚卻蘊含這許多無法揣測的情感,在清明的淚花中我品出了許多……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那銷魂的雨,挑動起人們心中柔軟的脈搏,更將一絲悲涼的味道伴著細雨定格為永恒的畫面。

  難忘卻,一個稚氣未脫的孩子在人縫間看著墓碑上從未謀面的父親的名字,悲傷的迷霧中,誰看見孩子眼角落下摔成四瓣的晶瑩淚花?難忘卻,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在滿山遍野的.墓碑前不曾離去的留戀目光,雜草叢生,誰看見老人蜷縮著身軀望著碑文仰天而泣的熱淚盈眶?難忘卻,一位軍人在無數英烈的靈位前目光凝重地肅立而視,然而誰又看見他在敬禮時眼底蒸騰的微瀾?那淚珠是由瓊漿玉液釀就,伴上一絲清明的哀傷的情感流露。在這朵朵泛起的淚花中我品出了人們在痛苦表面下仍跳動的柔軟的心弦,亦感受到了清明悲涼的味道。

  忘不了他們的聲語,亦忘不了他們的笑顏,他們的身影如同一段永不停歇的片段在頭腦中反復放映。清明,懷念的味道充盈了我的心頭。

  永遠忘不了在車禍中離開我的姨夫滑稽的笑臉,耳邊亦永遠回蕩著最后一面時那句“什么時候再來”,每每想起,心中總會有一絲不可名狀的酸楚,我的心也在微微顫抖中將思念放飛在清明雨上的蒼穹;永遠忘不了被病魔帶離人世的爺爺手拿著茶壺隨著搖椅擺動時的笑容,耳邊亦永遠回蕩著他帶著慈祥笑容帶著些許方言的一句“好好學習,長大當官”,每每想起,心頭就充盈著曾經相處的場景,總是笑著浸濕了雙眼,亦感受到了思念的味道。

  風兒吹,雨兒飛,我的心兒飛。

  在清明的細雨中,悲涼與懷念的味道頓時充盈了我的心頭,彌漫了我的記憶。過去已成往事,過去的思念只是我們在人生之路上停歇時的慰藉,就讓我們在清明的細雨中醒悟自己,在悲涼與思念中升華心靈,繼續走向人生的下一站……

  清明的味道作文 3

  仍在床上的我其實早已醒來,兩眼直勾勾地盯著天花板,靜靜地聽著雨小而有力地擊打著屋檐,想象著外面樹葉上晶瑩剔透的露珠。

  淡淡的清香飄入窗內,我突然想起了這句詩“清明時節雨紛紛。”今天又是清明節了,想起要去掃墓,心里有一種無名的惆悵。想到了我深深愛戴的死去的太公。

  一番簡單的梳洗后,我就和爸爸出發了。

  坐在車里,望著眼前擁堵的車輛與不停揮手的雨刮器,我猛然覺得時間都停止了。漸漸地,我腦海中浮現了死去的太公,想起了他以前對我的好。

  在好幾年前,我還小,和我堂弟經常到太公那里去玩,在他的抽屜里總有吃不完的糖。有時,他會在大人們不知道的情況下,塞給我和堂弟幾塊錢,讓我們去買些吃的玩的。他經常會給我們驚喜,給我們一些拼圖,他喜歡看我們在他面前思考的樣子。那時的我們什么都不懂,只知道玩。

  轉眼間,已經到了山下,我內心有些沉重地撐開傘下了車。

  踏上臺階,四周樹木環繞,氣氛異常的緊張。遠遠地望見兩只全身漆黑的烏鴉停在了一根樹枝上,使我甚至感覺有一些陰森,再加上冉冉升起的白煙,我硬著頭皮,加快了步伐。

  父親那寬大的.手掌放在我的背上,暖暖的,使我踏實起來。

  來到墓前,爸爸沒對我說什么,撐起的雨傘放到墓旁,自己先開始了。

  我并沒有馬上開始,在墓前一個個看了一下,當我來到其中一個時,我停下腳步,靜靜地望著它,上面是太公的名字,鼻子稍微酸了一下,我轉過身去,不愿想起太多,拿起掃把,抱著一種尊敬與深深的懷念之情,開始掃起碑前的空地來。

  雨滴變得更大了,聲音自然更有力。

  雨,是無味的,似杯白開水,平淡且無味,但在那一天,雨的味道變了,是那懷念的味道,更是那清明的味道,苦澀,勾起無盡的回想。

  清明的味道作文 4

  路上的風幽幽蕩蕩,飄飄搖搖,拂過混雜著淚水和雨水的臉,那么猛烈,仿佛要將人間的凄涼揮灑得淋漓盡致。

  今天是四月五日——清明節。這天,我們坐車回老家給外婆上墳。一路上,我的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苦澀與惆悵。

  我的思緒回到了幾年前……

  在我的記憶中,那時的天空很藍,樹很茂盛,花兒很美,那個院子便是我們孩子的天堂。每當我在院子里與小伙伴們嬉戲時,外婆總會坐在一旁。不時詢問道:“渴了嗎?要不要喝水?有沒有流汗,來,我幫你擦擦……”而玩得正起勁的我總會說:“不用,不用!”

  院子里的那棵枇杷樹總是能吸引許多孩子。我們望著樹上那一串串黃澄澄的枇杷垂涎三尺,卻又沒辦法摘,如果用竹竿打,落下來會摔成泥,想爬樹,可樹又太高。我們只能站在樹下急得團團轉,恨不得長對翅膀飛上去。

  這時,外婆搬著梯子來了,我們高興得歡呼,只見她嫻熟的把梯子搭在樹干上,幾個孩子幫她扶著,她便順著梯子往上爬,不一會兒,一串串金黃的枇杷落下,我在孩子中歡呼著:“是我外婆摘的!”

  等她下來后,我遞給她一串,她總是笑瞇瞇地拍著我的頭說:“你吃吧,我不愛吃。”那一刻,她深深的皺紋似乎也帶著笑。

  唉,這些場景也只有在夢里才能見到了。

  遠處那個高高的土堆和那方矮矮的石碑便是外婆的墓了。我忽然想到了一首歌《清明雨上》:“我在人間彷徨,尋不到你的天堂……又是清明雨上,折菊寄到你身旁,把你最愛的歌來輕輕唱……”

  車停了,我推開車門走下去,愣愣得站在那里,我想到外婆那時最喜歡的`歌就是《小星星》。

  夏天的夜里,她總是在院子里擺上一張藤椅,把我抱在懷中,四周一片漆黑,只有天空上明星閃爍,我便伸出手指著天空數星星,這時,外婆便會輕聲唱道:“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我也會是懂非懂的跟著哼唱,夜靜謐得只剩下蟬鳴和外婆的低吟。

  那畫面總是讓人心醉神迷。

  思念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外婆在里頭。我長大了,外婆不會變老了,不會再有病痛的折磨了。

  我張開嘴,聲音微微顫抖著,唱道:“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

  終于,我的淚水如洪水般決堤而出。

  外婆,我會唱《小星星》了,還會用英文唱,我唱給你聽好嗎?

  外婆,你會變成天上的一顆星星在黑夜里一直照亮著我嗎?

  我終于明白,清明的味道是思念。

  清明的味道作文 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吟這首詩,心中泛起圈圈波紋。走在泥濘的小路上,雨兒沾濕了我的衣裳,也濕潤我的眼眶,念著身在異方的太奶奶,想著她關愛的眼神,哀愁揮散不去。

  倚在門前,手捧寒食,心緒飄揚。“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介子推的忠君之志讓我感傷;“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他視死如歸的意愿讓我深深震撼,晉文公率群臣祭奠,卻發現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而定此天為清明。我想,清明時節的雨是為他而流盡的罷,是為他的忠心而感動,為他的敢于犧牲而折服,為他的不求回報而震撼……清明的味道,苦澀上心頭。

  雨滑落手心,寒流流進了心底,隨思念而飄到了遠方。太奶奶,您一直都在微笑地看著我吧……我無法忘懷您對我那慈祥的笑容,半瞇著眼睛,兩個淺淺的酒窩,是如此欣慰。無法忘懷您輕拂我的頭發時的溫柔,讓我心中暖意融融,一切時間都因此止步;無法忘懷您抱著我,作文講著離奇故事的月夜,貪婪您的懷抱,更貪婪您與我之間的`歡聲笑語。倚在亭角,聽著雨打芭蕉的聲音,我想,這美妙是為您而奏的罷,傳遞了我對您的思念,傳遞了我對您的依戀。清明節的味道,憂愁不言而喻。

  凄冷的墓碑,悲傷的淚水,嚴肅的神態,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定格。站在您的墓前,親手送上幾盤水果,幾盤糕點,也送走了我們溫馨的祝福,您慈祥的面容在我們腦海中浮現,看著,看著,淚水不知不覺沾濕了衣裳,露出了悲痛的神情,無奈雙手都已發抖,想抱住您卻無法動彈,其他掃墓的人也是如此罷了,愣愣地站在哪里,懷念、留戀、不舍,聚集成了悲痛,只得背過身來用心祝福。清明的味道,是哀傷,“剪不斷,理還亂,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清明節的味道,有因介子推的視死如歸忠君之心而積于心頭的苦澀;有因對家人的百般思念和懷念而化作的淡淡憂愁;有因掃墓而帶給人們那無可剪斷的哀傷……清明的味道,是數不盡的情感交集的味道。

  清明的味道作文 6

  清明,最好的活動當然是爬山了。我是一刻也不想在廠房里面呆呀!這里四周盡是被腐爛難聞的垃圾包圍著。我要趕快逃離這令人厭惡的小村莊!

  下午陽光明媚,把這茂密的樹林,照得格外碧綠,把這五顏六色的花,照得格外鮮艷。我感覺自己好像成為了他們中的一員,一起歡笑一起玩耍。

  忽然,我聽到清脆的聲音,順著美妙的聲音就找到了清澈的小溪,我被它給吸引住了,于是站在那用石頭砌成的小橋上觀賞。誰知一只猶如小蛇般身材的蜥蜴,一下子把我從美好的幻想中嚇醒了。于是,我想:不會蜥蜴也想在這茂密的樹林和溫暖的陽光中散步……哇,好愜意啊!

  將近山頂時,看見來掃墓的人漸漸變多了,我想:他們真的很有孝心。于是再往前走時,卻發現了一幕讓我十分憤怒的場面。

  我看見臺階旁邊本來是綠油油的小精靈,但現在已被垃圾覆蓋的奄奄一息,問了之后才知道是那“德高望重”的和尚干的,我那時真的希望得到神力,把這垃圾運到寺廟上空,隨意地丟,想讓他們知道被臭烘烘的垃圾覆蓋的感覺。

  當我準備下山時,我看見另一座山上著火了,而且火勢非常大。我猜想,肯定是有人又亂玩火引起的!那時隔岸觀火的我,只能為那被燒焦的綠色精靈而惋惜,至于可惡的人我才不關心呢!

  下山的過程中,我又看見許多人為了掃墓,就專門帶了鋸子上山,把那冤枉的生命鋸掉。我的心很痛,為什么?為一個死去的.生命而結束一個連長大還沒長大的小生命,它們在這被污染的環境中努力地生存下來,結果斷送與一個有“孝心”的人,為什么?你們這些渣渣要砍了它們?你們一年到頭種過幾棵樹?砍死幾棵樹?要不是有它們的存在,你,我,及全世界能活下來嗎?為何還要恩將仇報啊?為什么?

  人類的恩人呀,看到你們一顆顆的倒下,我多么、多么想幫助你們啊!但是僅憑我一人之力又能做些什么呢?我恨!我沒有能力拯救你們!我恨!國家說的話,從來都是當屁話,說好的五水共治呢?還真是越來越臟了!我恨!讓你們為我們受了太多冤枉……

  我驀地冒出一種欲望,我想成為你們中的一員,我想留在這樹林中,和你們一起分擔痛苦!我要保護生命,保護美好的生命,我要創造精彩的生命!我不想再回到那已經腐爛了的小村莊。

  清明的味道作文 7

  在清明,大家都會去祭拜祖先。

  雖說社會倡導文明祭祀,用花果來祭祀,可傳統的燒紙錢的方式卻依然不能被磨滅。

  這天,我回到了外公家里,吃飯前,我們要去祭拜我祖祖,吃完飯后我們就要去祭拜我的婆婆。

  走到一片麥田的前面,就是我二位祖祖的`墳墓。我們從袋中拿出香燭,點然后,將它們插在了墓碑前的一塊磚上,又將一小片紙錢放在燭前,印上火,又將紙錢放在地上。

  我們將越來越多的紙錢放在火堆上,火堆上升起了層層繚繞的煙霧,味道刺鼻,并且熏得人眼睛很不舒服。

  接下來,我們又拿出一大盒紙做的衣服套裝,扣去塑料包裝,就將那個盒子扔在了火堆上。

  磕完頭,就該去祭拜另一位祖祖了,他去世的時候社會很貧困,因此他沒有墓碑,墳上也是雜草叢生,因此,我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那墳找著。

  祭拜完兩位祖祖,又休息了一會兒,就吃午飯。吃過午飯,寫了十分鐘,我們便起程到公墓去祭拜我婆婆。都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可是,待我到了公墓,看到路上的人,并沒有哪個魂不守舍,低聲哭泣的。我們去買了一束假花,便去到墓前,插上墳標子,正準備插上花,卻發現無處可放,我們只好將花插在了墓碑和棺材中間的縫隙中。

  給婆婆祭拜有些與眾不同。因為婆婆是今年去世的,因此,我們給她燒的黃紙錢很多,還燒了萬元紙錢,又將紙元寶給燒了上去,并且還燒了衣服和手機、掛飾等物,還插上了一束花。

  磕完頭,向先靈禱告完畢,祭拜就完成了。

  現在,許多習俗都因保護環境而取消了,這可真是得不償失!

  清明的味道作文 8

  清明節,我們全家來到了墓地,給太姥掃墓。墓地周圍春意盎然,一邊是金燦燦的油菜花,一邊是綠油油的麥苗。這里已經有許多來掃墓的人了,他們有的在向死去的親人獻上鮮花,有的`在面向墓碑鞠躬,還有的在親人墓前燒著紙錢……滿天飛舞的紙灰紛紛揚揚地飄向遠方,一派莊嚴肅穆的景象。

  來到太姥的墓前,我們的祭奠儀式開始了。只見姥姥先用手指在地上劃了一個大大的圈,然后在圈里放上鮮花、燒雞、水果和點心,我們全家向著太姥的墓三鞠躬。接著姥姥向太姥緩緩講述了家里最近的情況,告訴太姥家里一切都好,不用太姥擔心。最后,媽媽和大姨微笑著向我們講述她們和太姥生前的趣事:她們從小由太姥帶大,太姥不僅非常疼愛她們,還經常帶她們去教堂聽圣經、唱贊美歌,逛廟會,看馬戲……我和妹妹們聽得入了迷,原來太姥雖然不在了,但她那些生前故事卻成了親人們美好的回憶,永遠留在親人們的記憶里,想起來,竟是那樣的快樂。

  小的時候,總覺得清明節是“鬼”節,提起清明節,我就非常害怕。可這次清明節,我卻感受到清明節的另一種味道:思念中充滿幸福和溫馨。當姥姥沖著墓向太姥講述親人們的生活時,我感覺到太姥一直和我們生活在一起。是啊,去世的親人,將永遠留在我們的心里。這次掃墓讓我對“生”和“死”有了新的認識,原來“死”并不可怕,只要“活”著的時候多愛身邊的每一個人,多給別人一些美好的記憶,“死”,也是幸福的。

  清明的味道作文 9

  對于我來說,清明的味道是苦的,因為到了清明節,我和媽

  媽上山,看見爸爸的墳,就會傷心地哭。

  我的'爸爸在我 歲 個月時就離開了我,我和媽媽才搬到黎陽廠,我和媽媽在黎陽生活了 年,不過這 年我有媽媽,我一直很快樂。

  每到清明節,我會感到心里有說不出的苦,不過我的表面上還是很高興。到了山上,我給爸爸燒的紙最多,我放的火炮在天空中跳躍。

  看見墳邊的小樹,它們給我的笑容,我的心情也就好多了。它們每年清明都在陪伴我,小樹和小花小草們對著我笑,因為它們知道每一個人可能都會遇上坎坷的命運。

  在我過第七年的清明節里,我又來看望小樹,剛來到爸爸的墳邊,發現小樹都不見了,它們到底怎么了?經過觀察我又發現小樹長大了,就像我一樣。

  我要把煩惱變成快樂,我要成為一個快樂的女孩,我要做媽媽身邊的一朵小花,美麗地開放。

  清明的味道作文 10

  說起楊柳餅,那可是清明難忘的味道,雖說是一個悲傷的節日,但春天的韻味也是十足,柔和的陽光融進了春天的產物中。在面粉中摻上點水,加上雞蛋,和上楊柳,攤出來的`餅金黃油亮,伴著楊柳的清香,油而不膩。咬一口,楊柳的清香瞬間溢出來,使大腦煥然一新。

  清晨,在楊柳樹下折兩根枝條,一股清香沁人心脾。回家后迫不及待地洗好楊柳,同媽媽一起和好面粉,在媽媽的指導下開始了制作。只見媽媽嫻熟地往鍋中倒入油,再舀一大勺散發著清香的面糊倒入鍋中,用鏟刀上下涂抹均勻,待一面煎至金黃,輕輕一翻,讓另一面繼續煎炒。等到清香溢出,油味撲鼻時,就可以出鍋了。

  剛做好的楊柳餅色澤鮮艷,香氣誘人,使我忍不住咬了一口,一點清香透過鼻尖,直擊大腦,緊隨其來的是一股油香,滑膩膩的餅肉落入胃中,使我忍不住又咬了一口,繼續沉浸在美味之中。

  很快就輪到我學做楊柳餅了,因為我以前沒有做飯的經歷。剛倒入油就被毫無防備地燙了一下,沒有絲毫經驗的我一下子不知所措。“愣著干嘛?趕快放面糊啊!”媽媽提醒道。看著眼前的滾滾油鍋,深呼吸一口氣,迅速倒入面糊,鍋里開始翻江倒海。

  我硬著頭皮學著媽媽的樣子涂涂抹抹,兩面翻炒,雖說有點破,但好歹成功了。在不斷的努力后楊柳餅越攤越好,最終完成了任務。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在這悲傷的節日中,一股清香沁人心脾,給人無限安慰,這就是楊柳餅。

  清明的味道作文 11

  在清明節的前一天,我看奶奶在忙碌著,就知道她一定又是在做青團子。每一年的這個時候,奶奶都會做青團子。因為江南一帶,清明節有吃青團子的風俗習慣。青團子色澤翠綠,糯韌綿軟,清香撲鼻,吃起來甜而不膩,咬一口,滿嘴巴艾草的香氣,深受我們全家的喜愛。青團子還是江南一帶人用來祭祀祖先的必備食品,正因為如此,青團子在江南一帶的清明節食品中顯得格外重要?

  青團子是用艾草做成的',團子的餡是用細膩的糖豆沙制成的,在包餡時,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團坯制好后,將它們放入蒸籠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青團子的表面,這便大功告成了。除了青團子,江南的美食還有艾餃,艾餃是浙江省傳統節令小吃之一,屬于浙江清明節民俗,清明食艾餃,能驅邪禳毒。它是用鮮嫩的艾葉和米粉和勻作皮,包入白糖芝麻餡,捏成海燕狀餃子,蒸制而成。其顏色翠綠,味道清香而略帶苦味,在眾多美食中還別有一番風味,深受江南居民的喜愛。

  清明的味道作文 12

  清明時分,有人踏青賞美景,有人做青餃享美食。這不,媽媽要包我最愛吃的青餃了。

  媽媽先把艾草焯水,切爛放入粳米粉中,一邊和粉一邊加水。和好的面團綠油油的可好看了,我恨不得馬上吃一口。媽媽揪起一個小面劑,捏薄,做成淺淺的碗狀做面皮,在上面放上一大勺我最愛吃的豆沙,然后對折,把兩邊捏在一起,再對折的部分抹上一點油,把抹油的邊,用大拇指一下一下按出精巧的花紋,一只荷包樣的青餃就完成了,碧綠油亮、小巧玲瓏。看著媽媽熟練的動作,我說:“媽媽,這不也很簡單嗎?”我也學著媽媽的'動作包了起來。像媽媽一樣做成圓餅狀,放入一大勺豆沙,紫紫的豆沙讓人食欲大增。我想:我得把豆沙多放點,這樣一口咬下去,滿嘴都是香甜細糯的豆沙,豈不更美?想想都爽啊!趁媽媽不注意,多放了一勺。這一下好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我還是包成一個"小破包"。

  我裝模作樣地驚嘆道:"這是誰包的,這么丑?"媽媽擠出一副看破卻不說破的笑容,她輕輕拿起我的小破包來,用小刀在邊上劃開了個口,把多余的餡擠出。然后變戲法似的,三按兩折,一只完整的青餃重生了。我暗暗有點惱怒。太陽都躲到云彩后面去了,吹過一陣風搖得樹沙沙作響,仿佛在說:"你真沒用。"

  媽媽把青團拿去蒸了,鍋里不多時就飄出香味。我急不可耐地拿起一個小碗抓起五六個干飯去了。坐在門口,吃著熱氣騰騰的青餃可香了!門口花盆里的小花隨風舞動,好像也在點贊青餃的美味呢!

  飄香的青餃,是春天的味道,更是媽媽的味道,母愛的味道!

  清明的味道作文 13

  “寒食雨傳百五日;花信風來廿四春。”

  又是一年清明節到來,清明節作為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有各種習俗,這一天大家都在進行各種活動。

  我來到外公家,外婆正在制作清明果,看著就叫人眼饞。我和媽媽去洗完手后,也就參與進去了。

  前部分由于我笨手笨腳的,也不會做,就在旁邊記著做法:先準備各種味道的清明果餡;再把艾葉用熱水焯,壓出苦汁,后又放入涼水沖洗,反復兩遍;然后加一點調料,將艾葉在鍋里煮爛。

  然后我便可以動手制作了,將艾葉連汁一起和糯米粉反復攪拌、揉勻。之后再將其搓成條,分成很多小塊,將餡填入,最后便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捏成各種形狀了:外公外婆都將其捏成餃子形狀,我不斷嘗試,總算有一些餃子的形狀了,到后來,一個比一個好。外公外婆也都夸我聰明,我都不好意思了。

  之后我又繪聲繪色地講述了我在網絡上查詢的關于清明果由來的傳說:

  沒多長時間,清明果便蒸好了,我挑了最喜歡的芝麻味,也許是自己做的吧,特別好吃,特別香,心里也特別高興。

  空飄起雨點。仿佛一個個調皮的孩子,大的小的在空中斜斜地密織著,朦朧了視野,也朦朧了人心。清明節也是個朦朧的時節吧?掃墓、踏青,落淚或欣喜,其實我們緬懷失去的`,又追求新的是否矛盾呢?

  冒著雨,坐上車出發去掃墓。車窗也成了一片朦朧,透過它向外望去,一片綠的,一片紅的,一片黃的,模糊的顏色上加了一層灰。看到形狀卻看不到輪廓,景物正如心情一樣淡雅。隨著一點點事物地逝去,目的地也越來越近。堵車了,是的,這一天所有人都不由自主不約而同地奔向一個目標,一種思念.下車步行,道路是泥濘的,鞋子被迎面而來的雨滴弄得潮濕,望著遠方的小土堆,土黃色的泥土,高低不平,有一個巨大的洼地,蓄積了一大潭清水,呈現著淡青色.人頭攢動,各種雨傘像是花朵,是這個朦朧的夢中唯一的鮮艷.也有沒打傘的人,頂著雨,潮濕得溶進了景物之中.

  走進墓園,一塊塊墓碑林立,大理石莊嚴肅穆,鴨子在清水中雨中成群地游動,拔動人們的心弦,是不是一種前奏?打著傘,鞠躬三次,心中卻是一片空白,并不是對離去的人不想念,只是想更加堅強,老人落淚了,抽泣或默默地哭著,他們的追逐即將停止.我望著他們的皺紋,蒼白的臉上紅腫的雙眼,蒼老的背影,那些還沒有刻完的墓碑,等待和自己相伴一生的人,死后再去長相廝守,也許恍惚之間明白了清明節的諦.

  清明一如既往不變的追尋.離去的人找到了最安靜的歸宿,緬懷他們就是回憶過去,尋找自己原來的方向與目標,也許是一種停歇整理心情后再決絕地走下去.

  那么還是為了更好的明天,還是為了追尋未來.在眼淚凝聚的那一瞬間忍住并停止傷痛,過去和懷念并不是為了沉溺,還是為了更美好的明天.讓這場雨撫慰你并清洗你,因為明天還有更加漫長的路要走下去.我們的目標仍舊在心中從未丟失.清明,是休息而不是停止.總有一天要比現在更加努力地走下去.

  清明的味道作文 14

  客居壯鄉多年,歲月流逝中,總憶起故鄉的美食,齒間的留香,穿腸過肚的痛快,是地域靈魂灼灼其華的外華,是心底鄉愁綿綿長惆悵的寄托。

  時值清明,在故鄉要吃青團丸子,除了青團丸子,艾米菇也是那時的家常,和青團丸子一樣鮮綠,都是用艾米汁和米漿調和而成,做工更簡單,去菜地里挖艾草,清洗干凈,用工具將它的汁液擠壓出來,米漿當天制做好,用調料盆將兩者混合,搓到柔和為止即可,將它摸成形狀,一個接一個放置好,就制作成了生的青團丸子,艾米菇也是同樣的方法,二者在氣質上都是小家碧玉,艾米菇要比青團丸子更樸素,更接近大眾的顏色。

  時值清明,在故鄉要吃青團丸子,曾記得,母親一大早就起來做好青團丸子的膜,起火慢蒸,青團丸子在籠里蒸得呼呼地冒著熱氣,母親正在生火,如果火候大了,青團丸子的味道就會改變,所以要用小火來蒸,它的味道才能保留,這樣,味道聞起來才會香,吃起來才會更酥軟,到了正午,青團丸子也差不多得熟了,放學回到家門口,跟我同行的孩子們聞著香味來到了廚房,正是青團丸子飄逸的香味,它們等不及起籠,直接打開籠子,夾起就吃,燙得雙腳都跳了起來,我也不例外,被一旁的母親指責道“你呀!小孩子頭的,真是個好吃鬼,看吧!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笑笑的我不說話,我知道母親里話中有話,心里也沒有那么委屈,就因為我是孩子里最大的那個,母親罰我清掃后院衛生,正午過后,大家張羅著擺好桌椅,很明顯就要開餐啦!

  民以食為天,鬼也差不到吧!做一個飽口福的小鬼好玩多,來到廚房看看吃的,青團丸子在灶王爺的爐子上吐著打泡泡小泡泡時,整個故鄉都是綠油油的,立咬春卷、立夏吃鴨蛋、端午吃粽子、立秋吃西瓜、中秋吃月餅、冬至喝釀酒……美食讓我們記住了中國故鄉的很多節日。

  美食的張力很大,看到廚房里的采地菜煮蛋熬湯,那是三月三的食物,從腦袋回憶間跳出,家鄉各節的美食,農歷三月三,采地菜煮蛋熬湯也屬于故鄉習俗,花香氣弱游絲,不靜下心懷不會記得它的氣味,“弦外之音”是此話的境界,地菜煮蛋,蛋墨綠,豁然如雨花石,祛風去毒,母親囑咐,雞蛋、鴨蛋各吃一個,如此習慣后,頗具有神秘感。用菜地水給孩子們洗澡,一年都不會長痱子和疹子,要少綠綠的草湯,澆出一段清爽舒暢的童年。相比地菜而言,青團丸子的原料是——艾草,像一位優雅的姑娘,文文靜靜的站在那兒,在太陽底下猶如一位陽光的少年,想象在綠油油的艾草間曬著金色溫暖的太陽,看看近旁的美景,遠處被太陽照耀得一閃一閃的小河,似夜晚中的星星向你眨著眼睛,何等舒適,洛陽春光無限好!

  我喜洋洋的'拿出碗來,打了一勺湯喝了起來,這久逢的味道,只有過節才能喝得到,我便更珍惜這次的機會!“好香啊!這是什么味道?”我順著香味來到姑姑所在的廚房,“姑姑,您是在弄米粉肉嗎?”姑姑停下手中的活,“是啊,想吃了啊?準備煮好了,你去后院幫忙吧!等會就可以吃了”我并沒有想吃的意思,只是想確定一下而已,我來到后院,看著一群忙忙碌碌的大人們,感覺自己什么都沒做,有點不好意思,就去幫了忙,我將廚房的美食一道道放在桌上,感覺自己像古代中的小二在為客人上菜,“青團丸子”“艾米菇”“米粉肉”“地菜煮蛋湯”……等等各種美食。

  米粉肉也是清明節大眾最喜愛的美食,米粉和五花肉混著蒸,嫩嫩的,像急著想看外面美麗的世界——小草,灑少許紫藤汁,像紫薇花一樣的好顏色,米粉肉要趁熱吃,能吃出一臉美好幸福來,而我還是偏愛青團丸子和艾米菇,艾米菇吃完的時候,把嘴咧開,吐出綠綠的舌頭,去嚇唬在搖籃間的嬰兒,把嬰兒弄哭,我心里感到滿足,大家其樂融融的坐在一起吃飯特開心,好的話還得零花錢。一到晚上,用爐里的黑炭涂滿臉部,把頭發散下來,穿著白大衣,躲著墻角中,不被人發現,看著斷斷續續來往的親人們,看到表姐抓住機會,心里偷笑,向前嚇去“啊……”表姐的一聲尖叫,引起了母親的注意,紛忙跑過來看是啥回事,表姐被我的裝扮嚇了一跳,佩服自己此時的裝扮,偷笑著,母親看向我,一眼識破“你多大了還玩這個鬼不鬼的游戲,有沒有禮貌啊那你,快向你表姐道歉”“對不起,表姐”表姐搖了搖頭,勸母親不要再罵我,散后,因心情不爽,自己瞬間也明白了事理,心情不好的我,便去吃青團丸子、艾米菇,瞬間心情活躍。

  故鄉的食物隱藏著故鄉的靈魂,樸素、平實、一抬頭,它就在屋檐下,離開故鄉八年,對故鄉美食越發眷戀。舊時風物,在回憶的光影里此消彼長,或許這就是鄉愁的味覺化吧,卻比單純的味道更頑固、更執著、更誘人。

  清明的味道作文 15

  我的家鄉除了山美水美,還有很多美食,比如山粉糊、食餅筒、嵌糕、泡蝦、烏飯麻糍光想想就讓我直流口水。但眾多家鄉美食中,我最喜歡的還是要數清明團子。

  我之所以最喜歡清明團子,是因為每年到了草長鶯飛的清明時節,就可以讓媽媽帶我去尋找做青團最重要的材料鼠曲草。田壟路邊、菜園中間,往往都能找到鼠曲草,它們長著毛絨絨的葉子,有些開著小黃花。采摘的過程雖然有些辛苦,但更多的卻是收獲的'喜悅。

  采好鼠曲草回家洗干凈,再準備好春筍、豬肉、豆腐干、小蔥把這些食材切成細丁,炒熟作為餡料。鼠曲草加水煮開,再攪拌成汁,用來和糯米粉,揉成面團子。揉好的面團分成小塊,取一塊搓圓整成杯狀,包入餡料再收口。當然,你也可以把它做成其他形狀。做好后,放入鍋里蒸,大約十分鐘就可以出鍋了。揭開鍋蓋,一個個綠油油、軟糯糯的青團就出現在眼前。而這個時候我總是會迫不及待地先咬上一口。啊!我仿佛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和大自然的清香。

  如果你吃過我們家鄉的清明團子,我相信你一定會愛上它的。

  清明的味道作文 1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有一場春雨過后,媽媽說:“清明節快到了,我們來做清明粿吧!”

  于是,我和奶奶還有爸爸媽媽一起來到田野。我們沿著彎彎的田間小道尋找做清明粿的必需物——艾葉。我睜大眼睛,東瞧瞧,西看看。這是,我看見一大蓬綠色的植物,走近仔細一看,是艾草!我大喊:“快來,我找到艾葉了!”只見一片片艾草挨挨擠擠地長在一起,細長的枝葉互相交錯,仿佛在開會。艾葉是鋸齒狀的,看上去像一把破破的芭蕉扇。葉子伸展朝上的一面的顏色的'翠綠色的,而反面是粉綠色的,像蒙上了一層白紗。

  把艾葉捧回家后,我們開始對它進行挑揀、清洗。接著媽媽煮了一大鍋水,燒開后放入小蘇打,再放入艾葉。這時滿屋子都充滿了艾香。幾分鐘后,媽媽把艾葉從鍋里撈出來,用料理機打碎,然后重新放入鍋里煮,直到煮爛變成艾葉糊。媽媽把煮好的艾葉糊倒入裝有米粉的盆里,攪拌混合后,就開始用力揉搓,慢慢的艾葉糊變成了一個青綠色的柔軟面團。然后媽媽取一小部分搓成長條,分成一個個小劑子。接著把小劑子搓成圓形,按扁,用搟面杖搟成一個圓片,放上餡,對折捏緊,就變成了一個半圓形的大餃子。媽媽給餃子邊做上了好看的花紋,這樣,一個清明餃就做好了。

  我們還做了清明團,先把一個小面團做成碗形,再把豆沙放進去,然后用虎口慢慢地收攏,最后用模具壓上花紋,一個清明團也完成了。

  我們做了滿滿一桌子。最后,把清明餃和清明團放在蒸籠上蒸上幾分鐘,蒸熟的清明餃從青綠色變成了翠綠色,像一塊塊翡翠。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品嘗,咬上一口,艾葉的清香混合著米香、餡香,真是口齒留香。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是我第一次參與做清明粿,通過這次動手,讓我明白了,每一份美食背后都有人們辛苦的付出,不能辜負,不能浪費。

  清明的味道作文 17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每年的4月5日便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了。清明節是為了祭拜先人所特定的日子。那天,家家戶戶都會去掃墓,而且一般只吃冷食,不能有煙火。除了這些活動以外,最有趣的便是吃清明果了。

  清明果的外形很多樣化,有的像一座有三個頭的小山,而有的卻只是圓圓的一個團。清明果也被叫作“青果”,顧名思義,那便是因為它的外皮是綠色的了,這也是它與其他自制糕點不同的地方了。如何讓那白白的米粉變成綠色的呢?原因就在它的米粉被加進了一些艾葉。將從市場買來的艾葉搗爛在融入米粉中,就大功告成了。

  要說做清明果,我可就是個高手了。先將那綠綠的米粉分成幾大份,再將那幾大份搓成寬約兩厘米的長條,然后拿出其中一條,估計好一個清明果外皮的分量,用刀在長條上每隔一段距離切一個口子,已作標號。然后就簡單了,根據剛才的標號,擰下一段距離的米粉,搓成小團,用大拇指向中間按下,做成一只“小碗”,以便等會兒放餡料。做完了這些,最后就是放餡料。只有配上鮮美的餡料,清明果才能真正美味好吃。不過你別小看了這些餡料,做起來也可講究了。

  清明果的餡料一般有兩種,一是豆沙,二是美味的肉炒豆腐。做豆沙餡比較費力。先把豆子放鍋里煮爛,再將它放進一個大盆里,放進適量的'糖,找來一根干凈的木棒,使勁地剁,那熟透了的豆子便被碾開,慢慢地那豆子就成了美味新鮮的餡兒。干著活兒,必須要手力大的人來,那大盆的豆子可不是那么容易被碾爛的,必須剁上一個下午才行。而豆腐餡只要將豆腐切成小塊和肉.咸菜一起翻炒,香噴噴、熱騰騰的豆腐餡就做好了。最后只要將餡放進準備好的米粉里,捏好,再放進鍋里蒸熟,就完工了。

  隨著一股熱氣的冒出,清明果蒸好了。我捏起其中一個放進嘴里,嗯~~軟軟的米粉加上鮮美的餡兒,真算是天下美味了!

  清明的味道作文 18

  ——緬懷革命先烈,繼承優良傳統

  草海隨著輕雨沙沙作響,新風摻雜幾分寒意,四月時分,不是踏青賞春,而是掃墓、祭祀;不是“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的清心神情,而是“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千思萬緒。

  遙想當年,虎門銷煙的盛況,辛亥革命的場景,飛奪瀘定橋的大快人心,如今細細想來,當真是心潮澎湃。今天的新社會,如今的新中國,不正是靠著他們拋頭顱,灑熱血與敵人殊死拼搏換來的嗎?面對如此的英雄,這樣多的活生生的,正值青春的生命就為了抗戰而犧牲了,頓時,心中涌上一股萬分崇敬的熱意,愛國情懷也油然而生。從古至今,為了民族和人民自由幸福生活,多少戰士血灑戰場,壯烈犧牲。

  以往看過了多少的戰爭片,都不及腦海中呈現的'一幅幅畫面清晰、鮮明;戰士們扛著槍,英勇向前,奮力殺敵,毫不退縮;子彈沒了,他們舉著大砍刀,一道光映在臉上,一個個侵略者被嚇得手足無措,狼狽而逃;眼看敵人就要跟上來了,他拿起了槍,并催促其他同志離開,一個人孤身作戰,畢竟,寡不敵眾,在身中數發子彈后,他的手顫抖著,艱難地拿起了一枚手榴彈,他早就料到會有這么一天,他笑了,在鬼子到來之際,拔掉了導線……思此而止,紅了眼眶,靜靜注視著眼前的墓碑,碑身上寫的還是那幾個大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我顫抖著念出了碑身上的大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人民英雄垂不朽,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那束花里的白菊和翠竹葉,象征他們清高、純潔正直的心,就讓一支天堂鳥帶去我們對他們深深地思念吧。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的。但對于先烈們,不是奢求人民去記住他們,而是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安定、自由、幸福;也許現在,許多人都忙于學習和工作,忘卻了如今和諧安定的源泉,從前泥濘的道路現在變得寬敞、平坦,從吃不飽穿不暖到吃得好穿得暖,時間和歷史都共同見證了中國發展的腳步,現如今就更該感謝這些為國為民犧牲、奉獻的革命先輩們,向他們學習,繼承、發揚中國文化,為祖國的繁榮強盛做出貢獻。

  清明的味道作文 19

  寒食雨傳百五日;花信風來廿四春。”

  又是一年清明節到來,清明節作為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有各種習俗,這一天大家都在進行各種活動。

  我來到外公家,外婆正在制作清明果,看著就叫人眼饞。我和媽媽去洗完手后,也就參與進去了。

  前部分由于我笨手笨腳的,也不會做,就在旁邊記著做法:先準備各種味道的清明果餡;再把艾葉用熱水焯,壓出苦汁,后又放入涼水沖洗,反復兩遍;然后加一點調料,將艾葉在鍋里煮爛。

  然后我便可以動手制作了,將艾葉連汁一起和糯米粉反復攪拌、揉勻。之后再將其搓成條,分成很多小塊,將餡填入,最后便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捏成各種形狀了:外公外婆都將其捏成餃子形狀

  我不斷嘗試,總算有一些餃子的形狀了,到后來,一個比一個好。外公外婆也都夸我聰明,我都不好意思了。

  之后我又繪聲繪色地講述了我在網絡上查詢的關于清明果由來的傳說:

  傳說有一年清明節,太平天國李秀成得力大將陳太平被清兵追捕,一位農民幫他化裝成農民模樣。沒有抓到陳太平的`清兵在村里添兵設崗,檢查每一個出村人,防止他們給陳太平帶吃食物。

  那位農民在思索帶什么東西給陳太平吃時,走出門便一腳踩在一叢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來時只見身上都染上了綠顏色。

  他頓時計上心頭,采了些艾草洗凈煮爛擠汁,揉進糯米粉內,做成青溜溜的米團子,放在青草里混過村口的哨兵。陳太平吃了青團,覺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后來李秀成下令太平軍都要學會做青團以御敵自保。

  吃青團的習俗就此流傳開。也就形成了現在吃清明果的習俗。

  沒多長時間,清明果便蒸好了,我挑了最喜歡的芝麻味,也許是自己做的吧,特別好吃,特別香,心里也特別高興。

  清明的味道作文 20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杜牧寫的。講的是清明前后,都會下著絲絲細雨,路上的行人都像丟了魂似的。問一下哪里有酒店,一旁放牧的兒童指著前面的小村子說就在杏花村。

  沒錯,我今天就講一些清明節的習俗。那現在廢話不多說,直接步入正題。

  清明節的主要習俗當然就是踏青了。踏青,又叫春游、探春、尋春。就是在清明前后出去郊游,并進行各種游戲以及蹴鞠(足球)、蕩秋千、放風箏等活動。

  清明節還要掃墓。掃墓掃墓,顧名思義,就是為已逝的親人悼念、燒紙錢。我爺爺奶奶就是兩個典型的例子。每當清明前后,他倆就要買許多紙錢(又叫冥幣)和不少黃油紙,有時還買些紙疊的金元寶,去墓場燒掉。他們認為清明節不燒錢就是對先人的大不敬。燒完回家后,他們還要用一些小碗盛上一些飯,說是等祖先吃飯。待先人吃完飯,爺爺又倒上一杯酒灑在地上,才肯吃飯。

  說完了習俗,我們再談談清明節獨有的`美食。

  首先是泉州潤餅菜,是以面粉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俗稱潤餅或擦餅,食時鋪開餅皮,再卷胡蘿卜絲、肉絲、蚵煎、蕪荽等混鍋菜肴,制食皆簡單,吃起來甜潤可口。其次是青團子,青團有的是采用青艾,有的以雀麥草汁和糯米粉搗制再以豆沙為餡而成。現在各式各樣的青團到是出來不少,五花八門的,青團作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青團倒是成了大家伙一種時令的食物了哦!

  好了,這次就說到這里了,期待下次再見面哦!

【清明的味道作文】相關文章:

清明的味道作文02-24

清明的味道作文(經典5篇)01-16

什么的味道半作文——陽光的味道01-18

團結的味道作文01-14

母親的味道作文01-15

故鄉的味道作文01-09

陽光·味道作文02-23

端午的味道作文06-30

微笑的味道作文06-26

陽光的味道作文06-26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人成网最新在线 |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中文字幕 | 亚洲性欧美在线se | 又黄又爽又色无遮挡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