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清明——生命從來未曾離開1500字-議論文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經常看到論文的身影吧,論文可以推廣經驗,交流認識。那要怎么寫好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明——生命從來未曾離開1500字-議論文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是什么塑造了我們的心靈,超越千年的民族之路上,是什么讓我們傳承不惜,尋找民族的精神力量,清明,生命從來不曾離去!
——題記
今天是2009年的4月4日,農歷的清明時節。
清明是個懷念故人的節日,記得《論語學而》有句"慎重追遠,民德歸厚矣。"一個民族,一個社會如果對于故去的人寄予一定的哀思,那么社會的風氣必會醇厚起來。人們在清明到來的時刻,以誠摯之心與肅穆之心,去祭奠先祖,追思故人。今天,我要在這清明時節,追思和緬懷逝者,也以開放和寬容的心態,去感知這個美麗的世界,以及它帶給我們的各種生活。
(1)祭親
今年的3月25日是奶奶的周年忌日,不知不覺中,奶奶離去已經整整一年了。
今天大早,我就到網上自己為爺爺奶奶建立的網上公墓"滿天香華"去祭拜了。
因為,今年是爺爺去世十周年,奶奶周年。
重新拾起對奶奶的記憶,發現原來這些事原來還這么讓我記憶猶新。
奶奶是一個很傳統的老人,在現在看來,似乎很迷信,但其實我漸漸發現這些都是一些中華民族固有的傳統文化。從鄰里關系、家庭關系到懷有慈悲、善惡之心,這些都是普通的中國人所普遍擁有民族心理,很細小卻很真實。
我想說,奶奶對我的影響會是終生的。因為從小奶奶就在無微不至地照顧我、影響我。從生活到社會等等。
奶奶的品質就如她的形表一樣,清秀、正直、質樸。不管是生,或死,一直如此。
在奶奶離去的這一年里,她曾有的許多生活的片斷、支言碎語,都不斷浮現在我眼前,深夜不眠、寂寞無人時。
奶奶生前總期望著我可以考上大學,她說到時,她要獎我一千元。現在,離高考還有64天,我會將奶奶的遺愿化作我高考沖刺的動力。
(2)根源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所以謂之清明。"清明在中國,是一個很奇特的日子:它既是節氣,又是節日;它既代表著萬物的生,又緬懷著故去的亡。
所以,清明對中國人,真的非常重要:春天的生機中緬懷生命的逝去,愛的追思取代了死的悲傷,在芳草的清香雅致中,讓愛穿越陰陽兩界,成為逝者與生者的心靈交流之橋。
清明祭奠先人,這樣的習俗從古至今就未停息,這就如同學者葛劍雄在《藝術人生》的清明特別節目中的演講主題一樣——"文明的足跡"。是的,我們的先人從中原遷移到東方、西方、南方、北方,甚至別的大陸,但是我們的祖先從未忘記自己的根、自己的本。這就是中華文化之精髓。這就是中華民族之魂。
(3)英雄
"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毛澤東在人民英雄紀念碑上撰寫的碑文。
中華民族向來是個英雄輩出的民族,上至遠古,下至如今,中華民族的英雄層出不窮,而正是他們,才有了如今我們的美好,我們的強大。"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歲月沒有忘記當年的壯懷激烈,是無數先烈的犧牲換來了共和國的新生,我們不能忘記,歷史不會忘記,因為那是我們的來處、那是我們精神的根。
(4)新生
"5·12汶川大地震"很快就要一年了…今年的清明節,在緬懷親人的時候,沒有忘記那些在大地震中離去的人們。這是生者的義務,更是生者的責任。
春天,是個萬物復蘇的季節,我們也需要從悲傷中重新走出,重獲新生!
(5)總結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魯迅《且介亭雜文。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如果說清明是祭奠對親人的日子,那么我們同樣應該以生生不息、永葆厥美的感恩之心去祭奠整個民族的先賢、先烈、先哲…千百年來,我們的祖先從生活愿望出發,形成了許許多多的節日習俗,習俗在不斷的變化,民族的傳統精神卻沒有變,這就是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對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我們為此而過節,好好活著,祝福未來。
我們要慎待生命、關愛未來!
【清明——生命從來未曾離開1500字-議論文作文】相關文章:
生命的議論文12-04
珍惜生命的作文議論文01-31
關于生命的議論文作文05-17
生命的意義的議論文-議論文10-20
生命的尊嚴(議論文)01-27
珍惜生命的議論文01-28
善待生命議論文02-05
有關生命的議論文11-08
有關生命的議論文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