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境-六年級作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生三境-六年級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宋代禪宗將修行分為三個境界。第一境界是“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芳跡”;第二境界是“空山無人,水流花開”;第三個境界是“萬古長空,一朝風月”。三個境界中都有“空”字,三個境界就是對“空”的三種不同的理解。第一境界中的“尋”,表明人向上天追問自身起源,追問所謂“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到哪里去?”的三個千古難題。第二境界中的“無”,表明人已經從自然中剝離出來,與外在的“水流花開”自成一獨立世界。而第三境界中的“萬古”與“一朝”的融合同一,則說明人對有限時空的超越,經過否定之否定之后達到天人合一之境。
受禪宗思想的影響,南宋詩論家嚴羽在《滄浪詩話》中,提出學詩的三境:“其初不識好惡,連篇累牘,肆筆而成;既識羞愧,始生畏縮,成之極難;及其透徹,則七縱八橫,信手拈來,頭頭是道也。”就詩人的主體而言,心靈最初是自由自在的,不辨美丑,處于童貞狀態;當認識到規矩和成法之后,就陷入束縛和捆綁之中;最后擺脫一切外在的桎梏,獲得了主體與客體的契合,也獲得了真正的、純粹的自由。這時,方能“行住坐臥,無非是道,縱橫自在,無非是法”。
嚴羽之后,詩人潘德興又云:“詩有三境,學詩亦有三境。先取清通,次宜警煉,終尚自然,詩之三境也。”潘氏是在說詩,其實何嘗不是在說人生呢?返璞歸真的人生,就是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
最終將禪學、詩學與人生哲學融會貫通,鑄為一體的,是晚清一代宗師王國維。王氏在《人間詞話》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罔不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與齊克果、尼采的.描述相比,王國維的論述是典型的中國式的,是詩意的凝聚,是精神的貫注。它包蘊了一種純粹的生命體驗,使人突破自身生活的惰性;它設定了生命氣息充盈的坐標,引導人達到一種永恒的自由之境。
有這樣的一種人生境界讓我們仰望,我們何必懼怕腳下的淤泥呢?
【人生三境-六年級作文】相關文章:
高三學生優秀作文:心態三重境08-03
喧鬧的詩境作文06-28
憶史三境-初一議論文作文12-20
人生作文三篇01-17
人生三情作文12-23
游清境農場作文300字07-21
談詩境_800字02-11
快樂人生作文三篇02-14
體驗人生作文三篇01-29
關于人生作文三篇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