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處處是科學作文(精選8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生活處處是科學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生活處處是科學作文 篇1
生活中處處都有科學,今天我給大家講一個小發現——花盆里的小洞。
我的爺爺是一位養花愛好者,房子的窗臺上、樓頂上、家門口都擺滿了他的寶貝。瞧!爺爺今天這么高興,肯定是又有新寶貝了。我看著他今天剛從鄉下挖回來的月季花,好奇地走了過去,我把花盆端起來一看,發現花盆下面還有幾個小洞洞,我以為花盆是壞的,撒腿就往客廳跑。
來到客廳,爺爺正在看電視。我跑過去對爺爺說:“爺爺,您剛從鄉下挖回來的月季花的花盆破了。”爺爺聽了立馬拉上我去看,爺爺左看右看,他說:“孫女,你可別嚇我,這明明沒破呀!”我一邊把花盆端起來指給爺爺看一邊說:“我沒騙您,您看這有好幾個洞洞。”爺爺聽完哈哈大笑,我有點疑惑不解。
爺爺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耐心給我解釋道:“花盆里如果沒有這些小洞,水澆的太多,多余的水就會積在花盆里,時間一長,根就會因不通氣而腐爛。可水澆的太少,根就吸收不到足夠的水分。花盆底下有了小洞,就可以放心給花兒澆水,多余的水自然會從小洞流走,還能讓花的根吸收更多的新鮮空氣,使花兒能夠更舒服地呆在花盆里。”聽了爺爺的解釋,我明白了,今天我又收獲了新的知識。
只要我們有一雙發現的眼睛,就會懂得生活中處處充滿科學!
生活處處是科學作文 篇2
一天下午,我正在空調房里做作業。忽然,感到非常口渴,看到家里的餐桌上放著一瓶雪碧,打開就喝,喝了幾口又放在了旁邊。
做完作業后,我又看見了它,想出了一個“妙”主意——同學們經常玩搖礦泉水瓶,一搖,瓶里的水就會順時針依著慣性旋轉,搖得越起勁,這漩渦越大,旋轉時間越長,就是最厲害的。我也學著樣,拼命地搖著這瓶雪碧,試了十幾下,人累了,手酸了,口渴了,我打開蓋子想“犒勞”一下自己。結果——我傻眼了,雪碧從瓶口直接噴了出來,像噴泉一樣,直往上沖,桌上、椅子上、地上、我的頭上、衣服上、腿上,全濕了,手里只剩下一個空空的雪碧瓶。
我不知所措,愣在那里。媽媽急忙提醒我:“趕緊去浴室洗頭洗澡,換衣服。甜甜的,很膩乎。房間我來打掃。”收拾完畢。
“礦泉水搖晃后沒事,照常能喝。為什么雪碧搖晃后會發生這樣的現象呢?”我在腦袋里打了個大大的問號,請求媽媽在網上查閱相關資料。原來雪碧屬于碳酸飲料,含有碳酸,碳酸不穩定,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多了氣壓增大就會向外噴出。
原來如此,生活中處處都是科學啊!
生活處處是科學作文 篇3
生活中處處都有科學的影子,只要我們留心觀察與思考,就一定能發現其中的神奇與奧妙,感受到探索科學的樂趣。
有一年立春,媽媽給我講述了一個關于立春的說法:據說立春這天,生雞蛋能豎起來放。媽媽的話令我半信半疑,雞蛋底面是不平的,怎么能豎著放呢?最后,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決定自己動手嘗試一番。
說干就干,我找了一個生雞蛋,就將它放在地上嘗試讓它豎起來。可是不管我怎么擺弄,它就是死活不肯“站”起來。漸漸地,我失去了耐心,便對媽媽說:“媽媽,你說的是騙人的!雞蛋根本就立不起來。不信你看一一”我氣憤地準備做最后一次嘗試。可是,雞蛋卻像在逗我玩似的,這一次它竟然乖巧地站了起來!“咦?怎么回事……”我目瞪口呆地望著雞蛋。驚訝得說不出話來,就像看了神奇的魔術表演一樣。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向媽媽投來了疑惑的目光,可媽媽也不知道該如何解釋。于是,我趕緊打開電腦,迫不及待地查找相關資料。
原來,蛋殼上有許多左右凸起的部分,三個凸起可構成一個三角形的平面,如果使雞蛋的重心線通過這個三角形平面,也就是當雞蛋重心與支點處于同一條垂線時,就可以實現豎蛋。至于為何是立春豎蛋,則是因為人們流傳的說法罷了,任何時候,生雞蛋都是可以豎起來的。
看著資料上的解釋,我恍然大悟,科學真是有趣啊!看來生活中我們務必要處處留心觀察和思考,因為在那背后,一定會有一個個謎團等著我們利用科學去解決。
生活處處是科學作文 篇4
科學,這是一個大家都不陌生的詞語,我們的生活處處都是科學。
星期天早上,我到衛生間去洗漱,卻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門打不開了,爸爸這時也看見了,便來幫我。我和爸爸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它打開。吃早餐時,我想:為什么好好的門會拉不開呢?會不會是什么粘住了?能不能修好?……我一直在想這個“拉不開的門”,我有了一個想法:自己做實驗。
我設想需要的物品:水,一小塊做木門的木頭,可以把木頭裝進去的器皿,裝水的器皿,支架,蠟燭,一塊木板。
材料準備好了,我們可以做實驗了。
我先將水倒入裝水的器皿里,接著將裝著水的器皿放在支架上,在木板上放一根蠟燭,將支架放在蠟燭上,然后把木頭放在器皿上,點燃蠟燭,不時向木頭上灑熱水,將器皿里的水燒開,有水蒸氣向上飄,這時,木頭上便有一層水珠,過了一會,木頭變得很膨脹。
“太好了,我成功了!”“可為什么木頭和水在一起后,木頭會膨脹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開始查《十萬個為什么》。
書上說,水蒸汽里既有水,又有汽,水蒸汽進入木頭后,木頭就會吸收水蒸汽的水分,所以會膨脹。我拿來手機百度一下,手機上寫的也是一樣的。
這次實驗,我學習到了一個新知識。生活處處是科學啊!
生活處處是科學作文 篇5
生活中,有許多意外傷害是可以通過科學的方法避免的,今天我就告訴大家兩件事情。
前不久,一個小男孩手里的氣球忽然爆炸,有的氣球皮竟然飛到了男孩的喉嚨里。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來,孩子奶奶正在一旁切橘子,橘子汁濺到了氣球,氣球瞬間爆炸。一位專家為我們揭開了爆炸的原因:橘子中含有一種特殊的化學物質,叫做檸檬精油,它會和氣球表皮上的橡膠發生化學反應,氣球皮會變薄,由于內部氣壓高過了那塊薄一些的表皮的承載能力,氣球就爆炸了。而氣球爆炸時往往離人很近,所以才會給人造成這么大的傷害。
第二件事情,也是有關于氣球的。在街頭巷尾,我們常常能看見小販手里拽著一大把色彩艷麗的氣球,我們千萬不能被它美麗的外表所迷惑了,它其實就像一顆定時炸彈,隨時會在你身邊爆炸。
這種氣球大多是用較為便宜的氫氣做的,由于氫氣的化學活性高,遇到特殊情況很容易燃燒,而另一種較貴些的氦氣則不會。氦氣相比氫氣,安全的多,氫氣球在煙頭、靜電、打火機等情況下會自燃,嚴重燒傷人們,而化學活性低些的氦氣則不會,但氦氣價格高,所以用的人少,這類氣球還是以氫氣為主。因此,我們要拒絕這種氣球,不要去購買,保障自己的安全。
其實生活中到處都有科學,只有你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尋根究底后,才能得出其中的科學道理。
生活處處是科學作文 篇6
10月21日的下午,天空萬里無云,我懷著緊張又興奮的心情跟隨爸爸去參加小記者團的活動——參觀荊門市科技館。
剛下車就看見科技館門口好生熱鬧,前來的小記者都爭先恐后地簽到。簽完到排好隊,就有一名講解員阿姨帶領我們參觀。講解員介紹完一些展品之后,就讓我們小記者自由參觀、體驗。
我發現館里有許多好玩的東西,比如寶藏換不換、對稱臉形、大炮煙圈、制勝之道、混沌水車、上升的氣泡……這里面最吸引我的就是對稱臉形和上升氣泡了。
對稱臉形,就是根據題目提示,對準面部中心位置,按下“確認”按鈕,就會拍左臉對稱和右臉對稱的自己,因為每個人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不同,導致骨骼發育和皮下軟組織發育不對稱,所以左右臉并不完全對稱,會略有差異。在幾何對稱的圖形中,給人以美的感覺,所以在建筑中經常容易找到對稱的元素。
上升的氣泡,就是提壓打氣筒,向不同的濃度液體中注入氣體,液體中會有一個個像水母的泡泡浮上頂端,有的像螞蟻那么小,有的像小魚那么大,有的甚至有液體外的柱子那么大。因為硅油濃度的差異,每個容器中氣泡上升的速度也不同,快速提壓打氣筒時,氣泡會逐漸變大,而慢慢地提壓打氣筒時,氣泡就會慢慢變小。
科學其實就在我們身邊,他一直在等待我們發現,真希望下一次還能來科技館。
生活處處是科學作文 篇7
上課前,老師說:“我有一塊神奇的手帕,就算是三味真火也燒不破。”班上頓時炸開了鍋,大家都迫不及待要看看這塊神奇的手帕。
實驗開始了,首先,老師拿出了一瓶酒精、一雙木筷子、兩個玻璃碗、一塊手帕。看了那塊手帕,我們都大失所望,那塊手帕非常普通,還有點舊。我也半信半疑:老師這是異想天開吧?
接著,老師把酒精倒進玻璃碗里,然后把手帕放進去,用筷子攪拌使手帕完全浸濕,最后夾起手帕,用打火機點燃。一瞬間,火焰把手帕包圍起來了,就像一只張牙舞爪的小怪物,好像在說:“哈哈哈!我要把你吃掉!”看著這囂張的火焰,我們都心驚肉跳。有的同學眉頭緊皺,為手帕捏一把汗;有的伸長了脖子,目不轉睛,生怕錯過一絲精彩。
可手帕卻沒有什么變化,猶如一個白衣仙人,完全不懼怕火焰的炙燒。同學們都目瞪口呆:明明火焰把手帕完全包圍起來了,怎么會燒不壞呢?真不可思議啊!還沒等我們研究出所以然來,老師已經用另一個玻璃碗把火焰蓋住、熄滅。取出來的手帕還是完好無損的,只是摸起來涼涼的、濕濕的。
老師提出了我們心里的問題:酒精是易燃物,為什么手帕沒有被燒毀呢?大家的回答五花八門。最后,老師告訴我們:“酒精里含有30%的水,在燃燒的時候保護了手帕,所以手帕不會被燒毀。”同學們聽了,恍然大悟。
通過這個有趣的實驗,我明白了:原來生活中處處有科學,只要留心觀察,就會把科學的大門打開。
生活處處是科學作文 篇8
地球是有地心引力的,所有的水都是從高處往低處流的。但是,我從一本科學書里看到,一個普普通通的玻璃杯,竟然可以把臉盆里的水從下往上吸。真的是那樣子嗎?難道是杯子把水吸上來的嗎?我決定做一次實驗,按照書里的方法,準備了一支蠟燭、一個玻璃杯、一盒火柴和一個臉盆。
我先把蠟燭點燃,把它放在臉盆上方傾斜。只見蠟油滴在了臉盆里,我馬上把蠟燭固定在蠟油上,隨后把兩個杯子的水倒進盆里,用玻璃杯把蠟燭罩住。我仔細地盯著火苗,心里數著數。大概16、17秒之后,火苗越來越弱,直至完全熄滅。只見,外面的水越來越少,而玻璃杯里的水卻越聚越多,超過了外面水面的高度。玻璃杯真的把水從下往上吸了呀!我不禁一想:臉盆里的水如果多一些的話,吸上的水會不會也多一些呢?于是,我用記號筆在玻璃杯里水面相應的地方做了個記號,開始第二次試驗。
這次的試驗步驟跟第一次一樣,不同的是在臉盆里多加了兩杯水。火苗熄滅之后,吸上的水越來越多。本以為吸入后的水面會超過記號線,可是水一到線就戛然而止。看來,只要臉盆里的水足夠多,玻璃杯罩住蠟燭后吸入后的總水量是一樣的。那么,如果臉盆里的水不夠多,少于吸入后的總水量,又會怎樣呢?
帶著這個問題,我把臉盆的水倒出了許多,開始做第三次實驗。火苗滅掉之后,杯子外面的水也慢慢減少,只聽“哧哧哧……”杯沿開始冒泡泡。一會兒,沒了動靜,外面滴水不漏,一干二凈。我去拿杯子時,臉盆居然與杯子吸在一起,也跟著上來了。
為什么臉盆里的水會向玻璃杯里涌?為什么水足夠多時,玻璃杯吸入后的總水量一樣?為什么水少時,玻璃杯會把臉盆吸起來?帶著這些疑問,我查閱了相關書籍,咨詢百度。
原來,空氣是混合物,它主要成分是氮氣和氧氣。氧氣能夠幫助蠟燭燃燒,等到杯子里的氧氣用完,蠟燭就會熄滅。這時,玻璃杯里的氣壓比外面的氣壓低,外面的水就要流到玻璃杯里,等玻璃杯里、外氣壓平衡時,水就不再上升。
生活中處處都有科學。只要我們用眼睛去觀察,用耳朵去傾聽,用大腦去思考,就會有所發現,有所創造。
【生活處處是科學作文(精選8篇)】相關文章:
1.生活處處皆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