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似親人作文4篇(經典)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勝似親人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勝似親人作文1
在一個偏僻的村莊里,有位年邁的老奶奶,她的兒女們都到外地工作了,只剩下老奶奶一個人在家,不過兒女偶爾會寄錢些回來,所以生活得還算可以。可兒女不在身邊,老人家年紀大了,行動不方便了,所以干什么事情都很吃力,不順心。周圍的鄰居也經常來幫幫她。
這一年,隔壁搬來了一位漢族小姑娘。小姑娘是個熱心腸,知道了老奶奶的情況,每天都來老奶奶家,給她洗衣、做飯……`
這一天,老奶奶生病了,小姑娘不放心,又來老奶奶家了。先是曬被子,又是洗衣服,忙的不可開交。這時,老奶奶拖著病得很重的身體,端來一杯水,對小姑娘說:“孩子,累了吧?把這杯水喝了。”小姑娘說:“奶奶,您可要好好休息,做這一點事沒有什么的!”接著,她又開始為老奶奶做飯了。老奶奶在一旁看著小姑娘忙得汗流滿面,心里很過意不去。做完飯,小姑娘就要走了,老奶奶用自己粗糙的手拉起小姑娘的手,親切地把臉貼在小姑娘的`臉上,說道:“你真像是我的親人!”說完她們便緊緊地抱在一起,老奶奶眼里還閃著淚花。
人間處處有真情,真情時時暖人心,如果全世界人們都擁有這樣的愛心,那么哪怕和你素不相識的人,也會成為你的朋友,你的親人。
勝似親人作文2
一個小巷的盡頭,有一間小木屋,里面住著一個苗族的老奶奶,她的兒女都出去打工了,家里只剩下她一個人。
漢族鄰居家的小姑娘小云,經常來老奶奶家幫忙。
這一天,小云又來幫老奶奶洗床單。小云先把床單放到河邊,清洗了一會兒,又把床單鋪到一塊大石頭上,拿上棒子捶打,等她捶打干凈了,把水擰干,雙手把床單展開,搭到院子里的晾衣繩上。
這時,老奶奶從屋子里顫顫巍巍地走了出來,一把摟住了小云說:謝謝你呀,讓你整天來幫忙。
小云說:不用謝,奶奶,我們是鄰居,這是我應該做的。她一邊說著,一邊害羞地低下頭。
老奶奶又說:不知道為什么,我感覺你就像是我的親孫女一樣,總那么照顧我。
如果您這么說的`話,那么,您就把我當成您的親孫女吧。小云說。
老奶奶的臉上洋溢著笑容,眼睛瞇成了一條縫,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來,仿佛一下子年輕了很多。
從此以后,小木屋里時常傳來快樂的笑聲,老奶奶和小云雖然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這個充滿愛心的故事,必將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勝似親人作文3
我的家鄉里只有兩戶人家是漢族的,(包括我家在內)其他的'全是苗族的。除了我家是漢族,還有一戶人家是漢族,這戶人家里有一位姑娘名叫小蘭。
小蘭家隔壁有一位苗族老奶奶,今年已年過八旬了。老奶奶有一個女兒在外面打工,每年才回來看老奶奶一次。所以在她女兒沒來的日子里,老奶奶進進出出都是一個人,看起來非常孤單。
有一天,我看見小蘭背著竹簍、拿著洗衣用的棒槌悄悄地來到老奶奶的院子,我很好奇,連忙跟過去看一看。只見她把老奶奶前幾天換的衣服拿去河邊洗,洗完了之后,回到了院子,正準備晾衣服,碰巧老奶奶回來了,看見小蘭在幫她晾衣服,便走了過去,用她的臉挨著小蘭的臉,說:“你真是個好孩子啊!”小蘭對老奶奶說:“老奶奶,以后我還會天天過來幫你做事、陪您聊天的”老奶奶聽了小蘭說的話后,又說:“你真是比我的女兒還要親啊!”之后,她們兩個都開心地笑了。
通過這件事使我們明白了:只要我們把別人當做親人一樣去對待,這樣別人才會把你也當做親人一樣來對待。
勝似親人作文4
從前,大山深處有個美麗的苗寨,苗寨邊上有座孤零零的小木屋,小木屋里住著一位苗族的老婆婆和她收養的漢族女孩。
老婆婆和女孩每天在一起無憂無慮地生活。女孩在老婆婆的照顧下一天一天地長大,小女孩學會了認字、洗衣服、做飯……變成了懂事的小大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婆婆患上了腿疾,并且越來越嚴重,每天走路都一瘸一拐的。
這一天,小女孩突然說:“婆婆,你在家等我,我出去一會兒馬上就回來。”老婆婆滿臉疑惑,還沒來得及問明白,女孩便推開門跑遠了。老婆婆在小木屋等了好久好久,小木屋的門終于又被推開了——女孩兒回來了,手里還拿著一根木棍。老婆婆問女孩:“你怎么才回來?”小女孩說:“我是給您做拐杖去了。”老婆婆的.心里突然涌出了一股暖流。老婆婆把手放在女孩的臉上說:“謝謝!我的好孩子。讓你受累了。”女孩笑著說:“婆婆,您含辛茹苦把我養大。為您做這些是應該的。”
苗族的老婆婆和漢族的女孩,她們雖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經過了幾年辛勤的勞動和努力,她們終于過上了幸福美好的日子。
【勝似親人作文】相關文章: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作文02-05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作文02-02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作文11-10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作文(精選)09-07
(經典)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作文10-19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作文02-19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作文【精選】09-27
勝似親人作文03-01
勝似親人作文02-23
勝似親人作文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