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關孝道的論據:“常回家看看”入法
導語:“常回家看看”已經入法五年,2012年12月28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全票表決通過修改后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修改后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將“常回家看看”列入法律條文之中。可是,五年下來,實施情況并不樂觀。下面是yuwenmi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時事熱點,歡迎閱讀與借鑒,謝謝!
適用話題:常回家看看、孝順、贍養父母
從傳統的孝道理念轉化為現代孝道文化,強調兩代人平等、自由、民主相處,又要義務對稱。
昨天是父親節,就是在朋友圈一片曬父親熱浪中,北京房山區一位傷透心的91歲老父親將自己的三個兒子告上法庭,只為他們能常回家看看,照顧自己。
楊老漢的訴求很簡單,“一是弄點飯,二是弄點藥,跟我發脾氣不行”。他說,除做飯外,其實還是想多看看子女,攥著每月7000元的退休金,他并不差錢,缺的是子女的陪伴。
對父母的贍養可以分為物質贍養、精神贍養和生活照料三方面。對于不缺錢的楊老漢,他需要的是精神贍養也就是常回家看看,還有基本的生活照料。
“常回家看看”已經入法五年,2012年12月28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全票表決通過修改后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修改后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將“常回家看看”列入法律條文之中。可是,五年下來,實施情況并不樂觀。
一是孝道入法,難在執行。為了讓法律能落地,對于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常回家看看”這一內容,各個地方紛紛出臺配套的地方條例進行了強化,其中除了鼓勵性的規定之外,一些地方還有一些創新舉措。
比如,《上海市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就規定,如果子女等家庭成員拒不探望老人,老人可以提起訴訟,要求他們履行探望的義務。如果當事人拒不執行這一生效判決,相關信息將會歸入信用平臺,對當事人的買房、貸款等經濟活動都將帶來一定的影響。可現實中,通過司法途徑解決問題的,畢竟少之又少。
二是孝心入法,清官也難斷家務事。正所謂強扭的瓜不甜。在調解過程中,因為年事已高,雖不能完全聽清楚3個兒子的話,但楊老漢能從他們的表情、手勢中感覺到,自己有些“不受待見”。“常回家看看”是一種道德良知,更是感情的自然流露。道德缺失,靠法律彌補是沒有前途的。對于不孝者,強制手段也強制不出他們孝敬父母的熱忱。
在問題的背后更有生活的壓力。當一個常識性的人倫行為變成大眾普遍關注問題,其背后必然折射的是社會的無奈以及親情教化的缺位。
三是,我們在感恩父愛如山的恩情同時,也在反思如何去做一名父親,如何做家長。有心理學研究指出,子女對父母的態度很早就相對固定下來了。此外,早在10到11歲的時候,大多數人就已完成了他律道德到自律道德的轉變。所以,他律道德強制不出孝心,自律孝道在兒時就已定型。親情教育才是王道。
楊老漢說:“我不知道能活到什么時候。”這種悲涼讓我想起朱自清《背影》最后一句“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正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而如何從傳統的孝道理念轉化為現代孝道文化,強調兩代人平等、自由、民主相處,又要義務對稱,“孝”與“慈”相輔相成。只是無論作為子女,還是家長,都要好好考慮的問題。
【孝道的論據:“常回家看看”入法】相關文章:
常回家看看12-09
常回家看看歌詞02-03
常回家看看Come back home often11-05
回家團圓的經典歌曲:常回家看看歌詞02-03
關于父母的作文:孝不能等 常回家看看01-27
高中常回家看看說明文02-28
常回家看看_初中議論文_初中作文10-18
高中英語作文:朋友,常回家看看02-21
愛國議論文的事實論據及理論論據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