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與書的作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與書的作文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與書的作文 篇1
我最喜歡翻開書卷的墨香味
在清閑的午后,在落日的黃昏,一杯清茶,一縷書香。看親情如燈,悄無聲息地照在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個角落,直至我們潸然淚下;品人生似棋,在無常生活中抱著一顆平常心,在平凡事中感悟蘊藏的深情。這些美麗的方塊字啊,在我的心中留下了多么美好的回憶啊!
我喜歡看的書很多,比如:小說、散文、童話、報告文學、詩歌、漫畫,都是我的摯愛。看童話可以讓我在夢幻的世界里取得歡笑;讀小說,讓我在曲折的心路上行走;品散文,讓我在事情畫意中的天空遨游;讓我放松心情的書也只有漫畫了,從中也可以學到很好的知識。在書的芳香中,我成長著。
而我最愛看的',是梅子涵的作品。我喜歡他那種輕松幽默的筆調,好像與你聊天似的。他能把身邊的小事,描畫成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那本《女兒的故事》,讓我松了一口氣能讀三四遍,每一次都看得哈哈大笑,好像在我面前的已經不是一本書了,而是一個能把故事講得栩栩如生的人。《女兒的故事》雖然沒有揭示什么讓人深刻的道理和含義,但是作者那輕快的口語化的描述,使我的思想也跟著流動起來了。
我天生就愛吃水果,你們可能問這跟書有什么關聯吧?因為我喜歡把書和水果聯系起來,所以每次讀起書來就像在吃水果,可美了!書是蘋果,每一遍品讀書中的詞句,就都有了新的感悟,猶如每咬一口蘋果,都有香甜的果汁流進嘴里;書也是西瓜,在心煩氣躁時,讀一本書,心也就平靜下來了,仿佛酷熱季節的夏天里吃一些冰動了的水果,那感覺真爽啊!全身的身心也得到了滿足感;書是菠蘿,初讀也許可能會不理解,如果靜心品心,也就自然開朗了,猶如原本帶有刺舌感的菠蘿,經過撥開和剖解,然后經過甜水浸泡后便蒜甜可口。
書是街燈,讀的書多了,心中的路也就寬闊明亮起來;書是路牌,在你迷茫時指引方向,為你解開一切答案;書是旅館,任你在這里放松心情,聆聽世界的足音,追尋生命的真諦,實現跨時代的真真的領導者。書雖不會說話,但卻無時無刻不在你的成長中關照這你,在你心靈中陪你對話;書不會行走,卻時時刻刻催促著你的思索。
聰明是燈,讀書是油,要想燈亮,必須加油!
與書的作文 篇2
從我成長記事開始,我便擁有了屬于我自己的圖書,從一年級的圖畫書到了五年級的小說,豐富我的知識。
我看過很多很多的書。有蕭紅寫過的,《呼蘭河傳》。它是一部充滿童心的書,她用她渾重又輕盈的文筆,在我們眼前塑造了那個不朽的時代,用她的生命點綴出屬于那個年代所有的色彩,那是她的童年,是她那看似平凡似乎又不平凡的生活,照就了這個巔峰之作。矛盾生前曾用他那獨特的標準品味《呼蘭河傳》:“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是啊,誰看了《呼蘭河傳》后不會被感動呢?那竟境,那語言,是別人所達不到的`,使它在中國文學史上鶴立雞群,并且不輸任何年代。可角落的那本《穿堂風》卻讓我受益匪淺。它講述了一個男孩橡樹,因為父親是小偷,所以,眾人丟了東西后,總是先想到他,孩子們也不愿跟他玩,他每天都孤零零的,別的孩子可以享受穿堂風,他卻不能,還得忍受大家排擠的目光,最終,他運用自己的方法,讓人們改變了對他的看法。是啊!一個人無論是多么地受人排擠,但是,只要像橡樹一樣,膽于用自己的方法讓別人重新認識自己,這難道不是這篇小說的極終體現?這也不是生活中一些人的成長經歷嗎?打敗攔著你的挫折,你就先進了一步,成功了一步。生活中的挫折有非常多,有一個女孩,她既不埋怨自己命運不公,也不抱怨自己為什么會發這高燒,而是靜靜地,慢慢地將自己的命運寫成一篇篇小溪流水似地文章來。這個人 就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的女主人公海倫·凱勒,她以她那不平常的人生去想象去思考自己假如擁有三天光明會干什么樣的事,那是多少強烈地渴望啊!一個殘疾人都能活出自己的人生色彩,我們這些健全的人還能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地學習呢?海倫·凱勒不正是想告訴我們這個人生的道理嗎?
書是我成長中的伴侶,它將會帶著我們一步一步地去走向那遙遠的成功,會永遠,永遠……
與書的作文 篇3
說起知書與達理,我認為有這樣一個關系:知書的人不一定達理;達理的人一定知書。
學生時代正是看書的黃金時期。有的學生看了許多書,往往是“只知外表不懂內涵”,過分追求語言的華麗而思想內容空洞的書不會使人進步。當然看這些書的人也不會“達理”。常常在生活中“我行我素”。
另一些人從親朋好友處得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他們把這些付之于行動了。當這些人看書時,會看到書里有他們的“影子”,他們的思想也漸漸升華,心靈也變得凈化。
當前的應試教育使一些學生喘不過氣來,尤其是中、高考對學生猶如“兩座大山”般壓在學生身上。畢業班的學生尤其有這種感受:一本本的習題書,一張張的習題卷,已使人心力交瘁,何況這種情況正漸漸向非畢業班蔓延。在這樣的形勢下,有必要談“知書與達理”的關系嗎?再談也是無濟于事呀!
我們沒有能力去回避中高考,我們也知道學習是“苦海無涯”的,但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是否發現在細微處也體現了能使我們“達理”的東西呢?
學習不能太功利,在語文的課本中有許多值得回味的文章,其中蘊含著許多做人、處事的道理。比如林覺民的《與妻書》,在當時的戰爭背景下,林覺民與他妻子之間的愛情,林覺民訴愛妻之情在信中具有充分體現。我們學習課文的目的就是汲取精神。像林覺民臨死之前還如此惦記著妻子,還不讓人感動嗎?而感恩之心是我們每個人所必備的。
所以,“知書”的過程中可以達到“達理”的效果。即便是抱著功利的心態也如此。
現在有這樣的一種狀況:一些“知書”的人卻做出一些違背道德的事,而且自己還未意識到這一點。今年夏天,上海正在大力整頓行人闖紅燈這一陋習時,一位擁有大學文憑的`女士竟然在犯錯的前提下暴力抗法,最終她受到了刑事拘留的處罰。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人在一生中必須閱讀書籍。如何將書中的精神真正地體現在生活中是一個很難做到的事情。我們有時候會想:就犯這一次錯,沒有什么大不了的。一次猶豫也就算了,但是兩次、三次、四次……長久下來就形成思維的定式,自然就會犯錯。
知書與達理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話題。我們在讀書的過程中一定要將其本質學到手,那就達到了讀書的目的了!
【與書的作文】相關文章:
書緣作文-書作文01-25
書_關于書的作文02-15
與書邂逅作文 - 體裁書作文01-25
雅書與俗書作文04-17
書的作文(精選)12-04
與書的作文[經典]12-05
與書的作文(精選)04-15
還書的作文01-19
書的作文03-03
與書的作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