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頤和園的說明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頤和園說明文(通用24篇)
相信大家都寫過作文吧,尤其是作文中不可忽視的說明文,說明文是一種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體裁。怎么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明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頤和園說明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頤和園說明文 1
大家好,歡迎今天來到北京頤和園游玩.我是這次的導游,大家可以叫我李導游,如果有什么事可以來找我。請大家注意了,進了頤和園的大門,請不要亂扔垃圾,做一個文明的游客!
首先我向大家介紹一下。頤和園里有山有水。山是萬壽山,水是昆明湖。進了大門,看到的'是彩畫長廊。大家請看,長廊有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一眼望不到頭。這長廊很長很長,有七百多米長,分成273間!每一間橫檻上都畫著五彩繽紛的畫,這些畫畫得栩栩如生,一共有幾千幅畫!大家抬頭看一看。很美吧。
來到了萬壽山。從萬壽山下看,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筑聳立在半山腰上,金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那就是佛香閣。從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部分都看到了。大家往左側看,那就是昆明湖。昆明湖的水很清、很靜。
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圍著長長的堤岸,堤上有好幾座式樣不同的石橋,這就是十七孔橋,河兩岸還有許多柳樹。湖水波光粼粼,十七孔橋像一條長龍,橫臥在湖面上。
今天,我們的旅程到這里就結束了,希望大家有時間還來頤和園,我還做你們的導游,再見!
頤和園說明文 2
今天我們來到了美麗的頤和園,頤和園位于北京西北郊,原為清代帝后的花園和行宮。頤和園主要由萬壽山,昆明湖組成。面積4350畝,水面積約占四分之三。
我們從南門進入,看到銅牛。這只銅牛是為了鎮壓水患,乾隆在東堤上鑄造了這尊銅牛。站在銅牛邊看十七孔橋如同一條彩虹橫臥湖面;水天空闊的昆明湖,旖旎動人;我們經過十七孔橋,來到南湖島。又坐船來到石舫,舫上原為中式艙樓,光緒時改成現狀并取名清晏舫,接著我們來到長廊,順著長廊我們來到了排云殿,這里曾是慈禧過生日時接受大臣朝賀的場所。里面有慈禧的.床,寶座,鐘表……接著,我們又去了佛香閣,仁壽堂,最后我們從東宮離開了頤和園。
頤和園豐富多彩的建筑,精美的文物陳設,杰出的造園藝術,充分體現了我國勞動人民高度的智慧和無窮的創造力。
頤和園說明文 3
佛香閣是北京頤和園的主體建筑,修筑在萬壽山前高20米的方形臺基上,南面昆明湖,背靠智慧海,以它為中心的各建筑群嚴整而對稱地向兩翼展開。為什么要叫佛香閣呢?原來,佛香二字來源于佛教對佛的歌頌和敬仰。
佛香閣仿杭州的元和塔建造,八面三層四重檐。內供接引佛,每月望朔,慈禧在此燒香禮佛。游人至此,居高臨下,可以飽覽昆明湖及幾十里外的明媚風光。
而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正是因為該閣復雜的結構,才能有這座雄偉壯觀的佛香閣,才能讓從古至今數不盡的人登上這座樓一覽風光。
佛香閣的結構相當復雜,內有8根鐵梨木巨柱,外有24根紅色圓柱形木頭柱子。外圍主子以佛香閣正門為軸一一對稱,一邊有12根,高4米,間距1.877米,柱身簡潔無花紋。佛香閣的最外圍是四方長廊,長廊柱子為長方形、綠色,共68根。長廊高2.677米,柱子兩邊的雀替(雀替:柱子上面支撐天花板的物品)大多數為卷草紋和牡丹花花紋,長廊廊頂每節花紋均不相同,我觀察好半天,才終于確定花紋的內容:具有美好寓意的'花果、歷史故事中的各種人物以及頤和園中的各式建筑和風景。其中裝飾性花紋大致相同,主要為云紋和萬字紋。
佛香閣各個部位的花紋各不相同,其中所包含的意義也各不相同。佛香閣第一層花紋以龍紋(青銅器紋飾之一)、萬字紋(中國古代傳統紋樣之一,寓意綿長不斷和萬福萬壽不斷之意)為主,天花板花紋大致有壽字紋(中國古代傳統紋樣之一)和萬字紋。而佛香閣的斗拱設計也相當有趣。斗拱二三層斗拱樣式相同,為簡單角科斗拱;一四層斗拱樣式不同,其中一層為復雜角科斗拱,四層為平身科斗拱和溜金斗拱。佛香閣門窗設計也設計的極為講究。每扇窗的寬都為118厘米,每扇門的寬都為274.3厘米,門窗上均刻有步步錦花紋。步步錦是古建筑門窗常用的欞條拼成的一個個長方形,上下左右對稱排列。
佛香閣可以說是我國知名度較高的古建筑之一,它獨特的魅力、悠久的歷史、科研價值高的花紋和建筑經久不息的吸引著無數人們前來參觀。
頤和園說明文 4
在北京的這幾天天氣都很好。暖洋洋的太陽照耀著大地今天我來到了美麗的頤和園游玩。
來到頤和園,首先看見的就是一個醒目的大匾額展現在了我的眼前,字體方正,大方,十分美觀這就是仁壽殿,仁壽殿前有三只銅鑄的威武的龍、鳳和麒麟,個個栩栩如生。在樂壽堂前也有銅鑄的鶴和鹿,形態逼真,象征著福祿壽。聽說在殿檐還雕著200多個壽字。
繼續往前走,我看見了一座銅牛的雕像,這只銅牛十分逼真。它的兩只大大的牛角向上翹著,可愛的大眼睛好像在向我問好,它的背很光滑,冰冰的,還刻著許多很小的字。
走過銅牛我來到了昆明湖。昆明湖的水清澈見底,像一面鏡子,閃閃發光。畫舫,龍頭船在湖面慢慢劃過,顯得寧靜優美。湖中心,還有個小島,遠遠望去,島上一片綠色,樹叢中露出了宮殿的一角。
再往前走,就是十七孔橋了,十七孔橋從遠處看就像一條很寬的帶子放在一個制作精美的架子上。十七孔橋的橋頭,擺著兩只威武的奇獸,更顯出了皇家的氣派。現在已經是中午了,雖然火辣辣的太陽烘烤著十七孔橋,但絲毫不減游客們的.興致,橋上人山人海的,拍張照都很難。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許多姿態不一的小獅子,沒有相同的。有的嘴里含著一顆珠子;有的笑容可掬的站著;有的充滿威嚴地坐在石柱上;還有的手里在玩弄著一顆珠子。我最喜歡的就是最后一只石獅子了,他懶洋洋地躺在石柱上,好像在悠閑地享受著屬于它的日光浴。
太陽越來越大了,我的頭上已經冒出了一顆顆小汗珠。我戀戀不舍的離開了美麗的頤和園。
頤和園說明文 5
我早就聽說頤和園是至今保存最完好的皇家林園之一。
一天,爸爸、媽媽和我來到了頤和園。媽媽買了票后,我們一一走進頤和園。走進大門,首先映入我眼簾的就是那鏡子般平靜的湖水,這湖水綠得又像一塊翠玉,它就是-------昆明湖。一陣微風拂過,湖面上激起一道道波紋,打破了昆明湖原有的平靜。在這清澈的、透亮的昆明湖上,一只只小船在湖面蕩漾著,遠遠望去,真想一朵朵荷花再開放。
沿著昆明湖外走,我們來到了長廊。這條長廊全長七百多米,它又名“畫廊”叫這個名字是因為長廊里有八千多幅畫。這里的話雖然都是山水畫、花鳥畫和人物畫,但是沒有一幅重復的,而且十分精美,這讓中外游客都伸出大拇指稱贊它,因此有了“世界上最長的畫廊”之美譽。
參觀了祖國的.名勝古跡,讓我的心情格外的高興。
頤和園說明文 6
頤和園是遠近聞名的掛帶園林。園中有許多建筑和橋,它們樣式不同,也有不用的用途和寓意。
繡漪橋在北京頤和園南如意門內,位于昆明湖與長河、東堤與西堤交界處。它是頤和園中最南的橋,是東堤鏈接西堤的起點。繡漪橋的設計和建造都十分講究,橋型精美。因此,來觀賞此橋的游客眾多。繡漪橋全長44.8米,高10.7米,寬5.9米,最寬處19米;全橋只有一個大拱,長約12米,高約10.3米;橋身兩側各有30個橋欄桿,欄桿長78厘米。橋位于昆明湖上,岸邊有許多樹木和蘆葦,西側有一座位于湖面上的長亭,環境優美。繡漪橋的橋柱引人注目,橋柱上刻滿“祥云仙鶴紋”。“仙鶴”是最早且流傳廣泛的吉祥圖案之一,柱上描繪了仙鶴在云間飛翔或以祥云為背景的仙鶴浮雕。“鶴”在中國文化中有長壽、吉祥、高雅的象征,靈動灑脫,端雅大氣。
頤和園昆明湖內外湖與后溪河的分界處有一座橋,叫“界湖橋”,它是西堤最北的.橋梁。界湖橋長31.43米,橋身最寬處6.52米,最窄處4.28米,橋高約5.84米,兩端各有20級臺階,橋身兩側各有27個欄桿。這座橋與繡漪橋不同,它沒有帶有弧度的拱,橋上像是一個平臺。橋拱有三個,都是方拱,既能節省材料,減輕橋的重量,又能更快速的通水。從北如意門進去,一直往前走后右轉·就能看到界湖橋,站在界湖橋上,可以在岸邊的樹木之間看到與它相臨的半壁橋。界湖橋連接兩條河和湖,使本來需要走一條對角線過河的人們只需要通過這座橋就可以到達對岸,為人們帶來了許多便利。橋的周圍種滿了樹木和蘆葦。如果是春夏,岸邊滿是花草;而到了秋冬,地面和湖面上掉滿落葉。很多人們在此觀賞平靜如鏡的湖面映出的倒影,到了傍晚,落日余暉打在橋上,吸引著游客們駐足。
這些橋梁集結了古人們的智慧與設計。半月形的繡漪橋和方形的界湖橋雖然從樣式上看完全不同,但是每座橋的設計都別具匠心、特色分明,橋柱和欄桿上的雕刻精美細致,體現出工匠們的心靈手巧和奇思妙想。雖然年代已久,但也不失美麗和壯觀,是古人智慧的結晶。
頤和園說明文 7
我的桌子上擺著一幅照片,那是我4歲那年在北京頤和園照的。
那天清晨,下著蒙蒙細雨,我們去了頤和園。我們一進園門就看到了鎮水銅牛。鎮水銅牛是用銅做的,非常逼真。我站在銅牛前遠遠地就看見了一座橋。我問爸爸:“這是什么橋?”爸爸說:“這是十七孔橋,看它有十七個孔。”我想:“原來十七孔橋的名字是由十七個孔得來的,怪不得這名字這么怪。”
在十七孔橋上,一眼望去,雨中的昆明湖無邊無際,微風吹來湖面上蕩起層層漣漪,雨水滴在湖面上,一圈一圈的波紋向四周散開。雨霧中的萬壽山變得朦朦朧朧,像披上了一層白紗。山上長滿了茂密的`樹林,蒼松翠柏,古木參天,郁郁蔥蔥。在橋上我能隱隱約約地看到一個坐落在山頂的宮殿-排云殿,如果你站在排云殿上眺望,美麗的頤和園就會盡收眼底。
每當我又看到這幅照片時,仿佛我又回到了古老、美麗的頤和園。這幅照片給我留下了永恒的回憶。
頤和園說明文 8
頤和園是個非常美麗的旅游景點,那里有山有水,有亭臺樓閣。
我剛進頤和園,就看見一座極有園林特色的,由白玉漢石砌成的拱橋就出現在眼前:石拱橋護欄雕著許許多多的龍,欄柱上雕刻著一只只威武的,形態不同的小石獅子。經過石拱橋,便看見了昆明湖了。
昆明湖里的湖水真靜啊!靜得像一面鏡子。湖水真綠啊!綠得像一塊無暇翡翠。湖水真清啊!清的看得見魚兒在水中嬉水。
然后我又來到長廊,長廊大概有700多米呢!有1萬多幅畫。而且每幅畫都沒有相同的地方,我看的'眼花繚亂。
我最后來到了老佛爺住的地方,門口有一塊石頭叫“敗家石”,因為它敗了許多人的家,所以就叫“敗家石”了,不過先在改叫“青芝岫”了。
我走出頤和園,我很流連忘返。我感到今天玩的非常開心,頤和園真的是個有山有水,有亭臺樓閣的旅游景點呀!希望大家都去頤和園參觀。
頤和園說明文 9
頤和園是聞名中外的游覽勝地,今年暑假,我有幸去那游覽一番。
走近大門,只見一只炯炯有神的麒麟站在門口,據說這是由鹿角。龍頭。獅身。牛蹄組成。有分辨忠奸,辟邪的能力。很快我們來到了世界聞名的長廊,長廊也叫畫廊,它名字的由來一是因為它非常的長,二是因為它的里面有幾千多附畫,個個惟妙惟肖,而且沒有一幅是重復的,如:三英戰呂布,關羽溫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花和尚倒拔揚柳。在廊中走著,不僅太陽曬不到,聞著花兒的清香,還有陣陣的風兒從湖吹來,面令人把所有的不愉快丟到了九霄云外!
還有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一塊青芝岫,形狀像靈芝,而且又十分少見,奇異,話說從前有位官員叫米萬鐘,因愛石成癖,當時花了大量的人力、財力來運這塊石頭,為此耗盡了財力,后來家道敗落,所以又名敗家石。后來乾隆看上了此石,御駕親往,當時樂壽堂的正門“水木自親”已經修好,門只有一米多寬,米氏遺石身大體重,難以進院。乾隆下令拆墻破門,硬是把這塊巨石安放在現在的地方。據說皇太后因此大為不悅,認為此石“即敗米家,又破我門,其名不祥”,母子之間鬧了一場不小的別扭。
還有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一塊青芝岫,形狀像靈芝,而且又十分少見,奇異,話說從前有位官員叫米萬鐘,因愛石成癖,當時花了大量的人力、財力來運這塊石頭,為此耗盡了財力,后來家道敗落,所以又名敗家石。后來乾隆看上了此石,御駕親知不覺的,又走到了這個進來的.地方,不由自主的扭過頭去,瞧那波光粼粼的昆明湖,瞧那大氣磅礴的萬壽山,瞧那彎彎的十七孔橋,還有那些美麗的古建筑,恨不得一下子把這些東西都塞進腦子里,這樣一塊神奇的土地,這樣清新秀麗的奇特園林,留戀之情涌上心頭往,當時樂壽堂的正門“水木自親”已經修好,門只有一米多寬,米氏遺石身大體重,難以進院。乾隆下令拆墻破門,硬是把這塊巨石安放在現在的地方。據說皇太后因此大為不悅,認為此石“即敗米家,又破我門,其名不祥”,母子之間鬧了一場不小的別扭。
乾隆把此石置在樂壽堂后,經常觀望欣賞,并根據此石的形狀和潤色,同時也考慮到母親的諱忌,取意石巖突兀如青芝出岫,給此石起名“青芝岫”,從此這塊石頭也了許多游人的談論對象。
知不覺的,又走到了這個進來的地方,不由自主的扭過頭去,瞧那波光粼粼的昆明湖,瞧那大氣磅礴的萬壽山,瞧那彎彎的十七孔橋,還有那些美麗的古建筑,恨不得一下子把這些東西都塞進腦子里,這樣一塊神奇的土地,這樣清新秀麗的奇特園林,留戀之情涌上心頭。
頤和園說明文 10
今天,我來到了頤和園,一進大門就看到了幾塊石頭,中間的一塊刻著四不像(貔貅),旁邊的石頭都代表“壽”。導游說:“慈禧太后是一個很看中壽命的人,她想長命百歲,所以才在門口放了那么多壽石。”看完石頭,旁邊有一口井,導游說:“這口井里的水,是從萬壽山上留下來的,所以這也是慈禧長壽的原因。走到一個宮殿,導游指著墻說:“這個墻在以前夏天是很涼快的,因為以前在這個宮殿底下挖了個冰窖,冬天的`時候把冰放里面,夏天的時候又拿出來。相當于現在的空調。”
導游還告訴我們整個頤和園,昆明湖占四分之三,陸地占四分之一。我走到了長廊,看長廊上面的畫,畫的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我看到了水滸傳,在長廊上遠遠望去看到了一座十七拱橋。想一想慈禧真爽啊,吃飯的時候,擺三桌,兩桌吃,一桌看。她吃一頓飯就吃60大洋,她的一頓飯夠4家一年吃的了。而吃完飯就散步太爽了。
頤和園說明文 11
參觀完了國家軍事博物館,我們又去參觀頤和園,導游邊走邊對我們說頤和園位于北京的西北郊,占地290余公頃,與玉泉山、西山群峰山水相連,互為襯托。園內北部是巍峨靈秀的萬壽山,滿山的古柏蒼松掩映著宏偉的宮闕殿宇、寶剎名祠。精美絕倫的銅雕刻、石雕點綴其間,樓、廊、館、閣星羅棋布。佛香閣金碧輝粕,依山面南,俯瞰著煙波浩淼的昆明湖。湖面約占全園面積四分之三,水質清瑩碧透,借杭州西湖長堤,鑲東海神仙島。湖山輝映,景色天成,恍如人間仙境。
我聽地入了神,走著走著,就到了長廊,聽爸爸說,長廊沿湖背山,全長728米,上繪四千余幅彩畫,有“世界上最長的畫廊”之美譽。
看完長廊,我們又去看寶云閣在那里,導游告訴我們,寶云閣,俗稱銅亭,銅亭鑄造于一七五五年,高7.55米,重二百零七噸,是世界罕見的`青銅建筑精品。
我們又去了十七孔橋,在一塊釘在十七孔橋上的牌子上寫著:它東接廊如亭,西連南湖島,長150米,有如長虹臥波,蔚為壯觀,橋柱上雕刻有五百四十四只形態各異的石獅。
怎么樣,我們這次頤和園之行不錯吧!
頤和園說明文 12
頤和園是中國清朝時期的皇家園林,建于乾隆年間。它坐落在北京西郊,占地約為二百九十公頃。頤和園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它風景秀美,令人流連忘返,它是我最喜歡的公園。
一進公園的大門,就會看到一片廣闊的水域,它就是聞名北京的昆明湖。昆明湖的總面積有三千畝之闊,大約兩平方公里,比五個北海公園還要大。我最喜歡的活動是在昆明湖里開船,此刻,我覺得自己就像一個船長一樣在湖里巡航。秋高氣爽,涼風習習,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開船,真是令人心曠神怡。坐在船上能看到遠處的玉泉山和寶塔,在藍天和白云的映襯下若隱巖現。爸爸也詩興大發,吟誦出李商隱的詩句:“青山隱隱水超超,秋盡江南草未凋。”
從昆明湖上遠遠望去,有一座石橋,它就是聞名遠揚的十七孔橋。它猶如一道長虹橫跨在碧波之上。橋的石欄上有一百多個小柱子,上面雕刻著許多精美的石獅子。有的在回首遙望,有的在照顧孩子,還有的在嬉戲玩耍……生動逼真,栩栩如生,真的像活了一樣。
昆明湖畔有一座山,叫做萬壽山。據說是由昆明湖挖出來的土石堆砌而成的,是乾隆皇帝為慶祝皇太后六十壽辰時改名為萬壽山的。頤和園自萬壽山頂智慧海向下,構成了一條層次分明的中軸線。
萬壽山下是蜿蜒的長廊,它東起邀月門,西到石丈亭,共二百三十七間,全長七百二十八米。長廊的每根房梁上都有精美的繪畫,有風景、人物、花鳥魚蟲等。這些畫色彩艷麗、取材豐富、活靈活現,引得游客連聲贊嘆。
頤和園以它獨特的魅力,吸引了無數國內外游客,不愧為“園中之園”,它是我最喜歡的公園。
頤和園說明文 13
今年7月9日,學校夏令營帶領我們去首都北京的舉世聞名的頤和園。
從白石橋往里走了大約5公里,就到了頤和園。此時,已經到了夏季。課文《只揀兒童多處行》中的海棠樹上的花兒已泛黃。一座琉璃瓦的蓋頂,金碧輝煌的建筑物主力在我們的眼前,宏偉壯觀。建筑物的周圍奇花異草,形態各異,顏色不一,真令人賞心悅目啊!
接著,輔導員帶領我們走了一條凹凸不平的石子路。石子路高低不平,形態各異。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一面大鏡子;有的,又像一個大三角……真有趣。
沿著小路往前走,一幅畫面呈現在我的眼前:一條長廊筆直地伸向遠方,長廊的左右,便是聞名中外的昆明湖。在書上了解道:這條長廊是慈禧太后當年為了更好地觀賞昆明湖而下令建造的。長廊很長,一眼望不到邊。長廊的兩側,有一些圍欄,圍欄很低,經常有人坐在上面觀看昆明湖。我觀看著昆明湖:昆明湖湖面平靜,靜的像一塊鏡子。不知是哪位調皮的風兒,將這美好的寧靜打破。一陣陣風而伴隨著湖水的清涼迎面而來,感覺無比的清涼。那種感覺,只有一個字來形容:“爽”!一陣微風吹過,水面泛起了波紋。在陽光的照耀下,那塊“翡翠”上出現了點點金光,真是一位超級的大“佳人”啊!
頤和園說明文 14
頤和園是我國皇家園林之一,那其中必定會有橋來襯托整個園林的美,頤和園園內有十七孔橋、玉帶橋……頤和園也有非常著名的“西堤六橋”,其中玉帶橋和界湖橋是最為讓人稱贊的。
玉帶橋在頤和園昆明湖西堤,是西堤六橋中唯一拱券結構的石橋。1736-1795年清乾隆時建,由于特殊原因被摧毀,1875-1908年光緒時重修,距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整個橋身共有一個大拱,拱長11.440米,拱寬5.76米,拱高10.23米,可以說橋拱非常的大,也體現了整個橋非常的高,大約有11.34米,繞著頤和園走一圈估計玉帶橋的橋高也是數一數二的了。橋高之所以高也因為橋長很長,差不多有27.44米,這樣才能支撐或者說和橋高對稱起來,不顯得突兀。
玉帶橋拱高而薄,形若玉帶,弧形的線條十分流暢。半圓的橋洞與水中的倒影,構成一輪透明的圓月,四周橋欄望柱倒影參差,在綢緞般的水面上浮動蕩漾,景象十分動人。它是頤和園里著名的建筑物之一。蛋尖形橋拱,特別高聳,好似玉帶。此橋舊名“穹橋”俗稱駝峰橋,均以形象命名。玉帶橋的造型具有我國長江三角洲地區石拱橋的風格,以纖秀挺拔,輕巧為其之特色。拱高而薄,成流暢挺拔的曲線。橋身、橋欄選用青白石和漢白玉雕砌,潔白如玉,宛如玉帶,故名。橋下原為玉泉山泉水注入昆明湖的入水口。也是帝后乘船至玉泉山的通道。
據說,玉帶橋在西堤六橋中是最令人喜愛的一座,是當年乾隆從昆明湖乘船到玉泉山的通道。乾隆皇帝每次去西山必從此橋下經過,不僅因為這座橋交通方便,還因為它造型玲瓏秀美,深得乾隆帝喜愛。橋頭還留有乾隆皇帝的御題,東面是“螺黛—痕平鋪明月鏡,虹光百尺橫映水晶簾。”西面是“地到瀛洲星河天上近,景分蓬島宮闕水邊多。”橋身用漢白玉和青白石砌成。潔白的橋欄望柱上,雕有各式向云中飛翔的仙鶴,雕工精細,形象生動,顯示了雕刻工匠們的藝術才能。
另一座“西堤六橋”便是界湖橋,北京界湖橋位于頤和園昆明湖內外湖與后溪河的分界處,是西堤最北的橋梁。該橋建于1750年,在清漪園時代,叫做“柳橋”,而西堤南端的柳橋則為界湖橋。界湖橋和玉帶橋相比有非常大的不同,形狀上的.,拱的個數等等,最大的不同便是形狀,界湖橋不是那種尋常的半圓形拱橋,而是四四方方的,橋高也呈現長方體,在諸多橋中獨一無二。“堤長橫亙古東西界,六橋首分內外湖”。界湖橋為西堤六橋之第一,能稱的上第一的橋可不是白來的,先來說說它的結構,橋整個長31.43米,橋身最寬處有6.52米,最窄處也有4.28米,橋高約有5.84米,南北兩側各有20層臺階,橋有三個方形橋洞,兩側橋洞較窄,大約有1.86米,中間橋洞較寬,大約為5.58米,橋洞長則為4.28米。一般來說橋洞都是圓形的,而矩形橋洞的造型更加令人看過一次便可以記住它的模樣。橋上身也并不顯得單調,有27個欄桿整齊排列在橋身兩側,橋欄高約為1.7米,為橋身增添了色彩,橋欄上的花紋也別具一格,讓游客流連忘返。
界湖橋的地理位置使得交通也非常便利,橋北原有路可直達德興殿和西宮門,與西如意門和后山的路徑通連。橋西原有水村居、織染局等點景,已成為了頤和園的花圃所在地。橋東南有大船塢、小蘇州街等臨水建筑,站在橋上能望見半璧橋如一彎新月倒映在東逝的河水上面,其游覽環境幽雅宜人。
玉帶橋和界湖橋是古人智慧的結晶,讓我們不得不感嘆古人的智慧和巧妙的技藝,讓頤和園內的風景因幾座小巧的橋而更加古樸典雅!
頤和園說明文 15
頤和園真不愧是聞名天下的皇家園林啊!
今天我帶大家游玩頤和園。進了大門,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充滿蘇州特色古色古香的蘇州街,十分熱鬧。有充滿茶香的茶館,有散發著酒香的酒管,還有古代的照相館。
繼續往前走,船緩緩的.來了,我上了船,旁邊的山石好像要倒下來一樣,船行駛了一會兒,就來到了昆明湖中央,微風輕拂過我的臉頰,湖水波光粼粼,在太陽的照射下呈現出了青綠色,昆明湖靜的像一面鏡子,綠的像一塊碧玉,這時,我想起了宋代大文豪家蘇軾的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用它來形容頤和園的山水最合適不過了。
我抬頭仰望仰望,一座八角形的寶塔聳立在萬壽山上,這就是佛香閣,佛香閣下面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這就是排云殿,金黃的琉璃瓦屋頂掩映在蔥郁的樹叢,匯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向右遠望,就看到了一座雙層石舫,這個不是游船,而是,慈禧太后花重金修建的石船,有一種野渡無人舟自橫的境界。
我們下了船,便來到了十七孔橋,你一定有疑問,為何是十七個孔呢?因為皇家四九為尊,天為陽,地為陰,在數字里奇數為陽,九是至陽之數,代表了天,也代表了皇權。而十七孔,不論從哪邊數,都是第九個孔在中間。
在十七孔橋的東側,有一座鎮水銅牛,其實,它還有一個傳說呢,這頭牛被喻為牛郎,在西岸織耕圖,是織女的化身,他們隔著昆明湖遙遙相望。
再往前走,就來到了有名的長廊,眺望過去,發現一眼望不到邊,長廊長728米,分成了273間,有548根柱子,朱紅色的宮墻掩映著綠漆的柱子,幾千幅栩栩如生的畫作,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
頤和園的美景講也講不完,說也說不盡,頤和園更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希望有機會,你也來細細的欣賞,這迷人的景色!
頤和園說明文 16
頤和園是清代諸多園林中最亮麗的一顆明珠。它坐落在北京西郊,與圓明園毗鄰,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它每年都吸引了數以萬計的游客前來參觀,我也慕名前來一睹頤和園的風采。
走進頤和園的北大門,第一個景點就是 “蘇州街”了。蘇州街列于宮苑之中,小巧玲瓏,依山面水,宛如江南畫般點綴在頤和園中,更襯托出頤和園的寧靜典雅。張燈結彩的街道,古色古香的房屋,各式各樣的茶樓商鋪,正是蘇州街的特色所在。
頤和園的特色還在于它的牌坊。在頤和園三步五步就能看見一座牌坊,牌坊上雕龍畫鳳,很是壯觀。
在北園,還有一處十分有特色的藏傳佛教建筑群。高大的圍墻,宏偉的喇嘛寺,紅白的`完美結合,造就了頤和園中這一方風景。
乾隆皇帝十分熱愛佛教,在園內建造了諸多的佛教建筑,佛香閣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佛香閣是頤和園的主體建筑,南面是昆明湖,北對智慧海,八面玲瓏。周圍建筑圍繞在它的兩側,形成眾星捧月之勢。在佛香閣一層的大廳中擺放著一尊千手觀音,觀音面朝昆明湖,好像在說:“我會保護一方平安的!”
冬天的昆明湖煞是好看,陽光灑在湖面上,湖面像一面大鏡子,照映著太陽,又像一顆寶石,是那么閃亮。
從佛香閣向南走,要通過一條長長的樓梯,從上往下看,曲徑通幽,末尾處仿佛別有洞天。來到盡頭,原來是慈禧太后的行宮啊!行宮內擺設十分精美,龍椅、花瓶、屏風,都不愧對“皇家”二字。
順著長廊走,我開始注意到了長廊上的壁畫。“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火燒赤壁”、“關羽千里走單騎”……一幅幅壁畫活靈活現,就像有了生命一般出現在我面前。
頤和園是中國無與倫比的藝術瑰寶,我們要去珍惜它、保護它,讓它可以永世長存。
頤和園說明文 17
我早就聽說,頤和園是世界上最大最美的皇家園林,一直向往著有一天能一睹它的真容。今年暑假,我終于如愿以償見到了它。
我們從北門進入頤和園。園內古柏蒼松,松柏之間矗立著一座宏偉的牌坊。穿過牌坊,首先映入眼簾的竟是一片江南美景。彎彎曲曲的蘇州河緩緩從橋下流過,水面上幾只小船搖著櫓,悠悠地搖曳在水面。河岸兩側,小店林立,古色古香,熱鬧非凡。我仿佛置身于幾百年前的江南水鄉。
作別柔和的江南水鄉,我們沿著頤和園的中軸線攀上了萬壽山。沿路怪石嶙峋,古木參天。我們踏著巖石小徑,終于攀上了萬壽山頂。回首遠望,古木蒼脆,亭閣樓宇錯落其間。夏日艷陽的光輝灑在廟宇的金頂上,發出耀眼的光芒。那一刻,我仿佛體會到乾隆皇帝站在山頂,俯視蒼生的帝王之氣。
我正沉浸在千古帝王之夢里,忽然聽到媽媽激動的聲音:“快看,昆明湖!”我扭頭一看,傳說中的昆明湖如一塊碧藍的寶石,鑲嵌在天地之間。雄偉的十七孔橋橫跨湖上,為昆明湖平添幾分壯美之氣。湖面上幾只游船緩緩駛過,不留下一絲痕跡;湖邊群山環繞,蔥蔥郁郁,好像一幅壯美的山水畫。
我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迫不及待地沖下山去。昆明湖離我越來越近,我驚喜地發現,近處的昆明湖別有一番風味。湖水清澈明亮,波光瀲滟,像是風中微微皺起的藍色綢緞。此時正值八月,荷花千姿百態,爭奇斗艷。碧綠的荷葉如一個個圓盤,你挨著我,我擠著你,連成一片。一朵朵粉紅的荷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張開了笑臉,有的低垂著花瓣卻不失優雅,還有的已經成為了飽滿的蓮蓬。一陣風吹過,荷葉帶著荷花輕輕搖曳,如一個個起舞的小仙子。在這“水光瀲滟晴方好”的昆明湖上,“接天蓮葉無窮碧”的美景,如一幅抹不去的畫面,印在了我的心里。
看著眼前碧波蕩漾的昆明湖,回首身后巍峨雄偉的萬壽山,我不禁為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喝彩!頤和園真不愧是當今世界上最美的園林啊!
頤和園說明文 18
頤和園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為中國四大名園(另三座為承德的避暑山莊,蘇州的拙政園,蘇州的留園)之一。
頤和園原本是清朝帝王的行宮和花園。公元1750年,乾隆皇帝在這里改建為清漪園。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焚毀。1888年,慈禧太后以籌措海軍經費的名義動用3000萬兩白銀重建,改稱今名,作消夏游樂地。到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軍”的破壞,燒毀了許多建筑物。1903年修復。后來在軍閥混戰、統治時期,又遭破壞,1949年之后政府不斷撥款修繕,1961年3月4日,頤和園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11月被評為世界自然文化遺產。2007年5月8日,頤和園經國家旅游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
頤和園集傳統造園藝術之大成,萬壽山、昆明湖構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圍的山水環境,飽含中國皇家園林的恢弘富麗氣勢,又充滿自然之趣,高度體現了“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造園準則。頤和園亭臺、長廊、殿堂、廟宇和小橋等人工景觀與自然山巒和開闊的湖面相互和諧、藝術地融為一體,整個園林藝術構思巧妙,是集中國園林建筑藝術之大成的杰作,在中外園林藝術史上地位顯著,有聲有色。
頤和園景區規模宏大,占地面積2.97平方公里(293公頃),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兩部分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約220公頃)。園內建筑以佛香閣為中心,園中有點景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處,3555古建筑,面積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臺、樓、閣、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間。古樹名木1600余株。其中佛香閣、長廊、石舫、蘇州街、十七孔橋、諧趣園、大戲臺等都已成為家喻戶曉的'代表性建筑。
1998年12月2日,頤和園以其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優美的自然環境景觀,卓越的保護管理工作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譽為世界幾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
頤和園說明文 19
尊敬的各位游客們,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游,陳梓伊。今天我們將來到著名的北京頤和園。進了大門請大家跟好我,不要走丟了哦!
先來跟大家說說頤和園的歷史吧!北京頤和園為清代皇家園林,世界馳名。頤和園在清乾隆年間稱為“清漪園”,1860年英法聯軍侵入北京,搶劫園中珍寶,燒毀大部分建筑,使它成為廢墟。到1888年,慈禧太后為了享樂,挪用軍費3000萬輛白銀,重新修建此園,改名為“頤和園”。
現在,我們進入了頤和園的大門,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有名的長廊。這條長廊有700米,分成273間。大家可以看看。長廊每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形態各異,畫有人物、花草、風景等,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長廊周圍環境也很優美,到處都能見到各種各樣的花木,十分漂亮。大家可以走走長廊,欣賞一下風景。
走過了長廊,大家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你們往山上看去,一定可以望見一座八角寶塔形的建筑吧!這座古建筑叫做“佛香閣”,是用黃色琉璃瓦做成的三層建筑。佛香閣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很漂亮。
現在,大伙兒是不是想上山看看頤和園呢?接下來讓我們爬上萬壽山去欣賞風景吧!登上萬壽山,順我的手向下望,大家就會看到蔥郁的樹叢,黃色綠色的琉璃瓦屋頂和朱紅色的宮墻,古色古香。帶相機的朋友可以拍照呦!
走下萬壽山,就是昆明湖了。昆明湖的堤上有好幾座石橋,栽著無數垂柳。大家請向湖中心看,那里有一個蔥綠美麗的小島。連著小島的就是這座白色的大橋,數一數是不是有十七個洞呢?對了,它就是十七孔橋。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雕刻著姿態不一的獅子。
接下來的時間就交給大家了。你們可以走石橋,欣賞風景。或是走過十七孔橋去小島上玩。到3點半就來這里集合。不過,請大家保護好這個大公園,不要亂丟果皮。最后,我祝大家旅行快樂。
頤和園說明文 20
你打算推薦什么地方?這個地方在哪里?它有什么特別之處?寫出推薦的理由,吸引大家去看看。
頤和園,北京市古代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區十五公里,占地約二百九十公頃,與圓明園毗鄰。
它是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也是國家重點旅游景點。
這條長廊號稱“世界第一廊”:
金光閃閃的佛香閣:
頤和園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游柚子老師,今天我要給大家推薦一個好地方,那就是著名的中國古代皇家園林——頤和園。
頤和園坐落于北京西郊,那里山清水秀,風景秀麗:有玲瓏別致的樓閣,有青翠繁茂的樹林,有碧波蕩漾的湖泊,只要去過頤和園的游客,都會忍不住豎起大拇指,連連稱贊它的美麗!
頤和園占地面積非常大,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兩部分組成。走進大門,繞過大殿,你就能看到一條長廊,這條長廊號稱“世界第一廊”,有七百多米長,每根枋梁上都繪有或人物、或山水、或花鳥的彩繪,其中最引人入勝的當屬人物故事畫了,內容豐富多彩,貫穿了中國5000年歷史,著實引人注目。走完長廊,接著就來到萬壽山腳下,抬頭往上看,閃閃發光的佛香閣就出現在眼前了,它像一位飽經風霜的千歲老人高高聳立在半山腰上,慈祥俯瞰著遠方。金色的'琉璃瓦在陽光中好似散發著金色光芒,像是給這位年邁的長老披上了一件金縷衣。登山萬壽山站在佛香閣往下望,頤和園一大半的景色都會盡收眼底。
從萬壽山下來,如果你累了,就可以去昆明湖上,一邊坐船休息,一邊欣賞美景,昆明湖波平如鏡,在陽光的照耀下,水面閃著銀光,仿佛一幅美麗的畫卷,美不勝收。休息好了,別忘了再去十七孔橋上走一走,看一看石柱上形態不一的小獅子。
頤和園名不虛傳,到處都是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以后有機會你一定要去走一走,和我一起感悟它的美吧!
頤和園說明文 21
頤和園是中國清代的皇家花園和行宮,原名清漪園。始建于公元1750年,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1888年重建并改用今名。園內現存各式宮殿、園林古建共7萬余平方米,并以珍貴的文物藏品聞名于世。1961年成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保單位,1998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為了一探頤和園的“廬山真面目”,我來到了北京頤和園。
剛一進門,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大片郁郁蔥蔥的小樹林,樹林中還有一些羊腸小道,一直延伸到看不見的地方。繼續向前走,出現了一座又雄偉又氣派的大橋,兩端各有由四根柱子支撐起來的`大門。一扇門上寫著“云巖”,另一扇上寫著“霏香”。橋中央還有一個精巧的亭子。最吸引眼球的當然是停靠在水邊的清晏舫了。它是用石頭做的,里面十分精致,卻一動不動地停泊在那兒。我心里有些可惜。同行的周廣叔叔像是看透了我的心思,說:“這石船也是可以行駛的!”我和小伙伴們都吃了一驚,想不到這么龐大的石船也可以乘風破浪。
繼續往前,是創下吉尼斯世界紀錄的長廊。長廊全長728米,四根柱子為一間,共有273間。每一間都有栩栩如生的花鳥蟲魚的圖畫,掛在五顏六色的梁柱上。聽周廣叔叔說,長廊有“三絕”:一是造型絕。如果坐在飛機上往下看,就會發現它的形狀像一只倒掛著的蝙蝠。因為我國民間有在建筑物上畫刻蝙蝠的習俗,而蝙蝠倒掛就表示福到了。二是山水絕。長廊北倚萬壽山,南靠昆明湖。從氣候上看,冬天,萬壽山擋住了北邊的寒風;夏天,從南邊的昆明湖上吹來陣陣涼風。三是結構絕。長廊是斗拱結構,全部是用木頭搭成的,因為人們的精湛技藝,竟沒有用一顆釘子。
之后,我們又游玩了德和園,步行登上了萬壽山,從高處領略了美麗的頤和園;在佛香閣里燒香拜佛……
頤和園真是美景和人們的精湛技藝搭配成的精美圖畫!
頤和園說明文 22
哈哈!終于盼到星期六了,你問我為什么這么高興!告訴你:“爸爸說星期天帶我去頤和園玩兒,你說我能不高興嗎?”對!去找爸爸,爸爸說:“明早5點半起床,不要誤了早班車呦!”“知道了!”我爽快的地答應了。
第二天我早早起床,和爸媽準時坐上了公交車出發了,到了天橋車站又倒了趟車,終于來到了頤和園大門。爸爸買了票,一進大門,首先看到一座金碧輝煌的殿堂,殿前有個大銅缸,聽說人們以前在這里投幣,是乞求幸福安康的。
饒過大殿,來到長亭,真不愧叫十里長亭,長亭的橫檻上畫著五彩斑斕的壁畫:山、水、鳥、蟲、魚、人物……數不勝數,美極了!坐在長亭的欄桿上盡情地欣賞這一幅幅畫卷時,一陣涼爽的.風吹拂而來,真舒服!爸爸說:“你看,南面的昆明湖波光粼粼,多美呀”!“兒子!看——遠處的十七孔橋!”媽媽大聲喊到。我迫不及待地邊跑邊喊:“爸媽,快,我們去劃船”!
來到湖邊,清澈見底的湖水,宛如一塊天然的翡翠;湖水泛起層層魚鱗般的波紋。我買了魚食,爸爸劃著船,水中有許多色彩斑斕的金魚,互相追逐、嬉戲,好不自在。我連忙把魚食撒在水中,魚兒們盡情地搶食吃,一種既溫柔恬靜又愉快的感覺由然而生。
不知不覺來到了十七孔橋,橋身真長啊!有十七個橋洞,怪不得叫十七孔橋呢!橋面兩側有許多望柱,柱上雕刻著千姿百態的獅子:有的低著頭好象在聽橋下的流水聲;有的偎依在母獅子懷里,好象正在睡覺;有的藏在大獅子后面,好象在做有趣的游戲……。又登上了萬壽山,頤和園的景色大半盡收眼底,金碧輝煌的佛香閣,在夕陽的照射下閃閃發光,更加耀眼。真不愧是名不虛傳的皇家園林啊!
“不早了!該回家了!”爸爸提醒到。
今天在頤和園中神游一番,美不勝收的景觀真使我心曠神怡、留戀往返!
頤和園說明文 23
早就聽說北京的頤和園是天下第一園,所以我很想去哪兒看看,今天十分幸運可以和媽媽一起去頤和園游覽、玩耍。
進入頤和園大門,我便被它那美麗的景觀所吸引了。聽導游阿姨說,頤和園是清代的皇家花園、行宮。這里聚集了全國的園林藝術精華。最為巧妙的,最有特色的是它長達728米的長廊,長廊與廊中的畫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聽了導游的話,我被這頤和園所吸引向他的深處走去。
我們來到昆明湖,湖上蒙著一層薄霧,我跟著流動的人群,來到了十七孔橋上,橋欄桿上有上百根柱子,石柱上都雕刻著石獅子。這么多的獅子姿態不一,沒有那兩只是相同的。那邊的小島被十七孔橋和昆明湖連接起來,湖光山色交相輝映,美不勝收。
接著我們又來到了長728米的長廊,長廊是頤和園中匠心獨運的一大手筆。長廊被分成273間,每一間的橫檻上畫著色彩鮮明的畫,各不相同,描寫的故事也不一樣。我們在長廊中漫游欣賞著,這時就仿佛進入了一座建筑別致的`精妙畫廊。長廊兩旁載滿了花草,這一種花草還沒謝,哪一種花又開了。微風左邊的昆明湖吹過來,讓人神清氣爽。
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抬頭一看,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筑聳立在半山腰上。那就是佛香閣。下面金碧輝煌的宮殿,那就是排云殿。咒在山上的小路欣賞著風景,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感覺妙極了。這時一陣風吹來,我閉上眼睛,感覺著清風帶來的清爽。風帶著花叢中的香味吹來,讓我如癡如醉,像進入仙境似的。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盡收眼底。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的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滑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
下午五點,我們要回去了。我戀戀不舍的看了頤和園最后一眼。
再見了頤和園,再見了這美麗的頤和園。我愛你頤和園,更愛我的祖國!
頤和園到處都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數也數不完。不愧為名不虛傳的天下第一園。
頤和園說明文 24
七月中旬,我和爸爸一起去北京旅游,當聽說那里的山和水都是人工造成的,我的情緒頓時有些地低落。
北京的景點很多,不必說氣魄雄偉的故宮,也不必說熱鬧非凡的天安門廣場,更不必說聞名世界的長城,咱們就說令我印象最深的美麗如畫、但喪家敗國的'頤和園。
頤和園里面有個石頭叫敗家石。據說米萬鐘酷愛石頭,在大房山,發現一塊長8米、寬2米、高4米的巨石,想盡了辦法想將這巨石移入他的石園中,結果耗費了他的所有的財產也沒能搬回去,從此卻一貧如洗。巨石被他丟棄在路邊。之后被清朝的皇帝看上了,才將這塊巨石搬進頤和園,沒過幾年,清朝便沒落了,八國聯軍入侵中國。——敗家石的來歷。
頤和園80%是水,20%是陸地。內有一湖叫昆明湖,他原本清澈見底,現在已變得混濁不清。我們坐的船,沿“裕禧河”——光緒皇帝每年都會來這條河上乘船,欣賞美景,并命名——向頤和園的昆明湖飄飄悠悠而行。
過了許久,船駛入昆明湖,眼前突然一亮,“楊柳千條綠,桃花萬樹紅,船行鏡面上,人醉畫圖中”,詩人仿佛游此湖而作。我們到了頤和園的中心部位,在那里最著名的要數長廊了,他全長728米,長廊的兩邊畫著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等旖旎風光。導游告訴我們,長廊分四段,分別代表著四個季節“春、秋、夏、冬”,而且建議我們只走兩個季節即春和秋,代表著春天鳥語花香的春天和讓好運隨風飄來的秋天,春天代表生機勃勃,秋天讓你帶著豐收圓滿,走過長廊預示著我們過得快快樂樂,幸福美滿。
我們跟著導游聽得如癡如醉,個個猶如在夢游一般。只聽“走”,大家這才回過神來,跟著導游漫不經心地欣賞廊道的出神入化的圖畫。過了一會兒,我們便走下長廊。
頤和園的風景有很多,十七孔橋、佛香閣、排云殿,等等這些美景令人流連忘返,他們也正在滿懷期待等著你們去觀賞呢!
【頤和園說明文】相關文章:
頤和園的說明文600字(通用38篇)07-16
美麗的頤和園作文11-25
美麗的頤和園作文(推薦)03-14
頤和園作文600字11-01
頤和園作文300字10-06
游頤和園作文(精選52篇)04-21
美麗的頤和園作文經典[2篇]03-07
美麗的頤和園作文(精選45篇)05-09
春游頤和園作文(精選29篇)05-31
(實用)頤和園作文300字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