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家書說家風書信400字
每個家庭,都有家訓、家規、家風,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后代的希望對后代的策鞭,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一封家書說家風書信400字【篇一】
親愛的xx:
每家都有每家獨有的家風,家風是在我們生活中的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中體現出來。家風很小,看似微不足道,家風很大,大到能決定一個人的成敗,家家戶戶家風不同,可他表達的意思卻大多表達了對長輩的`尊重,對父母的關心,對親人的幫助,這體現出來的不但是自己的愛心,也是一家人的美好品質。
爸爸是最能體現我們家家風的人,他身體強壯,同時也會修東西,最大的特點就是他的孝順。
就拿這次黃石市的大雨來說吧,大雨的把田給淹了,爸爸怕鄉下的親人和長輩吃不到菜,特地買了一車的菜送到英山,給鄉下的親人長輩吃,我想這應該就是家風吧!
還記得汶川大地震嗎?那時媽媽正省了100多元,當得知汶川大地震這一事,她拿出了自己的100元和家人一起捐了500元,我想這應該也是家風吧!
過大年,我和家人好不容易團聚,媽媽可是做了一桌了好菜,比如龍帆魚、臘魚、雞湯、雞腿、雞柳,還有炒豌豆,五顏六色的菜映入眼簾,我早已口水直流三千尺了,我拿著筷子去夾一些小美食,可媽媽說:“家風毀了吧,要等老人上桌先吃。”我只有聽命,.等長輩開吃了,我才迫不及待的去吃,我想:這應該是家風了。
這幾個生活片段,不但告訴我什么是家風,同時,也證實了因為家風,我們家才會和諧與友善。
xx
時間:
一封家書說家風書信400字【篇二】
親愛的xx:
家風是什么?在我看來家風就體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在我們說的每一句話里,做的每一件事里,每一個表情、動作里,無處不在,即便過于微笑化,但足以體現你家的家風了。對于自己的為人處事,都會受這家風的影響,自己人生的道路都會一直有這家風的陪伴,什么樣的家風造就什么樣的人,說得一點沒錯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第一課堂,一個人的成長有沒有受到好的家風熏陶,是完全不一樣的,有什么樣的家風,往往就有什么價值觀。而從小打我記事起,爸媽地爸爸奶奶的孝,我只看在眼里的,所以父親老是教導我要孝敬長輩。文明也是我們家的家風,我的父母對這點很看重,從小就要求我講文明,懂禮貌。爸爸也總是秉承禮儀之風,遇見同事或長輩,都是自己主動打招呼。聽到別人的問候,臉色便顯示出幸福的笑容。爸爸在嚴格要求自己,也同時嚴格要求我這樣做。
其次,我的家風中更多的是讓我學會了做人的道理。從小生活在一個大家庭里,當然是幸福的了。當然在這大家庭中,每個人對我的看法都不一樣,我盡力去改變自己成為他們眼中認同的樣子,但是越改變,到最后就發現,自己原來的樣子都不清了,都說人不能忘本,這句話不知道聽了多少遍。走過無拘無束的童年,雙手托起了朝陽,走向成熟。而童年那一串清脆的風鈴一般的笑聲,卻時時回響在耳畔。在我看來,父親從不關心我的感受,不管我是成功還是失敗,他所表現出來的卻是淡然一笑。我一直這樣認為,直到那次偶然的發現。那是初一時,我正為了期末考試而準備著,想要沖刺一把,在父親看來,我考得再好也是不好的,便他卻為我所付出的努力而驕傲,他只希望能每天看見我寫作業、看書,不希望我到處玩的,所以我每次都會在他不在的時間“偷溜”出去,其次他早知道了,只是不想說,等到我成績出來了,就跟我算“總帳”唉!每次都這樣,但是每一次的諄諄教誨都使我收獲挺大的。他總是跟我說:“不要以為我沒有看見你,你就以為我不管你,不要總是說你多么努力,你就把成績給我看,不要你去跟別人相比,你只要比你以前好就行,以自己為目標,慢慢來。”是呀!我為何就不能這樣呢?老是跟隨別相比,自己總顯得“弱小”是的'。父親他并不是沒有在乎我,他就是在想用更好的方式來詮釋他對我的愛吧!其實,有時忽略掉的,往往是最重要的。
家庭給我的不僅僅是愛,帶給我的更多的是如何懂得責任和做人的道理,我的家風故事就是這樣。在我看來,一個家庭的家風并不在于富貴或貧窮,哪怕小小的家庭中,也有讓人敬佩的為人處事方法。
xx
時間:
一封家書說家風書信400字【篇三】
親愛的xx:
青花罐流傳至今,經歲月積淀,時光打磨,散發著歷史的光輝;幾枚勛章,象征爺爺的功績,是先輩保家衛國的最有力證明。青花罐與勛章作為傳家寶,固然有其價值,但“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祖訓,凝聚先祖智慧,告訓子孫以忠厚待世,憑詩書修身,豈不更具價值?
忠厚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詩書是華夏千年的'文化根基。以此祖訓為傳家寶,更能照亮子孫前行的道路。一方面,在多元文化、多元思想的沖擊下,人們容易出現信仰迷茫、道德失范而將忠厚置于腦后。另一方面,信息飛速發展的時代,信息碎片化、文化淺表化成為揮之不去的現代病,導致現代人很難靜心讀書,刻苦修學。因此,將祖訓當作傳家寶,無疑是給自身行為以約束,給自身思想以指引,校正個人心靈坐標。這樣的傳家寶,怎能不更具價值?
誠然,社會需要許許多多的“青花罐”給考古研究提供材料,給審美判斷提出指引;需要一枚枚勛章讓我們銘記過去的苦難與輝煌,為前進之路給予堅實力量;但我們更需要一條條祖訓,穩固思想的根基。倘若人人都將祖先的精神當作心中的標尺,那社會就會少一些“郭美美”,少一些“藥家鑫”。倘若人人以忠厚精神為船,以詩書為帆,那社會之船就能乘風破浪,行程致遠。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家庭都傳有祖訓,但很少有人奉其為傳家寶。究其本源,是因為隨著經濟發展,利益取代道義成為人心中的標尺而忽略了先祖精神的美。如果大家都能拾起祖輩之精華,那民族脊梁又怎會彎曲?如果大家都能牢記祖訓,那中國力量又怎能不凝聚?所以,我們應在弘揚美德,銘記祖訓方面作加法,在盲求利益、信仰迷失方面作減法,做好這個加減辯證法,人生才能穩步前行,才能讓美美與共的大同社會蔚然成風。
令人遺憾的是,當今社會物欲橫流流盡了血汗,歌舞升平平息了壯志。因此,銘記祖訓,發揚先輩精神成了為心靈筑土培基的不二法門,唯有弘揚,方能成功。
勿忘昨日的苦難與輝煌,無愧今天的責任與使命,不負明天的夢想與追求,讓祖訓成為傳家寶,運行于心靈軌道,從而實現成功的浩蕩抵達。
xx
時間:
【一封家書說家風書信】相關文章:
一封家書說家風書信征文05-30
一封家書說家風書信1000字06-04
一封家書說家風的書信(通用10篇)04-03
一封家書說家風書信范文(通用43篇)04-03
一封家書說家風作文01-21
【精品】一封家書說家風作文04-27
一封家書說家風作文[推薦]04-29
一封家書說家風作文[通用]03-31
一封家書說家風的作文(精選21篇)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