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創新的事例
一、叩診法誕生
18世紀,一位奧地利醫生在給一個患者看病時,尚未確診,患者突然死去。經過解剖發現,其胸腔化膿并積満了膿水。能否在解剖前診斷出胸腔是否積有膿水?積了多少?一天,在一個酒店里,他看到伙計們正在搬吃酒桶,只見他們敲敲這只桶,敲敲那只桶,邊敲邊用耳朵聽。他忽然領悟到,伙計們是根據叩擊酒桶發出的 聲音來判斷桶內還有多少酒的,那么人體胸腔的膿水的多少是否也可利用叩擊的方法來判斷呢?他大膽的做了試驗,結果獲得了成功。這樣,一種新的診斷法——“叩診法”從此誕生了。
二、一孔值萬金
美國一家制糖公司,每次向南美洲運方糖時都因方糖受潮而遭受巨大的損失。結果有人考慮,既然方糖如此用蠟密封還會受潮,不如用小針戳一個小孔使之通風,經實驗,果然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他申請了專利。據媒體報道,該專利的轉讓費高達100萬美元。
日本一位K先生,聽說戳小孔也算發明,于是也用針東戳西戳埋頭研究,希望也能戳出個發明來。結果,他發現在打火機的火芯蓋上鉆個小孔,可以使打火機灌一次油由原來的使用10天變成50天。發明終于被他“戳”出來了。
五易畫風的白石老人
齊白石,本是個木匠,靠著自學,成為畫家,榮獲世界和平獎。然而,面對已經取得的成功,他永不滿足,而是不斷汲取歷代名畫家的長處,改變自己作品的風格。他60歲以后的畫,明顯地不同于60歲以前。70歲以后,他的畫風又變了一次。80歲以后,他的畫的風格再度變化。據說,齊白石的一生,曾五易畫風;正因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仍然馬不停蹄,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為成熟,形成獨特的流派與風格。
【創新的事例】相關文章:
創新思維的事例07-21
敢于創新的事例4篇12-27
敢于創新的作文事例素材02-11
議論文素材:敢于創新的事例07-26
敢于創新的名人事例中考素材08-17
關于人物事例典故創新作文素材05-26
關于創新作文的素材:人物事例典故06-04
奉獻的事例08-18
與等待相關的經典事例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