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作文:唐山大地震觀后感
篇一:唐山大地震觀后感
暑假的一個晚上,我在看電視,突然看見有關《唐山大地震》的新聞,電視上,主持人說得慷慨激揚,并說它是 “XX年最感動的電影”。我不禁有些半信半疑,它真的像主持人說得那么感人嗎?我按捺自己不住好奇心,用自己壓歲錢的一部分買了唐山大地震的影票。 這部電影一出來就打動人心,它講述了一家五口在唐山大地震前后發生的故事。在地震中,大地一片凌亂,碎瓦、鋼板散落了一地。在這其中父親身亡,兩個孩子分別被壓在水泥鋼板下,只有母親一個人在上面。只要救出一個孩子,另一個就會被壓死。可憐的母親面臨著如此艱難的抉擇,到底是救女兒方登呢,還是救弟弟方達。那個可憐的母親猶豫了半晌,最后還是救了體弱多病的弟弟方達。而姐姐方登在水泥板的另一側親眼目睹了這一且,最終她奇跡般活了下來,被解放軍收養了。而母親惦記著女兒,認為自己對女兒虧欠太多太多。可是女兒方登卻一直沒有原諒母親,她怨恨母親當年拋棄她,甚至不想理她的這個生她養她的母親。直到汶川大地震,她被廢墟上的母親救獲。她深深地感到母親還是愛她的,那時救弟弟而不救自己是實在迫不得已。看完這部電影,我眼睛濕潤了,心弦顫動……
這部電影最讓人催人淚下的場景,是奶奶無情地留下媳婦在唐山生活,硬要帶余震后僅有一個胳膊的孫子走。當老太太在車上,看見小孫子哭哭啼啼要媽媽時,當老太太看見媳婦失去兒子痛不欲生時,她的心軟了,把孫子留在了媳婦身邊。看見母子相擁相泣的場面時,我留下了心酸的眼淚……觀眾還沒從剛才的感動中回味過來,就又陷入了另一場感動之中。當母親撲通地跪在地上向女兒道歉時,我的心緊緊揪在一起,眼淚隨之流下。這是多么濃厚的親情啊!母女久別重逢的一幕,母愛的偉大再次激蕩我的心頭。 是啊,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不管在什么時候都是愛我們的。我就有過這樣的經歷。小時候,我聽爸爸說,媽媽生完姐姐后,想生個男孩,沒想到,剛剛出世的我又是個女孩。當時媽媽要把我扔了,結果是爸爸好說歹說才勸下來的。因此,我從小就沉默寡言,認為我是一個被人拋棄的孩子。之后的一件事讓我徹底改變了看法。那是在我7歲那一年,我和小伙伴一起放學回家,放學時,我們經過車庫頂上,(那是我們放學的必經之路),旁邊沒有欄桿,我一不小心,就栽下了水庫。后來,等我醒來的時候,看的是醫院的白墻和疲憊不堪的媽媽。后來,別人告訴我,媽媽為了我,三天三夜沒合眼。后來,我改到福州的大醫院去治療。媽媽竟然把年僅9歲的姐姐托給遠在明溪的小姨,帶我到福州治療。啊,多么偉大的母愛。從此,我不再沉默,開始努力讀書。就在今年我還獲得了作文比賽年段第一!
是啊,不論在什么時候,父母對我們的愛是永遠不會減少的,動物都有情,人還會無情嗎?想到這里,我又不禁淚如雨下……
點評:題目中出現電影名稱應該加書名號。文章引用了《唐山大地震》的故事,結合我的親身經歷,突出了母愛在任何時候都不會減少的觀點。
篇二:電影《唐山大地震》觀后感
對于《唐山大地震》的上映,期待已久。
22日晚間,走進了電影院。事先早已備好紙巾,然而,當幕尾王菲的《心經》響起時,紙巾完好無損,只任眼淚自然流淌,兩頰留下清晰印記。
默默地離開電影院,走在深夜的大街上,久久不能消散的,是電影帶給我的震撼。
記憶
76年地震的特效還原,觸動更多的,是對08年“汶川大地震”的傷痛記憶。
山崩地裂,房屋頃刻倒塌,生命轉眼被無情吞噬,真情在危機中的釋放……影片還原地震帶來的視覺震動,不得不讓我在那一刻,勾起親歷5.12的傷感與嘆息。
記憶,是電影強加給我的一項符號,也是串聯電影的一根主線。女兒因為那忘不掉的回憶,記恨母親三十二年;母親因地震中對丈夫、女兒愧疚的印記,守望廢墟三十二年。
親情
電影所彰顯的人文關懷,讓我數次動容。尤其是,劇中對“親情”的刻畫,讓我增添了很多對父母、親人的思念和愧疚。
劇中母親撫養兒子所表現的堅毅,為完成自我救贖而堅守破房中的固執,觸動我心靈的,是母愛的偉大;
養父在生活中對女兒無微不至的關心,面對消失五年的女兒的牽掛以及留下的凄涼背影,折射出來的,是父愛的純真;
養母臨終前的囑托,以及表現出來的堅韌,撞擊我的,是那些默默付出的親情;
……
堅強
在電影中,無時無刻都表現出的,還有“堅強”。
母親是堅強的,為完成對婆婆的承諾,為回饋對丈夫的感激,為省視對女兒的虧欠,用一生的擔當,獨自守望著心中的廢墟;
養父是堅強的,支持女兒尋找親人,默默忍受對女兒的思念與孤獨;
兒子是堅強的,以殘疾的身軀,始終想著為母親分憂解難,開創著屬于自己的事業;
女兒是堅強的,雖糾結于兒時的“忘不掉”,但始終懷著對生命的尊重,始終藏著感恩的心。
……
劇中的“他們”,都是堅強的。
或許,這部電影有一些不足,比如廣告元素的植入等。但是,他能帶給我們對人文主義的重新追索、對親情的思考、對生命的尊重等等,已經足夠了,不應過于吹毛求疵。
看《唐山大地震》,得到的并不是“形式”,顫動的不只是身體,而是靈魂……
點評:這是一篇優秀的讀后感,作者在看完《唐山大地震》之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震顫了作者心靈。記憶、親情、堅強,無不打動人心。文章條理清晰,詳略得當,富有感染力。
篇三:電影唐山大地震觀后感
今天,我去電影院觀看了一部非常感人的電影《唐山大地震》。
我早就聽人說過這場電影,可我一直沒有時間去看。來到電影院,電影開始時,我目不轉睛的盯著大屏幕,生怕錯過了每一個精彩的瞬間。
這部電影的主要內容是:有一個母親,她有兩個孩子,一個女兒,一個兒子,她們一家過著幸福的生活。可是,災難卻降臨在她們頭上——大地震發生了!短短幾秒鐘的時間,美麗的唐山變成了一片廢墟。這位母親本來準備沖進去救他們兩個,可是,她的丈夫拉開了她,自己沖進去了,喪了命。此時此刻,她的女兒和兒子被壓在同一塊水泥板的兩端,板上壓了重重的石頭。救援人員問這位母親:“他們兩個只能救一個,救姐姐還是救弟弟?”這位母親面臨著生命的抉擇,最終選擇救弟弟。本來這個女孩已經沒有活下去的希望了,可是,她堅強的活了下來。當她被救援人員救出的時候,全身黑黑的,但她并不想認媽媽和弟弟。為什么呢?因為她發自內心的恨媽媽,恨媽媽當初沒有選擇救他……
看到這里,我淚流滿面。如果是我,我也會救弟弟。因為他小,抵抗力不強。天下所有的母親都是最愛自己的孩子的,他們寧愿犧牲自己,也不愿失去孩子。我能理解那位母親當時的心情,那么痛苦的抉擇就像鋒利的刀子刺痛了那位母親的心。當時如果不做選擇,兩個孩子都會失去生命。那位母親抱著女兒“尸體”時撕心裂肺的哭聲久久在我耳邊回蕩。在汶川大地震時,女兒終于理解了母親……
看完這部電影,我懂得了: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愛我們的人,他們也許有時會做一些不得已的選擇,但是我們知道,他們始終是為我們好。我們要支持他們,理解他們,愛他們!
點評:這篇觀后感引用了電影《唐山大地震》的故事,提出了要理解父母的觀點,引題自然,概括簡潔,觀點明確,提出希望:我們要支持他們,理解他們,愛他們!
篇四:愛、寬恕、珍惜
在唐山地震34年后的2010-7-24晚我的唐山老鄉發小省電視臺姍姍打來電話要一起去省藝術中心看晚上10:10分的馮小剛執導的電影《唐山大地震》。
以前的票價一毛五,現在票價七十五,不能說物價飛漲,得說是現在的生活好了。
之前接觸過這部片子相關資訊,知道講的是災難面前關于愛,關于希望。如果僅僅是災難片,可能我也不看了。我知道自己肯定會看哭,自從有了孩子以后,我甚至看到孩子路上撿了錢交給警察叔叔都會感動的要哭,但這部片子不光為騙取眼淚那般單薄無力,它更厚重些,它讓人們知道——愛、寬恕和珍惜,這三個詞完全是我腦子里自動蹦跶出來的。
影片一開始,無數只蜻蜓隨著鏡頭、沿著鐵路飛去。方大強以為是一場大雨即將到來的預兆,卻不知那晚是他和家人來不及說再見的永別。影片以普通一家人的生活為情節主線展開。恩愛的夫妻,漂亮機靈的孩子,姐姐護著弟弟,丈夫養活著妻兒,平淡但幸福的日子,都在7月28日這天凌晨3點28分,被一場地震毀滅了。哄完可愛的龍鳳胎睡覺、干完活,大強和元妮在卡車里偷偷親熱——美好,羨煞旁人。一陣巨響,美好散去,悲劇到來。塌了,都塌了。死了,都死了。我不敢再看,于是閉上眼,隨著倒塌的巨響和人們的慘叫,在腦海里放映記憶中叫做地震的東西。看到孩子被困在房間里,無助的喊著媽媽,我的眼淚就下來了。男主人公不由分說的把女人攔住了,自己沖到了前面,我是男人,我強壯,我有保護婦孺的責任,如果現在的男人叫男人的話,那個時代的男人應該定義為英雄。我們經歷過,我覺得現實的悲慘程度絕對要比電影里強大得多。為了救元妮,大強死了。
地震停止后,兩個孩子分別被壓在一塊樓板的兩端。時間緊迫、救援條件落后——元妮經歷了人世間最的抉擇——兩個孩子只能救一個。而在她說出救弟弟三個字后,女兒絕望了,元妮也給自己留下了人世間最最巨大的愧疚。杠桿兩頭,是兩個孩子,只能撬一頭,救一個,一個是閨女,一個是兒子,你救哪個?哪個都得救啊,不行,再不決定就都沒了,這個叫決定么?這叫挖心挖肝啊。救弟弟,聽到這三個字,埋在廢墟下的女兒哭了,恨、委屈、絕望,但偏偏沒死,于是再也不要認這個救弟弟舍棄自己的媽媽。欣慰的是,方登幸存。
災區重建中,孩子的奶奶和姑姑懷著悲痛和對元妮的埋怨,來接小方達去濟南。長途汽車開動時,孩子的姑姑對奶奶說,接走孩子就是要了元妮的命。停車,奔跑,“媽媽!”“達!”徐帆撕心裂肺的叫喊,整個影院萬籟俱寂,我的視線突然模糊。眼淚決堤了。
時間一轉,1986年。幸存的弟弟和姐姐都長大了。弟弟方達斷了條胳膊跟著媽媽,重新開始生活,過著拮據的日子,媽媽認為他應該好好讀書,考上大學。方達沒有,懂事堅強的他離了學校一樣成才,和朋友一起踏上了證明自己的道路。關門,兒子離開了,元妮癱軟了。母親絕不再嫁,她說:誰能拿命來對我好?其實在這點上,她并不苦,一些人沒有在身邊,在心里活著足以,比一些人還活著,但在自己心里跟個死人無異的強。姐姐被軍人干部家庭收養,生活條件寬裕,但方登時而會在夢中見到自己的親人,哭喊,醒來,頭痛。鏡頭一轉,方登背著行李去大學報道,邂逅了負心漢。
幾年過后,事業飛黃的方達開著bmw,帶著女友回家看望母親,要把母親接到杭州一起生活。元妮固執地要求一直住在老房子里,用她的話說,她怕大強和方登的魂回家時找不到路。她說,沒了,才知道什么是沒了。鏡頭又轉,方登懷孕、退學,離開了養父獨自一個人生下孩字,做家教,后又遠嫁加拿大和一個大她16歲的老外共同生活。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經歷過唐山大地震的姐弟倆不約而同地到災區參與救援時候重逢。無巧不成書,兩人在偶然中相認,雖然影片沒有描寫,但是過程大家可想而知。姐弟倆一同回家看母親。收到女兒幸存的消息,元妮顫抖得連餃子皮都捏不上。我本以為方登進門的時候,元妮會跑出來跪在女兒面前懺悔。但是心情復雜的元妮卻是異常平靜地請女兒先進屋。下跪、懺悔、泣不成聲。我再次投入劇情。 老母親洗好了西紅柿,告訴女兒:西紅柿洗好了,我沒忘。這個當初地震之前給兒子吃而沒分給女兒的西紅柿,整整壓了母親32年。老母親給女兒跪下時候,我淚如滂沱,不身為一個母親,你永遠不知道做母親有多難。
點評:這是一篇《唐山大地震》讀后感,作者概括故事內容簡潔清晰,能在引述的基礎上很明確地提出自己的觀點“這部片子讓人們知道——愛、寬恕和珍惜”。
篇五:我看了《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是一部催人淚下的影片。星期二,我和爸爸媽媽在爆米花的一陣陣香氣中,在周圍輕輕的抽泣聲中看完了這部電影。 《唐山大地震》講述了有一家子,生活得非常幸福。他們有兩個孩子,一個男孩,一個女孩。可是,一場心驚膽戰的災難破壞了這個家,一場岳憾山崩的大地震吞噬了整個唐山。兩個孩子同時壓在了同一塊水泥板下,爸爸為了救妻子和孩子已經離開了她們。當救援隊找到了兩位孩子時,并要媽媽作一個選擇“只能救一個!”女兒,兒子都是媽媽的心頭肉,媽媽經過了一番痛苦的掙扎,撕心裂肺哭著說:“救——弟弟”。媽媽話音剛落,女孩的眼淚止不住從眼角流了下來。此時此刻,怨恨的種子埋在了姐姐的心中。看到這里,我的眼淚已經像小溪一樣源源不斷,都是女孩子,我從內心同情她,可憐她。
天下起了大雨,姐姐從死人堆里爬了出來,旁邊躺著爸爸的尸體!后來,被一對解放軍夫婦領養,女孩長大了,她恨透了自己的媽媽,她知道媽媽和弟弟還活著,就是不去找自己的親人。在四川汶川大地震救援現場,她碰到了自己的弟弟,回到了真正屬于自己的家。她來到客廳,在供桌的上面,有一盆浸在水里的西紅柿,她撈出了一個,握著西紅柿,回想起了自己許多小時候的事情……母親跪下了,母親給她跪下了……第二天,母親帶著她,來到爸爸和“自己”的墓前,掘開墓,里面有好多本數學、英語、語文書,還有那一只天安門的——書包!弟弟說:“每年,媽媽都會買兩份課本,你一本,我一本……”女孩兒哭了,她明白了,媽媽每年地震紀念日,一邊燒錢,一邊說自家的住處,這么一說,就說了幾十年啊。媽媽每年都在盼望女兒能回家啊,頓時,所有的仇,所有的恨都消除了…… 出了電影院,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想對那個女孩說:“每一個孩子都是媽媽心頭的珍珠,每位媽媽都舍不得自己的孩子,你不應該恨媽媽,更不應該不去找媽媽,讓媽媽心靈折磨了整整三十幾年。我想你把媽媽理解錯了,媽媽當時一定很痛苦,她也想要兩個孩子,可現實不允許媽媽這么做。你要學會寬容,學會理解,懂得媽媽的愛是上最偉大的愛。
人們常說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沒媽的孩子像根草,災難無情,親情無價。
點評:這是一篇《唐山大地震》觀后感,作者概括故事內容簡潔清晰,能在引述的基礎上很明確地提出自己的觀點“你要學會寬容,學會理解,懂得媽媽的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
【六年級作文:唐山大地震觀后感】相關文章:
唐山的大地震作文12-03
唐山大地震作文08-05
唐山大地震作文06-18
唐山大地震作文05-19
《唐山大地震》04-01
唐山大地震04-19
【薦】唐山大地震作文01-12
【推薦】唐山大地震作文01-12
【熱】唐山大地震作文01-12
唐山大地震作文【精】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