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高中語文文學常識
文學常識廣義指涵蓋文化的各種問題。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學中的地理,歷史各種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們眾所周知的文學習慣。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有關高中語文文學常識,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中語文文學常識
1、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蘇揚州人,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代表作有詩和散文合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和《松堂游記》等。
2、郁達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陽人。現代著名作家。左聯發起人之一。代表作小說《沉淪》。還有著名小說《春風沉醉的晚上》《薄奠》《遲桂花》等。
3、梁實秋(19031987),現代著名文學評論家、散文家、翻譯家。曾與徐志摩、聞一多創辦新月書店。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談吃》、《看云集》、《偏見集》、《秋室雜文》等。
4、汪曾祺(1920-1998),江蘇高郵人,當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說《受戒》《大淖記事》等。
5、史鐵生,北京人,當代作家。作品有《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插隊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歡樹》等。《我與地壇》是他的散文代表作。
6、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主將。魯迅是他在1918年發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是所用的筆名。主要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雜文集《墳》《南腔北調集》《且介亭雜文》《華蓋集續編》《準風月談》等等。
7、肖伯納。愛爾蘭戲劇家。蕭伯納杰出的戲劇創作活動,不僅使他獲得了 20世紀的莫里哀之稱,而且因為他的作品具有理想主義和人道精神,其令人激勵和諷刺往往蘊含著獨特的詩意之美,于1925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8、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人。現代杰出作家,五四新文學運動的先驅者之一。曾與鄭振鐸、王統照等在北京發起成立我國第一個新文學團體文學研究會,主辦刊物《小說月報》,提倡為人生而藝術(文學反映人生、關心人民疾苦)。長篇小說《子夜》《腐蝕》和短篇小說《林家鋪子》是他的代表作。他的小說《春蠶》《秋收》《殘冬》合稱為農村三部曲。
9、朱光潛(1897-1986),現代美學家、文藝理論家。筆名孟實、孟石,安徽桐城人。代表作有《文藝心理學》《詩論》《談美書簡》等。主編的《西方美學史》是我國第一部系統論述西方美學歷史的著作。
10、清岡卓行(略)
應廣大考生學習需求,網高中頻道為廣大考生朋友四大名著成語及歇后語積累,同學一起來學習吧!
《三國演義》
(一)成語
桃園三結義 三顧茅廬 草船借箭 割須斷袍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三足鼎立 過五關斬六將 烏合之眾 緩兵之計 死心塌地
虛張聲勢 步步為營 錦囊妙計 七步成詩 三顧茅廬
初出茅廬 危急存亡之秋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吳下阿蒙
才高八斗 如入無人之境 對酒當歌 煮豆燃萁 七步之才
八斗之才 老驥伏櫪 望梅止渴 單刀赴會 木牛流馬 鞠躬盡瘁
(二)歇后語
后主降魏——不知羞恥 劉備的江山——哭出來的
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 劉備編草鞋——內行
曹操下江南——來得兇,敗得慘 曹操吃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曹操遇蔣干——倒了大霉 曹操殺呂伯奢——將錯就錯
曹操敗走華容道——不出所料 曹操用人唯才是舉
關公赴會——單刀直入 關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關公進曹營——單刀直入 關羽赴宴——有膽有魄
關羽看《春秋》——一目了然 關云長賣豆腐——人硬貨不硬
關公喝酒——不怕臉紅 關公照鏡子——自覺臉紅
關云長刮骨下棋——若無其事 關云長放屁——不知臉紅
關公戰李逵——大刀闊斧 關云長走麥城——大難臨頭
關羽做木匠大刀闊斧 諸葛亮征孟獲——收收放放
11、達爾文(略)
12、毛澤東(略)
13、徐志摩(1896-1931),筆名云中鶴、南湖,浙江海寧人。詩人、學者。新月社的主要發起人和主要成員之一。詩集有《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名篇有《再別康橋》《沙揚娜拉》《在病中》等。
14、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縣人,中國現代著名詩人。早期詩歌多寫個人的孤寂心境,感傷氣息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響,意象朦朧、含蓄,被稱為雨巷詩人。后期詩歌表現了熱愛祖國、憎恨侵略者的強烈感情和對美好未來的熱烈向往,詩風顯的明朗、沉摯。
15、莫泊桑(1850-1893),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有短篇小說巨匠之稱,一生寫了近300篇短篇小說和6部長篇小說。代表作有短篇小說《羊脂球》《項鏈》和長篇小說《漂亮朋友》等。
16、契訶夫(1860-1904),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短篇小說大師。代表作有中篇小說《第六病室》、劇本《櫻桃園》和短篇小說《變色龍》《裝在套子里的人》等。
17、曹雪芹(?1763》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圃、芹溪,我國清代偉大的小說家。《紅樓夢》(又名《石頭記》)是中國古典小說發展的高峰。《紅樓夢》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要線索,并通過賈家榮寧二府由盛到衰的過程,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崩潰滅亡的歷史趨勢。
18、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說家。《水滸傳》是第一部描寫農民斗爭的長篇章回小說,它與《三國演義》《紅樓夢》《西游記》合稱我國四大古典長篇小說。
19、曹禺,原名萬家寶,現代著名劇作家。代表作有話劇《雷雨》《日出》《北京人》,歷史劇《王昭君》等。
20、老舍(1899-1966),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1950年獲人民藝術家稱號。代表作有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戲劇《茶館》等。
21、關漢卿,號已齋叟,元代偉大的戲劇家。他與馬致遠、白樸、鄭光祖合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有《竇娥冤》《望江亭》《救風塵》等。
22、王實甫,元戲曲作家。著作《西廂記》是元代劇本中最長的一部,在元雜劇中有天下奪魁的藝術成就。
23、孟軻(約前372-前289),字子輿,戰國時鄒人,儒學大師,有亞圣之稱。《孟子》是一部記錄孟子言行的書,由孟軻及其弟子編成。孟子的主要主張是仁政、民貴、君輕。
24、荀子(約前313-前238),名況,戰國時趙國人,著名思想家。主張法后王性惡論。《荀子》為荀子和其弟子所作,是先秦儒家重要作品。
25、賈誼(前200-前168),世稱賈生,西漢文學家,政論家。代表作《過秦論》《論積貯疏》。
26、司馬遷(約前145-約前87),字子長,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著作《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它包括12本紀(帝王傳記)、30世家(諸侯傳記)、70列傳(著名人物傳記)、10表、8書,共130篇。它與《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合稱四史。魯迅稱贊《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27、王羲之(321-379),東晉書法家,有書圣之稱。代表作《蘭亭集序》。
28、陶淵明(365-427),東晉著名詩人。一名潛,字元亮,私謚靖節,自號五柳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代表作有《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五柳先生傳》《歸園田居》等。
29、韓愈(768-824),字退之,世稱韓昌黎,唐代河陽(今河南孟縣)人,唐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與柳宗元倡導古文運動,列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他的著作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30、魏徵(略)
31、李密(略)
32、王勃(650-675),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市)人。唐初詩人,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一起,被稱為初唐四杰。代表作有《滕王閣序》等。
33、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學家。與其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是豪放詞派的代表人物。著有《東坡全集》。
34、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因封荊國公,世稱王荊公。宋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宋朝著名的政治革新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臨川先生文集》。
35、歸有光(1507-1571),人稱震川先生,明代著名古文家、散文家。后人把他和唐順之、茅坤等人并稱為唐宋派。代表作《項脊軒志》。有《震川文集》。
36、張溥(1602-1641),明代文學家,復社領袖。著有《七錄齋集》。
37、龔自珍(17921841)字瑟人,清代思想家,文學家。近代文學的開山作家。著有《龔自珍全集》。
38、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偉大詩人,有詩仙之稱。藝術上具有浪漫主義風格。著有《李太白集》。
39、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鞏縣(今河南鞏縣)人。唐代著名詩人。有詩圣之稱。詩作有詩史美稱,其詩具有現實主義風格。著有《杜少陵集》。
40、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太原人。唐代著名詩人。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著有《白氏長慶集》。
41、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南宋歷城(今山東濟南)人。著名的愛國詞人,詞風以豪放為主,詞與蘇軾并稱蘇辛。有《稼軒長短句》。
網為您整理了高中語文文學常識(一至六冊),希望對廣大考生朋友有一定的幫助!
1.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華,字佩弦,號秋實,祖籍浙江紹興,1898年出生于江蘇東海。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著名的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另有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你我》等。他的散文以語言洗練文筆秀麗著稱。毛澤東稱贊他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2.《采蓮賦》:南朝皇帝蕭統著。
3.《西洲曲》:南朝樂府中的詩。
4.周瘦鵑:現代作家,翻譯家,民國時期鴛鴦蝴蝶派(文學流派)代表作家。
5.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無產階級文學的的主將,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魯迅是他在1918年發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主要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雜文集《而已集》《二心集》《華蓋集》《且介亭雜文》等十六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其一生人格精神的寫照。
6.陶淵明,一名潛,字元亮,世稱靖節先生,自號五柳先生。東晉末年著名詩人,也是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代表作有《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五柳先生傳》《歸園田居》等。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出自他的《挽歌》。
7.《文心雕龍》: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巨著,作者為南朝梁文學理論批評家劉勰。
8.金圣嘆:名人瑞,字圣嘆,明末清初文學批評家。曾把《離騷》《莊子》《史記》、杜詩、《水滸傳》與《西廂》合稱六才子書,并對后兩種進行批改。其批改《水滸》,成書于崇禎末期,將七十一回以后關于受招安、征方臘等內容刪去,增入盧俊義夢見梁山頭領全部被殺死情節,以結束全書。批語中頗有獨到之見,也表現了反對農民起義的立場。
9.顧炎武:號亭林,字寧人,江蘇昆山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學家,著有《日知錄》。
10.汪曾祺:江蘇高郵人,現當代作家,京派小說代表。代表作有小說《受戒》《大淖記事》等。
高中語文學常識
1、朱自清,字佩弦,中國現代著名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愛國知識分子。他的散文中藝術成就較高的是收入《背影》、《你我》諸集里的《背影》、《荷塘月色》、《溫州和蹤跡》之二的《綠》等抒情散文。朱自清的散文不僅以描寫見長,并且還在描寫中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他的爐火純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1948年8月拒絕接受美國的救濟糧,因貧病在北平逝世。毛澤東稱他“表現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2、郁達夫原名郁文,字達夫,浙江富陽人,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詩人。1921年6月,與郭沫若、成仿吾、張資平等人醞釀成立了新文學團體創造社。郁達夫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沉淪》在當時產生很大影響。《故都的秋》文筆簡潔、優美,是郁達夫抒情散文代表作。
3、陸蠡(1908--1942)現代散文家、翻譯家。著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綠記》等,譯著有《羅亭》、《魯濱孫飄流記》等。
4、《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相傳為孔子編定。原本只稱為“詩”,儒家列為經典之一,故稱《詩經》。編成于公元前六世紀,共305篇,故又稱作“詩三百”。《詩經》從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大類。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葉500年間的社會生活。《詩經》開創了我國現實主義的文學創作道路。《詩經》以四言詩為主,間有雜言。普遍采用“賦”、“比”、“興”的藝術手法。“詩經六義”:“風”、“雅”、“頌”“賦”、“比”、“興”。《詩經》在章法結構上多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采薇》即是一例。在語言上多采用雙聲疊韻連綿詞、疊字來狀物、擬聲、窮貌。
5、屈原,名平,字原,戰國時期楚國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楚辭》收集了屈原、宋玉、賈誼等人的詩賦,由西漢劉向編輯。這些作品運用楚地的詩歌形式、方言聲韻、描寫楚地的風土人情,地方色彩濃厚,故曰《楚辭》,也稱“楚辭體”或“騷體”。《離騷》是《楚辭》的代表作,是我國最長的抒情詩。
6、《孔雀東南飛》選自南朝陳徐陵編《玉臺新詠》,原題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這是我國古代最長的一首敘事詩,它與北朝民歌《木蘭辭》并稱“樂府雙璧”。
“樂府”,原是西漢的一個官署的名稱,職責是采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祭祀或宴會時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詩歌,后世就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包括文人樂府和樂府民歌兩部分)。其特點是繼承了《詩經》的寫實傳統,敘事成分增加,在形式上突破了四言體和騷體,形成了在我國詩壇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雜言詩和五言詩。
7、《涉江采芙蓉》選自南朝梁蕭統《文選》。《古詩十九首》是東漢末年文人五言詩的選集,最早見于《文選》。
8、 曹操,字孟德,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代表作有《短歌行》、《龜雖壽》、《觀滄海》等。與其子曹丕、曹植均以詩文聞名,被后人稱為“三曹”。
9、 陶淵明,字元亮,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東晉著名詩人、文學家。代表作有詩歌《歸園田居》、《飲酒》、《讀山海經》,散文《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以及辭賦《歸去來辭》等。
10、王羲之,字逸少,東晉時期人。善書法,有“書圣”之稱,又因為他曾任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
11、蘇軾,北宋文學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與其父蘇洵、弟蘇轍同為唐宋八大家,后人稱之為“三蘇”。散文、詩詞、書法,都獨具風格,自成一家。詩詞開豪放一派。與韓愈并譽為“韓潮蘇海”。他的書畫同蔡襄、黃庭堅、米芾并稱“宋四家”。著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1079年,被貶黃州,其間兩游赤壁,寫下兩篇賦,課文所選為第一篇,又稱“前赤壁賦”。(唐宋散文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
12、《游褒禪山記》選自《臨川先生文集》。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北宋臨川人,政治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人稱王荊公、王文公。
13、《巴黎圣母院》的作者是法國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家雨果,他是法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巴黎圣母院》是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
高中語文重要文學常識
1、中央官職
秦設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組成中樞機構。丞相管行政、太尉管軍事、御史大夫管監察和秘書工作。
漢朝大體上沿襲秦制稱為三公,下設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務,后世又演變為三省六部制。
【三省】為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執行),三省長官都是宰相。宋代中書省職權擴大,同樞密院分掌文武大權,門下、尚書省遂廢。明代內閣為最高政務機構,內閣大臣稱為輔臣,首席稱首輔(即宰相)。清代有軍機處,王、公、尚書等為軍機大臣,掌握政府大權。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戶部,管土地戶口、賦稅財政等事;禮部,管典禮、科學、學校等事;兵部,管軍事;刑部,管司法刑獄;工部,管工程營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長官為尚書,副職為侍郎。下設郎中,副職稱員外郎,下屬官員有主事等。
寺即官署。九寺即九卿之官署。漢以太常、光祿勛、衛尉、太仆、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謂之九寺大卿。歷代略有變動,迄于清皆因之。
此外,中央還設有專門機構和官員,負責管理圖書、編修歷史、制定歷法等工作。如司馬遷、張衡曾任太史令。高啟為翰林國史編修等。
2、地方官職
秦漢主要行政區是郡。郡長官,秦稱郡守,漢稱太守。
隋唐主要行政區是州,州官稱刺史,屬官有長史、司馬等。唐代在一些軍事重鎮。設節度使,屬官有行軍司馬、參謀、掌書記等。宋代州官稱知州,縣官稱知縣。明清改州為府,稱知府。
3.古代常見官名
【爵】即爵位、爵號,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封賜。
【丞相】是封建官僚機構中最高官職,是秉承君主旨意綜理全國政務人。有時稱相國,常于宰相通稱,簡稱“相”。一般只設一個丞相,俗稱大丞相,有時分為左右兩個丞相,右丞相專門管理國事,左丞相是皇帝“私人顧問”。不需要管理國事。
【太師】指官職又名太宰
古代稱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后多為大官加銜,表示恩寵而無實職。
【太子太師】太子太師屬“東宮三師”為名義上太子老師。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為“東宮三師”,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稱“三孤”后來也逐漸成為虛銜。
【尚書】最初是掌管文書奏章官員。隋代始設六部,唐代確定六部為吏、戶、禮、兵、刑、工,各部以尚書、侍郎為正副長官。
【學士】魏晉時是掌管典禮、編撰諸事官職。唐以后指翰林學士,成為皇帝秘書、顧問,參與機要,因而有“內相”之稱。明清時奉旨、侍讀、侍講、編修、庶吉士等雖亦為翰林學士,但與唐宋時翰林學士地位和職掌都不同。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貴者謂“上卿”。
【大將軍】先秦、西漢時是將軍最高稱號。魏晉以后漸成虛銜而無實職。明清兩代于戰爭時才設大將職,戰后即廢除。
【參知政事】又簡稱“參政”,是唐宋時期最高政務長官之一,與同平章事、樞密使、樞密副使合稱“宰執”。
【軍機大臣】軍機處是清代雍正帝建造輔佐皇帝政務機構。任職者無定員,一般由親王、大學士、尚書、侍郎或京堂兼任,稱為軍機大臣。軍機大臣少則三、四人,多則六、七人,被稱為“樞臣”。
【御史】本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職位僅次于丞相,主管彈劾、糾察官員過失諸事。
【樞密使】樞密院長官。唐時由宦官擔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擔任,樞密院是管理軍國要政最高國務機構之一,樞密使權力與宰相相當,清代軍機大臣往往被尊稱為“樞密”。
【左徒】戰國時楚國官名,與后世左右拾遺相當。主要職責是規諫皇帝、舉薦人才。
【太尉】元代以前官職名稱。是輔佐皇帝最高武官,漢代稱大司馬。宋代定為最高一級武官。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
【大夫】各個朝代所指內容不盡相同,有時可指中央機關要職。
【士大夫】舊時指官吏或較有聲望、地位知識分子。
【太史】西周、春秋時為地位很高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書、策命諸侯卿大夫、記載史事,兼管典籍、歷法、祭祀等事。秦漢以后設太史令,其職掌范圍漸小,其地位漸低。
【長史】秦時為丞相屬官,兩漢以后成為將軍屬官,是幕僚之長。
【侍郎】初為宮廷近侍。東漢以后成為尚書屬官。唐代始以侍郎為三省(中書、門下、尚書)各部長官(尚書)副職。
【侍中】原為正規官職外加官之一。因侍從皇帝左右,地位漸高,等級超過侍郎。魏晉以后,往往成為事實上宰相。
【郎中】戰國時為宮廷侍衛。自唐至清成為尚書、侍郎以下高級官員,分掌各司事務。
【參軍】“參謀軍務”簡稱,最初是丞相軍事參謀,晉以后地位漸低,成為諸王、將軍幕僚,隋唐以后逐漸成為地方官員。
【令尹】戰國時楚國執掌軍政大權長官,相當于丞相。明清時指縣長。
【巡撫】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為省極地方長官,總攬一省軍事、吏治、刑獄等事,地位略次于總督,別稱“撫院”、“撫臺”、“撫軍”。
【校尉】兩漢時期次于將職。
【知府】即“太守”,又稱“知州”。
【縣令】一縣行政長官,又稱“知縣”。
【里正】古代鄉官,即一里之長。
【里胥】管理鄉里事務公差。
【都尉】職位次于將軍武官。《陳涉世家》:“陳涉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鴻門宴》:“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
【冏卿】太仆寺卿別稱,掌管皇帝車馬、牲畜之事。《五人墓碑記》“賢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吳公”’“因之”是吳默字。
【司馬】各個朝代所指官位不盡相同。戰國時為掌管軍政、軍賦副官,如《鴻門宴》:“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隋唐時是州郡太守(刺史)屬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白居易當時被貶至九江,位在州郡別駕、長史之下。
【節度使】唐代總攬數州軍政事務總管,原只設在邊境諸州;后內地也遍設,造成割據局面,因此世稱“藩鎮”。《紅樓夢》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書二封與賈政并京營節度使王子騰。”
【經略使】也簡稱“經略”。唐宋時期為邊防軍事長官,與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陜西經略副使。明清兩代有重要軍事任務時特設經略,官位高于總督。如《梅花嶺記》“經略洪承疇與之有舊”,洪承疇降清后曾任七省經略,駐扎江寧。
【刺史】原為巡察官名,東漢以后成為州郡最高軍政長官,有時稱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蘇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教頭】宋代軍中教練武藝,《水滸傳》中林沖就是京城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
【提轄】宋代州郡武官官名,主管訓練、督捕盜賊等事務。如《水滸傳》中魯提轄魯智深。
【從事】中央或地方長官自己任用僚屬,又稱“從事員”。《赤壁之戰》:“晶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
【太守】 戰國稱郡守,漢改太守,為一郡行政最高長官。秦分三十六郡,比縣大。相當于現在省轄市市長。
【刺史】 漢武帝分全國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軍政大權。相當于省(市)長兼省(市)軍(分)區司令員。
【京兆尹】 西漢京畿地方行政長官。相當于北京市市長。
【太尉】 秦至宋均有設置,為全國軍政首腦。相當于國防部部長。
【廷尉】 執掌法律、主審要案大臣。相對最高法院院長。
【吏部尚書】 掌管全國文武官吏考核賞罰。相當于人事部部長。
【光祿大夫】 皇帝身邊顧問之臣。相當于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
【中書令】 掌管皇帝命令發布。相當于“兩辦”秘書長。
【尚書令】 參議大政,綜觀政務,百官之長。相當于行政院長。
【車騎大將軍】 地位尊崇,相當于元帥軍銜。
【都察院御史】 古代最高監察機構。相當于監察部長。
【知府】 地方行政長官,總官州、縣事務。相當于省長。
【知州【 地方行政長官。相當于省轄市市長。
【知縣】 地方行政長官。相當于縣長。
【通判】 府之副職。相當于副省長。
【縣丞】 協助縣令治理一縣之事。相當于副縣長。
【主薄】 掌錢糧、戶籍。相當于糧食局長或戶籍局長。
【教授】 府掌訓導考核學生。相當于省教育廳廳長。
【游擊】 位參將之下,掌率兵防御。負責防御工作師級。
【高中語文文學常識】相關文章:
高中語文必背的文學常識文學常識03-25
高中語文文學常識:文化常識08-11
高中語文唐代文學常識09-19
高中語文重點文學常識01-30
高中語文重要文學常識01-24
高中語文會考文學常識01-30
關于高中語文的文學常識02-02
高中語文高考的文學常識02-02
精選高中語文文學常識08-12
高中語文的文學常識集錦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