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家鄉清明節作文四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我家鄉清明節作文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家鄉清明節作文 篇1
每年的清明節,我、爸爸、媽媽和奶奶都要到山上去看天上的爺爺。
奶奶準備了好多爺爺生前喜歡吃的菜和水果,還有很多元寶,聽奶奶說,這些都是給天上的爺爺平時花的錢。一切準備好后,爸爸開著車來到爺爺的墳前。
看著爺爺的照片,我、爸爸、媽媽和奶奶流著眼淚,一邊給爺爺準備吃的,奶奶拿著酒瓶給爺爺倒酒,爸爸用手把爺爺的照片擦的干干凈凈,媽媽把鮮花撒在了爺爺墳前,我們全家站在爺爺墳前,給爺爺磕了三個頭,我心里祝福爺爺“爺爺,您在天上過的好嗎?您放心,我會幫您照顧好奶奶的”。
最后,奶奶用洗衣粉在地上畫了一個圈,把元寶放在里面火化后給爺爺用。
我家鄉清明節作文 篇2
祭祖,是清明節中客家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個儀式通過燒香三拜來紀念已經逝去的親人。
清明節的`早上,我還在睡夢中,被一陣陣聲音吵醒,有叫喊聲,有歡笑聲,有狗吠聲。起床洗漱過后,才發現,原來,大家都在忙著祭祖的準備,有拿著香前往祠堂的,有搬著大批紅鞭炮到祠堂外的平地的。我也像往年一樣幫著爸爸媽媽搬著雞、鴨和酒到失去的親人前面。爺爺奶奶也已經準備好了祭祖的工作,先祭拜上天,再祭拜菩薩,差不多經過兩個多小時,轉眼間已經到了七點半。我們匆匆忙忙吃完早餐,我和媽媽前往祠堂,等候族人們的到來。
八點整的時候,族人們陸陸續續的到來了,見面后,大家互相問候,寒暄。年長的長輩們抱抱這個小孩,摸摸那個小孩的頭,所有的小孩都浸在了收利是的海洋里,個個都笑逐顏開。在外工作的人都說些吉祥祝福的話語;握著長輩的手噓寒問暖,祝福老人;同輩們見面后,相互問候,過去一年的狀況,并祝福來年好兆頭。
八點四十分整,經過了長時間的祝福,族里年老而又德望的老人,大喊一聲準備祭祖,青壯年們點燃大燭大香,將點燃的大香恭敬地交給族老們,媳婦們將幾大把小香點燃后,分別交給每一個人。族老們站在第一排,下一輩的男丁站在第二、三排,孫輩的男丁站在第四、五排,后邊站著的便是媳婦們和女兒們。八點四十五分整,其中一位年老而德高望重的老人大聲喊道:“大年三十,祭祖開始,一上香,再上香,三上
香。”三旬上香后,族老們上酒上茶,媳婦們收回大小香插到香鼎上。接著,媳婦們和女輩們忙著燒紙錢給祖宗,媽媽立刻把我叫到跟前說:“兒子,去燒紙錢的火堆旁烤烤,把一年中身上的污漬烤掉。”青壯年們捧著幾十盒鞭炮到祠堂平地掛好,等到紙錢燒完后,大伙們就接連著幾十盒鞭炮陸續點燃,噼噼啪啪震天響,那仗勢猶如排山倒海,氣貫如虹。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歡樂的喜慶的噼噼啪啪的鞭炮聲中,期待著來年的好年景,好收成。
隆重而傳統的祭拜儀式,寄托著人們對祖宗的掛念和感恩,通過這次祭祖儀式讓我領悟了客家人的勤勞、團結和互助。
我家鄉清明節作文 篇3
清明節要到了,家家戶戶都準備過清明節的東西,有鞭炮和香燭、有祭拜的貢品和吃的干糧。
清明節早上,我們一大家人把這些東西搬上汽車,父親把車開到山腳下,停車之后,大家分別拿好東西,向山上的祖墳出發。山路彎彎曲曲,很難行走,我跟在父親后面,只能手腳并用,慢慢爬行。
我們越走越累,但是都在趕山路,不好停下休息。因為今天是清明節,是我們晚輩懷念已故的祖先,時間不能推遲。大家好不容易到達了祖墳前,休息了一會兒,就開始忙碌起來了。
父親拿著鐮刀把墳墓上面的雜草都割掉,伯伯拿著錘子把墳墓前不平整的石頭給打碎了,扔到一邊去。叔叔拿著鏟子要了一塊新土放在墳墓的上面,各個同心協力,做好祖墳清理工作。我也不休息,幫助母親撿干草。
等到這些事情做完了,母親就把一堆干草給點燃了,再點燃蠟燭和香足,把雞肉、豬肉、雞蛋放在墳墓前面的空地上。大人們就按照從大到小的輩分依次站在祖墳前,雙手舉香足,開始鞠三個躬,嘴里默默的禱告,再一一插香。
大人們插完香,輪到我們小孩拜祭了。我也要學著大人那樣去做,母親站在我身邊,悄悄地告訴我:“請老祖宗保佑你身體健康,學習進步,長大成才!”原來是我們祭拜祖宗時,就是將美好的心愿告訴祖先,讓他們在九泉之下,可以安心,為我們高興。最后我們開始放起了鞭炮。我們小孩就在旁邊觀看鞭炮。“噼哩啪啦”的鞭炮聲宣告祭拜祖先活動結束了。
就這樣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就過了,我的心中卻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我家鄉清明節作文 篇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已經悄悄地來到,然而清明,一個令人懷念的日子。這個時節,萬物祥和而生動。漫山遍野的花,紅的、粉的、白的、紫的花開得十分鮮艷 ,仿佛要把積了一冬的能量都釋放出來,好像這些花兒也懂得思念。
清明節就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也就是我們家每年團聚和掃墓的日子。無論有多么繁忙,我的家人都紛紛從四面八方趕回來掃墓。清明年年有,年年盡不同。人們的觀念在更新,生活的品質在提升,唯一不變的就是緬懷先人之情。清明祭祀的可喜變化,亦讓人欣慰。
要就是在以前,家人只能徒步祭祀,特別辛苦。在祭祀的時候人們總就是用一把火就把墓地旁邊的野草燒盡,因此常出現“野火燒不盡”之滾滾濃煙景象,還會引起火災事故,另外,有些人為了不走冤枉路,還會在街頭路邊燒紙,弄得到處都就是灰燼。可如今,農村人都騎上了摩托車,甚至開小車的也不在少數,大家祭祀出行方式越來越輕松。
而今,文明祭祀之風興起,人們過清明節不再就是單一掃墓的方式,然而盡管在農村還沒有興起城市里提倡的網上拜祭先人,但就是已經少了放鞭炮,少了焚香味,多了鮮花,多了現代氣息,部分農村人已然在用實際行動來詮釋文明祭祀新風。人們在祭祀的時候都懂得防火了,走的時候更會仔細清理火種。
清明節淵源于掃墓祭祖的習俗,祖先在中國人的心目中,享有神圣而崇高的地位。清明節祭祖,其中蘊涵著我們民族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識,這就就是我家鄉的清明節,懷祭逝去卻永存的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