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家鄉的端午節作文(通用30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一篇什么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我愛家鄉的端午節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1
家鄉有許多節日,好多我早已淡忘了。由始至終不會忘記的還是家鄉的端午,一想起它,內心一種油然而生的興奮,至今都仍然回味無窮,歷歷在目。至于它的源起,相信大家早就有所耳聞了。
端午,是一年之中必不可少的節日,據我們當地人說這天到大山上去游玩,就能治百病,如果再吃些野果之類的東西那就“更勝一籌”了,家鄉的老人們把這一游稱之為“游百病”。這一說雖說沒有科學道理,但當時在長輩們的“吹捧”下,天真無邪的我們始終深信不疑。依稀記得,小時候,在端午節這天,村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就會一大早不約而同地來到村口集合,浩浩蕩蕩的向渴慕已久的大山“進軍”。
這天,經過跋山涉水之后,迎來了陣陣的鳥語花香,蝴蝶在草叢間偏偏起舞,阿娜多姿,蜜蜂也毫不遜色,為它伴奏,悅耳動聽,雖不能與金曲互相媲美,但這是原滋原味的天籟之音呀!好不令人醉生夢死。兒時的我們最喜愛不過的當然要算是在草叢間找野草莓了。野草莓它與市場上賣的草莓截然不同,它個兒不大,顏色也不一樣。雖說難找,可一番忙碌之后,各自都“碩果累累”,忙著帶回家好與父母一起分享,也暗自在心里默默祝愿他們健康長壽。
不必說繁花似錦的百里杜鵑,更不必說景色迷人的黃果樹瀑布,單是家鄉的“人間仙境”就是許多人的心之所向。人間仙境是指神仙坡,它是家鄉人們在端午節時游玩的地方。神仙坡地勢險要,海拔極高,山路斗折蛇行,盤曲而上,撥云弄霧。必須用汗水澆灌你才能“一覽眾山小”。這兒最精彩不過的是異彩紛呈的文藝節目,這些節目大多是由苗族同胞們自編自演,他們多才多藝,以此來顯示家鄉的地靈人杰。
如果這其中非要評個高低的話,當然是要算苗族滾山珠了,我應當怎樣來形容他呢?
假如我是一位詩人,我就要寫出行云流水般的詩來描繪他們的.變幻多姿的舞步;假如我是一位畫家,我會用各種色彩點染他們清揚的眉宇和絢麗的服飾;假如我是一位作曲家我會用動聽的音符來構成此起彼伏的音階傳達他們清脆的鈴聲;假如我是一位雕刻家,我會在玉石上摸擬出他們的充滿了活力的苗條靈動的身材,然而,我什么也不是,我只能用貧乏的文字來描繪這驚人的奇葩,就像白居易所說:“珠瀴炫轉星宿搖,花鬘斗藪龍蛇動”。
朋友,如果你愿意到我的家鄉來,我會為你著引導,如果你喜歡我家鄉的舞蹈,我會你作介紹,來吧!我遠方的朋友。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2
6月16日,又一個端午節來臨了。每當想到端午節,我就會想起那位值得讓人紀念的偉大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的一生是坎坷的,他把自己心中的愛國主義寫成了一首又一首詩,直到后來國家滅亡,他也不屈服,身背年幼的皇帝,為國投江自殺。這感人事跡感動了我們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他們為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建立了這個節日——端午節。
在端午節里,人們要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葉、戴香囊。記得我五六歲的時候,媽媽教過我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我的家鄉建湖,這里的人們也都這樣。端午節前夕,就包好了粽子,插好了艾葉,戴好了香囊。灑黃酒,驅害蟲,把房里打掃得干干凈凈,喜氣洋洋地迎來端午節。
端午節時,我最愛戴香囊。那香囊的香氣可香啦!讓人聞著心曠神怡。我也愛吃粽子,特別是那甜絲絲的.蜜棗粽子,又香又白、又嫩又甜的粽子讓人吃了贊不絕口。
知識淵博的爸爸對我說,端午也叫端陽、重五劃龍舟當時是為了打撈屈原的尸體;而往江里投粽子是為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我聽了,才明白為什么要賽龍舟、投粽子了。
我愛家鄉的粽子,愛家鄉的香囊,更愛家鄉的端午節。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3
每年農歷五月五日是端午節,據說是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又稱端陽節。
我可愛過家鄉的端午節了!節日里可以吃粽子,香香甜甜的讓人愛不釋手。特別是可以和奶奶一起包粽子,煮粽子,再吃著自己親手做的精致的`粽子,我心里有說不出的喜悅。
在端午節這一天,奶奶還會拿一種特殊的植物插在門上說是保平安,其實是味道刺鼻,可以將小蟲子驅趕走,有一個干凈的環境,讓家人健康而少生病。
中國人過節少不了吃的,我的家鄉也一樣,端午節要吃“五黃” 即黃魚、黃瓜、咸雞蛋、黃粽子、還要喝雄黃酒。爸爸說《白蛇傳》中的白娘子正是喝了雄黃酒才現了白蛇的真身。
我愛家鄉,更愛家鄉的端午節!因為它既喜慶,又充滿神秘的中國傳統文化。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4
不知不覺又到了端午節,端午節是個特別熱鬧的節日,家家懸掛昌蒲艾草,喝雄黃酒,用艾草、柚子葉等許多中草藥熬成藥汁沐浴,吃粽子,賽龍舟。人們做這些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和祛病除邪以及對新生活寄予了美好的期望。
端午節我最喜歡看賽龍舟和吃粽子了。
賽龍舟時,只見河的兩岸人山人海,河中驚濤駭浪,飛舞的龍旗,飛馳的龍舟,震耳欲聾的鑼鼓聲,助威吶喊聲響徹云霄,真是熱鬧非凡,令人振奮,讓人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龍的傳人的奮斗進取精神。
其次我愛吃家鄉的粽子,家鄉的粽子原汁原味,不用放對人有害的'小蘇打和硼砂作調料。包粽子時,只見外婆用糯禾稻草燒成灰,用水把草灰溶解過濾去渣,然后用過濾好的草灰水浸泡糯米半天后把糯米瀝干水,再用已炒香研成粉末的槐花粉末拌勻,經過這幾道工序包的粽子,不僅色澤金黃透亮,且能消食化積,絕對勝過用蘇打和硼砂作佐料。然后再用紅豆、綠豆、板栗、花生、五香肉作餡,用煮過的蘆竹葉包成三棱型狀的粽子,用粽樹葉扎緊,再用柴火煮幾個時后,便可吃到香而不膩的粽子了,我真希望在城里的人們個個也能吃上這種綠色食品—家鄉的粽子。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因為我愛家鄉的粽子和賽龍舟。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5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佳節——端午節。這一天,人們為了紀念詩人屈原,舉行了豐富多彩的風俗活動。
爺爺一早就起來掛艾葉菖蒲,傳說它能避邪,保平安。媽媽還給我佩戴上了一個漂亮的香囊,聽說帶上它,小孩能平安長大。
最有趣的是包粽子。說起粽子,它不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過程中,體現著樂趣。奶奶一大早就到市場上買來了粽葉、五花肉、紅棗、咸蛋、糯米等,于是便包起了粽子,綠綠的粽葉里加上糯米和紅棗、五花肉、蛋黃等,包成三棱形,包好后放在大鍋里煮了3、4個鐘頭,終于出鍋了。我聞到那香噴噴的氣味,口水直流!伸手去抓,卻燙到手敗下陣來。奶奶包的有大肉粽,有蛋黃粽,還有紅棗粽。嗬!這粽子放在一起,真像是粽子大賽呢!既漂亮又好吃,要是讓我當評判,奶奶包的粽子一定得冠軍!
到了傍晚,大家歡樂地在一起喝起了雄黃酒,飯后,外公還帶我到蘇州金雞湖看賽龍舟,真是好看極了。這一天真是太有趣了。所以,我愛家鄉的端午節。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6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蔽覀兊淖鎳鴩吝|闊,人員眾多,在每一個地區都有不同的習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無不體現出豐富多彩的地域特色,無不展示著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我的家鄉在山西晉城,在這兒,有著豐富多彩的端午節習俗。
關于端午節的由來,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呢。出國大夫屈原在這一天投江,人們為了紀念他,會在這天吃粽子,賽龍舟。
在這天,媽媽會把我和姐姐早早叫起來去包粽子。我們來到廚房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粽葉和糯米,還有幾顆大紅棗,把粽葉往那案板上一撲,把差不多是粽葉小三圈的糯米往里一放,再拿著粽葉往上一裹,拿著繩再一纏,一個粽子就包好了。為此,我還編了一個口訣:鋪粽葉,放糯米,裹粽葉,拿繩綁。
看到媽媽嫻熟的包好了一個粽子,我也迫不及待地嘗試了起來,可我還沒有學會走,就要去跑,怎么能學會?果不其然,在我裹粽葉時太用勁了,把里面的糯米全都擠了出來,看著這個失敗的粽子,我吸取了教訓,第二次做就成功了。在媽媽和姐姐的一起努力之下,十多個粽子就做好了,下鍋一煮,拿出來蘸上白糖就可以吃了。入口后,香香甜甜地咬下去,粘粘地咽下肚,嘴里還留著一股甜甜的味道呢。到了晚上,我們一家都會跟爺爺吃一頓飯,可開心了!
美味的粽子好像都裹住了我的心呢!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7
家鄉的端午節,風俗大致和別處一樣。要包粽子,不知到別處用的什么做的餡兒,總之我們這兒是用黃米,在里面夾一顆大棗,吃起來特有味兒。再是腌鴨蛋,用鴨蛋就著粽子吃,那香味溢得滿嘴都是,話說屈原在大江里吃的就是這個。窗戶上要掛桃木枝兒,門口兒掛上奶奶縫的類似于小人兒的小猴子,小時候看這小猴子既不像人,又不像猴子,而且有很多條尾巴,總覺得是《封神演義》里的“四不像”。桃木枝兒能保平安,那“四不像”據說能辟邪。端午節前一天晚上用桃木枝的心兒加上蒿子心兒,再撒上各色的花兒和在一起泡著,端午早上睡醒了,就用這流香溢彩“香水”洗臉。
首先,用這奇怪的花花草草洗臉,能驅蟲,農家院子里有常見的五種毒蟲:蝎子、蛇、蜈蚣、壁虎、蟾蜍。其次,屈原愛花,也愛種花,花兒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屈原有“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兮。”的名句。如今像屈原所說的飲木蘭流下的露珠,吃菊花落下的花瓣是絕對不可的,所以我們就改用它們泡著洗臉。孩子們用那些花兒洗完之后,小臉很清爽,活蹦亂跳地揮灑著臉上的花香。
端午節早晨醒來,孩子們就會被叫來系彩線,十幾根綁在一起,一天不許摘下,手洗過之后,就會粘在皮膚上,很是難受,但一想到這日五月初五,五毒皆出,就都忍耐著戴了一天。
中午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城里人多半是從超市里買了回來吃,那種粽子被凍了,防止壞掉,買回來又要再熱一遍,這樣黏味就淡了,還發粉,去了粽子皮兒就不知道這是粽子了,在奶奶村里,但凡是會包粽子老人的都是自己包來吃,吃粽子主要吃的是那種香味兒,粽子出鍋后,粽葉的醇香就會滲進黃米中,咬下一大口,再挖一勺腌鴨蛋送進嘴里,香味兒就會把整個人熏得飄起來。
家鄉的端午,就像蘇軾所說的那樣美,但如果沒有這么多賞心悅目的習俗與傳統,也就出不來“佳人相見一千年”這般優美的詩詞了。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8
一年之中,我最期盼的就要屬家鄉的端午節了!它在每年5月初5等著我們呢!
每到端午節,不得不提的'應當算吃粽子了吧!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有三角形的,有菱形的,有直筒形的……去年的那天中午,我和爸媽會開車去接爺爺奶奶去酒店。我總是第一個跑到包廂,服務員端上粽子到桌上,那粽香也已四處飄溢,粽米中摻雜著豬肉,板栗、紅棗、赤豆等,真令人垂涎千尺!我餓虎撲羊般抓起一個就咬,哇!人間美味呀!不一會兒,我的小肚子就變得圓鼓鼓起來。
從酒店回家后,我迫不及待地打開電視,正是現場直播賽龍舟。周圍的人川流不息,穿著節日盛裝,屋頂上彩旗飄揚。只聽“砰,砰,砰”,三發信號彈升上天空,所有龍舟按一字排開,“龍頭”上長著龍須,“龍身”上有一片片鱗片,真像一條真龍潛入水!“啪”,禮炮響了,十幾條“龍”在水上像離弦的弓箭一樣飛弛,水波碰撞著兩岸的巖石,發出嘩嘩巨響。行人紛紛給“龍”加油,指揮官在“龍頭”上敲啰打鼓,給身穿紅衣的船員加油鼓勁,最終,一條“小白龍”逐漸脫穎而出,奪得冠軍,兩岸掌聲轟鳴。
我家鄉的端午節有意思吧!期望你來到我的家鄉來作客!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9
端午節在民間節日中,可以算得上十分隆重的一個了。而粽子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特色。
我七歲的時候過端午節那天,我可以開心一整天。因為我不僅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粽子,而且還可以去看精彩的劃龍舟。
那天中午,媽媽開始包粽子了。粽子里有許多干果如:葡萄、紅棗媽媽包粽子的手速十分快,半個小時差不多就包了四十多個了。粽子包好后,媽媽把粽子放入鍋中煮了起來。我目不轉睛地看著粽子,生怕有人偷走它們。我問:“好了嗎?要到什么時候才能”
“還要十分鐘!眿寢屨f。
這時我心里想等一下我一定要多吃幾個粽子。我對媽媽說:“過一下我吃六個,你吃六個,爸爸和姐姐各吃四個,剛好二十個,對嗎?”
“對。”媽媽說。
我聽到了這句話,馬上得寸進尺了:“那我吃六個半,你吃五個半”在我們說話的時間,粽子已經煮好了。
粽子出鍋了。我聞到了十分香的氣味,真是粽葉飄香!我聞到了這氣味,真是口水直流三千尺啊。我馬上搶來一個吃了起來。
我一口下去真是回味無窮,真是太好吃了。我大口大口地吃著,不一會兒我就吃光了我的六個粽子。
我吃得太飽了,想上樓去看電視。忽然媽媽來到我身邊,神秘地對我說;“走,媽媽帶你去看一樣東西!蔽蚁胍欢ㄊ呛脰|西,馬上跟著媽媽走了。
到了那個地方,我一看,原來是我最喜歡看的劃龍舟。我十分開心。媽媽看到我的開心樣兒,她笑了。
劃龍舟賽開始了。四條龍舟齊頭并進,不一會兒,四條龍舟拉開了距離,就有了一二三四了。第三、第四名不敢落后,用盡了全身的力量劃到了第一名的前面,反超了第一和第二名。我想現在還說不好誰會贏。果然最后一瞬間,第二條反超了第一條船,贏了。我非常的開心。
時光一點一點地劃走了,不一會兒,比賽結束了。
我對媽媽說:“我還開心。”
媽媽說:“你開心就好!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10
時間過的真快,又快到端午節了,還記的去年端午節媽媽帶我回老家過的。
我的老家在長豐縣?廟鎮,那里過端午節可真有意思,這是我長這么大第一次在老家過的端午節。
記得端午節的那天早上,我被姥姥叫醒了。姥姥說:“小松,快起來吃油宵和菜餃子了!蔽艺f:“什么是油宵和菜餃子?端午節不是吃粽子嗎?”姥姥說:“你從小在蕪湖長大,也難怪不知道油宵和菜餃子。在我們這里過端午節的時候,每家每戶都做這種小吃。而且每家做的餡都不一樣,所以口味也不一樣!
聽姥姥這么一說,我還真對這種食物產生好奇心了。我趕快起來,跑到廚房看看這種在端午節吃的小吃。我來到廚房一看,哇塞!姥姥和姥爺做了滿滿的兩大盆,堆的老高像兩座小山一樣。我走近仔細看了看這種叫油宵和菜餃子的食品,都是用油炸的。油宵是圓形的,但是它是有金爛爛的'花邊很漂亮;菜餃子形狀就跟媽媽平時包的餃子差不多,就是大好幾倍,不過姥姥做時也捏了花邊,所以它的樣子也很漂亮。
看著這種美食我再也忍不住了,拿起一個油宵就吃,咬一口甜甜的還有芝麻,真是美味。姥姥說:“你吃的是甜的,還有一種是咸的是用咸肉剁碎加輔材做的味道也特別香!
“可是姥姥就是再好吃也不能做這么多吧?這要吃到什么時候才能吃完?”我不解的問。姥姥說:“這不光是自己家吃的,還要給左鄰右舍和鎮上的孤寡老人送去一些!薄盀槭裁匆o他們呢?”我問,姥姥說:“這里過端午節大家做好油宵和菜餃子都要互相贈送,增添近鄰間的感情。送給孤寡老人是因為他們沒兒沒女,可憐。”噢!原來是這樣,怪不得媽媽經常在我耳邊說有好東西要大家一起分享。原來是受老家過端午節的影響。
那次在老家過端午節,我不僅吃到傳統美食,還懂得做人要互相尊重、友愛,真是收獲不小呀!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11
又是一年的端午,迎著粽葉的清香我們來到了祖母家。
一進家門,便看到了一捆又一捆綠色的、細長的葉子懸掛在院子里的各個角落,我疑惑地看著,隨手摘了一根自言自語道:“這是什么呀?”在一旁忙著的'祖母笑道:“這是艾葉,用來驅蟲的。來,咱們進屋去包粽子吧!”
一聽到馬上就有粽子吃了,我似乎聞道了那香噴噴的糯米味,嘴里仿佛嘗到了那美味的五花肉。想著想著,我不禁垂涎欲滴,催著祖母快點包。祖母笑呵呵地說:“別急,別急,我還要準備材料呢!
只見祖母先把糯米洗干凈,然后淋干,再放入醬油、酒、鹽、味精。同時她又準備了一些繩子,把碧綠的粽葉放在鍋里煮了一會兒,然后把一塊塊五花肉切好,浸在了醬油里。過了一會兒,我發現糯米的顏色終于變成醬色了!叭f事俱備,只欠東風,”終于可以開始包了。只見祖母挽起袖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輕車熟路地把一張粽葉卷成圓椎形,在里面放了一些糯米,然后再放了一塊大肉,接著撒了些糯米并蓋平,最后用繩子把粽葉一圈又譯全綁緊,嘿嘿!一個“枕頭娃娃”在祖母手里悄然誕生了。
看著看著,我不禁躍躍欲試,“祖母,您到一邊去包,我要和媽媽來次比賽。”我學著祖母的樣子拿起兩片粽葉,慢慢地把它卷成園錐形,從盆里撈出一把糯米放入其中,精挑細選了一塊又肥又嫩的五花肉放在糯米的中間。我瞟了瞟媽媽,哈哈,可憐的媽媽正在為裹粽葉發愁呢,這次我肯定贏定了!然而,好景不長,手里的粽子就像一個咧著嘴大笑的娃娃。嘴巴怎么也合不上,眼看著媽媽就要趕上來時,我靈機一動,把粽葉一轉,立刻用繩子綁緊,一個“枕頭娃娃”在我手中誕生了,媽媽笑著祝賀我贏了。接著,越來越多的“枕頭娃娃”在我們手里誕生了……
粽子熟了,我一口一口地品嘗這透著濃濃粽葉清香的粽子,心里愉快極了。在這個端午節中,我體會到了包粽子的樂趣,這香噴噴的粽子中,有我對端午的喜愛,也包含著我對愛國詩人屈原的敬佩。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12
家家戶戶包粽子,熱熱鬧鬧賽龍舟。端午節到了,在我的家鄉,這是一個隆重的節日。
端午節都是要吃粽子和賽龍舟,但我們家鄉卻不一樣,小孩子也玩賽龍舟,粽子里可不是香氣四溢的糯米,還有讓人一見就喜歡的一百塊,沒聽過吧!這就是我們家鄉的端午節習俗。
端午節一到,每家每戶的小孩都會拿出自己珍藏已久的小竹船,或自己啊的黑車輪,開始小孩子小龍舟,“戰場”是一條小江河。小江河是有盡頭的,小孩們每個端午都爭分奪秒的把自己的“戰船”放到江里,開始用力向前劃,那場面,是多么壯觀!哪一個人最先達到江的盡頭,就會有五百“大洋”,這個五百“大洋”讓全村的小孩都燃起了斗志,一定要努力劃來這個五百“大洋”。
當大人劃龍舟時,小孩就跟在后面,在小船上裝上點食物和水,只要大人渴了餓了,就在第一時間把水和飯送給大人吃。
然后就讓我說說錢粽子吧。錢粽子是全村小孩子最渴望的東西,在一百個粽子當中只有一個,而且里面裝著兩百塊“大洋”,這就試試運氣了,看你是不是全場最佳!
讓我再說一一說端午節時老家的活動,在端午那天,所有小孩都會分到一只紙鴛鴦,當然也會送一些粽子、草藥,對了!草藥!每當端午,各家的大人會帶著自己的兒女去自己啊的山上采草藥,當然了,在我的家鄉,每家都有一塊地,一塊山頭,所以這是私人財產。山上有各種各樣的草藥,而我的外公是村長,山上的藥材更是多,要是賣出去,都能賣幾十萬!
你知道端午節的傳說么?那是古代愛國詩人屈原在農歷五月初五這天,因為看到祖國被敵國攻破,心中憂傷過度,投江自殺,到后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而賽龍舟,吃粽子。
就是這樣,所以我們村規定,只要路過橋和江,都要把糯米粽子扔進水里,讓江里的`魚吃粽子,不吃屈原的尸體。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端午,你們家鄉呢?可以說來聽聽嗎?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想必大家都過過端午節吧!這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據說端午節和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有關。
相傳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這天,屈原聽說秦軍攻破楚國后,悲憤交加,最后抱著石頭投入了“汨羅江”,以身殉國。人們為了紀念他,就逐漸形成了包粽子、喝雄黃酒等習俗。
端午節在我們“浙里”是十分重大的節日,一大清早,外婆就上集市買東西了。一大包糯米,一大塊肥瘦相間的豬肉,外加一疊葉殼都是做粽子必不可缺的東西。包粽子要先將米洗凈,葉殼洗凈,備好肉和棗,將碧綠的葉殼卷成三角狀,再將米和肉擱里頭,用繩子緊緊地封上口就好了。
我迫不及待地想上手試試,可看起來簡單,做起來可就沒那么容易了,光卷葉殼就琢磨了好一陣子,我又是繞又是纏,葉殼卻好似一個頑皮的小孩兒,死活不肯聽我使喚。最終在外婆手把手指導下,終于完成了第一道工序,再后來就簡單了,把米和肉放進去,用筷子往米里戳幾下,防止粽子煮好后太松散,最后我把口子捏緊,捆上繩子,一個粽子就包好了。
起鍋架起煤爐,一個個穿著綠衣裳的粽寶寶爭先恐后地跳進鍋去,我坐在煤爐邊給歇著,看著鍋中咕嚕咕嚕的冒泡,我掀開蓋子想偷偷望一眼,不料冒起的白煙一下子迷了眼,還把家瞬間變成了仙境一般,我趕忙蓋上了蓋子。
外婆拿來艾青掛上墻,又拿來雄黃酒倒上,味道甚是刺鼻。過了一會兒,外婆說粽子該好了,我趕忙打開鍋蓋,一個個粽寶寶穿著綠衣裳進去,披著黃衣服出來。外婆將其裝盤,望著那熱騰騰香噴噴的粽子,心中有種莫名的愉悅。
解開繩子,香味忽地像巨龍一般翻滾而出,趁熱咬上一口,米又糯又鮮甜,肉肥而不膩,瘦而不柴,簡直恰到好處。
吃著粽子,聞著艾香,一切都懶洋洋的。家家戶戶無不是吃著粽子,談論著生活的瑣事,做好的粽子也不忘給鄰家送上幾個,雖不是玉盤珍饈,但也會使每家每戶笑得合不攏嘴。
粽香伴隨著快樂在這余姚城里愈飄愈遠……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13
偉大的祖國有五十六個中華民族,是中華民族數最多一個國家,中華民族不一樣,風俗習慣也當然不一樣,今日我也來與你講一講我故鄉端午的風俗習慣。
在端午的前幾日,大家就逐漸提前準備包粽子的原材料,媽媽都不除外,媽媽把糯米泡在水里,又買回來了紅棗、蘆葦葉與馬蓮草。到端午這一天,大家要在房檐上懸架胡蘆,還需要在院里放置剛采回來的艾葉草驅逐蚊子。媽媽要包粽子了,媽媽把前幾日泡好的的糯米和買回來的蘆葦葉、大棗、馬蓮草放到桌子上,把餐桌灑進水,再把三片蘆葦葉鋪平在桌子,隨后疊成錐型,放進好多個紅棗和一把糯米,再把粽子用馬蓮草牢牢地纏上,防止漏米。那樣一個形近小佳字落的粽子就包變成。過了一會兒,聰明能干的媽媽就把粽子裝修全包完后,媽媽把粽子放到鍋中蒸制。煮了20分鐘鍋中就飄出了粽子的香氣!皨專瑡屖焱笡]有?要不……我嘗一個,就一個!斑@個小饞貓,離熟還早著呢!真不知道‘著急吃不上熱豆嗎?’鍋中的水咕嚕嚕的燒開著,我腹部的鳴叫聲像極了鍋中燒開的響聲。”媽,媽我要吃,能要我先吃一個嗎?”“不好,粽子還沒有熟呢!你也就先聞香欲飽吧!”“那,一會兒我想吃四個粽子!哎,什么時候才可以吃到粽子呀!
不知道又過去了多長時間,粽子總算熟透,媽媽把粽子剝掉蘆葦葉放到盤里,我夾起來一個粽子,醮上糖,塞入口中,甜甜的、粘粘的,這粽子可簡直美味可口呀!現如今我終于吃到它了。除開吃粽子,大家還需要去小河邊或水利樞紐里投粽子。聽媽媽說,大作家司馬遷在端午這一天跳江自盡了。大家為了更好地不許魚類、蝦類吃他的'遺體,因此大家就向河找粽子。
我眼中的自己故鄉端午的風俗習慣,我多想再吃一口那美味可口甘甜的粽子呀!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14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船下水喜洋洋。"大家一聽到這首童謠,必須會想到端午節。今日,我就來講一下端午節吧。
一般人認為端午節起源于偉大的愛過主義詩人屈原投江自盡,被后人所紀念,也有一些人認為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伍子胥自殺后,被吳王投入江中?傊,類似的傳說五花八門,但最流行的說法是紀念屈原說了。據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我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涌到江邊去憑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后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向激勵著我們。
因為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端午節已經成為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日她仍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就拿我們寧波來說吧,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聽老人說這樣能夠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著濃濃竹葉清香的粽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還沒等粽子出籠,饞嘴的我們早已掂起腳,準備大吃一場了。
《我們的節日》一書,還為我們介紹了植樹節,勞動節,母親節,建黨節,建軍節,七夕節,教師節,中秋節,國慶節,重陽節,元旦節等節日的來歷和活動方式,讓我們在愉快的閱讀氣氛中領略了我們所生活的大千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節日,對各地的民俗文化有了必須的印象,更讓我們有理由為中華文化而自豪!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15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幾大傳統節日之一,作為中國古老文化節日之一,端午節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還是在長城內外,都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我家鄉的人們也過端午節,我們這里的習俗和其他地方有相同之處,但也有些不一樣。
包粽子是端午節必須的。為什么要包粽子呢?傳說,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屈原一生寫過許多著名的詩篇,提出過許多愛國政治主張。人們為了懷念他、崇敬他,兩千多年來,每年端午節,人們都把粽子投入江中,作為敬獻給詩人的祭品。
除了包粽子,我們還會在江上賽龍舟,我也去看過,可精彩了!那一條條舟像神龍般飛馳,舟的前端有一個人在奮力擊鼓、吶喊助威,后面的人用力地劃,誰第一個到終點就可以得到豐厚的.獎品。
我們家鄉的人們為了避邪,在家門口都會放上幾株艾葉來討個吉利。
這就是我家鄉的端午節。
通過對端午節文化的了解,我才知道端午節有著很深厚的文化內涵?磥,對我們這群正在長知識的小學生來講,多了解些祖國的傳統文化是很有意義的。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16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我家鄉的人們就會喜氣洋洋地迎接端午節的到來。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春秋戰國時期偉大的詩人屈原。當時楚國被秦國打敗了,他滿懷悲憤跳到了汨羅江自盡。人們懷念他,崇敬他。為了避免魚蝦咬屈原,扔了許多米團到汨羅江,大家以為這樣讓蝦吃飽了就不會咬屈原了。后來,人們怕河水把米團沖掉,就用荷葉把米團包住,再用紅線把米團捆好。慢慢地就發展為今天的粽子。每年的端午節,在我們的家鄉家家戶戶都忙著包粽子,可熱鬧了。粽子用翠綠的粽葉包裹著潔白的糯米加上用紅豆、綠豆和一肥一瘦的腌肉做餡。粽子煮熟后,剝開粽葉,只見米團里仿佛嵌著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非常好看,還散發著香氣,讓人垂涎欲滴。家鄉的人們都說吃了這種粽子,日子會過得更加紅紅火火,身體就會更健康。所以大人小孩都愛吃。
家鄉的端午節除了包粽子,還會賽龍舟。賽龍舟太吸引人了,那一天,人們紛紛從四面八方趕過來觀看賽龍舟。河岸上,人山人海,早就擠滿了觀眾。
選手們都會穿著色彩鮮艷的服裝,精神抖擻地站在船上,聚精會神等待著比賽的開始。最帥的就是站在最前面的.鼓手,他扎著紅色的頭巾,強壯的身體,威武的站在船頭!芭椤敝宦犚娨宦晿岉懀荣愰_始了,數十條龍舟像離弦的箭一樣劃向終點,選手們拼命地往前劃,河兩岸上的啦啦隊也是拼了命似的為自己的隊員鼓勁,“加油,加油”喊聲此起彼伏,震耳欲聾,霎時間,鑼鼓喧天,人聲鼎沸。
家鄉的端午節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在門口上掛艾葉,給小孩戴香包。因為傳說五月是毒月,毒蛇,蚊子,鬼都會出來,所以人們會在門口上掛艾葉避邪,到了晚上,老人都會用艾葉熬水給全家洗澡,還在小孩的腳上涂上香香的雄黃酒,聽說這樣可以去掉百病,驅邪。
我覺得家鄉的端午節真有意思!歡迎你到我的家鄉來玩。我會給你當個免費的導游帶你去看賽龍舟,還請你吃美味的粽子。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17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家鄉的風俗習慣都不一樣。今天,我來介紹一下我的家鄉株洲是怎樣過端午節的。
首先是賽龍舟,那龍舟五顏六色的。選手們都穿著整齊的著裝,個個都精神抖擻。如潮的人群,那熱烈的場面令人悠然神往,就在去年我久違地目睹了一場賽龍舟的比賽。
比賽終于開始了,青年選手們都意氣風發,腰上和頭上都系長一根紅絲帶,在陽光的照射下仿佛發出了勝利的光芒。鼓聲響起,一只只船像離弦的箭一樣行駛在湖面上。一剎那,鼓響聲、吶喊聲、鞭炮聲響成一片,在湖面上回蕩,震耳欲聾。
聽附近的'老人說,端午節這一天小孩子還要帶香囊,我聽奶奶他們說戴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以五色線絲弦扣成索,做成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精美。佩香囊既是一種民俗又可以預防瘟疫,我就在網上查了一下。原來在夏季傳染病抬頭的時候,古人們就會為了確保孩子的健康,會用中藥制作成香袋拴在孩子的衣襟和肩衣上。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18
家鄉的端午節,沒有龍舟竟發,百舸爭流的景象。它卻在祭祀祖先的虔誠里,對死者家屬的關切里,孩子們歡樂的笑聲里傳遞。
鄉親們把紀念屈原轉化為祭祀祖先的習俗。端午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挑選最好的粽子,配以面食、紅蛋、水果等供品,放在祖先的牌位前祭祀亡靈。
家鄉的端午節還有“送節”的習俗。如果在前一年里哪家有親人不在,‘每逢佳節倍思親’他們無心包粽子,其他的親戚要在下一年的端午節前幾天給前年失去親人的家屬送去煮熟的粽子和節餅、豬肉等禮物慰問他們。
家鄉的端午節忙碌的是大人,快樂的是孩子們。此時,孩子們除了大飽口福,還可以把自己打扮的花枝招展。他們手里提著色香味俱全的粽子,脖子里套著裝有紅蛋用毛線編織著網狀的蛋套,像一個個網狀的紅燈籠,或配戴著用碎花布里塞棉花縫制的花臉紅穗子孫悟空。手里、胸前的食物吃光了,再跑回家拿,常見到大人把粽子水撒到庭院、地板的角落里,問原因。大人們說“噴過粽子水的'地方可以避免邪惡的東西入侵!
又快到桃子紅,梅子紫,粽子香的端午節了,我又可以和小朋友們重編飄飛的紅蛋套,重品色香味俱全的粽子,重溫關于端午節的游戲……我的心激動得快要跳出來。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19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在每個地方都會有不同的習俗來過端午節,在我的家鄉過端午節就是吃粽子、咸鴨蛋。
端午節放假,我們一家來到奶奶家。一進門,就看見奶奶在腌咸鴨蛋,便問:“奶奶,咸鴨蛋是怎么腌制的啊?”“在端午節前一個月的時候,把鴨蛋洗干凈,放到太陽底下把水分曬干,然后在黃泥里放入一定比例的鹽,加進少量高濃度白酒,攪拌均勻,再將鴨蛋放進去滾一下,最后放進盆子里密封存入一個月,就可以吃到美味的咸鴨蛋了。”“那為什么要用黃泥呢?”“因為黃泥的韌性很高,可以牢牢地包在鴨蛋的外殼上。”奶奶說道:“你還知道哪些關于端午節的習俗呢?”“我當然知道了!蔽艺f,“我記得最清楚的是好玩的賽龍舟,可惜不在我們江南這兒,真可惜,唉……”
突然,我聞到了一縷清香,便問奶奶:“奶奶,你還燒了什么好吃的東西?怎么這么香。 薄芭叮瑢,我還包了一些粽子,快來吃一個吧!”我恍然大悟,我差點忘了還要吃粽子。奶奶說:“我要考一考你,你知道端午節為什么要吃粽子嗎?”“知道!是為了紀念屈原,他可是一位偉大的詩人呢!他雖忠于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楚國被攻破之時,他悲壯地投汨羅江自殺而死!蔽艺f“在投江后,人們為了不讓魚蝦搶食屈原,人們紛紛把粽子投入汨羅江,想讓魚蝦吃粽子。后來漸漸就改變為端午節當天吃粽子了。這就是端午節要吃粽子的由來!薄皩O了!那你知道粽子的制作過程嗎?”奶奶問。“我絕對知道。先將蘆葉洗干凈,浸在水中;再將糯米洗干將備用;接著準備餡料,餡料是多種多樣的:有蜜棗的`、紅豆的、鮮肉的……然后將糯米包進蘆葉中,加入餡料,用線捆扎好,再放入鍋中煮上一至兩小時就可以食用了。熱呼呼、香噴噴的,特別好吃!蹦棠腆@訝地問:“你怎么知道得這么清楚呢?”我笑著說:“因為我在外婆家看到過,上次還去長江邊采蘆葉呢!”我剛說完,大家都笑了起來……
這就是我家鄉的端午節,空氣中散發著濃濃的粽子香,更濃的是每家每戶歡樂的笑聲……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20
五月五,是端午;五彩線,手上戴;拉露水,亮眼睛;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蘸白糖。
端午節是個傳統的節日,在我們老家農歷的五月五日,童謠一響,端午節就到了。
端午節的早晨我一醒過來,媽媽就給我在雙手上戴上了五條五彩繽紛的絲線編成的絲帶,說可以辟邪,保佑平安的。
一大早我就要和爸爸爬到山上去拉露水了。在山上,我看見老人們用花草上的露水珠洗眼睛,原來,傳說端午節早上晶瑩的的露水珠能把眼睛洗得又明又亮。了解了這一秘密,我馬上學著老人的樣子,也認認真真的捧起貓眼睛一樣明亮的露珠洗了自己的眼睛。
在山上,能看到許多漂亮的`小花,開的漫山遍野,當然了我們還要帶回許多的艾草,把他們插在門上,說是為了避邪,其實艾草香香的,我很喜歡。
一提端午節,最先想到的就是粽子了,粽子是紀念屈原的,屈原是我們國家偉大的詩人,他是楚國的大臣,受奸臣陷害,為了喚起楚國百姓的愛國之心,屈原就跳進大江里以死來抗爭。楚國的老百姓害怕江里的大魚吃屈原,就包了好多大大的粽子,想讓大魚一吃把大魚的嘴粘住,這樣它就吃不成屈原了。以后,人們就以吃粽子來紀念屈原。家里自己做的粽子總是包的大大的,粽子里有大米、花生、大栆、紅豆。蘸上白糖,咬一口,含在嘴里,。∮痔鹩窒。
端午節可真熱鬧啊,我可喜歡過端午節了!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21
端午節來源于屈原的故事: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沒有被國王采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憤怒之下,投入了汩羅江。當地的漁夫劃著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后來,大家把盛著竹筒的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吃粽子。我們家有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所以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粽子。我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粽子最香。她先取兩片葉子,并排放好,用手一卷,圓雉體就了。左手像托"酒杯",將其托起,右手順勢抓起糯米和香米,豆餡,棗,果脯等,將"酒杯"填滿,蓋"蓋子"。最后把葉子用線捆好,粽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小胖豬!簡直是藝術品。讓我多吃,挑選上好的原料,加上她藝術家的手法,讓粽子既好吃,又好看。所以,粽子上桌時,我都沉浸在那沁人心脾的清香中,總是吃得,那里融入了濃濃的愛。
家鄉的端午節。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22
“龍頭舴艋吳兒競”,這句詩描寫了激烈的賽龍舟場景,而龍舟,只是端午節眾多習俗之一,那么端午節還有什么習俗呢?
包粽子
粽子,可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美食。傳說粽子是屈原投江之后,百姓為了紀念他,不讓他的尸體被魚類啃食,從而制作出來喂給江里的魚類的.。而現在,粽子已成了我們的日常食物。制作粽子需把餡先準備好,用糯米將一塊餡料裹起來,用粽葉包上,做成三菱錐的形狀,一個粽子就做好了。接著,把做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煮,不一會兒,一縷縷白氣從鍋里冒了出來,打開一聞,香氣撲面而來,把粽子一個個拿出來,慢慢剝開粽葉,黃黃的糯米便露了出來。咬上一口,糯米咸咸的,餡的味道和糯米的交織在一起,有一種特別的感覺,十分好吃!
賽龍舟
除了吃粽子,賽龍舟的熱鬧場面也令人難忘。江上,一支支龍舟隊伍齊頭并進,每一個劃龍舟的人都彎下腰,快速地劃著槳,也許太過用力,他們神態猙獰,面部扭曲,鼓足了勁地向前劃去。在兩岸,觀眾們都在為劃船的人加油鼓勵,歡呼聲響徹云霄。在龍舟的船尾上架著一口大鼓,一個人拼命地敲打著大鼓,發出“咚咚咚”的聲音,鼓舞著勇士們齊心使勁!終于,一身紅的龍舟加快了速度,超越了所有的龍舟,奪得了桂冠。
端午,既給人以美味的享受,又給人以視聽之娛悅。朋友,你們的端午又如何呢?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23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又稱五月節。在這一天,人們一般會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草或菖蒲、喝雄黃酒……各地習俗不盡相同。
那么,端午節的習俗又是怎么形成的呢?讓我來為你一一解答吧!
首先是吃粽子。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大夫屈原因屢次向昏庸的楚傾襄王請求提拔那些有才能的人,損害了那些唯利是圖的王公貴族的利益,遭到了讒臣的污蔑,被發配到偏遠的地方。公元前278年,秦國入侵楚國,楚國的全部土地被秦國納入了自己的版圖。屈原得知這一消息后悲痛欲絕,并為自己無法做任何事情而痛苦,于是他寫下了《懷沙》后,抱著一塊大石頭跳進汨羅江。周邊的百姓得知這一消息后,駕著漁船到汨羅江打撈屈原,卻都無功而返。后來,人們怕江中的魚蝦吃掉屈原的身體,便將煮熟的'糯米團丟進江中喂魚蝦以保屈原軀體。
掛艾草、菖蒲,則是人們為了驅瘟辟邪而形成的習俗。在古代,五月也稱為“惡月”,瘟疫盛行,人們會把艾草、菖蒲掛在大門上,以保一家平安健康。也有人把艾草曬干,用火點燃后,用來驅除家中的蚊蟲等害蟲。艾草和菖蒲都可以做為香囊里的材料,利用其氣味使自己免受蚊蟲叮咬。當然,這也寄托著長輩對晚輩的祝福。
在這一天,有的人還會喝雄黃酒來驅邪扶正,這是因為端午這一天也被人們稱為“圣日”,古人認為在這一天喝藥酒更有效。這時,你應該會想到小孩不能喝酒,該怎么辦呢?沒關系,可以把雄黃酒摩擦在手腳,達到驅除蚊蟲的效果。也可以用雄黃酒在額頭上寫個“王”字,這個字并不是代表著長輩想讓他的子孫成為大王,而是希望邪惡之物遠離子孫,祈求他們將來平安幸福。
怎么樣?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對端午節的習俗有了更深的了解呢?這些習俗,我們家鄉年年都有。如果想切身體驗一番,歡迎您到我的家鄉來做客。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24
我一年里最喜愛過的節日就是端午節了。每年農歷的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行少的活動是:吃粽子、吃雞蛋面等。據說,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
記得去年端午節一早,我剛醒來,就聞到一股香噴噴的氣味。我趕忙起床一看,原來媽媽已經把粽子煮好了。這時,我才想起今日是端午節?粗銍妵姷聂兆,饞得口水都忍不住要流下來,幾分鐘,兩個粽子就沒了影。
吃過早飯,我讓媽媽給我預備了幾個粽子,用一根小棒挑著,叫賣幾個小伙伴,到野外春游去了。野外的空氣真新奇。』锇閭冇殖痔娴恼婵鞓贰M胬哿,坐下來品嘗媽媽們的杰作,你的分我吃一半,我的分你嘗一口,還不時爭論粽子的味道,不知不覺中,帶去的粽子被我們全部“毀滅”掉;锇閭儙е宦沸β暬丶伊恕
到了晚上,我們到爺爺家一起過節。飯菜上齊了,爺爺從柜子里拿出一瓶像是藥酒樣東西,還要我們每人喝一口。我問爺爺:“這是什么呀?”爺爺笑著說:“這是雄黃酒,喝了能避邪的。”我端過雄黃酒,喝了一口,感覺辣辣的,但心里想著:“這樣我就能避邪了,辣算什么!
最好玩的'是吃雞蛋面,奶奶把煮好的雞蛋面端到桌上,弟弟用筷子一挑,整筷的送入口中,還沒來得及咬斷,我打趣的說:“你們快看,弟弟像不像小白龍吐須呀?”大人們聽了,都哈哈哈地笑起來。只有弟弟不知是一回什么事,含著面條既不咽也不吐,東張張西望望,他的表情讓我們感覺到更可笑了,我們笑得更大聲、更快樂了,弟弟也被嚇哭了。我們趕忙止住笑,逗弟弟快樂,不一會兒,家里又傳出了爽朗的笑聲。
今年的端午節又要來臨了,我盼著端午節那天的到來。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25
我喜歡團團圓圓的中秋節,也喜歡熱熱鬧鬧的春節,但我更喜歡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節前幾天,媽媽帶我去超市買包粽子的材料,如綠豆、五花肉、粽葉、糯米。買完東西后我們又去了小姑姑家,邀請小姑姑們來我家過端午節。
回到家,媽媽和我們就開始忙碌起來。媽媽先洗鍋燒水,把粽葉放到鍋里煮軟,接著把糯米和綠豆分別放到盆子里用溫水浸泡半天,把買回來的五花肉切成長條,放盆子里加上調料腌制備用。然后把煮軟的粽葉用冷水清洗干凈,放漏網里晾干。這個時候綠豆和糯米也泡好了,媽媽把糯米清洗干凈撈出來,晾干水分,讓我們我們把綠豆皮搓掉,因為有皮不好吃。在搓綠豆皮的.時候,如果搓久了手就會又紅又癢,我才搓了不久就開始抱怨道:“哼!這么難搓,我不搓了。”小姑姑們就安慰我說:“這么小的困難你就放棄了,加油,我們一起搓!苯涍^我們一起堅持不懈的努力,終于把綠豆皮搓干凈了。在床上好這些,媽媽就開始交教我們包粽子。媽媽告訴我們左手拿粽葉,右手拿勺子把糯米挖到粽葉上,再在糯米上蓋上一層綠豆,把五花肉放在綠豆的中間,接著再蓋上一層糯米,用繩子把粽葉困起來。放到鍋里煮幾個小時就聞到了粽子的香味,饞的我們垂涎三尺。
我們問媽媽:“粽子可以吃了嗎?”媽媽說:“小饞貨們,可以了!甭犃诉@話,我們高興得跳了起來,我挑了一個最大的粽子,把繩子解開,再把粽葉剝開。我看著那黃黃的糯米上有許多綠豆,好像一件黃色帶綠點的小花裙。我咬了一大口,這糯米一點兒也不口,又香又甜,里面還有我愛吃的肉。
我喜歡端午節,每次都能吃到媽媽和我們一起包的粽子,真是太幸福啦!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26
在我只有兩歲大的時候,爸爸媽媽因為工作忙,沒時間和精力照顧我,就把我送到了鄉下的外婆家。在那兒,我度過了一段開心快樂的日子。和外婆在一起的幾年里,我最期待的就是過端午節。每到端午節,外婆就會包很多粽子,不光是給我吃,還要拿到市場里去賣。
據說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詩人屈原。記得快到端午節的前兩天,外婆就會挎著籃子,帶著剪刀,一個人到山里采回很多粽葉,她先把長長的粽葉洗干凈,再放到鍋里煮一遍,就可以用了。外婆的粽子包得漂亮極了,別人一般只能包成三角形,而外婆的粽子都是規規矩矩五個角。外婆包粽子的配料也很齊全——糯米里面摻上很多花生、紅棗、蓮子、葡萄干……經常是外婆在包粽子,我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吃著紅棗和葡萄干。到了端午節那天,一清早,外婆就帶著我到市場上去賣粽子。由于外婆的粽子個兒大,又好看,還散發著濃濃的香味,不一會兒,就全賣光了。我在一旁喜滋滋地幫外婆數錢,因為我知道,這些錢就會變成新衣服或是新鞋子穿到我身上。
現在,我已經回到了爸爸媽媽的.身邊讀書,但每到端午節的時候,我們一家人都會高高興興的去鄉下陪外婆過端午節,吃外婆包的又大又香的粽子。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27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傳統而古老的節日——端午節。我喜歡這個節日,因為我特別喜歡吃粽子。
聽爸爸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一位叫屈原的愛國詩人,他因報國無門,在這天投江而死。老百姓為了不讓江中的魚兒去咬屈原的身體,紛紛劃著船把事先準備好的粽子投入江中。久而久之,各地有賽龍舟、吃粽子的習俗了。
在我的家鄉,賽龍舟是組織不了的,但吃粽子的習俗是必不可少的。那也是我的最愛,大人們圍在桌子旁,七手八腳地包著粽子,而我站在旁邊,一邊看著她們裹粽子,一邊聽著老人講故事,像過年似的,非常開心。等到粽子下鍋,不一會兒,廚房便彌漫著層層粽香,讓人垂涎欲滴;熟了,便迫不及待地剝開粽葉,一口咬下去,哇!那感覺沒得說啦!
除了吃粽子,那天飯桌上還有黃鱔、黃魚、黃瓜、咸鴨蛋等菜,爸爸還要喝黃酒,爸爸說這叫“五黃”,因為端午節是五月天熱的開始,蛇蟲開始活躍,而傳說中“五黃”可以驅邪解毒,所以端午節也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祈求防疫祛病、驅毒、健康長壽的重大節日,有的.地方還有佩香囊、掛鐘馗像的習俗呢!
真想不到端午節有這么多的講究!我喜歡這個節日!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28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靶Τ彰烀,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在我的家鄉過端午節可有講究了,不妨來瞧瞧吧!
在這天你會看到不少孩童的手腕上系著彩繩,聽長輩說是避邪用的。不過端午節最具代表性的還屬粽子。一說粽子人們大概先想到的就是端午節。傳說吃粽子就是為了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人們怕投水的'屈原,被魚蝦食其死體,于是就往水里投粽子,久而久之人們就將這一傳統保留了下來,所以有了今天吃粽子的習俗。
粽子的種類十分豐富,有蛋黃、甜棗、豬肉等。它的形狀也有三角和長方形兩種,每每撥開外面的“綠大衣”看到里面雪白的糯米都食欲大增。在我的家鄉粽子都是自己包的,別提有多好吃了!
當然除了粽子我們還會掛香囊、插艾草、喝雄黃酒。。α,最熱鬧的就是賽龍舟了!每次去看賽龍舟的心情總是激動又迫切的,人們總會想著究竟是哪一隊會贏呢?猜中的人歡呼雀躍,還說晚上回去要加一道菜。而沒有猜中的也不氣惱,說明年再來。龍舟是激烈的。河中的水濺到觀眾的身上是常有的事,但即使這樣也沒抹不去人們的熱情,誰又會想在這美好的節日留下遺憾呢?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酒一壺!边@是我家鄉的端午,你呢?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29
外婆說道,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母親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后插在門上。長者們紛紛說,艾草,菖蒲都是一種寓意,只求身體上的安康。對艾草的印象不算深刻,卻能清晰地記得所散發的是一種獨特的幽香。青青艾葉,有花瓣那般潤順的質感;淡淡艾香,縈繞在心頭令人陶醉。
我喜歡艾草的樣子,很想知道它生長在原野上的樣子,可是野外很難看到。聽人說,現在的艾草大多都是人們種植的,野生的已經極少了。我知道,這又是生態環境變差導致的。隨著大量鄉村土地被征用,或者土地被污染,艾草的'生長空間也越來越小。那青青的艾草,淡淡的艾香,也只能在人家的種植園里才能看見了。
家鄉的端午節,不知何時才能回歸原來的樣子。我想假如那位為愛國而投江的屈原還活著,也一定是喜歡綠水青山的人吧!“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愿我的家鄉青山常在,綠水長流,艾草飄香。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30
又是一年的端午,空氣中彌漫這糯米和艾葉的香氣,清香寧神,層層的霧氣掩映著熱鬧的氣息。
猶記幾千年前,那位詩人抱石投入了汨羅江,人們紛紛劃船尋找,龍舟,粽香在節日里傳承下來。今天的端午是否還似當年那樣,龍舟馳騁,糯米粽香。
是否還記得,那一年手包粽葉,糯米在手中回旋,慢慢的繞成一個又一個喜人的粽子,蒸籠的青煙彌漫,江南小鎮的細雨朦朧,誰手持艾葉,一曲離散,吹盡了斷橋的哀愁,喝盡了那一杯三生三世的雄黃酒。
說到端午,應該有不少人記得五色線,小小的絲線在手腕腳腕上繞來繞去,繞成一個個五彩的結,小孩子戴上去格外的喜人辟邪的說法也在其中流傳下來,下雨天的'時候拿下來順著河水流走,總少不了雨天的詩意。
我還記得家鄉的端午節必須是要吃粽子的,那芭蕉葉包裹著的糯米,層層的香氣縈繞在鼻翼之間,小心翼翼的剝開粽葉,生怕是破壞了粽子的形狀,糯米的軟糯香氣與粽葉的清香混合在一起,令人久久回味,一口咬下去,便是無窮回味。
南方的許多地方或許還留有著端午佩香囊的行為,這香囊里有著朱砂,雄黃和香藥,外包絲布不僅樣子玲瓏奪目,而且也是清香四溢,有著祈福安康避邪驅瘟之意,在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做成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也是精巧至極。
手包粽子,手采艾草只有親手才能體會到端午的樂趣。粽香、五色線、艾葉、賽龍舟。這本是端午節最常見的習俗,如今卻能見的幾個又有誰人能知,連那粽子也都是超市里的各色粽粽子的品種也是五花八門,各色粽子爭奇斗艷,卻也失去了曾經的那種手包粽子的歡樂,民俗在漸漸淡去,哪個才是我們想要的節日。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作文】相關文章: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作文01-08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作文(優秀)07-09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作文(合集)03-07
【熱】我愛家鄉的端午節作文07-09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作文(精選48篇)06-25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作文10篇[精華]01-14
【必備】我愛家鄉的端午節作文10篇01-14
[精]我愛家鄉的端午節作文4篇03-08
【集合】我愛家鄉的端午節作文10篇01-14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作文常用(10篇)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