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端午節的作文

時間:2021-08-16 11:10:26 [第四單元]我家鄉的XX節 我要投稿

八年級有關端午節的作文

  端午節快要到了,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小編收集了有關端午節的作文,歡迎閱讀。
 

八年級有關端午節的作文

  第一篇:端午節

  農歷五月五日是我國民間傳統的端午節,又叫重午節、端陽節。這個節日大約始于春秋戰國時期,它與春節、中秋節一起,并稱中華三大節日。

  關于端午節的起源,各地說法不一。影響最大的一說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戰國時代楚國人,出生在湖北秭歸縣三閭樂平里。由于他學識淵博,明于治亂,嫻于辭令,便做了楚懷王的左徒。他主張對內“舉賢授能”、對外“聯齊抗秦”,最后達到統一中國的目的。然而,他的這一政治主張卻遭到楚國一班奸臣的反對,受到排擠和陷害,被放逐到湖南一帶,流落在洞庭湖畔。不久,又聽到楚國都城被秦國軍隊攻破的消息,他難忍亡國之痛,于是在農歷五月五日這天投汨羅江而死。人們為了救他,競相劃船尋覓并向水中拋粽子。

  還有的認為過端午是為了驅邪避毒。《楚荊歲時記》說:“五月五日,士民并蹋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戲。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風俗通》中說:“五月五日以彩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至今東北農村還保留著端午節清晨到野外采摘艾蒿掛在門旁和在兒童的臂上系五彩線的習俗。

  現代學者聞一多先生認為端午節是龍的`節日,即古代吳越人(一個龍圖騰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

  還有的認為端午節源于夏至,即源于夏商周時期的夏至節。范曄的《后漢書》就持此說。

  第二篇:端午節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于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主要有四種,其中以源于紀念屈原的傳說流傳最廣。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陰歷5月5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個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等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其他另外三種傳說是:源于紀念伍子胥、源于紀念孝女曹娥、源于古越民族圖騰祭。

  第三篇: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杈鯀s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占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端午節還有許多有趣的活動。列如賽龍舟,掛香囊,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啊!

【八年級端午節的作文】相關文章:

端午節的八年級作文09-27

八年級端午節作文04-22

端午節的作文八年級03-14

端午節作文八年級12-22

有關端午節的八年級作文10-23

又是端午節八年級作文09-28

八年級開心的端午節作文05-16

關于端午節的八年級作文10-09

節日端午節八年級作文06-25

端午節的起源八年級作文11-29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本亚洲国产999 | 日本精品激情乱一区二区 |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久久精品电影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