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參觀科舉博物館作文600字(精選10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參觀科舉博物館作文600字,歡迎閱讀與收藏。
參觀科舉博物館作文600字 1
暑假期間,我和媽媽去了科舉博物館。科舉博物館是地下建筑。一進博物館大門,一個童生映入我的眼簾,那個童生全身上下穿的是麻布衣服,挑著扁擔,正在走進考場。
那個時候的小朋友大多在8到15歲上學,入學后要學習識字、寫字、習經史、《三字經》、《百家姓》和《千字文》等。還要學習的重要內容有“四書五經”、“八股文”和“試帖詩”。這些沒有絕對標準的答案,但是有嚴格的格式。以“八股文”為例,題目一般出自四書五經等原文。格式包括: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八個部分。行文要邏輯清晰、文筆流暢。還可以模仿孔子、孟子等“代圣人言”,就像現在寫文章引用名人名言一樣。
明清時期科舉程序十分復雜,要先通過縣試(知縣主持)、府試(知府主持)、院試(省學政主持),才能成為一名秀才。電視劇《武林外傳》里張口就是“子曾經曰過”的'呂秀才,就是通過了這三道關卡。取得秀才稱號的考生,可以去省貢院參加鄉試,通過者為“舉人”。明清時,鄉試分三場,每場三天。大部分考生是無法考中舉人的,14歲中秀才,20歲中舉人的林則徐,可謂是一代神童。成為舉人之后,就可以迎接來年春天的終極考驗——赴京參加會試。清朝會試由翰林院或者內閣大學士主持,而殿試則以確定狀元、榜眼和探花的歸屬。
我還看到了幾個狀元故事,其中“鴨蛋狀元”給我印象深刻:明朝萬歷三十五年末科狀元黃士俊,家境貧寒。34歲時想進京趕考,找岳父借路費,岳父見他衣著破舊,連客廳也沒讓他進,只給他了兩個鴨蛋。后來岳父家的仆人見他可憐,給了他一點錢。沒想到他后來高中狀元,他以“鴨蛋”為題寫了一篇文章給他岳父,其中名言警句廣為流傳。
我十分喜歡這次參觀,收益多多,以后我要繼續好好學習,取得更好的成績。
參觀科舉博物館作文600字 2
8月21號,我和媽媽去了夫子廟的科舉博物館。
科舉博物館分南館和北館,我們先去南館參觀,進了南館,走到了長廊里,我們看見了狀元牌上刻著密密麻麻的狀元名單,如我們熟悉的詩人杜牧、白居易、王安石、文天祥等狀元。走進長廊我們看到了“一路連科”糕模、“狀元跨馬”糕模、“狀元及第”銅鏡、“五子連科”銀飾、“連升三級”銀飾等等。參觀完南館我們又到了北館,在北館我看了一個視頻,那個視頻是講怎樣審音,審音是通過口音來檢查有沒有人中國的科舉考試檢查很嚴,考前要仔細搜身,帶去吃的食物要切成薄片,以免里面有夾帶,毛筆不能太粗,硯臺不準太厚、帶進去的籃子要用竹子編成,必須編的是一個方格一個方格不能太密,防止夾帶……仔細搜查完后,考生們就提著考籃進入貢院,籃內放著各種用品和食品。這時貢院的大門就關上了,考生對號入座。考期結束前不能離開,就是失火也不能離開。我們參觀完室內來到了室外,只看見有一排排小屋子媽媽告訴我這就是號舍是考生考試的地方,南京的江南貢院有2萬多間號舍,這個號舍長5尺,寬4尺,高8尺,它是完全敞開的。
參觀完科舉博物館讓我對中國的`科舉制度有所了解,知道了南京的江南貢院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考場,清代中國的狀元有一半以上是從這個考場里走出來的。
參觀科舉博物館作文600字 3
2月30號,一大早,我和同學們來到夫子廟的科舉博物館,參加小營小學雛鷹假日小分隊。
我們來到了科舉博物館門前,領隊的阿姨就帶著我們進入了科舉博物館。一進博物館就看見三座高大的牌匾,上面分別寫著:“解元”“會元”“狀元”。這時一位阿姨走了過來,她就是我們的講解員。講解員阿姨帶領著我們邊往下走邊講解,先給我們講以前的考試分為四種分別是:“童試”“鄉試”“會試”“殿試”。其中“殿試”是最高的',是由皇上親自監考完成。
慢慢的我們來到了負一層,這一層擺放的全是有名的文物和對一些皇帝的詳細介紹。通過講解員的講解,我知道了以前的考試叫的科舉,考試的地方是號舍。接著我們來到了負二層,一進到負二層就看到一個,寫著大大的“水”字的號舍,走進去里面是分為一個一個的小隔間,每個小隔間也就兩平方左右。這時講解員說:“你們可以進去體會一下,一會還有一個小活動,那就在里面寫春聯”。我們聽到后,就各自迫不及待的找著自己喜愛的小隔間,鉆了進去。講解員阿姨也拿出了對聯給我們每人發了起來。我和同學們都拿起了毛筆,認認真真地一個一個字的描寫了起來,不一會我們就寫好了。
通過這次雛鷹假日小隊的活動,那我們知道了古代的考試等級和制度,還讓我們體會了中國春節寫春聯的樂趣!
參觀科舉博物館作文600字 4
今天我跟爺爺一起去參觀科舉博物館。
一進科舉博物館就看見一個巨大的“墨池”,里面的水烏黑烏黑的。聽說以前的參加科舉考試的.考生用過毛筆后會來這里洗毛筆,時間久了,這個水池就變成了黑色。
繼續往下走是一個長長的走廊,導游介紹這個走廊可以通往4樓,正好形成一個“回”字形。到了4樓,我看到了許多古代的學習用具。有筆架、紙張、墨水等,令我最感興趣的是硯臺,因為用它可以磨出墨水來,真的很神奇。
接著導游和老師帶領我們走到一個明亮的屋子里,那里有很多書整齊地擺放在書架上,有一股古色古香的味道。老師從包里拿出了手工制作的材料并發給了我們。我拆開袋子,里面有:針、線、書皮和宣紙。老師教用針線把書皮和紙張縫在一起,一本古代的書就制作好啦。
最后是尋寶環節,老師發給我們幾張圖,上面寫著要求我們找到圖中的物品并說出它的由來。老師發令說開始,我們就開始尋寶了,我東找找西看看,終于發現了圖中的古城圖和筆架子,順利完成了尋寶任務。
我覺得最有意思的是看到了魁星爺,聽說他的筆點到誰,誰就可以一路登科。我希望能被魁星爺的筆點到,以后我就再也不怕考試啦!
參觀科舉博物館作文600字 5
江南貢院,又叫做中國科舉博物館。暑假里,我和爸爸媽媽去夜游了一回,跟上我的腳步一起來探索中國科舉的歷史吧!
我們先來到了南院,一進門我就看到了三塊匾額,上面分別寫了狀元、榜眼、探花,匾額下面還有三把椅子。我馬上走到“狀元”座椅上體驗了一回,要是真的能夢想成真就好了。走進展廳,我看到了文試和武試的介紹,這才知道原來還有武狀元啊。展柜里陳列著文試考生們所用的油燈、碟子等物品,外面還擺放著三柄仿制的兵器。
走出南院,我們來到了北院,北院是建造在地下的展覽館,我還是第一次來到這么奇特的展館。這個展館共有四層,它的建筑太有特點了,是由許多卷軸堆成的一個長方體為主體,一條條路盤旋而下的。
我們先來到負四層,這里共有兩個展廳,分別是“為國求賢”和“魚龍變化”。“為國求賢”講述了隋朝時期,為了廣招人才,隋煬帝開創了科舉制度,一直到清朝末期才被廢除。科舉制度歷經整整六個朝代,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魚龍變化”則講了有科舉以后,人們努力讀書,競爭十分激烈。我覺得最有趣的就是考生們進考場前的檢查部分,搜查者會打開考生的木箱,搜查各種用品是否符合標準。搜查考生時,不但要脫上衣、鞋子,連頭上的帽子和頭發都要檢查呢!
來到負三層,這里的展區是“金榜題名”和“金陵佳話”。“金榜題名”顧名思義,就是講放榜的事了。在展廳里,我看到了兩份長長的金榜。在金榜上我發現,它分了一甲、二甲、三甲。我和媽媽找了一下,上面有不少的'浙江人呢!“金陵佳話”則主要介紹鄉試、會試和殿試的細節。
沿著游覽路線,我們來到了最上面一層,這里有一個個的小房間,那就是考生們的考場了。最外面有三道門,分別是“狀元”“會元”“解元”,合在一起就是“連中三元”。
江南貢院是我們江南地區最大的考場,那里還有許多的故事等著你去尋找哦!
參觀科舉博物館作文600字 6
中國科舉博物館位于南京夫子廟,又名江南貢院,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科舉考場,明清二代全國一半以上的官員均出于此,被稱為“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這里也是我慕名已久的景點,終于在國慶期間如愿以償,不但看了建筑布局,還獲得豐富的知識,真是一舉兩得!
它的建筑外觀非常奇特,看上去像是四四方方的“大硯臺”。我們先要沿著狹長的坡道環繞而下,從最底層開始,逐層向上參觀。我仿佛置身于從隋朝到清朝長達1300年的科舉制度中,各種文物分門羅列,考卷匾額歷歷在目,不禁令人感嘆千年浩瀚入海浮沉。首映入眼簾的是一片很大的池塘,里面滿是黑水,寫著“墨池”。再走幾步,用瓦片構建的高大墻面上有一小塊長方形石板鑲嵌,每隔一段距離,上面依次刻有“孝悌有聞”、“學業優敏”、“操廉清潔”等詞語。
繼續往地下走,一共有四層。每一層都介紹了很多關于科舉制度的知識。在這里我知道了許多曾經不知道的。除了我們知道的狀元、榜眼、探花、舉人、進士等,原來初次獲得功名的稱相公,他們是普通百姓與地方官府間的代言人,受百姓尊重,稱“相公”。從五代到清朝,無數才子來此處,寫出優美的文章。還有名人都是通過科舉考核:白居易、王安石、李白、唐伯虎等。但由于封建社會的滅亡,清朝后科舉制度廢除,但科舉制度有利于強化思想,穩固統治秩序,更有助于維護國家和民族團結,自19世紀法英美等西方國家更是借鑒科舉建立文官考試制度,簡直可以稱科舉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最后我還體驗了清朝科考號舍。這里有2萬多間,可接納2萬多名考生同時考試,每一間號舍前后不足1·5平方米,他們要足足考上九天,吃喝拉撒睡都在號舍。我僅坐了五分鐘就忍受不了,可想而知以前的讀書人需要多少毅力才熬過去的!“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也許是讀書人一生的'殷切希望吧。
可是,科舉制度被廢除后,中國教育體系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混亂,沒有公平的規則來選拔人才,大多依靠國外的培養。也許科舉有它的局限性,可是考試始終是最公正的一條路。今后我也會通過這種公平的考試來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愿望。
感謝中國科舉博物館讓我獲益良多,真是不虛此行!
參觀科舉博物館作文600字 7
請問古代文舉考試的最高級別是什么?對,是進士。請問在哪里考試呢?對,是在皇帝的宮殿。那么考中第一名的叫什么呢?對,那就是狀元了。這個暑假,懷著崇敬而又無比激動的心情我來到了南京貢院——中國科舉博物館。
這座博物館真是與眾不同,上面是水,下面是博物館,難道暗喻科舉的“水深火熱”?一進大門,只見前面有一片很大的池塘在建筑群的前面,上面赫然寫著“墨池”。再走幾步,發現用瓦片構建的高大墻面上有一小塊長方形石板鑲在里面,每隔一段距離,上面依次刻著“孝悌有聞”、“學業優敏”、“操廉清潔”等詞語。
繼續往下走,一共有四層。進入地下一層首先看到的.是用超大電子屏幕介紹的書生從考試到中狀的影片介紹。滾動屏不停播放著科舉考試的場景和取得狀元稱號后,一群人敲鑼打鼓送狀元回家的熱鬧場景。在古代科舉考試是戒備森嚴、非常殘酷的,考生在僅有2平米的好舍里要考上整整九天九夜,經歷三場艱辛的考試鄉試、會試、殿試,連中三元后才能到達夢想的彼岸。聽到這里我頭皮發麻,硬著頭皮繼續往里走,我了解到更多關于科舉考試的知識,原來初次獲得功名的人稱“相公”,原來,“相公”是這個意思啊!
從古代到清朝,無數才子競相來到江南貢院,用各種文筆描繪優美篇章,歷史上許多名人也是通過科舉考試浮出水面的,如王守仁、白居易、王安石、李白、唐寅等。走進科舉名人館里,栩栩如生的蠟像仿佛讓歷史一幕幕再現:有手執毛筆胸有成竹、蒼勁有力書寫案卷的;有眉頭緊鎖、端詳試卷不得所以的;有仰望蒼天一臉茫然,似乎祈求老天能賜予靈感的。為了能改變自己的命運,自古以來,讀書人前赴后繼地參加科舉考試。當然也有很多人窮盡一生苦讀書,啥也沒得到的。聽到這我不禁暗自竊喜,幸虧自己沒生在古代,要不然這四年一次的科舉考試,得考到啥時候才算出頭啊!
不過,殘酷的科舉考試也不都是一無是處,從另一個層面講,它有利于強化思想,穩固統治秩序,更有助于維護國家和民族的團結,自19世紀英法美等西方國家更是借鑒科舉建立文官考試制度,由此科舉也被戲稱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直到現在選拔人才的最佳途徑依舊是考試。
離開科舉博物館,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相比較古代的讀書人,如今的我們課業輕松多了,也幸福太多了,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呢?
參觀科舉博物館作文600字 8
南京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這次寒假我和爸爸媽媽來到了南京。走在南京的街頭,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一棵棵梧桐樹。現在是冬天,梧桐樹上光禿禿的,但樹干依舊粗壯挺拔,它們形態不一,姿態各異,很是引人注意。
南京有很多美麗的地方,但我最喜歡的還是讓人嘆為觀止的江南貢院——中國科舉博物館。
走進科舉博物館的大門,就能看到一道長長的斜坡,導游說,這道斜坡足足有130米長!兩堵有三四層樓那么高的墻夾道兩邊。左邊是瓦片疊加而成的,層層疊疊的瓦片如同大海里的波濤,滾滾而來,令人震撼!右邊的高墻用數以萬計的.竹簡疊放而成,不,那不是高墻,而是書山。“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萬卷書的積淀才能成就最后的龍門一躍。沿著斜坡往下,每隔一段距離,墻上都會刻有“孝悌有聞”“學業優敏”等詞,那是在告訴我們,不但要立學,還要立品、立德。
四層樓的博物館,用圖片、影像資料,向我們講述了古代的書生從考試到中狀元所要經歷的層層選拔。古代的科舉考試戒備森嚴,小小的號舍里,書生要在里面待上幾天幾夜。考生歷經鄉試、會試、殿試,連中三元才能到達成功的頂峰。這里有范進中舉的欣喜若狂,也有無數人落第后的悲傷。
離開科舉博物館,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相比于古代的讀書人,今天的我們就要幸福多了。我們有寬敞明亮的教室,有嘔心瀝血的老師;回到家有溫暖的書房,還有媽媽隨時準備的水果點心;我們也不需要只背誦“圣賢書”,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技能……
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學習的時光呢?
參觀科舉博物館作文600字 9
穿過“解元”、“會元”、“狀元”三個牌坊,就進入了南京科舉博物館,這里曾經是古代官員最重要的誕生地“江南貢院”。而剛剛走過的三個牌坊,象征著古代學子們最希望得到的一件喜事—連中三元。
科舉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一份二甲第29名的考卷,凝視這個試卷,我驚嘆于考生對文章的高超把控能力,卷子上凡遇“皇上”“朝廷”相關的字詞,都會被正好安排在試卷的上面兩行,高于其它正文,就像事先排版設計過一樣。整張卷子,字跡娟秀、整齊,沒有一點涂改的痕跡。我站在考卷前凝視許久,耳邊仿佛聽到一陣“沙沙”的寫字聲,把我帶入了考生不到兩平米的.號舍,看見考卷的作者表情淡定從容,胸有成竹的奮筆疾書,一氣呵成的完成了考卷。
博物館中最吸引我注意力的是一本5厘米長、4.3厘米寬、0.7厘米厚的《五經全注》,上面的字就像跳蚤一樣大,即便如此小,字體也依然娟秀工整。讓我更加覺得有趣的是這竟然是古代的考生的一份小抄。沒想到古代學子和我們一樣有投機取巧的想法,想到這里,我忍不住會心的微笑。原本和我距離十分遙遠、冰冷的展品,瞬間有了親近溫暖的感覺。然而,接下來的參觀卻讓我緊張了起來。事實上,古代科舉中作弊并沒有我想的那么輕松,對于作弊考官們有很多對策。大屏幕上演示了每個考生進入考場前都需要脫衣服接受檢查,看著這場面,我仿佛有了身臨其境的緊張感。不禁想,我真慶幸自己生活在現代,否則作為女生去參加科考可就尷尬了。更可怕的是,考試實行聯保制度,五人一保,要是一個人作弊,其它四個人也會受到牽連,取消考試資格,真是壓力山大。而為了防止考生賄賂考官,所有考生的考卷在判卷前都需要專人騰抄一遍,以保證考試的公平公正。展覽看下來,不禁感嘆,投機取巧自古以來都不是取得好成績的捷徑,只有靠自己的真實才能,才可以心安理得、光明正大的實現自己的夢想。
這就是我看到的南京科舉博物館,它向人們展示了一千三百年中國的科舉歷史,讓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中國科舉文化的變遷,理解了相對公平的科考制度。匆匆兩個小時參觀時間太短,期待下次南京再見。
參觀科舉博物館作文600字 10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周末,我懷揣著對歷史的敬仰與好奇,踏入了那座承載著千年科舉文化的博物館。
剛走到博物館門口,那莊重古樸的建筑風格便吸引了我。青灰色的瓦片層層疊疊,飛檐翹角宛如展翅欲飛的大鵬,仿佛在訴說著往昔的輝煌。門庭兩側的石獅子威風凜凜,鎮守著這片知識的殿堂,讓人不禁肅然起敬。
穿過大門,沿著石板路緩緩而下,宛如踏入了歷史的隧道。地下四層的展館依次展現在眼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大量的古籍、試卷。泛黃的.紙張上,密密麻麻的小楷字工整秀麗,一筆一劃都凝聚著考生們的心血。我仿佛看到了古代學子們在昏黃的燭光下,埋頭苦讀、奮筆疾書的身影,為了夢想中的仕途,他們十年磨一劍,付出了無數的汗水。
繼續深入,模擬的科舉考場更是讓我身臨其境。一間間狹小的考舍排列整齊,考舍內僅有一桌一椅,空間逼仄。考生們需在這方寸之地,度過漫長的考試時光,吃喝拉撒全在其中。在這里,我真切體會到了科舉之路的艱辛,也對古人堅韌不拔的精神有了更深的認識。
博物館內還有許多互動區域,通過多媒體展示、虛擬現實等技術,讓我更加全面地了解科舉制度的發展歷程。從隋朝初創,到唐宋興盛,再到明清完善與僵化,科舉制度猶如一面鏡子,折射出各個朝代的政治、文化風貌。它為無數寒門學子打開了一扇改變命運的大門,卻也在后期禁錮了思想。
參觀結束,我緩緩走出博物館,心中滿是感慨。科舉博物館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更是一座精神的寶庫。它讓我懂得了知識的力量,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努力追求夢想、勤奮學習的精神永遠熠熠生輝。我暗下決心,定要在學習的道路上奮勇前行,書寫屬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這次參觀科舉博物館之旅,將永遠銘刻在我的記憶深處,成為我成長路上的寶貴財富。
【參觀科舉博物館作文600字】相關文章:
參觀科舉博物館作文600字05-17
參觀科技博物館作文11-12
參觀深圳博物館作文10-18
英語作文:參觀博物館06-14
【熱門】參觀深圳博物館作文10-28
參觀西安碑林博物館作文01-20
參觀深圳博物館作文(合集)10-20
實用的參觀深圳博物館作文10-06
精選參觀深圳博物館作文17篇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