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西安城墻作文

時間:2024-02-24 13:19:18 西安 我要投稿

游西安城墻作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游西安城墻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游西安城墻作文

游西安城墻作文1

  八百里秦川,養育了三秦兒女,在這塊鐘靈毓秀的土地上,歲月留下了太多的痕跡。從女媧補天、倉頡造字,到周禮秦制、漢唐風韻,這塊土地上無數的遠古神話、史書典籍、出土文物和古跡遺址,都訴說著它的輝煌與滄桑。而這其中最為耀眼的一顆明珠當屬屹立千年西安古城墻。

  西安古城墻位于西安市中心區,是明代初年在唐長安城的皇城基礎上建筑起來的,呈長方形,總周長11.9公里。有城門四座:東長樂門,西安定門,南永寧門,北安遠門,每個城門都由箭樓和城樓組成。西安古城墻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是中世紀后期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西安古城墻,不僅是世界上獨一無二保存最完好的,而且以古城墻為主體,輔之以環城林帶、護城河、環城路構成了世界上最特殊的立體公園。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她猶如一串璀璨的珍珠項鏈,使這個十三朝古都,更加光彩照人。

  公元582年,隋文帝任命著名建筑家宇文愷為都城建設總設計師,開始修建宮城和皇城,第二年完工,繼之營筑郭城。唐王朝建立后,仍以大興城為首都,改大興城為長安城,彼時的唐城,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都城,五鳳來儀,儼然世界文明中心;公元1370年,大明王朝在唐皇城的舊址上,開始大規模地建造秦王府和西安城墻——西安城墻出世,從此他便扎根于這座城市,穩健如同父親堅實的臂膀,成為華夏兒女們靠不到岸時的最好依偎。

  3000多年的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輝煌的歷史成就了西安今天的多姿神韻。而千百年來,深深扎根于這座城市的古城墻則比斗轉星移的歲月更令人感動和感慨,也無疑成為這座帝王之都最富有象征意義的標志,保護住了包括城墻在內的豐富的歷史文化遺跡,也就保住了我們的根。西安城墻是固化的歷史,更是鮮活的人文,不僅僅是生活在這里的西安人有一種難以割舍的古城墻情結,中外游人來西安,大都要登臨古城墻。

  唐初僧人玄奘西天取經。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玄奘返回長安他從古印度帶回了657部梵文佛經。取經歸來玄奘受到皇城百萬臣民的'盛大歡迎唐太宗派宰相房玄齡迎接玄奘。迎接儀式在朱雀門舉行。

  早在明王朝建立前,當朱元璋攻克徽州后,一個名叫朱升的隱士便告訴他應該“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朱元璋采納了這些建議。當全國統一后,他便命令各府縣普遍筑城。朱元璋以為“天下山川,唯秦中號為險固”。西安古城垣就是在這個建城的熱潮中,由都督濮英主持,在唐皇城舊城基礎上擴建起來。

  十三朝歲月更替,上千年的日日夜夜孕育了古城墻的威嚴肅穆,厚重的歷史泛著褐色見證時代的盛衰。巍巍城樓,并非固若金湯,晨鐘暮鼓,往事終將遠去。

  登臨古城墻,俯視城下,環城林帶,滴紅流翠;護城河里,碧波蕩漾,飛舟點點……耳畔,還有風吟唱的聲音,是一種令人沉醉的聲音。因為這樣的聲音,能將人輕易吹入歷史之中,是足以收懾人的心魂的吟唱。歷史剎那間無可言說,惟有敬畏。俯瞰古城內外,遙望巍巍雁塔,聆聽鐘樓鐘聲,撫摸城墻垛口留下的炮眼槍痕……那戰火紛飛、金戈鐵馬、硝煙彌漫的歷史似乎再度上演。而古老的城墻,此時如同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向我們安詳地敘述著從古到今的歷史。可是瞬間的感慨過后,我便明白,那歷史其實已永遠地留在過去。曾經的氣勢磅礴凝成了此刻的永恒,而現在的古城墻留給我的,西安城墻的說明文

  來到西安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無論你站在哪里,都能看到古城墻的身影。西安古城墻是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之一。

  站在城墻腳下抬頭仰望,只見它巍然挺立,恰似大地的脊梁。這時,你會體會到一種執著、樸實的性格,一種宏大的巨人氣概。

  西安古城墻始建于隋朝。唐朝初年,對只是雛形的城墻進行了大規模的修建和擴充。唐末以后,長安失去了國都地位,城大人少的現實使得防守和管理的難度加大,于是,廢棄了原建的外廓城和宮城,修建了皇城。由于這是為了軍事上的需要,因而建得非常堅固,奠定了城墻的基礎。明初增修城垣時,在皇城的基礎上,將北、東兩面向外擴展了四分之一;明隆慶二年,又給城墻砌了一層青磚。戰爭年代,城墻擋過槍箭;困難時期,城墻忍受著人們挖洞避難;數百年的滄桑歲月,城墻又經受了自然界的風風雨雨。雖然雄姿依然,但身上免不了有些孔洞。如今,西安古城墻成了人們參觀游覽的勝地。

  西安古城墻內部用黃土分層夯打,每個夯土層約9厘米;最底層用石灰、土和糯米汁夯打,外面砌有巨大的城磚,怪不得城墻這么堅固。城墻高12米,頂寬13米左右,底寬16米左右。城墻頂的外沿有5894個垛口;城墻上有射口和潦望口;城墻外有寬6米多、深近4米的護城河;城墻內部有可供守衛者上下的斜坡,以便隨時攻擊和撤退。這一切構成了嚴密的城防工程設施。

  城墻周長11.9公里,東墻長2590米,西墻長2631.2米,南墻長3441.6米,北墻長3644米。整個城墻有四道主門,東曰長樂門,西曰安定門,南曰永寧門,北曰安遠門。每道城門上都有城樓。這些城樓,形體壯麗,建筑精美,巍峨壯觀,頂鋪青灰色玻璃瓦,梁仿間彩繪絢麗,鮮艷悅目。東城樓高大雄偉,像一名站崗的戰士。南城樓則像一個小姑娘,悄然靜立,小巧玲瓏。西城樓有兩座,靠城外的稍大些。它們真像一對孿生兄弟,穩重的哥哥嚴肅地站著,調皮的弟弟伸著腦袋從哥哥肩膀上往外窺探。北城樓較長,位置也凹進城內。

  這就是西安的古城墻,它熔鑄著力,浸潤著善,也蘊蓄著天然的美。春日融融,春風拂面,朋友,你不妨登上古城墻游覽一番。這里清新的空氣,樸素的色彩會讓你心曠神怡。走在城墻上,你一定會產生海闊天空的聯想,為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而感到驕傲。

游西安城墻作文2

  我最小的弟弟偕弟媳從老家來西安旅游,我們推薦了兵馬俑、華清池、法門寺、世園會和大唐芙蓉園等景點,并把車借給他們用。有了車,效率就高了,又去了乾陵、黃帝陵等許多地方,還告訴我們上了城墻。我突然聯想到許多外地朋友和游客都是要游覽城墻的,但在我心目中,一直沒有把城墻看作西安的一個重要名勝,也沒有上去好好看過,我覺得我犯了一個錯誤,一個常人很容易犯的錯誤:忽視身邊的事物,對熟視的近旁的東西缺乏好奇心。

  人往往是這樣的。記得年少時在家鄉,杭州西湖近在咫尺,從不覺得她有多美,有時到了西湖,也只是在湖濱和白堤走一走。離開家鄉數十年,在媒體上經常可以看到國內外游客對杭州西湖的贊美,看到對西湖人文山水的介紹,才喚起我對這個“人間天堂”的向往,回老家時才會坐船到湖心亭賞玩,到九溪尋幽,到龍井品茶。

  弟弟回浙江了,妻子出差了,一日,我獨自從南門上了城墻。南門正稱永寧門,據說是西安城墻中資格最老的城門,建于隋初(582年),當時叫安上門,明代才改名為永寧門。走進城門,寬敞的甕城像一個巨大的方形池,四面高墻壁立,如果有敵人進入甕城,正好“甕中捉鱉”。迎面箭樓的墻前,中間是用篆體寫的“秦韻”兩個大字,左右兩邊分別陳列著“秦腔、布藝、皮影”和“泥塑、剪紙、年畫”六個展幅,古樸而不失典雅,概括了三秦厚重的文化特色。在展幅前有兩位師傅在抖空竹,恰好形成對整體圖案的活的點綴。

  登上永寧門城樓是上午十點四十。我繞著甕城在城墻上轉了一圈,照了些相,開始在西安城墻上徒步旅行。城墻周長11.9公里,當然,租自行車跑要快得多,但我的目的是欣賞城墻內外的景色,還不停地要照相,因此徒步更自由和方便。

  城墻高12米,頂寬15米,可以并行五輛汽車。我從南門向西行,在靠外側的垛墻旁,不時可以看到路標牌和介紹西安各座城門及古跡遺址的牌板。西安城墻共有18座城門,牌板上介紹的古跡和文物單位西安城墻的說明文

  每到西安,總是去登雁塔,觀碑林,游秦陵,看兵馬俑……。

  從未想過要去理會那堵古城墻,自從發行《西安古城墻》郵票以后,情形就不一樣了,也許集郵人都有這樣怪癖吧,無論什么事物只要一出現在郵票上,不管原來印象如何,感覺一下親近了許多。再后來每年到西安,就愛到那西安古城墻下走走看看:這里是“甕城”,那是“箭樓”,如“敵臺”那枚郵票的畫面角度再仰一點,那“角臺”是否有些呆板等等,這就是集郵情結,再看古城墻似乎就有一種特殊的魅力。細細一想,那還是郵票的魅力。其實對于諸多事物的了解,我都是通過郵票認識的。

  我國各地古城墻很多,保存至今的大多是明代建造或重修的。許多的古城墻,在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后,大部分已是殘垣敗壁,僅存片瓦塊石了。還有許多城墻遇到人為拆毀。唯有這西安古城墻屢經劫難,歷經戰事蒼桑,一任風雨的剝蝕,卻安然無恙地保存了下來,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是一件幸事。

  據說西安城墻漢唐時期就有了,現在的城墻是明代建造的。至今已經歷了600多年的風霜雨雪。還據說它既是中國目前唯一一座保存最完整的大型城堡式軍事建筑,又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軍事城堡設施。

  西安城墻的東城墻長2886米,西城墻長2708米,南城墻長4256米,北城墻長4262米,總長度達13912米。令人驚奇的是西安城墻不是正方形。在建筑風格十分講究規矩的古代這倒是一個特例。

  人類社會究竟從何時開始出現城墻這類建筑,史學界至今尚未有統一確鑿的定論。然而,不難定論的是在人類漫長的原始社會是可以肯定沒有城垣的。城垣就其功能來說,是一種防御性建筑。作為防御性建筑的城墻出現,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位于西安市效的我國新石器時期仰韶文化的重要遺址—半坡村,有一種防御外來人,獸襲擊的壕溝,從功能上講,應屬于城墻的原始雛形,只不過它是凹于地面,而城墻則是凸于地面的。據歷史書籍記載,早在夏朝時期,我國就出現了城市城垣這種建筑形式。夏王啟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那些奴隸主們為了顯示自己的高貴,建造了“堂”、“室”等組成的宮殿,并在周圍建造了我國最早的“城郭溝池”。隨著考古研究的不斷發現,這種“城郭溝池”、“城垣”、“城墻”也會不斷被發現。

  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當中,無論中國還是外國,由于戰爭的頻繁,城墻作為一種防御性工具,各交戰國都對其寄予極大期望。一些具有軍事和經濟意義的'要地無一例外地筑起高大的城墻。史載,漢唐時期的長安城周圍的城墻就有數十里長。除了外城墻,還有里城、宮城等。

  站在西安古城墻上,我的思緒就會隨著古城墻的蜿蜒伸延而去到遠方,去到古代。我仿佛看到這城墻上的每一塊磚石,每一座城垛都在訴說著不同尋常的歷史。古代的人們為了奪取每一座城池,都要發動多少次殘酷的戰爭,有多少無辜鮮活的生命在那激烈的搏殺中死去。戰爭為什么總是伴隨著人類呢?

  再看人類的發展史,再看古代的戰爭史,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古代戰爭中城墻作為一種防御性軍事工程,實際上并不能給那些對城墻寄予厚望的人帶來多少安全感。北宋時期的汴梁城可謂堅不可催,最終也未能抵御匈奴的入侵。被認為功守具備的南京城,也沒有能夠阻止太平軍進功的步伐。就是固若金湯的北京紫禁城,也沒能挽救清王朝。中國人引為驕傲的萬里長城,應是一道保衛中原的防御工程,歷史上的入侵者不也是屢屢越過長城嗎。

  對于今天的人們來說,作為戰爭或防御工程的古城墻的概念已十分淡漠了。用于軍事上的先進技術,如遠程打擊,定點轟炸等,在現代戰爭中大顯神威。人們甚至會為古人竟想用一堵高墻就能拒敵于國門、城門之外的做法而發笑,并覺得不可思議。當然我們不能用今天現代人的思維和眼光去責備和嘲笑古人。隨著時代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城市周圍再也不會出現城墻之類的建筑物了。但是作為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作為一種古代建筑藝術,古城墻不但向我們講述了它在古代戰爭中的作用,還向我們講述了當時社會發展的狀況,向人們講述了古人非凡的創造才華。古城墻是一部歷史,也是一位老師。

【游西安城墻作文】相關文章:

游西安城墻作文(通用29篇)05-30

小學作文:游西安古城墻08-05

西安城墻作文11-15

游西安古城墻作文(精選20篇)09-20

游西安古城墻作文(精選32篇)04-03

(熱門)西安城墻作文12-30

描寫西安城墻的作文12-29

游西安古城墻作文(通用20篇)07-28

西安古城墻作文05-15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欧美丝袜精品久久中文字幕 | 亚洲午夜福利片 | 亚洲v日韩v欧美高清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婷婷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永久有效 | 日本亚洲欧洲免费无线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