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guān)孝道的作文
孝!自古以來流傳千古的中華美德,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guān)作文,歡迎閱讀參考!
有關(guān)孝道的作文一
古人云: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所以,心中有孝,才能感悟充滿孝心的世界,心存感恩,才能體驗生活給予我們的一切;孝心——不一定非得是那種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它是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激之心;從我出生以來,每時每刻都在父母無微不至的關(guān)心和愛護中,同時,我也學會了關(guān)愛,做有孝心的孩子。
一天,我放學回家,剛進門,就聽見媽媽在呻吟,咦?媽媽怎么沒去上班?我感覺不妙,奔進臥室,只見媽媽臉色蒼白地躺在床上,此刻,我眼睛充滿淚花,媽媽微笑著說:“沒事,先做作業(yè)吧”,“媽,怎么會沒事呀,吃藥沒有?”,“待會吃”我學著平時媽媽的樣子,用手摸媽媽的額頭,啊!好燙呀!我非常果斷的說:“不行,讓我來吧!”可是,我的腦海一片空白,該怎么辦呢?突然,我想到以前我發(fā)燒的情景,于是,我跑到洗手間,用水把毛巾浸濕,擰干放在媽媽的額頭上,并把溫度計放在媽媽的腋下,忙完一切,我坐在床邊問媽媽病情,媽把媽撐起笑著說:“好多了,去學習吧,”但是,此刻我心里涌起一股力量和責任,必須堅守在媽媽的身邊。
在等待漫長的十分后,我一看體溫計,媽呀!三十九度!我趕緊在藥箱里翻出幾瓶退燒藥,認真地看著說明書,上面寫著“飯后服用”,于是我決定先給媽媽做飯。媽媽曾在我發(fā)燒是,給我做了面湯,并告訴我,發(fā)燒喝面湯比較好。好!就決定做面湯,并在湯里下了一個荷包蛋,面湯的香味撲鼻而來,這時,我的肚子開始抗議了,但我忍住饑餓把面湯端到媽媽面前對媽媽說“媽,先喝碗面湯吧。”媽媽激動的點點頭,我看了鼻子一酸,心里十分難過,愧疚,我知道,這是由于我平時不懂得關(guān)心孝敬而這次讓媽媽十分感動。以前把媽媽的愛當作是理所當然的,想想看,我真不應該。我默默的想著。輕輕地舀了一勺湯,用嘴輕輕地吹了幾下,感覺不燙時,才喂給媽媽喝。媽媽平時就是這樣照顧我的。媽媽服了藥睡下后,我一直守在媽媽的身邊,給媽媽換毛巾。漸漸的媽媽的燒退了,我這才想起作業(yè)還沒寫,便趕緊去寫作業(yè)……
第二天我一早起來,就來到媽媽的屋里,問她怎么樣了。她說好了,她和爸爸不停地夸我:“我們的孩子長大了,回照顧媽媽了,真是個有孝心的孩子。”我聽了心里比吃了蜜還甜。
“孝”讓我真切的體會到親情的溫暖,奉獻的偉大。同時,我也了解“孝”的真正含義——其實就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關(guān)愛!
讓“孝”串連我們的生活,讓我們的世界永遠充滿真情!
有關(guān)孝道的作文二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百善孝為先,這是民族歷史上的佳話。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臟,只有一具軀殼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更何談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在歷史上,有許多關(guān)于孝的感人事跡,其中在24孝中,有一則是“閔子騫勸父感后母”。感人至深。
閔子騫是周朝時期的人。幼時喪母,父娶某姓女為繼室。閔子騫素性講孝,對待繼母像生母一樣孝順。后來繼母接連生了兩個兒子,于是對閔子騫開始憎惡起來。總是在丈夫面前說子騫的壞話,挑拔子騫與父親的關(guān)系。
冬天到了,天氣十分寒冷。后娘為兩個親生兒子做的棉衣,內(nèi)面鋪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給子騫做的棉衣,內(nèi)面鋪的是一點也不暖和的蘆花。蘆花是水中生長的蘆草,到處飛揚的那個輕飄飄的花,哪里能御寒呢?所以,子騫穿著覺得冷得很,好像沒有穿衣一樣。而這位后母反而向丈夫說:“子騫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驕養(yǎng)了,故意稱冷。”
一天,父親要外出,子騫為父親駕駛車馬,一陣陣凜冽的寒風吹來,子騫冷得得戰(zhàn)票不已,手凍得拿不穩(wěn)馬的韁繩,將韁繩掉到了地上,馬將車子差點兒拉下了懸崖。父親大怒,氣得揚起馬鞭,將子騫猛打。子騫的棉衣被打破了,內(nèi)面的蘆花飛了出來。父親這才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責罵后妻,要將狠毒的女人趕出家門,將這個心惡女人休掉。后妻像木頭一樣,呆呆地立著,羞愧得無話可說。子騫跪在父親面前,哭著勸父親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請不要趕走母親。”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這句話不知讓多少人所為之動容,就是閔子騫的繼母也被感動后悔不已,從此待閔子騫如親子,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偉大所在。
正所謂“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現(xiàn)在的我們應該更要孝敬父母,更何況孝道是我們的悠久文化和傳統(tǒng)美德,但事實好象有點相反,歷史的寶貴財富并沒有得到部分現(xiàn)代人的認同,甚至有的人還要父母來“孝敬”他們,在他們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經(jīng)地義要養(yǎng)他們,要為他們做牛做馬的觀念。只要自己逍遙快活就夠了,把他人的苦難置之度外。但他們可否想過十月懷胎的痛苦和把一個小嬰兒拉扯大的艱辛,難道這也能讓人所忘卻嗎?如果這些都不能感化他們的鐵石心腸,那他們只能得到社會的唾罵和拋棄。
孝心無價,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要時刻謹記,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們的傳統(tǒng)美德發(fā)揚光大。
有關(guān)孝道的作文三
古人有云:“羊有跪乳之義,烏鴉有反哺之恩,況乎人?”中國漢字往往形簡而意深。“孝”這一字,上部分為“老”,下部分為“子”。“子”背父母,意即子能承其親,并能順其意。自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對我們的養(yǎng)育便是恩重如山,而“孝”則是我們回報父母的最好方式。
漢文帝劉恒以仁孝之名,聞于天下。雖身居帝王之位,侍奉母親卻從不懈怠。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用的湯藥,都必須由他親口嘗過后才放心讓母親用。他在位共24年重德治、興禮儀,使得西漢社會穩(wěn)定、人丁興旺、經(jīng)濟發(fā)展。而他與漢景帝的統(tǒng)治時期也被譽為“文景之治”。
帝王之軀,也為人子。“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很高的地位。它不僅是一個人行為的準則,也是衡量一個人品德的重要標志。孝子的故事在我國古代比比皆是。
朱壽昌,宋代天長人,七歲時,生母劉氏被嫡母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時,朱壽昌在朝做官,曾經(jīng)刺血x寫《金剛經(jīng)》,行四方尋找生母。幾經(jīng)曲折,好不容易得到線索后,他決心棄官到陜西尋找生母,并發(fā)下誓言不見到母親永不返回。終于,朱壽昌在陜西遇到了生母和兩個弟弟,母子歡聚,一起返回,這時他母親已經(jīng)七十多歲了。
血濃于水,時間的距離無法淡化親人的思念。眾里尋親,因為我們是這世上最割舍不下的緣分。
“百善孝為先”,“孝道”總在不停的延續(xù),由古至今。一個平凡的女孩,孟佩杰,有著一個不幸的童年:五歲父親去世,母親重病,無奈將她送人領(lǐng)養(yǎng)。三年后養(yǎng)母癱瘓,養(yǎng)父離家出走,此后杳無音訊。八歲的孟佩杰開始為生計操勞,承擔起侍奉養(yǎng)母的重任。她每日悉心照料養(yǎng)母,為她洗漱梳頭、換洗尿布、涂抹膏藥。十幾年來,不離不棄,直到考上大學還是如此。
盡孝何難?不過是像父母照顧你一樣照顧他們,滿足一下老人們的愿望,讓他們渡過一個開心幸福的晚年。
古話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我們還能等待嗎?
有關(guān)孝道的作文四
何為孝?孝經(jīng)有言道:“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此乃孝也。
孝,不只是簡簡單單的為父母洗衣疊被、端茶送水,而是讓父母有所精神寄托。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后能事親。”可見為父母做一些簡單的瑣事本就是我們應該做的讓父母開心才是孝。
世界上有許多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節(jié)日,有些許小節(jié)日已經(jīng)被遺忘而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卻被從國外傳到中國,這足以說明孝之一字在中國的影響。古時候有一個關(guān)于孝的故事,講的是晉朝時期,有個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年時失去了母親。后來繼母朱氏對他不慈愛,時常在他父親面前說三道四,搬弄是非。他父親對他也逐漸冷淡。王祥的繼母喜歡吃鯉魚。有一年冬天,天氣很冷,冰凍三尺,王祥為了能得到鯉魚,赤身臥在冰上。他渾身凍得通紅,仍在冰上禱告求鯉魚。正在他禱告之時,他右邊的.冰突然開裂。王祥喜出望外,正準備跳入河中捉魚時,忽從冰縫中跳出兩條活蹦亂跳的鯉魚。王祥高興極了,就把兩條鯉魚帶回家供奉給繼母。他的舉動,在十里鄉(xiāng)村傳為佳話。王祥用孝感動繼母,他的故事也流傳為后人得知,他的孝讓人佩服。
“孝,乃百行之本,眾善之初也。”孝不分老少、富貴貧賤,是人人可行可做的。愿我們能牢記這些話。及時把握行孝的機會,切莫等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悲慟,至此追悔已遲。
有關(guān)孝道的作文五
孝敬父母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從黃香溫席到魯迅寄書慰母,再到如今生活的點點滴滴。在我國上千年的歷史發(fā)展長河里,這一美德不斷被傳承,這一品質(zhì)不斷被發(fā)揚。
陳強斌,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小人物。自母親患上老年癡呆癥開始,就將母親綁在身后,騎著電瓶車每周往返于30公里的山路中去工作,堅持照顧母親,不離不棄。其實,陳強斌做的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他只是將而是母親為他做的都在母親需要時再做一遍罷了。但,這件事卻觸動我們每個人。孝,其實很簡單,就是待之以禮。但正是這千千萬萬個待之以禮換來了一個個解決人口老齡化相關(guān)問題的大愛。
我國從建國以來就不斷就養(yǎng)老問題進行創(chuàng)新改革,想盡一切辦法解決養(yǎng)老問題,孝敬每個老人,讓每個老人老有所養(yǎng)。不光是這樣,我國還十分重視孝敬老人的宣傳工作,樹立尊老愛老的風向標,形成“孝敬老人,人人有責”的社會氛圍,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
孝敬老人,雖然是我國的傳統(tǒng)美德,但不是我們的專利。德國偉大的思想家恩格斯,因為怕母親傷心生氣,不與兄弟爭奪財產(chǎn),依然選擇放棄。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曾為歌頌母親寫過無數(shù)個詩句。孝敬父母在國外也很常見,雖然我們有著不同顏色的皮膚,但孝是不分國界的,因為我們善待老人的心是一樣的。
但,這世上總會有些特例。某個人,年輕的時候放蕩不羈,目中無人,從不把長輩放在眼里。直到老的時候,兒子也向他對待自己父親的方式對待自己,嘗到被自己孩子嫌棄的滋味的時候才明白當時的自己是多么無知,才明白孝敬長輩是多么重要。沒有一個人愿意在無助中孤獨離去,沒有一個人愿意讓自己所愛的人嫌棄自己。我們總青春不再,鬢發(fā)發(fā)白的時候。所以,我們理應善待每一個老人,用自己的真誠幫助他們。
“百善孝為先”,孝是對長輩的回報,也是對社會的回報,只有孝敬老人,讓這一傳統(tǒng)美德流傳下去,我們才不會有老無所養(yǎng),老無所依的一天。
孝,很簡單,它可能是一句問候,一個動作,一個眼神。
孝,又很難難到?jīng)]有幾個人可以堅持,難到讓一個國家手足無策。
有關(guān)孝道的作文六
“孝”,這是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愛這個千姿百態(tài)的世界里,又有多少真正的落實了呢?
在我上小學的時候,記得有一次——母親節(jié),老師讓我們回家后為媽媽洗一次腳后,寫上一篇“為母親洗腳后的感受”的作文。回到家后,我也沒有為母親洗腳,到晚上寫作文的時候,頭腦中一點頭緒也沒有,怎么辦呀?我想了半天也想不到,索性就從網(wǎng)上抄了一篇來寫,在第二天,我交給老師后,老師說我寫的棒,進步突飛猛進,富有真實情感,并且在課堂中當范文讀了我的作文,。之后,我的頭腦中有一絲絲的羞愧閃過。不過,之后也隨風飛走了,因為我想:我抄就抄,我就不信就只有我一個人抄,哼!
現(xiàn)在,我踏進了初中的校門,我感到很開心,因為我有幸來到了77班,有幸接受了師艷龍老師的教導,每天在教室中接受《弟子規(guī)》的教育,每天宣讀感恩詞及七十七班建班原則,并且我們把孔老夫子請到了教室中,為他三鞠躬。同時也同過老師的教誨,讓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孝”的蘊含和真諦。其中,在《弟子規(guī)》中所講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則須順承……”在這些里面所講到:父母叫我們,我們要立刻去,不要慢慢吞吞的,父母責怪我們,我們要虛心接受,心中不要有不滿和反抗。所以,我們要孝順父母,孝順老人的化,就要做到,無論我們在做什么,都要為他們著想,都要順著他們,不要讓他們在為我們操碎了心,傷透了心,從而有了白發(fā)的出現(xiàn)。
讓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不要常常把“孝”字掛在嘴邊,而是要把“孝”字,放到生活實際當中去,讓“孝道”體現(xiàn)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從現(xiàn)在開始,讓我們一起努力,加油吧!!
【有關(guān)孝道的作文】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