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讀后感的作文錦集十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后感的作文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后感的作文 篇1
這個暑假我讀了《三個火槍手》這本小說。我完全被故事情節所深深吸引,文章作者大仲馬以他獨特的構思所打動了我。故事曲折離奇,非常扣人心弦,讓讀者和主人公一起喜怒哀樂,和主人公一起進入這美麗的故事中去。
故事描寫的17世紀的法國,政治者爭權奪利,矛盾重重。主人公是一個法國小子達達利昂,他善良淳樸聰明,一次又一次把自己的朋友從危險中拯救出來,一次又一次打破紅衣主教的陰謀。說到這里就不得不提到達達利昂的三個朋友——三個火槍手:阿多斯,波爾多斯和阿拉米斯。阿多斯,波爾多斯,阿拉米斯是三位非常好的朋友,他們正直、勇敢,為了朋友可以不惜一切代價。大家同仇敵忔,一起戰斗敵人,結果他們以勝利而告終。
讀了《三個火槍手》,我印象最深的是這四個小伙子不畏艱苦的精神,正是這樣,他們才能從一個又一個危險與困難中走出來。這使我不由的想起那件事:
那還是我上學期在學校錫劇團的時候發生的事。有一次,我們要去參加一次重大的在展演,而我們又沒有新節目。時間又很緊迫,我們只能在這短短的幾天時間內排出一個新節目。第一天,老師教場,雖然幾遍聽下來,只有三分之一聽得懂,可我們還是在一次一次的學著。整節課下來,大概的咬字我們都清楚了,剩下的就是唱腔和音調了,老師說只需要稍稍糾正一下就可以了。
第二天,老師教動作,整套動作下來,我們還有點懵,可跟著老師慢慢的做,竟然一學就學了一大半,可誰又會知道這一大半的成功是多少人咬牙堅持下來的呀!后面的一小半,我們也努力地學完了。回家后,我一個人在家回憶老師教我唱戲的情景,一個人練唱、練動作,直到很晚我才睡覺。就這樣,第二天的任務也圓滿結束。第三天,我們把整個節目彩排了好幾遍,直到老師滿意為止。第四天,我們正式站上了展演的舞臺,燈光下,我們身著美麗的戲裝,以優美的動作,婉轉的唱腔,贏得場下陣陣掌聲。這都是我們咬牙堅持、埋頭苦練出來的。而誰又知道我們為什么沒有放棄訓練呢?是因為那顆勇往直前、不畏艱苦的心,一次次告訴我們不能半途放棄。
看完這本書后,我對書中的內容回味無窮,我還堅信: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有著許許多多的困難在等待著我們,但只要我們不畏艱苦、堅持不懈,任何難關都會度過的。
讀后感的作文 篇2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總有一些“好事者”,樂此不疲地關注身邊萬物的成長,并且躬下身姿,細致觀察,以友善、恭謙之心和動植物們交結朋友,并用手中的筆記錄它們的行蹤。其中,美國田納西州西沃恩南方大學生物學教授哈斯凱爾就是這樣一個人物。他在《看不見的森林》這部具有生態學與文學雙重特色的作品里,忠實地敘述了身邊自然界物種之間鮮為人知的各種生存之道。
哈斯凱爾是一個學識淵博且很有人文情趣的學者,其文筆細膩、語言生動、表述準確。他并不滿足于曲高和寡的文獻研究,而是津津樂道地把眼光投向了大學附近的一小片森林,并將這塊荒地命名為“壇城”,在這座“自然城邦”里,他密切關注著春夏秋冬動植物們的生存方式。隨后,他將觀測感悟整理成教學資料,在課堂上與學生分享。而所有的資料編在一起,則有了這本《看不見的森林》。
《看不見的森林》一經出版,就引起美國各方的關注,并獲得美國國家學院最佳圖書獎、美國國家戶外圖書獎等各種獎項,且入圍普利策獎非虛構類最佳作品。眾所周知,這種生態與人文跨界的作品,若想出彩談何容易,這考驗著作者的科學認知、人文素養和文字功底。此書之所以斬獲諸多榮譽,一方面表明本書內容與文筆經得起檢驗,另一方面也表明自然生態之問題,已經逐漸由邊緣走向中心,被全社會所關注。
正如本書副標題“林中自然筆記”,這是一本生態觀測筆記。書中,身為生物學家的哈斯凱爾,以一年的時間為主線,在每次的觀測中,試圖揭開森林里動植物的生長、生存規律及其未來的命運。“壇城”是名副其實的自然城邦,也是整個自然界的縮影。書的每一章節中,都以一次簡單的觀測結果作為行文之起點,比如藏在落葉層里的火蜥蜴,春天里野花的初次綻放等。通過這些觀測,哈斯凱爾編織了一張動人的生態網,向人們耐心解釋最小的微生物和最大的哺乳動物相互生存、相互依賴的科學結論,并剖析了延續數千年甚至數百萬年的生態系統是如何形成的。此外,他每天都會在這座“自然城邦”里漫步,梳理動植物之間盤根錯節的敵友關系。每一次踏進壇城這座自然城邦,對哈斯凱爾而言都象征著人類與自然的親密對談。
閱讀本書,不僅像經歷了一次探尋物種奧秘的旅行,更會被哈斯凱爾精湛的文筆和科學見解深深折服。例如第一篇“伙伴關系”中,他把觀測點瞄準并不顯眼的地衣。生物學中,地衣是低等植物,因為匍匐于大地和巖石之上,和挺拔偉岸的大樹無法相提并論。然而,哈斯凱爾認為地衣是生命力極強的物種,其頑強的生命精神非其他物種所及。他寫道:“地衣并不像動植物一樣依賴于水,在潮濕的天氣里膨發,在空氣干燥時癟縮。地衣細胞在冬天睡得不沉,冬季只要天氣稍稍放暖,它就能快速恢復生機。”更為難得的是,哈斯凱爾對自然物種的觀測不僅富有人文之意蘊,而是從生命科學層面,對物種起源演化、生長規律、生命基因進行了嚴謹理性的梳理。因為在哈斯凱爾的眼中,自然界中的物種都有著獨特的生存之道。
作者試圖構建起令人耳目一新的“自然城邦”。在這個城邦里,動植物相互依存,卻又按照各自的生活方式生存,這里有寧靜也有喧嘩,有強者也有弱勢,有豐饒也有貧瘠,有尊貴也有卑微。哈斯凱爾在這座自然城邦里,找不到人類的高貴感和優越感。同時,也給讀者以啟示:在大自然這個完整的生態系統中,所有的物種都有存在的理由和價值。人類也應盡力維持,而不是打破物種之間的平衡關系。
讀后感的作文 篇3
那天去書店,我從一大堆世界名著中挑了一本很薄的書,名字叫《麥田里的守望者》,在我拿起這本書時,我沒有想到這么薄的一本書會對我產生這么大的影響,使我感觸很深,我覺得這本書的形式和內容都很出色。 美國的五十年代是一個相當混亂的時期,二戰的陰云尚未散去,冷戰硝煙又起。一方面科技發展迅速,而另一方面,人們缺乏理想,意志消沉,在自己無力改變的社會大背景下,過著混混噩噩的生活。于是,垮掉的一代出現了,霍爾頓就是其中的一員,他抽煙酗酒,不求上進,但是,他還不至于淪落到吸毒,群居的地步,因為在他心底,一直還存有美麗而遙遠的理想———做一個麥田里的守望者。
我們生活的這個國度,這個時代正處于巨大的變革之中,一切都在日新月異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說,這與50年代的美國確實有些相象。社會不斷進步,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發生變化,很多人開始迷茫,消沉,他們逐漸遺忘自己的理想,沒有了最初的熱情,開始向往平庸。 我們是一群生活在新時代的孩子,自然已經習慣了困惑和煩惱,但是我們應該集中精神看準我們的前方,我們的路,我們應該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假如霍爾頓沒有他純潔的理想,那他就會墮落到底,是他的理想讓他活下來。理想是人的指路明燈,它帶著人走向未來,走向光明。我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縱然生活讓我們這代人有些迷惘和彷徨,但一切不過是暫時的,不就都會過去,我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我們的理想。 是的,有理想就有希望,希望就在明天,明天會更美好!
讀后感的作文 篇4
最近我讀了學校推薦的一本書,叫做《藍天下的課桌》,讀完后,使我受益匪淺。原來,與我們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的同學,還有那么多交不起學費的,還有那么多是生活在單親家庭的。我不禁感嘆到:原來現在我們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啊!
在本書中寫的孩子里,最讓我百感交集的就是魯達欣了,他父親早早就去世了,母親患有嚴重的心臟病。生活在這樣的家庭里,魯達欣并沒有自暴自棄,反而勇敢的去面對這一切,他承擔起了繁重的家務,并且還非常孝敬自己生病的母親。
魯達欣十分的懂事,他在空閑的時間經常去拾荒,用拾荒賺來的錢給自己交學費。他身上的衣服都是被人送的,顯得很舊。所以班上的調皮男生和他吵架時總會嘲笑魯達欣的衣服,但是這些魯達欣都默默的忍受了。終于有一次,一位男生和他吵架時,嘲笑魯達欣的媽媽是個拾荒的,他終于忍受不住了,對嘲笑他的同學說了一句:“是的,我是窮,窮怎么了,我的成績比你好。”從那以后,那個同學就不敢再嘲笑他窮了。
雖然他家里很窮,但是他懂得要認真學習,成績總是名列前茅。俗話說的好“人窮志不窮”,在魯達欣身上,我看到了這樣的好品質。
魯達欣寫下的一句話最讓我感動:溝算什么呢,坎算什么呢,走過去,頭上依然是藍天,腳下依然是大路。這句話是他在報紙上看到的,所以寫下來激勵自己,頗有點“任風雨來襲,我自巋然不動”的味道。告訴我們,只要你勇敢面對人生路上的坎坷,挫折,永不言敗,就一定能成功的。魯達欣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的例子。
想到這,我情不自禁地慚愧起來,比起魯達欣我顯得好渺小,好脆弱。在家里,我是什么事也不會做,一遇難題就退縮的孩子。就拿今天的一件事來說吧!今天我在做英語題時,因一道題目比較難,我想了又想都沒有想出來,便毅然放棄了。哎,比起魯達欣,我……羞愧不已。
但愿,與我們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自強不息的農民工子女能像被壓在石塊和瓦礫下面的小草一樣為著向往陽光,克服一切阻力,憤然向上。讓我們一同為了夢想,起飛!
讀后感的作文 篇5
一看見這個題目,你肯定會想:“《同窗情》是寫同學之間情誼的。”那么,這是怎樣的情誼呢?下面我就來告訴你,這篇文章講一所中學有個女同學,因嚴重腿病需要治療,她的家里付不起昂貴的醫藥費。在這時,全班同學用上街賣報的錢給她付醫藥費。學校同學知道后,紛紛捐款給她,終于讓她做完了手術。
看完這篇文章,我完全被他們那種互相幫助的精神所感動了。同時,我也想起了給山區捐款的一件事。那時,學校里號召我們給山區那些讀不上書的孩子們捐款。我回到家對媽媽一講,媽媽邊給我錢邊對我說:“山區那些孩子真可憐,像樣一點的黑板、桌椅、教室一樣也沒有,有時只能拿樹權在沙土上寫字,比起你們來真是天壤之別!”我聽了心里酸酸的,不禁想:“我們雖然過上了好日子,可也不能忘了他們呀!”我默默地接過錢,趕緊上學去交給老師。現在回想起來,我真高興,因為當初我做了件好事。 山區的同學和我們雖然不同班,不同校,但同是國家的未來,同是“明天的太陽”,我們之間也要互幫互助,使同窗情在我們之間長存。
我喜歡《同窗情》這篇文章,我把它定為我——一個少先隊員應有的基本標準。我把它放在最顯眼的地方,經常讀讀想想,以此來提醒自己:同學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我曾抄錄了培根的一句名言:“友誼對人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沒有友情,生活就不會有悅耳的和音。”是啊,我們班同學中誰在學習上有了困難,別的人總會伸出援助之手;誰過生日或生了病,總會收到幾件小禮品或慰問信……我們要讓這種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同窗情越來越濃厚,使我們班級像個充滿溫暖的大家庭。
讀后感的作文 篇6
“你什么也靠給我”這是他的豪言壯語。“在敵人眼皮子底下,竟像一個沒事人”是他的英雄氣概。“渾身沒有多少肉,干瘦的像老了的魚鷹”的他卻有著高漲的愛國熱情。他,在抗日戰爭中憑借這自己薄弱的力量保護著家鄉,保護著蘆花蕩!
一個年近60歲的老頭子,有著短短的花白胡子和曬得干黑的臉。即使這樣,他還是能夠在敵人的眼皮底下自由的穿梭。按常理說,他應該到后方過著普通人的該有的生活,讓我吃驚的是他卻像青壯年一樣,英勇善戰,無所畏懼,渾身有著想打死XX鬼子的勁兒。
他有著讓人可歌可泣的愛憎分明的精神。他對素不相識的大菱二菱非常親切,但因為自己的一時大意讓大菱受了傷。他斬釘截鐵地對女孩們說:“他們打傷你,留了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老頭子對女孩們非常親切,卻對冷酷無情的日本鬼子恨之入骨。張他的意識中:中國人才是白洋淀真真正正的主人,這里容不得其他人在這片土地上撒野!
他有著強烈的自信心。每一次執行任務,他都不帶一槍一炮。他堅信自己有豐富的對敵經驗和水上本領。但同樣是因為這些,使自己過于自信,放松了警惕。在這次護送女孩進部隊的任務中讓大菱受了傷。“我沒臉見人”,一句簡單而真切的話,說出了他對大菱的愧疚。
魚香、米香、荷花的香,編織著蘆花蕩的靚麗風景;像要滴落下來的星,白綢子似的水鳥,迎風飄撒的紫色蘆花,這是蘆花蕩的色彩。這份美麗與嫻靜是屬于中國人的,不是外人可以肆意剝奪的。孫犁的《蘆花蕩》是抗日戰爭時期的獨特記憶。孫犁筆下的老頭子是個沒有豪言壯語的英雄,是那么的樸實無華,是那么的機智勇敢!在此之前,我一直認為戰爭只有殘酷與血腥,是不會像蘆花蕩這樣的如詩如畫,是蘆花蕩改變了我對戰爭的看法。
老頭子他雖然過于自信,但我覺得他是個真英雄,畢竟“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讀后感的作文 篇7
我覺得,在道德方面,東方更重視實踐而不是理論。老子說:“圣人行不言之教”。道德更多的不是用來講的,也講不出來。
所以論語中“仁”字凡一百零九見(《論語通譯》,人民文學出版社,徐志剛,序P3),但卻通篇沒有定論。孔子在教導弟子的時候,總是言傳身教,因材之異而施教。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弟子體會到什么是“仁”。或許后來孔子死了,他的弟子也老了,再傳弟子為了能讓后人能夠受到如師在側般的指導,才從師的生活中截出一個個片斷,整理出一部《論語》。
(當然,這純屬我的想象,沒有什么依據)正是因為《論語》來自生活,是生活鮮活的再現,所以我們才應該用一種獨特的方法去讀它。個人認為,與其風格比較像的一部書是晉代的《世說新語》。我們怎樣讀《世說新語》的?我想大多數人如果不是出于學術目的(例如需要寫一篇論文或讀書報道什么的),一定不會去分析它的中心,分析某段話是多么曲折地表達了一個多么深刻的學術理論——我們大都會把它當成一種生活的紀錄,以一種閑心來讀它。我覺得,其實閑談的心境才是最適合讀這樣的書的。讀到會意處,拊掌一笑,自然就理解了他要表達什么。或許比條條框框地分析加分解來得好一些。
當然,這是讀書的高境界。我做不到。若要用一句話來歸納《論語》講了什么,我覺得應該是“如何做人”。做人和做學問是不同的。做學問也許還能在紙上做,做人卻只能到生活中去做了。讀教人做人的書,自然要放到生活中去讀而不是僅僅在紙上讀,到故紙堆中去尋找疑問的解答。
讀后感的作文 篇8
這本書是伍美珍姐姐寫的。這本書的主人公是陽光開朗的杜子騰。
六(5)班的秦大博,杜子騰和錢青毛,居然成立了狗仔三人組,專門刺探和編造同學的緋聞為樂子,甚至連老師也不放過。一時間,緋聞和謠言滿天飛,大家的態度也很復雜,即表示生氣,同時又忍不住好奇。可是……,最終的事實卻讓人哭笑不得,而三個狗仔隊也意識到了自己對別人所造成的傷害,他們決定新成立一個組織——航天三人組。
通過這本書,我知道了不要過分的幫別人編造緋聞,那樣,會弄得大家十分掃興。
讀后感的作文 篇9
我讀過的書很多,但在書籍的海洋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本《綠屋的安妮》。安妮那天真、活潑、聰明、頑皮和善言的形象使我至今難以忘懷。
《綠屋的安妮》是加拿大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馬利創作的。它講述了一個孤兒的故事:愛德華王子島上有一對老兄妹,他們本想收養一個男孩,卻鬼使神差的收養了一個名叫安妮的小姑娘。安妮活潑好動、不拘小節,從此,發生了許多出人意料和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在我的眼里,安妮是個熱愛自然、渴望親情的女孩子,雖然有些人厭煩她愛說話的性格,但我很愿意與她成為好朋友,這樣我的生活就會變得妙趣橫生了。我欣賞安妮奇特的想象力:她把櫻花樹和白樺林,想象成身穿婚紗的新娘子;“林陰道”想象成“白色的歡樂之路”;“巴里的水池”想象成“閃光的小湖”,從中我體會到了不幸的安妮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書中最令我感動的地方是:安妮面對生活中種種困難都不放棄自己的理想。她在學習上十分努力刻苦,成績名列前茅,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一所大學,卻因為養母的眼睛不好而放棄[學業,陪伴養母,可見安妮是個十分孝順的女孩子。
在這本書中,我學到了很多的道理:在生活中,無論遇到什么樣的挫折與困難,我們都要以樂觀的態度去面對,正如安妮一樣,她坦然的面對發生的一切,所以生活的十分快樂;做事情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千萬不要放棄······但是,在生活中,我卻缺少安妮的品質,特別是在學習方面,我常常是遇到一個難題就不去思考,導致見的題型少,考試時做題速度較慢。但從讀了這本書后,我已在心中下定決心:遇到困難不退縮,堅持不懈打倒它!
《綠屋的安妮》是一本好書,它帶給我的不僅是知識,還有做人的道理!那發生的一件件事情在我的腦海中不斷浮現,至今記憶猶新······
讀后感的作文 篇10
“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臺。”這是一句佛語,向我們訴說了誠實的重要性。
文中的主角王貞虎,是市里一家醫院的心臟科實習生。三個月實習期滿后,醫院里要從他們五個人中選幾位出來做醫生,而考試題目則是只用吳大夫的聽診器來聽診心臟僧帽瓣硬化癥患者,王貞虎的伙伴們都說出了自己的答案,但王貞虎卻什么也沒聽到!吳大夫問他聽到了什么,他只好說自己什么也沒聽到。就在他準備離開時,卻被錄用了!原來,吳大夫在里面塞了棉花,想看看他們是否撒謊,最后,王貞虎寫下了這樣一句座右銘:“做一名心無雜音的人,去聽診每一個生命!”
《聽出心靈的雜音》讓我知道,我們要保持一顆平靜如明鏡的心,對自己“內心深處的雜音”,我們要勇敢說一聲“不”,才能問心無愧。
記得我五年級上了第一單元的時候,我特別喜歡看書,并且邊讀邊記,可是那時家里不讓我買本子,怎么辦呢?就在我不知該如何是好時,卻突然有了主意……放學了,我趁老師和同學都不在時,偷偷從后面的柜子里拿了一本本子,幾天過去了,老師和同學似乎并沒有發現我拿本子的事。可是我卻幾天沒有睡好覺,心里總是七上八下的。在探聽到這個本子多少錢時,我便從自己的零花錢里掏了出來,真誠地跟章老師說明事情后把錢交給了老師。章老師笑了,并把錢還給了我,說:“你用你的誠實換取了本子,你這么喜歡看書做記錄,那這個本子老師就送給你吧!”望著章老師遠去的背影,我淚流滿面。
后來,我把這個本子十分小心地收藏了起來,對我來說,它不止是上本子———更是一種誠實的標記,在我生活中不斷提醒我:做人要誠實!
【讀后感的作文】相關文章:
讀后感作文04-10
讀后感的作文06-09
讀后感作文06-18
讀后感的作文01-27
讀后感作文精選:《歐洲筆記》讀后感12-25
《童年》讀后感_讀后感作文800字06-29
讀后感作文:《云南看云》讀后感12-26
童年讀后感作文600字_讀后感03-08
童年讀后感作文700字_讀后感03-08
《童年》讀后感作文700字_讀后感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