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文寫作的說明方法
相信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特別是作為常用文體的說明文,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法的介紹事物、解釋事物的文體。要求使用一定的說明方法,如定義、分類、舉例、數據、圖表等。那么應當如何寫這類型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明文寫作的說明方法,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分類別、列數據、作比較、畫圖表、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引資料等10種。寫說明文要根據說明對象的特點及寫作目的,選用最佳方法。下面分別加以說明。
(1)舉例子。
舉出實際事例來說明事物,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以便讀者理解,這種說明方法叫舉例法。如:
一般人總以為,年齡稍大,記憶能力就一定要差,其實不然,請看實驗結果:國際語言學會曾對9至18歲的青年與35歲以上的成年人學習世界語作過一個比較,發現前者就不如后者的記憶力好。這是因為成年人的知識、經驗比較豐富,容易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建立廣泛的聯系。這種聯系,心理學上稱為“聯想”。人的記憶就是以聯想為基礎的,知識經驗越豐富,越容易建立聯想,記憶力就會相應提高。馬克思五十多歲時開始學俄文,六個月后,他就能津津有味地閱讀著名詩人與作家普希金、果戈里和謝德林等人的原文著作了。這是由于語言知識豐富,能夠通曉很多現代和古代的語言的緣故。
這段文章要說明的是:年齡稍大,記憶力不一定就差。為了說明這一點,作者先提供了實驗結果,又分析了原因。到此為止,未嘗不可,但不夠具體,也缺乏說服力,于是,又舉出了一個實例:馬克思在五十多歲的時候,只用六個月時間便精通了俄語。這樣一來,內容具體了,說服力增強了。
說明文中的舉事例的說明方法和議論文中的例證法,都可以起到使內容具體、加強說服力的作用。但二者又有區別。議論文中的事例,是用來證明觀點的,說明文的事例,是用來介紹知識的。
運用舉事例的說明方法說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適量性。
(2)引資料。
為了使說明的內容更充實具體,可以引資料說明。引資料的范圍很廣,可以是經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諺語等。
(3)作比較。
說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較中顯現出來。
在作比較的時候,可以是同類相比,也可以是異類相比,可以對事物進行“橫比”,也可以對事物進行“縱比”。
(4)列數據。
為了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還可以采用列數據的方法,以便讀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數字,一定要準確無誤,不準確的數字絕對不能用,即使是估計的數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據,并力求近似。
(5)分類別。
將被說明的對象,按照一定的標準劃分成不同的類別,一類一類地加以說明,這種說明方法,叫分類別。
分類別是將復雜的事物說清楚的重要方法。
運用分類別方法要注意分類的標準,一次分類只能用同一個標準,以免產生重疊交叉的現象。例如:“圖書館的藏書有中國的、古典的、外國的、科技的、文學的、現代的以及政治經濟方面的等。”這里用了不只一個標準,所以表達不清。正確的說法應該是:
圖書館的藏書,按國別分,有中國的、外國的;按時代分,有古典的、現代的;按性質分,有科技的、文學的以及政治經濟方面的等。
這樣,每次分類只用一個標準,就眉目清楚了。
有的事物的特征、本質需要分成幾點或幾個方面來說,也屬于分類別。
注意,運用分類別方法,所列舉的種類不能有遺漏。
(6)打比方。
利用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事物的性狀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的說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說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同修辭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辭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說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則不宜使用。
(7)摹狀貌。
為了使被說明對象更形象、具體,可以進行狀貌摹寫,這種說明方法叫摹狀貌。
(8)下定義。
用簡明的語言對某一概念的本質特征作規定性的說明叫下定義。下定義能準確揭示事物的本質,是科技說明文常用的方法。
下定義的時候,可以根據說明的目的需要,從不同的角度考慮。有的著重說明特性,如關于“人”的定義;有的著重說明作用,如關于“肥料”的定義;有的既說明特性又說明作用,如關于“統籌方法”和“應用科學”的定義。
①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級動物。
②肥料是能供給養分使植物生長的物質。
③統籌方法,是一種安排工作進程的數學方法。
④工程技術的科學叫做應用科學,它是應用自然科學的基礎理論來解決生產實踐中出現的問題的學問。
無論從什么角度考慮,無論采用什么方式,只要是下定義,就必須揭示事物的本質,只有這樣的定義才是科學的。比如,有人說:“人是兩足直立的動物。”這個定義就是不科學的,因為它沒能揭示事物的本質。“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級動物。”這才是科學的定義,因為它揭示了人的本質。
(9)作詮釋。
從一個側面,就事物的某一個特點做些解釋,這種方法叫詮釋法。
定義法和詮釋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語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區分呢?一般來說,“是”字兩邊的話能夠互換,就是定義;如果不能互換,就是詮釋。
例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級動物”這句話,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級動物是人”,意思不變。“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種固態降水物”這句話,如果改為“云中形成的固態降水物是雪”就不成。由此可以辨別,前一句是定義說明,后一句是詮釋說明。
(10)畫圖表。
為了把復雜的事物說清楚,還可以采用圖表法,來彌補單用文字表達的缺欠,對有些事物解說更直接、更具體。
一篇說明文單用一種說明方法很少,往往綜合運用多種說明方法。采用什么說明方法,一方面服從內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選擇的自由。是采用一種說明方法,還是采用多種說明方法,是采用這種說明方法,還是那種說明方法,可以靈活,不是一成不變的。
拓展:說明文寫作技法
所謂敘述舉例,就是通過記敘文字來列舉實例,是記敘方式在說明文中的巧妙運用。所舉事例,因文而易,或事實,或傳說,或掌故,均無不可,從而為說明造成某種鋪墊,把事物的特征說得要生動、更明白、更具體。
這種技法在說明文中的運用位置,大致有三種情況:一是用于文章開頭,在說明之前先敘述舉例,通過具體實例為下文說明鋪墊張本,提供說明材料;二是用于文章中間,即說明中夾敘事例,以實例作為上文或下文的印證,使說明有據可依,有例可證;三是用于文章結尾,即說明之后再敘述事例,通過事例為全文作結。這三種情況,中者最多,后者最少。
敘述舉例可多可少,文字可繁可簡,具體運用又有兩種情況:一是敘述比較詳盡,事例比較具體,因而文字較多,這種情況,適用于說明那些比較生疏的事物,不詳述不足以使人明白;二是敘述比較簡單,事例比較概括,因而文字則較少,這種情況,適用于說明那些人們熟知的事物,點到為止,無須贅述。例如,《從甲骨文到縮微圖書》的第二節,就運用了比較詳盡的敘述舉例法:
那是清朝光緒25年,有一位叫王懿榮的官員得了病。他懂得醫道,每次抓來的藥,都要親自看過,然后煎熬。有一次,他偶然在一味叫做龍骨的藥上面,發現有許多好像文字的東西,他感到驚訝,于是把這家藥鋪里刻有這種文字的龍骨全買下來,憑著他對中國古文字的很深的造詣,考證出這些龍骨是殷商時代遺留下來的烏龜殼和牛的肩胛骨,上面刻的文字就是那時使用的文字。
這段文字,以事情發展為順序,以發現甲骨文為線索,有頭有尾,具體細致地記敘了王懿榮發現并考證出甲骨文的過程,交代了我國書籍發展的源頭,既點明了該文題目的前半部分,又為下文具體說明我國書籍的演變發展經過作了很好的鋪墊。作者之所以對書籍的雛形甲骨文作這樣詳細的敘述,主要是因為一般讀者,尤其是初中學生,對它知道得甚少的緣故。
說明文中,敘述舉例的內容必須與所說明的對象有某種密切關系,如上面說到的甲骨文就與文章說明的對象書有直接關系。何處敘述舉例,時機位置要適當。敘述舉例的文字能簡則簡,就全文來說,它從屬于說明,不能反客為主,沖淡了說明的主題。
【說明文寫作的說明方法】相關文章:
說明文的寫作方法及技巧11-15
關于說明文寫作方法11-16
介紹說明文的寫作方法11-28
說明文的說明方法05-04
說明文的說明方法與作用06-16
說明文的說明方法舉例04-09
常見說明文的說明方法09-25
說明文的常見說明方法03-07
太陽說明文的說明方法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