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應用文寫作基礎知識
導語:應用文是人們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中所應用的簡易通俗文字。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應用文寫作基礎知識,希望對你有幫助!
【應用文寫作基礎知識】
那么,到底什么是應用文呢?
關于應用文的概念, 1979 年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辭海》的解釋是:應用文是人們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中所應用的簡易通俗文字,包括書信、公文、契約、啟事、條據等。定義很簡單,但沒能概括出應用文的本質特征,僅僅指出應用文的“簡易通俗”,這才只是應用文的一些方面,而不是全部特征。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頒布的《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中對公文的定義,推廣開來,應用文的定義應為:應用文是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以及人民群眾在日常工作、生產和生活中辦理公務以及個人事務時,交流情況、溝通信息,具有直接實用價值和慣用格式的一種書面交際工具。這個定義規定了應用文的本質特征,使它明顯區別于其他文體,又涵蓋了應用文的基本特性。
應用文的起源至遲可以追溯到殷商社會晚期,也就是距今 3000 多年前,可以說我國有初步定型文字的最初年代也就伴隨著有了應用文的使用。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辭,商周時期的鐘鼎文,《周易》中的卦、爻辭等,都是應用文的原始形態。所以,如果說,神話是中國文學的“祖先”,那么甲骨文則是應用文的“祖先”了。
應用文的使用非常廣泛,幾乎涉及各個領域、各個部門、各個階層、每個個人。比如,科研單位的人員,需要用學術論文;政府機關指導工作,需要用公文;工商企業經營,需要用合同;打官司,需要用訴狀;即使個人今天生病了、不能上課,也需要用到請假條;……。相對于其它文體來說,應用文的使用頻率要高得多:許多人可以一輩子不寫小說、劇本、詩歌、散文,但他在工作、生活、學習中卻免不了要寫應用文,小到寫張請假條,大到計劃、總結、論文等。正如 葉圣陶 先生所說的那樣:“大學畢業生不一定能寫小說詩歌,但是一定要能寫工作和學習中實用的文章,而且非寫得既通順又扎實不可。”
可以這么說,應用文使用的廣泛,已經到了無所不在的程度。今天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應用文是任何企事業單位和個人日常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工具。
應用文同別的文體比較,有共性,也有個性。共性是他們都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都要謀篇布局、用詞造句、使用標點符號,講究條理性、邏輯性,同樣使用敘述、說明、議論等表達方式,要求準確、鮮明、生動的文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教學內容:
第一節 應用文的主題
應用文寫作基礎知識既有與一般文體寫作的共通之處,更多的是其在寫作知識運用上的獨特性,只有掌握其獨特性,才能正確、規范地寫好應用文體。
主題先行性
一、主題的特點 主題單一性
主題顯露性
應用文的主題就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建議。其主題是十分明確直接的,主題的確立大多不是寫作者有感而發,而是應客觀實際的需要,為解決實際問題而產生的,由此可以說應用文主題就是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因此應用文的主題具有以下特點:
文學作品的主題是從生活中、從已獲取的材料中提煉出來的,往往反對主題先行。而應用文主題的確立與文學作品主題的確立不同,其主題確立在全文寫作之前,所謂“意在筆先”。因為應用文總是先產生了具體問題而后產生寫作的需求,而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結論往往也產生在文章寫作之前;同時執筆者的寫作行為往往也是被動的,是應解決問題而動筆,寫作的過程更是確切地體現主題。如《國務院關于同意黑龍江省調整哈爾濱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一文就是為答復《調整哈爾濱市部分行政區劃的請示》而寫的文章,表示同意請示提出的請求事項而作,主題一定是確立在寫作之前。
一般說文學作品的主題具有其復雜性,對主題的理解更呈多元化。然而應用文的主題則必須單一、明確,讀者對主題的理解不允許多元,而要求理解上的同一性,這樣才利于統一認識,更有利于問題的解決。如:《關于當代青年消費問題的調查報告》一文就消費觀念、消費現狀、消費趨勢和消費結構等四個方面,展開調查,盡管涉及面廣,材料較豐富,但文章緊緊圍繞“當代青年消費”這一中心,內容集中,一題一議,主題單一、明確。
文學作品的主題要求含蓄、曲折,令人回味。而應用文寫作就不同,要求直截了當地點明主題,表明態度,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和辦法,對文章所涉及的各類問題,必須有明確的觀點立場,應該怎么做,解決什么問題,達到什么目的,都要明確地表達出來。
標題顯旨
二、主題的表現方法 開頭點旨
結尾點旨
應用文主題的表達要做到明確、顯露。那么怎么才能做到主題從文章中顯露出來呢?下面就給大家介紹幾種表現方法:
標題顯旨,就是在文章的標題中直接點明主題。如《三季度物價水平再次轉降,出口增速趨于穩定》,這篇經濟活動分析報告的標題就直接點明了主題,讓人一看就大致明白了文章的主要內容,主題十分顯露。這不失為是一種使主題顯現的好方法。
這種方式是在文章的開頭或每一段落的開頭用簡短的語句陳述主題,使主題凸現出來。如《 2001 年經濟形勢展望》一開頭就指出: “展望 2001 年,經濟回升的勢頭還比較微弱,促進經濟的持續向好仍然需要克服許多困難。” 開宗明義,點明主題。再如《靠名牌贏得市場——關于深圳市飛亞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調查》一文在 “啟示:現代企業必須重視實施名牌戰略” 的小標題下,分三段來闡述這一問題,在每段開頭用段首句點明主旨:第一段的段 首句: 實施名牌戰略是提高產品質量、提升企業品味的內在要求。 第二段的段首句: 實施名牌戰略是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尤其是國際市場競爭的客觀需要。 第三段的段首句: 實施名牌戰略是增強國家經濟實力的重要手段。 在這三句主題句的提示下,每段的中心就十分明了。
這種方式是在文章的的結尾之處點明文章主題。如李政道的論文《基礎、應用科學與生產三者關系》一文就是采用這一方法結尾。文章的結尾指出: “我再重復一下,沒有基礎學科就沒有應用學科,沒有應用學科就沒有生產學科,三者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 非常清晰地顯示了主題。
主題決定材料的選取
三、主題的作用 主題決定文種的選用
主題決定結構的安排
主題決定表達方式的選用
實訓:
根據下面材料概括出主題,并用主題句表現出來。
1 .目前,全世界的年教育經費已超過 2000 億美元,在公共資金的支出中僅次于軍事經費,占第二位。世界工業化國家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約三分之一,其教育經費比發展中國家多十倍以上。中國人口占世界總數超過五分之一,但教育經費僅占約三十分之一。按 1982 年的數字算,人均教育費為 11.2 元人民幣,屬世界 14 個人均教育經費不足 5 美元的國家之一。
2 .國外有兩家鞋廠,各派一位推銷員到太平洋某島國去推銷本廠的鞋子。上島后不久,他們各發回一份電報。一位的電文是:“此島上的人都不穿鞋,明天我就回去。”另一位的電文是:“太好了!這個島上的人都沒穿上鞋子,我打算長駐此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