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應用文寫作的寫作基礎
既然要寫好應用文,那就是要把應用文的一切了解清楚。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出來的有關于應用文寫作的寫作基礎,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應用文寫作的寫作基礎 1
一、結構的含義和作用
1.掌握結構的含義應用文的結構,是運用材料以表現主題的有序安排,是客觀事物條理性在文章中的反映,為文章的組織形式和內部構造。文章的結構具有兩重含義:一是宏觀結構,即文章的總體構思、大體框架;二是微觀結構,即對文章的層次、段落、開頭、結尾、過渡、照應和主次的具體設計。
2.了解結構的作用結構好比文章的骨架,是安排文章的具體形式,是將材料化為文章的手段之二。結構是表現主題的手段,是準確表達主題的必由之路,也是引導讀者領會文章思想內容的向導。寫文章只有找到恰當完美的結構形式,才能把主題和材料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完美有機的整體。其作用具體表現在:
(1)使文章言之有體。應用文大多有較固定的結構形態,它是人們在長期寫作實踐中經過選擇,逐步找到的最適合表現某種內容的最佳形式,也稱之為“程式”。如簡報、書信和行政公文類文書,具有相當固定的慣用格式。
(2)使文章言之有序。合理安排文章結構,就是根據一定的思路,將零散的材料組織起來,使之眉目清楚地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3)使文章言之有文。精心安排文章結構,可以增加文章的文采,從而增強其可讀性。
二、安排結構的條件
了解思路的含義及思路與結構的關系
在文章結構的兩重含義中,總體構思是具體設計的前提和基礎。總體構思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言有序”,是指對材料的安排要有次序,這體現了作者的思路。思路是安排結構的條件。
1、思路的含義
思路是作者思維活動的路線,是作者在頭腦中梳理、組織內容材料的過程和結果。它是作者對客觀事物自身條理性的觀察、理解。
作者思路清晰,結構必然有條不紊;作者思路不清晰,結構必然紊亂。經過選擇的材料,只有經過合理的組織安排,使之條理化、系統化,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才能準確鮮明地表現既定的主題。
2、思路與結構的關系
在寫作構思階段,作者的思維活動異常活躍。確立主題,選擇好材料,并進而考慮如何表達主題和如何安排材料,由此逐漸形成一條清晰、連貫、獨到的思維活動路線——思路。此時,文章的大體框架已在作者的頭腦中“閃現”出來。等到作者用書面語言把思路表達出來時,文章的結構也就具體安排好了。因此,作者思路與文章結構的關系極為密切。具體表現為以下三點:
(1)思路是形成結構的基礎和內核。結構是文章最主要的表現形式。要使結構完整、嚴謹、勻稱,動筆前,就需要作者匠心獨運,形成清晰、連貫并具獨創性的思路,進而“外化”成綱目清晰、嚴謹周密的結構。但是,文章反映客觀事物,決不是對其原始形態的簡單搬抄和復制,而是在符合客觀事物發展規律基礎上的主觀創造。因此,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文體有不同的思路。思路開闊而有創見,文章的結構就新穎獨特;思路狹窄而落俗,會使文章的結構板滯僵死;思路紊亂,文章的條理就必然不清;思路松散,文章的結構就不可能嚴密緊湊。
(2)結構是思路的體現和反映。結構是思路的外顯形式和文字載體。思路嚴密清晰,文章結構才能完整、嚴謹、清晰,主題才能得以準確地表達;思路紊亂、疏漏和閉塞,文章則會邏輯混亂、言而無序、首尾不能圓合
了解鍛煉思路的基本要求及鍛煉思路的方法
(1)注意思路的條理性和邏輯性,使之清晰、周密、連貫。清晰,指展開思路要有順序、有層次,同時對材料要加以區分和歸類。周密,指思路要周到、嚴密,沒有疏漏和缺損,不要顧此失彼,自相矛盾。連貫,指思維活動過程及其表達不僅要注意外在的次序,而且要處理好各個意思之間存在的銜接、并列、轉折、因果、總分等內在聯系,做到氣脈貫通、流暢。
(2)注意思路的靈活性、獨創性,使之活躍、開闊、敏捷。活躍與開闊,是指思路的開展要打破思維定勢,進行多向探索,使之靈活、新穎而富有個性。敏捷是指思路的展開、梳理直至成型這一過程應該靈敏、迅速,使文章結構緊湊、氣勢流轉而順暢。
(3)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一是養成有序思考問題的習慣,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二是加強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應用寫作主要靠邏輯思維,要遵循“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一認識規律。
(4)寫作前要通盤思考,立足于寫作意圖、目的和所用文體特點,確定如何起筆,主體分幾個部分展開,怎樣收尾。
應用文寫作的寫作基礎 2
1. 結構的含義
結構是指文章內部的組織和構造,是作者按照主題的需要,對材料所進行的有機組合和編排,又稱謀篇布局。文章的結構具有兩重含義:一是宏觀結構,即文章的總體構思、大體框架;二是微觀結構,即對文章的層次、段落、開頭、結尾、過渡、照應和主次的具體設計。
作用:
①使文章言之有體。“體”指體裁。應用文在長期的寫作實踐過程中,大都形成了比較固定的結構形態,也叫程式。
②使文章言之有序。合理安排結構,就是根據一定的思路,將零散的材料組織起來,使之條理清楚,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③使文章言之成文。通過精心安排結構,可以增加文章的文采,從而增強其可讀性。
2. 安排結構的原則
①要服從表現主題的需要。主題是作者的寫作目的、意圖的體現,結構必須服從主題的需要,為表現主題、突出主題服務。例如怎樣安排開頭與結尾、怎樣劃分層次與段落、怎樣設置過渡與照應、怎樣確定主次與詳略等等,都要圍繞主題進行。這樣,才能使文章組成一個嚴謹周密、內容形式統一的有機整體。
②要正確反映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和內在聯系。應用文是對現實生活、客觀事物的反映,客觀事物總有一個發生、發展、結局的過程,作者對它的認識也遵循一定的規律。這種規律性,也就表現為文章結構的基本形式。
③要適應不同文體的要求。文體不同,結構的樣式和要求也會不同。應用文不同于文學作品,不同類型的應用文體結構方式也存在著區別。
3. 結構的要求
①嚴謹自然。指文章結構精當嚴密,順理成章。要求作者思路清晰,思維嚴密,以主旨貫穿全文始終,不枝不蔓。層次段落的劃分要恰當,組織嚴密,聯系緊湊,脈絡暢通,行止自如。過渡和照應要自然,不能刻意的雕鑿,更不能牽強拼湊。
②完整勻稱。指文章各部分要配置齊全,比例協調,詳略得當,完整合理,重點突出,符合格式要求。如文章一般都有開頭、主體和結尾三部分,三部分比例要協調,主體要內容充實,不能虎頭蛇尾或尾大不掉;對并列內容的處理,要注意處理好詳寫和略寫的關系,以保證結構的完整和勻稱,使之渾然一體。
③清晰醒目。大多數應用文不要求行文曲折波瀾,而要求綱舉目張、清晰醒目,以便讀者把握要領或貫徹執行,所以常采用加小標題、寫段首撮要、條目式等形式。這在一些法規性文體中最為明顯。
4. 結構的內容
①層次與段落。層次是文章中作者表達主題的階段和次序,是文章內容展開的次序。層次體現了事物發展的階段,是問題的各個側面和作者思維的過程,又稱為“意義段”、“邏輯段”、“章”、“節”等。段落,又稱“自然段”,是組成文章、表達思想最基本、相對獨立的最小單位。段落的形式是層次的再分割,是文章意思的間歇或轉換,以換行為為標志。兩者有明顯的區別,層次側重于內容的劃分,段落側重于文字形式的表現。有時一個段落恰好是一個層次,有時幾個段落表現一個層次或一個段落內有幾個層次。安排層次有兩種模式:
(1)縱式,即思路縱向展開的結構方式。具體有兩種類型:時間順序式和邏輯順序式。前者是按照事物的生產流程、事情或事件的發展過程或時間的先后順序安排層次。需要注意的是,采用這種結構方式,不能事無巨細地記流水賬,要抓住事物發展的關鍵環節。邏輯順序關系是按照事理內在的邏輯順序安排層次。這種邏輯關系表現為:現象——本質,原因——結果,宏觀——微觀,個別—一般等。按照這樣的關系先后為序、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地安排結構,就是邏輯順序。
(2)橫式,即思維橫向發展的結構方式。表現在形式上,它是把整體劃分為若干相對的層次,各層次之間互不交織、平等并列,從不同方面和角度共同揭示了事物的整體面貌和主旨,或按照空間方位的變換,或按照材料的不同性質和類型,或按照問題的不同側面等。這種結構形式,在應用寫作中運用很廣泛,述職報告、調查報告、總結等均可采用。
②過渡與照應。過渡是指層次與段落之間的銜接與轉換,在文章中起著承上啟下、穿針引線的作用。照應是指文章內容的前后呼應和關照,可以使文章結構周密嚴謹,渾然一體,還能使某些關鍵內容得到強調,突出主題。
一般情況下,當內容由總到分或由分到總時、意思轉換時以及表達方式變化時,需要安排過渡。過渡的形式有段落、句子或詞語。如上下文空隙大,轉折也很大,常用過渡段連結。上下文空隙小,多用提示性的句子,如公文中,常有“特此如下通告”、“現將有關事項告知如下”、“為此,特制定本條例”等作過渡。在意思轉折不大的情況下,多用關聯詞,如“因為”、“所以”、“但是”等作為過渡詞。
在應用文中,常用的照應方法有:
(1)首尾照應,即在文章的結尾處,把開頭交待的事或提出的問題再次提起,有的進一步加以概括、歸納、補充,如論文、總結、調查報告等。
(2)文題照應,即指在行文中時時照應標題,對主題加以強調、提示。如大多數公文標題中都包含著“事由”,文章內容自然要與標題相照應。
(3)文中照應,即文章自身前后內容間的照應,如某些細節和問題在行文中不斷被提起,這樣能強化印象,更好地實現作者的表達意圖。
③開頭與結尾。開頭是全篇文章的第一步,可以起到統領全篇,展開全文的作用。結尾是全文的收束和結局,能幫助讀者加深認識,把握全篇,達到預期的寫作目的。
常見的開頭方式有:
(1)目的式。就是將寫作的目的和意義直接說明。一些公文常用這種方式,常用介詞“為”、“為了”領起。
(2)根據式。就是開頭闡明撰文的根據,或引據政策法令和規定指示,或引述全文,或引據事實和道理,常用“根據”、“按照”、“遵照”等領起下文。
(3)原因式。就是以交待行文的緣由作為開頭,常用“由于”、“因”、“鑒于”等引出原因或簡述某種情況作為原因,再引出寫作目的。
(4)概述式。就是在開頭部分對文章內容的背景、基本情況、主要內容加以概述。采用這一方式,能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
(5)結論式。就是將結論、結果先作交待,再由果溯因。
(6)提問式。就是開篇提出問題,然后引起下文,常見于調查報告的寫作。
(7)引述式。常用于有具體規定格式的文體中,如“合同”,或引述下級來文、上級指示精神,或有關政策法規,以此作為撰文的依據。如批復、函等常用這種方式。
常見的結尾方式有:
(1)自然收尾式。就是在主體部分寫完之后,事盡言止,自然收結。
(2)總結歸納式。指在主體寫完后,對全文的主旨進行簡要的概括,總結全文。
(3)強調說明式。是在應用文的結尾處,對全文的主旨意義、重要性進行強調,以引起讀者的注意。
(4)希望號召式。就是在結尾部分提出希望,發出號召,展望未來,以鼓舞斗志。
(5)專門結尾用語式。就是在結尾處,采用特定的用語結束全文。
應用文寫作的寫作基礎 3
一、公告與通告的概念和特點
(一)公告的概念和特點
1、公告的概念
公告是政府職能部門向國內外宣布重要事項或法定事項時所使用的公文。
2、公告的特點
(1)內容公開性。
(2)形式多樣性
(3)行文莊重性
(二)通告的概念和特點
1、通告的概念
通告是在肯定范圍內向社會公布應當遵守或周知的事項時使用的公文。
2、通告的特點
(1)制約性。對遵守性通告而言,他帶有強制性,要求人們必需遵守。
(2)周知性。通過公告可以提示人們知曉或留意相關事項。
二、公告與通告的主要區分
1、告知范圍
2、約束性
3、事項重要程度
4、發文機關級別
三、公告與通告的寫作方法
1、標題
公告和通告的標題可分為完全是標題、非完全是標題兩種。完全是標題是“發文機關﹢事由+文種”三要素組成的標題。如《國家教委關于維護中小學正常教學秩序的通告》。《福建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公布施行<福建省消防條例>的公告》。非完全式標題只有三要素的一個或兩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關于京通快速路施工期間制止機動車通行的通告》、《公告》《通告》。
2、正文
公告的正文一般有兩種寫法。
第一種寫法包括:
(1)公布公告的緣由。它是公布公告的依據,因何事而發,通常用一兩句話概況。
(2)公告的詳細事項,寫清晰時間、地點、大事、打算等。
(3)完畢語。一般另起一行,寫“特此公告”“現予公告”。
其次中寫法:只寫詳細事項。
通告正文的寫法。
(1)公布通告的緣由。
(2)通告的詳細事項,寫清晰什么范圍內、告知誰、告知何事。
(3)完畢語。通告的完畢語依據詳細內容而定,一般寫執行通告的要求,作為強調;
也可以寫明執行的時間、范圍和有效期;還可以用“特此通告”“此告”作完畢語。
3、落款。
在正文的右下方寫明發文機關的全稱或標準化簡稱,有的直接加蓋公章。聯合發文時,將主辦單位名稱寫在最前,其余分行書寫。發文日期另起一行,注明年、月、日。
四、公告和通告的寫作要求
1、公告的寫作要求
(1)行文簡要。
(2)用語得體。
2、通告的寫作要求。
(1)目的明確。
(2)行文清楚。
應用文寫作的寫作基礎 4
一、應用文的概念
應用文是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公民在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中辦理公務或個人事務時所使用的、具有某些慣用格式的文章的總稱。
二、應用文的種類
行政公文:如公告、通告、通知、通報通用類事務應用文:如計劃、總結、會議記錄
公務文體
法律應用文:如起訴書、自訴狀
經濟應用文:如經濟合同
專用類
禮儀應用文:如歡迎詞、歡送詞、開幕詞、祝詞
應用文涉外應用文:如涉外函電、備忘錄
書信類:如證明信、推薦信、感謝信、申請書
私務文體條據類:如借條、請假條
其他
新聞文體:如新聞、消息、通訊
其他:如論文
三、應用文的作用
1、規范和準繩作用
2、宣傳和教育作用
3、交流和溝通作用
4、憑證和檔案作用
四、應用文的一般特點
1、實用性
2、程式性
3、時效性
4、樸實性
應用文寫作的寫作基礎 5
一、應掌握的應用文寫作基礎知識
(一)公文格式
1、行政公文的格式的概念
2、行政公文的格式的內容
(1)眉首
(2)主體:是文件的主要部分,包括標題、主送機關、正文、附件說明、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八個部分。
(3)版記:版記也稱文尾,位于公文末頁最下部,包括主題詞、抄送機關、印發機關和印發日期三個要素。版記的最后一個要素置于最后一行。
(二)行政公文的行文規則
一個機關的文件,按照行文關系、文件的去向,可以分為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和泛行文。
基本行文規則:
(1)根據機關隸屬關系和職責范圍行文的原則。
(2)公文不直接報領導者個人的原則。
(3)非特殊情況不越級行文原則。
(4)同級機關可以聯合行文的原則。
(5)部門會簽未經協調一致不得各自單獨行文的原則。
受雙重領導的機關向上級機關行文,應當寫明主送機關和抄送機關。上級機關向受雙重領導的下級機關行文,必要時應當抄送其另一上級機關。
以下兩種情況不宜用抄送:
1、請示不得在主送上級機關的同時向其下級機關抄送;
2、凡與辦理公文無關的機關一律不予抄送。
二、12種應用文體的寫作
(一)計劃與方案
(二)總結
個人總結行文結構一般由標題、正文、落款三部分組成。
標題:單位名稱+期限+內容+文種
正文:
1、前言:交代與中心內容有關的情況;
2、全面總結一般包括成績收獲、經驗體會、問題教訓三個部分;
3、總結經驗教訓,提出努力方向。
落款:寫作者姓名、日期
(三)簡報
簡報是反映所在單位或系統完成工作任務的情況和經驗,實際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值得注意的新思路,或某項調查研究的成果和有價值的統計數字的內容簡要的內部資料,起著上情下達、下情上達、左右溝通、交流經驗的作用。
工作簡報的版式由版頭、正文、版尾等要素組成。
簡報的寫作要求:
1、新:反映新情況、新問題、新經驗;
2、準:材料真實確切、問題切中要害、政策把握準確;
3、簡:篇幅短小精悍,語言簡潔明了;
4、快:迅速及時,快編快發;
5、全:要素齊全,格式規范。
(四)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是為了工作需要和特定目的,對某一事物、問題或事件進行調查研究后,通過分析、加工,利用調查材料和研究結論整理撰寫出來的書面報告。
調查報告也稱為考察報告。其主要特點
一、是針對性強—針對人們普遍關心的事情或者亟待解決的問題而寫;
二、是用事實說話—報告的內容真實準確,建立在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基礎之上;
三、是揭示規律性—通過對事實的分析研究,得出規律性的認識。調查報告按照調查范圍和內容,可分為綜合調查報告、專題調查報告;按照作用,則可分為基本情況的調查報告、典型經驗的調查報告、新生事物的調查報告、揭露問題的調查報告、澄清事實真相的調查報告等五類。
調查報告一般由標題、正文、落款等三部分構成。
(五)匯報提綱
匯報提綱是下級機關向上級機關匯報工作時所撰寫的匯報內容提要。按照匯報內容分為綜合工作匯報提綱和專題工作匯報提綱。匯報提綱在內容上具有特定的針對性,結構上具有邏輯條理性,語言上要求樸實簡練。
匯報提綱一般分為標題、正文、落款三個部分。
(六)會議記錄
會議記錄是在開會過程中,由專門人員把會議的組織情況和具體內容如實記錄下來的文字材料。
會議記錄一般由記錄頭、記錄主體、審閱簽名三部分組成。
【應用文寫作的寫作基礎】相關文章:
作文寫作基礎:應用文寫作的結構06-26
應用文寫作基礎:應用文的材料09-16
關于應用文寫作基礎知識應用文寫作格式07-10
應用文寫作基礎知識04-26
應用文寫作的基礎知識05-25
應用文寫作基礎知識02-25
2015最新應用文寫作基礎試題02-12
應用文寫作基礎:語言運用的要求11-30
應用文寫作基礎知識大全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