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的寫作基礎知識

時間:2022-10-20 12:52:23 寫作基礎 我要投稿

新聞的寫作基礎知識

  在當今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新聞稿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新聞作為一種以敘事為主的文體,它的基本要素和我們語文界常用的記敘文的六要素是一致的。你還在為寫新聞稿而苦惱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新聞稿的寫作基礎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新聞的寫作基礎知識

  一、新聞定義

  什么是新聞?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意識形態,就有不同的回答。

  在美國,麥爾文·曼切爾著的《新聞報道與寫作》一書,引述了過去和現在新聞學家對新聞 的一些解釋。例如:

  達納在1869年至1897年主管過《紐約太陽報》,他說,新聞是“社會上大多數人感 興趣,而且在此以前從未對它注意過的那些事情。”

  達納的一個編輯提出了一個經典性的新聞概念:“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 ”(注:這是達納1882年辦《紐約太陽報》時,他屬下的采訪主任約翰·B·博 加特對一個青年記者說的。)

  另外一個新聞的典型概念是斯坦利·瓦利克爾提出來的。他是本世紀三十年代初期《紐約先 驅論壇報》的采編主任。他說,新聞是建立在三個“W”的基礎上:“婦女(Women)、金 錢(Wampun)和壞事(Wrongdoing)”。

  其實,以上表述并非科學意義的下定義,但他們的觀點卻集中地代表了西方新聞學的基本立 場,即一切反常的、有刺激性的、人們好奇的事才是新聞。這種觀點當然有其深厚的人文背 景及經濟基礎,雖然他們對新聞定義的認識已側重在“讀者興趣”上,但其實質仍不能脫離 “利潤”的操縱。

  在中國,“新聞”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新唐書》。《新唐書》記載:初唐神鼠年間(公無7 05年前后),有一個叫孫處玄的文人曾說過:“恨天下無書以廣新聞”。孫處玄曾投書當 時執政的大臣恒彥范,評論時政得失,未被采納,他就掛冠而去,可見他是個很關心時事政 治的人。這樣的人對沒有書刊傳播新聞(當時印刷術尚未應用于書籍)表示不滿,是理所當 然的事。孫處玄這句議論竟被載入《新唐書》,說明盡管唐代還未完全具備傳播新聞的條件 ,但人們已意識到需要報道這類新聞的傳播工具。“新聞”一詞在這里是指“最近消息”。

  《現代漢語詞典》釋“新聞”為:

  ①報紙或廣播電臺等報道的國內外消息:新聞廣播/采訪 新聞。

  ②指社會上最近發生的新事情。

  《辭海》對新聞的解釋是:

  ①報社、通訊社、廣播電臺、電視臺等新聞機構對當前政治事件 或社會事件所作的報道。要求迅速、及時,真實,言簡意明,以事實說話。形式有消息、通 訊、特寫、記者通信、調查報告、新聞圖片、電視新聞等。

  ②指被人當作談助的新奇事情。 如《紅樓夢》第一回:“眾人當作一件新聞傳說。”

  1943年9月陸定一提出:“新聞就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

  1981年8月中宣部在京召開全國18大城市的報紙工作座談會,其會議紀要對新聞定義作了 新 的詮釋:

  “新聞反映新發生的、重要的、有意義的、能引起廣泛興趣的事實,具有迅速、明了、簡短 的特點,是一種最有效的宣傳形式。”

  定語修飾的限制顯然是考慮了“讀者興趣”,同時也顧及到了“社會效果”,這些是對陸定 一定義的有效補充,然而其偏頗也是顯而易見的。綜合上述種種看法,我們不妨把新聞定義 小結為:

  “新聞是對新近發生或發現的有社會意義的能引起廣泛興趣的事實的傳播。”

  明確了新聞定義,我們再來區別廣義的新聞與狹義的新聞。廣義的新聞包括消息、通訊、特 寫、調查報告、新聞評論等,是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中常見的報道體裁。狹義的新聞專 指消息。

  二、新聞價值

  對新聞定義的不同見解,尤其是社會主義新聞學與西方新聞學對新聞定義的根本分歧, 歸根到底是由于對新聞價值的不同認識所決定的。

  西方新聞界認為測定某一事件和某種思想所具有的新聞價值的因素有以下六個方面:

  (一)時 間性:報道最近發生或正在發生的事實,時間愈近,價值愈高;

  (二)顯著性:報道對象要有 聲望或出名,人、地、物等愈出名,價值愈高;

  (三)接近性:事實與讀者在空間、關系等方 面愈接近便愈能引起興趣;

  (四)新奇性:沖突、異常、冒險、變動等能滿足讀者的獵奇心理 ;

  (五)重要性:能引起震動,影響很多人的事件;(六)人情味:悲歡離合、幽默、懸念等帶 有人情味的生活事件。在這諸多的因素中,“讀者興趣”是衡量新聞價值的唯一標準。我們 在借鑒其合理性的一面時,也不能忽視這種“新聞價值觀”導致的負面影響。

  社會主義新聞學認為,新聞價值就是選擇和衡量事實是否報道及如何報道的`標準。它包含兩 層意思:一是事實本身所具有的價值,即事實本身的重要性、影響力和新鮮程度等;二是讀 者接受新聞后的受益程度,即新聞所引起的社會效果。前者是先決條件,但沒有后者前者也 失去了意義。概括起來社會主義新聞學認為判定事實所具有的新聞價值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 個方面:

  (一)指導性與思想性: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以正確的輿論引導 人;

  (二)重要性與顯著性:內容重要,社會影響大;

  (三)普遍性與迫切性:反映群眾呼聲, 關注社會熱點;(四)知識性與趣味性:傳播高尚的、健康的、大眾的知識與情趣;(五)時效 性與真實性:堅持新聞的“真”,突出新聞的“新”。

  三、寫作原則

  (一)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自覺執行黨的宣傳紀律;

  (二)實事求是,用事實說話;

  (三)迅速及時,講求時效;

  (四)在寫作技巧上遵守以下10條寫作規則:

  1、在你沒有理解事件本身之前,不要動筆去寫。

  2、在你不知道你要說些什么之前不要動筆去寫。

  3、要表現,不要陳述。

  4、把精彩的引語放在消息的前頭。

  5、把精彩的實例或軼事放在消息的前頭。

  6、運用具體名詞和富于動作色彩的動詞。

  7、盡量少用形容詞,不要在動詞上再加用副詞。

  8、盡量避免自己去作判斷和推理,讓事實說話。

  9、在消息中不要提那些你回答不了的問題。

  10、寫作要樸實、簡潔、誠實、迅速。

  總之,新聞寫作要做到四個字:真、新、快、活。

  以下幾段話應成為我們寫作新聞的座右銘:

  我們應當說真話,因為這是我們的力量所在!(《列寧全集》第9卷第283頁)? △用生活中的生動的具體事例來教育群眾“是報刊在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的主 要任務。”

  我們黨所辦的報紙,我們黨所進行的一切宣傳工作,都應當是生動的,鮮明的,尖銳的, 毫不吞吞吐吐。這是我們革命無產階級應有的戰斗風格。

  為報道真實新聞而奮斗!

  在新的歷史時期,新聞工作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為人民服務,就要堅定地全面準確地宣 傳黨的基本路線,宣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理論和決策,宣傳全國各族人民在現代 化建設和改革開放中的業績和經驗。

  堅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并不否認新聞的特點。新聞的特點,人們可以作多種概括,但照 我看,除了前面談到的黨性以外,還要注意真實性、時效性和可讀性。

  新聞寫作基礎

  (一)主題的提煉

  古人作文很講究立意。唐代文學家杜牧曾說:“凡為文以意為主。”清代戲曲理論家李漁在《閑情偶寄·立主腦》中說:“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腦。主腦非它,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這里的“意”或“主腦”,以及古人另外常用的“旨”、“志”、“神”等,就是指文章的主題。

  新聞作品的主題可以解釋如下:它是指新聞事實所體現的中心思想或基本觀點,是作者通過客觀事實所要表現的主觀意圖,也是寫作過程須臾不可偏離的核心。

  主題來自社會實踐、社會生活。現實生活異常豐富,為新聞寫作提供了眾多的、復雜的種種主題。我們不能抓到什么就寫什么,對主題必須有所選擇。我們在選擇新聞主題時必須遵循一些原則。

  首先應抓住決策性、方向性的問題。新聞的主題應是那些代表事物發展方向、對全局有影響的主題。它與全局的形勢緊密相聯,對實際工作和社會生活往往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其次,選擇主題要考慮大家所關心的問題和事物,是否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再次,選擇主題不僅應當是正確的,而且要合乎有關路線、方針和政策。

  提煉主題有一定的要求,沒有無目的報道,新聞主題的確定通常有以下一些標準:主題要真實而有意義;主題要正確,并有針對性;主題要集中、鮮明、深刻。

  主題鮮明,是指記者對新聞所報道的人或事,要有鮮明的態度,提倡什么,反對什么,贊成什么,批評什么,應當清清楚楚,毫不含糊。

  主題集中,是指新聞主題要單一,要抓住要點,不枝不蔓,把中心思想寫深寫透,切忌貪大求全。一條新聞最好只有一個主題,寫作時要始終圍繞一個中心展開思路,把火力集中到一個目標上去。所謂“開口要小,挖掘要深”,“突破一點,以小見大”等,都說明這個道理。

  主題的提煉過程,實際上是我們對新聞事物的認識由感性上升為理性的一個飛躍的過程。準確地達到了對新聞事物全體的、內部規律的、完整的認識,抓住了事物的本質,那么,這個主題就深刻了。

  (二)角度的選擇

  客觀事物是具有多面性的。蘇軾在《題西林壁》一詩中寫道:“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一個普遍的客觀規律,即事物的多面性決定了可以從多個不同的角度去反映它;而每一個角度各有其不同的用意、動機和出發點,不同角度所反映的關于事物的特征往往不一樣,所蘊含的意義也各不相同。

  所謂新聞的角度,指的是記者選取新聞事實的立足點,表現新聞事實的入手點,揭示新聞主題的突破口。如何選擇最佳的角度呢?首先要選擇能切中要害的角度,切中要害的角度往往也是最能說明問題的角度。因為這個角度是矛盾最集中、最突出的地方,最能表現出問題的實質。從這個角度報道,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選擇能引起人們興趣的角度,新聞作品的主題本身,大都是嚴肅的,往往缺乏趣味性。但寫作時記者要善于通過角度的選擇,把嚴肅的新聞事實中的趣味性因素突出出來,以引起人們的興趣,使讀者樂意接受。再次是選擇讀者最關心的角度,與讀者利益密切相關的事,自然是讀者最關心的事。從這個角度出發,就能輕而易舉地把讀者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最后還應選擇有新意的角度,俗話說:“文章切忌隨人后。”新聞貴在“新”,除了立意新,還要角度新。

  (三)新聞選材

  新聞選材的具體要求主要有:新鮮生動的材料;有積極作用的材料;獨具特色的材料;別人沒有用過的材料。

  (四)新聞的由頭

  “新聞由頭”中的“新聞”專指消息。也就是說,只有消息這種新聞報道體裁才需要“由頭”。而其它的新聞報道體裁如通訊、報告文學等是不需要“由頭”的。“由頭”,是消息所特有的。

  消息為什么需要新聞由頭,這是由消息的“新近性”這一基本特征所決定的。有些重要事實,既有新聞價值,又有宣傳價值,值得報道,但事實發生的時間過去已久或跨度較大,要把事實報道出來,還需要尋找一個新聞由頭。

  新聞由頭是使“舊聞”成為新聞的橋梁,有時,新聞的由頭就是消息的導語;有時,新聞的由頭只是消息導語的部分內容。

  尋找新聞由頭總的原則是:新聞由頭的事實要是新近發生的變化,要與所要報道的事實有本質的聯系,要有利于消息主體部分的展開。

  消息通常分為動態消息、經驗消息、綜合消息、人物消息等。不同的消息,尋找新聞由頭的方法不同。

  一般地,值得報道的各類事件和活動只要及時抓住報道,就不存在尋找新聞由頭的問題。但有些事件和活動發生后,過了一段時間才被記者或通訊員捕捉到。在這種情況下,要把這些事件和活動報道出來,就要在系列性的變化中尋找一個新聞由頭。

【新聞的寫作基礎知識】相關文章:

新聞寫作基礎知識精選12-18

新聞的寫作基礎知識06-19

新聞寫作基礎知識10-02

新聞的寫作基礎知識01-07

新聞的基礎知識與寫作08-28

新聞寫作的基礎知識12-18

2015新聞的寫作基礎知識:新聞的概述04-28

新聞寫作基礎知識:通訊08-15

關于新聞寫作基礎知識04-09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欧美无线码中文字母 | 一本在线中文字幕 | 亚洲色天堂在线电影 |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专区一区 | 日韩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播放 | 起碰97视频在线观看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