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的風俗習慣
藏區的風俗習慣是在長期的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和沿襲下來的歷史文化傳統之一,是藏族社會歷史、政治、經濟、心理素質和文化生活的反映。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藏族的風俗習慣。歡迎閱覽。
藏族的見面禮
藏族非常講究禮儀,日常生活中見到長者、平輩都有不同的鞠躬致禮方式。見到長者或尊敬的人,要脫帽,彎腰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于地面。見到平輩,頭稍稍低下即可,帽子可以拿在胸前,這時的鞠躬只表示一種禮貌。在有些地區,合掌與鞠躬同時并用。合掌要過頭,表示尊敬。這種致禮方式多用于見到長者或尊敬的人。
獻哈達——是藏族待客規格最高的一種禮儀,表示對客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敬意。哈達是藏語,即紗巾或綢巾。以白色為主,亦有淺藍色或淡黃色的,一般長約1.5米至2米,寬約20厘米。最好的是藍、黃、白、綠、紅五彩哈達。五彩哈達用于最高最隆重的儀式如佛事等。
磕頭——藏族人朝覲佛像、佛塔、活佛及拜謁長者,都要磕頭。磕長頭,一般是在有宗教活動的寺廟中進行。兩手合掌高舉過頭,自頂、自額、至胸拱揖三次,然后匍伏在地,伸直雙手劃地為號,如此反復進行。磕短頭,也在寺廟中進行。合掌連拱三次,然后拱腰到佛像腳下,用頭輕輕一頂,表示誠心懺悔。拜謁長者,要磕短頭,表示尊敬祝福。
旁色
藏語中“旁”是“污濁”,而“色”意即“清除”,旁色是指清除晦氣的一種活動。在小孩出生的第三天或第四天,親朋好友便要帶上青稞酒、酥油茶和給小孩的衣服、帽子等,登門祝賀。客人一到,首先向母親和嬰兒獻哈達,然后給母親敬酒,倒茶,最后端詳嬰孩,夸獎孩子的福運和五官,再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一點糌耙,放在嬰兒的額頭,祝福孩子吉利向上。
婚俗
藏族各地的婚俗不盡相同,但基本步驟大致相仿。如一對青年男女彼此有意后,他們得先求喇嘛活佛看看自己未來的婚姻是否吉祥,家庭能否幸福。如是"吉"的話,那么男方或女方就請自己的親戚或媒人持哈達及禮品到對方家求婚,如對方同意這門親事則收下哈達和禮品,并當即奉上一條哈達贈來人,還之以禮。隨后,雙方協商訂婚儀式的日期。在訂婚儀式上,男方或女方向對方家贈送禮品和錢財、制定婚約、設宴慶賀,最后是請活佛打卦求簽,選定結婚吉日。結婚之日,要么迎娶新娘到男方家,要么新郎入贅到女方家。親人牽著馬匹到對方家接新人,被迎接的一方隨身帶上自己的嫁妝趕赴對方家完婚。迎來新人后,安排在特設的墊子上落座,開始向其敬獻哈達和美酒。晚間,新人步入洞房,此時親人們再次向他們敬酒,唱祝福歌,愿他們白頭偕老,吉祥如意。婚后半年內,夫妻雙方要回另一方家中住上幾日。至此,整個婚禮即告結束。
潑水婚禮——迪慶藏族結婚的時候,要向新娘新郎身上潑水。傳說這是一種神圣的禮節,表示新婚夫婦互敬互愛、互相體貼,感情如流水一樣長,像海水一樣深。
藏民族傳統服飾
藏族傳統服飾——最基本的特征是肥腰、長袖、大襟、右衽、長裙、長靴、編發以及富有夸張色彩的金銀珠玉飾品等。厚重保溫、寬大暖和的肥腰以及長袖長裙,自然適應于藏民族居住地特定的環境和氣候。如藏族高原牧民的氆氌長袍胸前留有一個突出的空隙(酷似袋子),這樣外出時可存放糌粑、茶葉和飯碗等,天熱或勞作時,根據需要可袒露右臂或雙臂,將袖系于腰間,調節體溫,需要時再穿上;夜晚睡覺,解開腰帶,脫下雙袖,鋪一半蓋一半,成了一個暖和的大睡袋,可謂一衣多用。
藏帽——在藏語里稱“霞帽”,各式各樣,種類頗多。西藏東部昌都地區的人喜歡皮帽,藏式皮帽大多用整塊狐貍皮毛制成,給人以粗獷豪放之感;而“金定幅”則是以氆氌和皮毛為料,用金絲緞、銀絲緞和金絲帶作裝飾制成的一種帽子,流行于拉薩、日喀則等地,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男女老少都非常喜愛。
氆氌袍——藏族傳統裝飾,是一種用名叫氆氌的手紡毛料制成的寬大的長袍。也有用純布料縫織的長袍。形制多為大領或圓領,右開襟,設一扣或無扣,衣邊或領口多鑲彩布或豹皮等。
牛皮衣——在西藏錯那地區,婦女的裝束非常獨特,無論老幼,背上都有一張完整的小牛皮。皮毛向內而皮板朝外,小牛皮頭部只須朝上,牛尾朝下,四肢向兩側伸展。在此地區,婦女是牧業生產的主力軍。她們的裝束反映了原始的圖騰崇拜。另外,背上披著牛皮,背架背米可以避免磨損衣服,同時還可以隔潮保暖。
藏鞋——大致分為三種,即“松巴鞋”、“嘎洛鞋”和“多扎鞋”。一般以氌氆、毛呢、平絨和皮革為主要原料,色彩搭配十分講究,有的還以絲線繡上各種花紋圖案,有的用金絲緞鑲邊、貼花。鞋尖有方有圓,有尖有鉤,形態各異。只是各式藏鞋腰后部都留有10多厘米長的活口,以便穿脫。穿藏鞋要系帶。而鞋帶非常講究,使用細毛絨編織而成,附有各種優美的圖案,兩端還留有彩穗,色彩艷麗,與藏鞋配在一起,可謂賞心悅目。
邦墊——藏族婦女腰間所圍的彩色圍裙。邦墊編織精細,色彩鮮麗,給人影響非常深刻。制作邦墊工序比較復雜:一般先用手工紡線,然后染色、刷毛、織成條狀,最后再縫合成裙。
獻哈達
獻哈達是藏民族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一種禮節。當好客的藏族主人向客人敬獻哈達時,客人應躬腰接受;走進普通藏民的家,切記不可用腳踩門檻;要稱呼人名時,一般在名字后面加“啦”字,以示對對方的敬重、親切。主人如請客人落座,可盤腿而坐,切勿伸直雙腿,腳底向人;接受禮物,用雙手接。此外,不能隨便用手去撫摸藏族人的頭頂。
寺廟
西藏對游客開放的很多寺廟都是藏傳佛教寺廟,藏民族普遍信仰藏傳佛教。所以,在轉經時一定要按順時針方向行走,切不可逆時針方向行走。而少數的苯教寺廟,轉經的方向正好相反,應該逆時針行走。同時,在寺廟佛殿之內,不可大聲喧嘩和隨意觸摸佛像,在沒有允許的情況下,更不能在佛殿內進行錄像、照相等。
西藏作為一個宗教信仰比較廣泛的地方,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細節也跟宗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比如,很多藏族老者在轉經的時候,身后會跟著一些掛著紅綢子的羊,這種被稱做放生羊,不可對這些羊進行騷擾。
三口一杯
三口一杯是藏民族在會客時最主要的一種禮節。三口一杯的程序大概為這樣:客人先用右手無名指沾點酒,向空中、半空、地上彈三下,以示敬天、地和祖先(或者敬佛法僧三寶),然后小喝一口,主人會把杯子倒滿,再喝一口,主人又會把杯子倒滿,這樣喝完三次,最后把杯子中的酒喝完。
伸舌頭
藏族人伸舌頭是一種謙遜和尊重對方的行為,而不是對他人不敬。雙手合十表示對客人的祝福。
藏族的文化背景、生活習慣與漢族有很大的不同。
在稱呼藏族朋友的時候,可以在后面加一個“啦”字,“啦”是敬稱,這樣顯得尊重他,特別是初次見面的朋友,切忌直呼其名,這是很不禮貌的。到藏民家做客時,在室內要盤腿端坐,腳底不要朝著人,不要東張西望。
藏族禁忌殺生,佛教徒在這方面更為嚴格。雖他們也吃牛羊肉,但不親手宰殺。藏族人不吃驢肉、馬肉和狗肉,有些地區還不吃魚肉。
喝酥油茶時,不要急急忙忙的去接,主人會把茶雙手捧到你面前,這時才能接過來喝。另外不要在別人后背吐唾沫,拍巴掌。
到寺院、佛塔等宗教場所參觀時,必須從左往右繞行(到苯教寺廟需從右邊繞行),不要跨越法器、火盆等。另外轉經筒,經輪不能逆時針轉動。
不要隨便摸藏族人的頭,這點非常重要。在藏族的傳統文化中,除了高僧和長輩外,別人是不可以隨便摸自己的頭的。這是一種非常不禮貌的行為,請大家牢記。
到寺廟參觀,不要吸煙、摸佛像、翻經書等。對于喇嘛佩帶的護身符、念珠等宗教器物,不得動手撫摸。遇到寺廟內舉行法事活動,要保持安靜。不要在寺廟內和寺廟附近大聲喧嘩,更不能打獵和殺生。
還需要注意一些其他的小細節,比如不要用印有藏文的紙擦東西;到藏族同胞家做客,男的坐左邊,女的坐右邊,不能混雜而坐;看到門口生一堆火,或者門口插上樹枝,上面貼一紅布條,這表示這戶人家里病人,切勿進入。
【藏族的風俗習慣】相關文章:
藏族的風俗習慣作文400字(精選25篇)06-18
藏族的風俗習慣作文400字三篇09-17
藏族的風俗習慣作文400字六篇09-20
藏族民風民俗的作文07-18
藏族民風民俗作文04-12
藏族民風民俗作文(熱)04-21
風俗習慣11-03
藏族的作文400字3篇07-18
藏族的作文300字(精選14篇)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