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心理的作文錦集七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一篇什么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心理的作文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心理的作文 篇1
上個星期,我和弟弟鬧矛盾了。 那天晚上,星稀月不明,我和幾個小伙伴在一起玩捉迷藏。這時候,弟弟跑了過來,親密地說:哥哥,我和你一起玩吧。 為什么?我看,是你膽小怕黑吧!看著煩人的弟弟,我討厭地說,這下被我一句話點中了命脈吧,誰叫你經常像跟屁蟲似的煩著我。 怕黑,我就不能玩嗎?好半天弟弟才說出話來,聲音如同蚊子叫。 能!只是怕黑就別參加!我沒好氣的講。 弟弟有點急了,大聲說:憑什么,我不能玩! 因為你怕黑!我有點得理不饒人地說。 怕黑我就不能玩嗎?弟弟吼道。 你膽小就別參加! 同伴不耐煩的說道:別吵了!一起玩就一起玩!吵什么! 好,三條道,一人走一條。我當時正在氣頭上,丟下這句話就走了。弟弟呆呆地站在那里。隱約中聽到有人對他說:不要緊,你跟我一起走吧!這句話讓我更加生氣,竟然還有人護著他!我不玩了,回家。憤憤不平的我踏上了回家的路。 后來一想,自己做得確實有點過分,畢竟他是我的弟弟呀。 于是,我決定找一個合適的時機向他道歉。 但結果讓我大跌眼鏡。第二天弟弟似乎不生氣了,還笑嘻嘻地跟我說話。我一直在問自己:這是怎么回事?這么多年,這樣的爭吵不知道發生了多少次,但每次我們都能和好如初。直到今天我才真正明白: 那是因為,我們是一對好兄弟。
心理的作文 篇2
最后一個學期了,是決定命運的時刻。成功與否,就看這接下來的歲月了,悄無聲息地時間已經溜走了一大半。
當黑板上寫上幾個顯眼的大字時“八十二天倒計時”,心緊繃了一下。是對自己沒信心,還是打退堂鼓了呢?我便下意識阻止自己再去胡思亂想。現在,我要做的應該是怎樣利用最后的八十二天、讓自己在中考那天打個漂亮的戰。時間如流沙般從手心流走,想抓都抓不住。眼看時間一天天地減少,我除了擔心之外,一點奮戰的激情都沒有。每天都是無精打采,不只我,全班差不多都是如此。唉,這樣下去,怎么得了。我要前功盡棄了嗎?不,不行,決不可以。我堅決不允許自己有這種現象出現。我的制止、我要努力起來、我必須得振作。
初三,考試肯定是必須的。為我們的中考打下基礎。但這次的“火候”也太大了吧。根本就沒給人喘氣的機會。不但月考、單元考、模擬考。唉,又一次嘆息,把我好不容易找回來的自信和激情又給削弱了不少。考試也就罷了,不出成績也好;出成績也罷了,不排名也好;排名也罷了,不讓家長知道也好。糾結死我了,這也不是,那也不是。中考漸漸地逼進,我一點把握也沒有。都怪我自己,沒好好珍惜時間,沒努力。現在,說這些都晚了。但即使這樣,只要還有那么一點點的時間,我都應該去爭取。提高一分是一分,不要讓自己后悔。在荊棘鋪路的時候,你要用理想的利刃披荊斬棘。
心理的作文 篇3
在這兒,我首先向你說一聲:“謝謝!”因為你養育了我。十多年的養育。您又為我付出了多少的辛勞,可您一直是無怨無悔!
媽媽,是您教我認識第一個漢字,是您教會我做第一道數學題,是您引導我走進文學的大門,是您讓我懂得什么是自信,堅強......十一年來,為了讓我能好好學習,健康成長,您流了多少汗,淌了多少淚。媽媽呀,媽媽,您辛苦了!謝謝您為我所做的一切。
一次考試,我考砸了。我把試卷藏了起來,并不是怕您罵我,我擔心您已經工作很累,我不想讓您為我的事而操心。但是最終被您在收拾屋子時找到了,那時的我非常害怕,但相反,您卻沒有罵我,而是細心地為我分析錯題的原因。這時的您仿佛一束陽光照射到我幼小的心田,撫摸我受傷的心靈。
時光如梭,轉眼間,我升上了五年級,這個階段是承上啟下的。學習也越來越緊張,作業量更是直線上升。有一段時間,我的心情特別壓抑。是您耐心地點撥我,開導我,讓我適應了新的學習環境。每天早晨,您為了讓我好好睡覺,總是早早兒,悄悄地起床為我準備可口的早飯;每天晚上,您陪伴我溫習功課,為我端茶倒水。您常常為我點滴的進步而感到安慰,也常常為我的種種過錯而憂心仲仲。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媽媽,此時此刻,千言萬語不能表達我對您的感激。只好以我優異的成績與乖巧來報答您對我的一番栽培!
心理的作文 篇4
有這樣一則故事:在一個灰蒙蒙的早晨,有一個年輕人去公園散步。他非常苦悶,因為今天早晨他丟掉了工作。他想不明白,自己也算稱得上是業務骨干,怎么會被老板辭退了呢?他望了望那陰沉的天空,正當他認為是這糟糕的天氣給他帶來了霉運時,剛巧一位過路的老人聽到了他的話,于是停下來輕輕的對年輕人說:“天氣好壞無所謂,只要心中有陽光就行了。”年輕人不解:“天氣不好,心中怎么會有陽光呢?”老人慈祥的笑了笑,低頭不語。年輕人這才發現他是位盲人。
他說:“如果你能夠看見,就不會再這樣認為了。”老人聽后很不舒服,他只是淡淡的說:“我的眼睛雖然看不見,但是我的心中一直充滿了陽光。我的每一天都在太陽的照耀下度過,不管是刮風下雨,也不管是白天黑夜,我心中的陽光從未中斷過。”說罷,老人便用一根木棒在地上摸索著走開了。年輕人愣在了那里。從這以后,年輕人的心中也有了一縷陽光,最終事業有成。
毫無疑問,是老人的一番話提醒了年輕人,使他豁然開朗。的確,就像老人說的那樣: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應該有一縷永不中斷的陽光。
如果你的心中沒有陽光,就算周圍一片光明,你往往也會感到灰暗;如果你的心中盛滿陽光,就是在黑暗中也能看到希望。在我們做事失敗的時候,心中若是有一縷陽光,那么,寒冷就不會將我們帶到絕望的邊緣,悲傷也不會把我們帶進孤獨的深淵。因為我們明白了:失敗乃成功之母,這次的失敗是為了迎接下次的勝利
沒有人會拒絕心靈的陽光,因為它給了我們希望,給了我們進取的動力,給了我們溫暖和力量。在綿長的人生之路中,即使荊棘叢生,挫折滯前,我們也應無畏地挑戰它,不輕易言敗。只要心中有陽光,勝利終會屬于我們。“撥開云霧見月明,”世界上最壯麗的風景不也潛藏在絕境之后嗎?
留一縷陽光在心中,世界會亮在眼前。那時,你就會發現,生活其實也是很美的。
心理的作文 篇5
作文是一種復雜的心理活動。學生必須借助觀察才能積累作文素材;必須進行積極思維,才能使文章的中 心明確、結構合理、立意新穎;必須展開大膽想象,才能使文章內容豐富,具有創造性、獨特性,并使語言更 生動形象。所以,作文教學的過程,也是使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和思維能力、想象力得到綜合訓練、心理能力不斷地得到提高和發展的過程。
一、轉變學生作文的心理狀態
從作文心理來說,作文有主動與被動之分。一般來說,主動作文,是學生出于自覺的要求,有材料可寫, 有感而發,這好寫,也容易寫得好些;而被動作文,是學生沒有寫作的要求,感到無材料可寫,這就不好寫, 也不容易寫好。有的學生說:“作文難,提起作文心就煩。”還有的學生說:“我最討厭作文,我希望今后的. 各種考試都沒作文這個項目就好了。”這些都是被動作文心理的反映。
為什么不少小學生不喜歡作文呢?可以概括為“沒有東西寫”或感到“不知道怎么寫”。因此小學語文教 學中,要解決兩個問題:“寫什么?”“怎么寫?”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作文教學過程,是要變學生被動寫 作心理為主動寫作心理的過程。使學生從沒有什么可寫到滿懷激情地記錄自己所見所聞、所經歷的而又感興趣 的有意義的人和事。
從客觀方面來說,作文是用書面語言來表達思想的,與口頭語言有很大不同。口頭語言是在面對面的交際 活動中進行的,可以借助于手勢、語調、表情、動作等來補充其思維的不足,因此,允許簡縮,邏輯順序也不 要求那么嚴格。而寫文章是從小學生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從接受成人語言(口頭和文字)開始,按邏輯要求, 經過自己的思考、加工后,轉化為自己的書面語言的復雜過程。對小學生而言,作文比口頭語言的要求高、難 度大。從主觀方面來說,低年級學生內部言語的發展還不充分,知識經驗也很缺乏,掌握詞匯還不多,思維的 形象性還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還不善于對事物進行抽象概括。這就決定了他們還不能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命題作 文,而只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一些口頭造句、書面造句、看圖說話、看圖寫話等的寫作基礎訓練。因此,教 師要掌握他們的年齡心理特點,十分重視對兒童口頭敘述的訓練,為他們將來進行命題作文作必要的準備。
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心理水平有了較高的發展,相應地,寫作活動也進入了命題作文的階段,但是這階 段寫作的各種水平還是不高的,需要在口頭言語的基礎上,經過專門的、科學的訓練才能逐漸發展起來。因而 ,很多小學生在寫作方面還存在著許多困難,害怕作文,產生了一定的心理障礙。
要變被動寫作為主動寫作心理。首先要解決教師的命題。小學生的作文是先有題目后寫文章。理想的新穎 的題目要從學生中來。來自小學生的生活、思想、興趣、愛好、心理活動內容都是命題的依據。對小學生來說 ,要讓他們寫自己親身經歷過的、親眼見到、親耳聽到的。就是說,讓他們通過作文把自己的經歷過的有意義 的生活、思想,圍繞著一個中心,按著一定的順序用文字表達、重現出來。
在一個學校里發生這樣的一件事,一位姓羅的學生,身患了淋巴惡性腫痛,急需一筆較大的醫療費,學校 發起了向這位同學獻愛心的捐款活動。教師即以這個捐款活動為題,布置學生寫一篇“捐款動員以后”。這次 學生的作文寫得很好,有的學生用日記形式,寫下了自己的真心話,表達了對同學的一份真摯的感情,而有的 學生則是從記敘的方式,敘述捐款事件中,表現同學們“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愛心。這樣的命題,是讓學 生取材于身邊的人和事,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使學生能“因事而發”,學生感到有事可寫,也寫得動人。
二、奠定寫作基礎,豐富寫作的心理內容
從學生的作文實踐來看,他們感到最大的困難之一是無話可寫,而且,最常見的毛病是內容空洞,寫不具 體。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學生缺乏觀察力,不善于觀察生活中的“小事”。其實 ,小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也是豐富多彩的,如果細心觀察應該是他們寫作取之不盡、用之不 竭的源泉。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的深化,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沖破學校課堂狹小的天地,在社會大課堂中去感受 時代的脈搏,接受新鮮事物,從中豐富生活,從生活中獲取直接的知識。而我們平時的作文教學,較多是考慮 怎樣寫的指導,很少或忽視如何把小學生的視野引向身邊的生活、引向大自然、引向社會,從生活中得到感受 。葉圣陶先生曾經語重心長地指出:“作文教學偏于形式……是一種弊病。偏于形式,自然把作文看成一種特 殊的事,跟實際生活并不怎么切合,于是學生自然要嘆無內容之苦。”因此,只有引導學生深入觀察才能豐富 學生作文的心理內容。
觀察是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比較持久的知覺過程。觀察是作文的基本功。學生只有對生活中的事物細 心觀察,如對象的形體、色調、質感、美感等都十分了解,動筆才有內容可寫。因此,語文教師要像“有心人 ”,一方面要注意在語文分析中提出明確的要求,要求學生領會優秀作品的寫作,學習別人是怎樣以觀察各種 人物、各種事物為基礎,從而寫成內容豐富的文章的。小學生的作文訓練,不同于一般作家的創作活動,它是 在教師指導下的語文課內容的模仿、借鑒范文學習寫作。因此,作文教學時必須以課本內容為依據來進行作文 訓練。這樣,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對周圍的一切細心觀察,教給他們觀察的方法,心理學的實驗研究發現,少年 兒童的觀察力發展的一般趨勢是:由無意性、情緒性向有意性、目的性方向發展;再由有意性、目的性向自覺 性、穩定性、精確性和概括性發展,并逐步形成較全面深刻的細致的良好觀察力。教師應了解學生觀察力發展 的規律,有意識地通過多媒體教學途徑來培養和鍛煉學生良好的觀察力。
學生觀察的要領是什么呢?
一是提高觀察的目的性。在采用多媒體手段進行命題作文教學前,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 盡量把與命題相應的目的任務提得明確些、具體些。二是要細致準確。觀察時不能只著眼于大概輪廓而忽略了 細小的地方。比如笑,有哈哈大笑、微笑、歡笑、冷笑、譏笑、苦笑等等。觀察自然景物也一樣。比如下雨, 在一般人的眼里,不過有大雨、中雨、小雨之分。有位小學生經過細心觀察,這樣描寫雨前的景物變化:“鉛 塊似的烏云聚攏在頭上頂”,閃電像“一條條皮鞭劃過長空”。而描寫雨中的情景是:近看,雨點的形狀如“ 小葡萄”,打在地上濺起“水花”、遠看是一層“輕紗般的水霧。”繼而“水霧”又變成“雨簾”,馬路兩旁 出現了“小溪”。這位小學生之所以寫得自然逼真,就是因為他能仔細觀察。三是養成良好的習慣與方法。觀 察是一種特殊的知覺,只有循著一定的順序和方法才不致掛一漏萬。一般可以先整體后局部。從空間特性來說 ,可以象電視掃描式從上至下,從前到后,從外到內。注意形態、數量、質地、色彩的變化,從而使學生把握 對象的外形和實質,這樣學生寫作有內容且生動而有條理。四是做好觀察記錄。作文是要有寫作素材的。素材 就是在作文中要寫的尚未經過加工的材料,平時學生若不注意素材的積累,動筆時就會覺得沒東西可寫。只有 注意營造起一個“材料倉庫”,寫作時才能“言之有物”,而觀察正是積累素材的第一步。尤其是留心捕捉那 些最重要的現象、細節,而細節正可以將觀察對象的特點、個性再現出來,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積累寫作 素材,從而奠定寫作基礎。
三、發展各種認識能力,提高作文整體水平
學生作文內容的來源有兩個:一個是通過觀察從現實生活中提供的直接素材;一個是課本、書報、圖畫、 音樂、影視提供的間接生活素材。這兩方面的“材料”,通過學生的感知、記憶、想象、思維等一系列心理活 動,成為他們的心理積蓄,使表達變成為可能。為此,從心理學觀點看教師的作文指導,不只是作文方法的指 導,它本身還包括豐富學生的心理內容的意義,尤其是發展他們的各種認識能力,在感知的基礎上,拓展學生 思維和想象力,在作文訓練中有意識地加以培養,那么就使學生更快有效地提高作文整體水平。
作文是一個復雜的思維過程。學生作文,從審題立意,到布局謀篇、遣詞造句,直到最后的推敲修改,每 一環節都離不開思維這一心理活動,學生思維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作文質量的高低。但小學生在作文中往往未 能很好地展開思維,因為在小學高年級時,思維才處于從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小學生思 維能力較弱,他們觀察了某些事物,有的卻不了解其意義,找不到事物之間的內部邏輯關系,因而作文時往往 難以確定文章的中心主題。根據學生形象思想的發展先于抽象思維這一年齡特點,要充分發揮形象思維的作用 ,逐步進行思維概括性的訓練。
如逐步培養提煉中心思想的能力。
培養學生提煉中心的能力:第一,教師注意在平時的閱讀教學時,讓學生明白,寫人的文章,中心思想是 贊頌人物的思想品行;論事的文章,中心思想是從事件中告訴人們深刻的道理。第二,訓練學生在審題中抓住 中心。一般作文命題,有的中心主題是在題面,或在寫作提示的要求中已點明,而有的則要充分調動學生思維 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反復分析課文,提高捕捉中心主題的能力。第三,在生活中提煉主題。學生作文的主題, 應該是學生對身邊發生的事不斷觀察,反復思考,逐步加深認識,提煉出來的。
開拓思維的訓練。開拓學生思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導學生聯想和想象。聯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 的心理過程。如《從一條小路想到的》《××的啟示》等類題目,就需要豐富的聯想。開拓思維的訓練,還可 以引導學生相互啟發,發揮集體的擴散思維的優勢。可以預早布置作文題,學生自己準備素材和編提綱。在作 文課時,讓學生討論,如寫什么?怎樣安排順序?中心是什么?這些訓練是十分有益的。
有的作文題,就不是簡單的生活再現,而讓學生對過去感知過的事物進行再創造,從而產生新的形象。如 《我的理想》《我和嫦娥游太空》《十年以后》《將來的教室》等這類作文,就需要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學 生作文的心理過程需要想象力的參加。小學生想象的基本特征是有意想象在發展,再造想象起著重要的作用。 低年級小學生在作文時,很大程度上是描寫或記述人物的外貌或事件的過程,而到了中、高年級,在有效的培 養訓練下,詞的作用越來越促使他們的想象力的發展,經過構思而概括出事物的形象,其概括性和邏輯性有了 明顯的提高。想象過程和其它心理過程一樣,是客觀現實的反映,小學生的想象力也是在良好的教學影響下發 展起來的。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要豐富學生的感知表象。因為想象是在 事物的影響下,在言語的調節下,在兒童大腦中已有的表象經過改造和結合而產生新形象的心理過程。所以, 想象的水平是依學生頭腦中所具有的感知表象的教學和質量的情況為轉移的。學生頭腦中表象越貧乏,其想象 越狹窄、膚淺;表象越豐富,其想象越開闊、深刻,因而教師要擴大學生的生活視野。二要善于用生動的語言 描述來豐富學生的語言,為想象創造表達的條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語言是啟發學生想象的重要因素,教 師如果語言生動、帶有感情,描述會使學生進入想象的境界,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歷其境,濡染其情。教 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訓練,在教學中可以以一概念或詞語為題,讓學生用形象來表現,如“慈祥”、“ 細心”這樣的詞要求學生以語言描述人物的神態來表現,也可以反過來進行。
國外十分重視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日本學者認為:想象與創造有關,發展想象力是為發展創造力打下基 礎,因此,他們把豐富想象力的閱讀、寫作指導為語文教學的基本方向。
根據大綱要求,小學的閱讀教學中,主要讓學生對課文的場面、人物、情景、背景和作者展開想象。想象 的具體內容是:由標題想象到課文的內容;由插圖、圖表想象故事的情節;由人物的語言、表情和動作想象到 人物的性格心理和行動的展開;由整篇文章想象到作者的意圖和文章的主題,由此引入作文中。
四、重視作文中的情感因素,消除恐懼心理
文章是表達思想、表現感情的。劉勰說過,“情動而言行,理發而文見”。思想和感情既有聯系,又有區 別。思想作為人的認識活動及其結果,既構成文章的內容,又指導著寫作的方向,沒有好的思想,自然寫不好 文章,但是,光有好的思想而沒有表達這種思想的興趣與強烈感情,同樣寫不出好文章。人的感情不僅是構成 文章內容的一個方面,而且,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還有執行調節人動機的動力作用。興趣是一切學習的源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對作文的恐懼心理總是不同程度地存在,其中一個最大的原因 是沒有興趣,沒有領略到作文的樂趣,因被動寫作而沒有情感的投入。
語文教師在指導小學生寫作時,要打破恐懼感。但這不是靠大談作文的意義,重要性之類抽象大道理所能 奏效的。較好的辦法是“寓教于樂”,而且要善于激起他們非說不可的感情。有一位五年級小學生,功課甚差 ,對作文更感頭痛。有一次同學將他藏在課桌里的“金鈴子”,交給了老師。老師見這學生對小動物很喜愛, 便把“金鈴子”發還給他,并引導他仔細觀察,后要求他寫一篇小作文《可愛的“金鈴子”》。這位學生寫起 “金鈴子”,忽然靈感頓來:“金鈴鈴,金鈴鈴……那是誰在彈琴和唱歌?……你看,那小小的圓腦袋上伸著 兩根觸須,掃
來掃去,多威風!身體那樣小,卻長著四只腳,還有兩條長長的后腿,屁股后面拖著‘雙槍’… …”(見上海教育出版社《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實例》)。可見語文教師要捕捉時機善于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 ,讓學生頭腦中儲存有的感性材料轉化成某種感情色彩的記憶映象復活,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寫作訓練, 即寓寫于樂中,使命題作文引起學生的熟悉感親切情,這樣學生才能寫出好文章。
學生作文,多喜抒情。尤其是記敘文,通過文章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有感而發、且能動人以情的文章 才是好文章。怎樣才能使文章感人呢?很重要的是寫出真情實感。小學生在《我童年的小屋》里寫道:“搬進 三室一廳的單元樓已一年多了,但我卻依然留戀著那間只有15平方米的小屋,小屋擺滿了家具,顯得擁擠不 堪;小屋只有兩扇朝西開的窗戶,顯得昏昏暗暗;每到雨季,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在那里我度過了九 個春秋,小屋留下了我童年的快樂”。
這篇小文章感動之處在于“實感”出“真情”。文章一開頭就把讀者帶進了童年的小屋中去,和新樓房相 比,小屋是擁擠的、黑暗的、潮濕的,但是那里卻留下作者寶貴的童年歡樂和留戀之情。
人的情感盡管是一種主觀經驗,但它畢竟是客觀現實與人的需要之間關系在人腦中的反映。而且,情感的 內容及其深度,又往往取決它所反映的各種現實的廣度。因此,語文教師在接觸學生的過程中,要準確地把握 學生的感情脈搏,并引導他們用適當的詞匯具體而形象地揭示出客體是怎樣引起他們的某些情感體驗的。在課 堂教學中,一般說來,學生的情緒、情感狀態取決于教師的情緒、情感狀態。在作文教學的全過程都伴隨教師 強烈的情緒、情感。因此,教師在上課前要醞釀良好的心境;命題要有師生情感的共鳴;指導要有柔情;批改 要有韌情;講評要有熱情;要激發學生寫作的激情。只有教育學生熱愛生活,才能仔細觀察生活,他們才能寫 出有真情實感的好文章。
心理的作文 篇6
那個夏天的夜里,熟睡中的我可能還做著美夢,而你已經悄悄的離我遠去了。不知什么時候我憧事了,也就是從那時起我變了。開始覺得人與人太復雜,身在其中只能心亂如麻。
我是一個失去愛的人,這一生就注定孤獨。
夜深人靜時刻我會哭,沒人在乎我的無注。
你曾經是那么的愛我,因為深愛所以離開。
帶著我的悲哀和無耐,一個人安靜的走開。
在我最需要你的時候,沒有說一句話就走。
你說過這輩子都不會離開我,原來只是在騙我。你栽的那棵花已經冒出了好多,原來的花盆放不下了。你養的那只小狗(當當)快兩歲了很聽話。
你留下的我也有人喜歡了。你用198個字結束了你一生的演講。你知道嗎?一個人的時候我可以想你, 想你的時候我可以流淚,流淚的時候我除了心痛還能怎樣?你不知道,你什么都不知道,因為你不會上網,假如時光倒流,我會教你上網,假如可能我會早點結婚,讓你看到你的外孫女,她一定和我一樣聰慧可人。換了一個地方上班,換了一種心情,等于換了一切! 我不在每天想,想那個不管在哪天都看不到的人! 你的生日我沒回去,清明節我也沒回去,只是想了你一會兒!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我,有沒有還記著我,有沒有在我想你的時候想我!
心理的作文 篇7
風起楓落,花開花謝,一切看來似只有一瞬間,卻早已滄海桑田,時光的摩天輪一圈又一圈地不停旋轉,畢業在即,但卻一遍遍的留戀那格子里的春天。瞧,那樹上刻著誰和誰的名字,承諾著友誼長存的誓言,卻還不明白一輩子的約定是多少的奢侈。曾經手拉手暢談心事,可終究還是抵不過在校門口你往左走,我往右走。
操場靜下來,往日同學們的歡聲笑語各自都藏到哪去了課堂上,在老師眼皮底下的‘惡作劇’偷走了我們多少的竊喜與害怕?厚厚的書墻,埋葬了我們多少的夢想?把你的鱉精剪成窗花貼在心上。朋友,這樣是不是就不會把你遺忘?當記憶一點點被歲月漂白,有一點點磨平,是否會再也叫不出你的名字?
我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此刻的心情,很不舍,很無奈。
我想我一定不會忘記你們,不會忘記我們曾一起走過的日子,不會忘記曾經的我們一起哭過,笑過,瘋過,更不會忘記難過時是誰為我拭去眼淚,誰陪我一起一起憂傷&&這一切,我怎么會忘?又豈敢忘卻!
時間,她讓我擁有了許多美好,卻當我還沒有好好珍惜時,一瞬間變為泡影,消失不見,我一直在想,如果時間能夠凍結多好,留在那幸福的身影中, 不用離別不用擁有了再失去, 可人總得長大 不是嗎?笑一個 努力讓自己不那么悲傷,初中一年級作文《你在我心里_作文》。 · 當流星劃過,我會許下心愿為你祝福, 當梔子花開,我會用心回憶我們的點點滴滴, 當陽光再次落在我的頭頂,我會嘴角上揚,感恩于她讓外我們相遇,然后期待我們的重逢。 也許,多年后,我會發現,此刻的眼淚是無盡的喜悅,一如 那星星般的回憶,回憶完美,而你,已早深深烙印在我心里,久久不肯逝去.................
【心理的作文】相關文章:
描寫心理的作文:時間與心理08-12
心理作文08-28
心理的作文12-24
心理的作文06-17
關于心理的作文:心理遐想08-09
有關心理的作文:自卑的心理10-25
關于心理的作文:心理療傷08-13
關于心理描寫的作文:心理描寫01-09
關于心理描寫的作文:從眾心理01-09
關于心理的作文:心理_800字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