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實用的心理活動的作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心理活動的作文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心理活動的作文 篇1
雨,淅淅瀝瀝的,依舊在下。
風,呼呼啦啦的,仍然在刮。
天地間,水霧漾漾,一片蒼茫。在這泥濘的小路上,依然只我一個人,如同茫茫大海上一葉無舵的扁舟,漫無目的地游蕩著。
濕漉漉的我不停地打著冷戰。寂寥的曠野,除了這棵杏樹,連個避雨的地方也找不到。我該去哪兒呢?
驀地,一朵小小的花苞,在風的撕扯中,懷著無盡眷戀,依依不舍地離開了枝頭。
我心頭不由一顫,忙伸出雙手,牢牢捧住了那嬌小的身軀。這小小的花蕾,還沒來得及綻放生命中的`燦爛,就這樣過早地凋零了。
默默握著這早謝的生命,我感覺得到,她也緊緊握著我的手,而這相握的手呵,誰能溫暖誰?
我們有著同樣的悲哀和傷痛呀。
爸爸已徹底不要我啦。
家,已成了一個陌生的概念。家,如同一只渡船,載了我十六個春秋,還沒到彼岸,就拋棄了無助的我。
此刻,才知道,對那煉獄般的家,我竟也懷著刻骨銘心的依戀。
然而,現在已什么都不可能了,就像這朵花蕾,在枝頭的時候,還編織著許多美好的夢,只一剎那就灰飛煙滅了。一切,都只有留給記憶和痛恨。
六年前,那個和今天一樣春雨浙浙瀝瀝的下午,不知為什么,媽媽永遠離開了這個家,去了一個至今我也不知道的地方,我清楚地記得媽媽那雙憤怒的淚眼。
媽媽沒走幾天,家中就多了一個年輕漂亮的女人。
從那天起,洗衣做飯,忙前忙后全是我的,哪怕是一杯漱口水,那女人也要我端給她,稍有不周,就要罰我白干活一天,且不準吃飯和上學。但只要能上學,我還奢求什么呢?
今天中午,她那五歲的兒子過生日,許多人來慶祝,只我一個人仍和往常一樣躲在被窩里默默地啃冷饅頭。
熱鬧是他們的,冷清是我的。宴后,那個我一手帶大的男孩,要我再給他當一次馬騎,說恐怕以后再騎不上了,因為今天他外公就要帶他到很遠很遠的大城市去。
眾人面前,我這個十六歲的女孩無奈地俯下身子,習慣地用手撐著地,可是,馱了他兩圈之后,再不能自已,失聲痛哭起來,無意把他摔了下來。不料,這下竟闖了通天大禍。
她罵我不給面子,連弟弟一個小小的要求都不能滿足,接著,照例和爸一人扯住我一只手,她兇狠地揪著我的頭發往門上碰。
心理活動的作文 篇2
多可憐的孩子啊,他還那么地年輕,想必還沒有成家吧?唉,多虧了這些紅軍啊!他們不屬于南斯拉夫,是蘇聯紅軍,卻心甘情愿地幫我們打這些該死的德國人,要時刻冒著生命危險,可他們仍不怕,仍舊寧愿幫助我們,多么可親可敬的人兒啊!
我知道你們又失去了一位好戰士,心里特別難過,我也同樣心痛,心理活動的。你們這些孩子真不簡單啊!為了打擊法西斯,年紀輕輕就離開了父母,在異國他鄉浴血奮戰……我的孩子也曾馳騁在沙場上,如今,卻已英勇捐軀……孩子們啊,以后的戰斗將會更加兇險。勇敢些,父母的心總伴隨著你們沖鋒陷陣;小心些,父母放不下的心還在等待你們的凱旋呀!我祝福你們!我抬起頭看了他們一眼,他們各個精神抖擻,只是戰火的硝煙讓他們俊俏的臉龐上涂了一層漆黑,可明亮的'眼睛里卻透露出了仇恨與善良,我知道這矛盾的眼神里蘊涵著什么。我在心里默默的祝福,愿上帝保佑他們早日取得勝利,保佑他們能夠平安活著。我深深的鞠了一躬,因為他們的英勇讓我感動……
心理活動的作文 篇3
“隋熾!”該我去拿卷子了,我心里十分緊張。拿到卷子一看:哦不,竟是73分!那兩個鮮紅的數字格外刺眼。我的腦子“轟”的一下,一片空白,好半天才緩過來。唉!竟是這個分數,若是拿給爸爸母親開的話,一定會有一場“男女混合雙打”的,想到這里,我的腿就一陣發抖。想起那天下午,范老師說:“下周一3單元考試,回家復習。”回到家,我對母親說:“今天沒有作業。”周末兩天,我痛痛快快的玩了兩天的電腦,一點都沒復習。因為我平時英語較好,所以這次以為我不復習也沒什么。可是,一發下考卷,我就傻了眼:從前所熟悉的.單詞、句子全沒有了,取之而代的是那些我不知道的。本身就沒復習,再加上一會兒做這道,一會兒做那道,我的腦子里就更亂了。卷子收上去了,我心里十分忐忑不安,我的成績可想而知。我放學了,我邁著沉重的步伐走向家門。我該怎么辦呢?上次就因為考得低被母親用軟鉛筆打了一下手,現在那痕跡似乎還在。唉!就算是打,我也認了,誰較我沒考好呢?誰叫我不去復習呢?誰叫我不爭氣呢?那兩天我要是復習就好了,哪怕是復習一小會兒也不至于成績這么低啊!我回到家,我對母親說了考試成績,母親用責備的眼神看著我。終于,我嗚嗚地哭了,母親說:“別哭了,下次考好就是了。我不打你是因為怕傷你自尊心。你已經長大了,要懂事了,知道了嗎?”我點了點頭心理。
這時,我心中的暴風雨仿佛停了,出現了第一縷陽光。
心理活動的作文 篇4
上午第二節課丁教師告訴我們管理班要查我們背古詩的情景了,背不下來不能走。
我一慌,哎呀,我沒背熟!誰明白昨日還吭吭吃吃背下來的古詩今日還記得住記不住。這可怎樣辦呀下課后,我忙打開書瘋狂的'背,可是腦袋就像生了銹,怎樣也記不住。看著同學們在外面玩得正歡,我心想:反正也是背不下來了,還不如高興一會兒,放松放松嘛。我抬起頭來,看見旁邊幾個同學也在背,不行!我非得背下來不可。哎呀,這首詩怎樣這么別扭:“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我怎樣背不下來呢我不信這個邪,反復念了好幾遍,最終通順了。
到了管理班,教師要查了,可是我還是沒有完全背下來。在管理班,我充分運用了時間,可是總是背了這首,忘了那首。放學了,教師要查了,沒想到的事丁教師根本不查,就問一句:背下來了么好多同學不背的同學都騙丁教師說自我背下來了,然后就走了。我心想:那么多同學教師都沒查,不信教師就查我,今日先溜了吧!回家背完不就好了可是有一想,不行,這么做不是撒謊嗎媽媽常教育我撒慌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我也要做一個好孩子。自我對自我負責,今日沒完成的事就得今日完成。
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在學校基本能夠背下來了。
心理活動的作文 篇5
乙:前些時候,我們討論了“從生活中獲取作文材料”的一些心理學問題,老師們都很感興趣。學生作文首先必須擁有與作文有關的感性表象和學習到的材料,這包括平日生活中所積累的素材,以及在特定的實踐活動中通過觀察所獲得的材料等等,這很重要。但是,我們也都知道,作文材料再豐富,不經過主體的選擇、加工是成不了文章的。這就涉及到作文的構思問題了。袁老師,今天我們就從構思這一方面,來探索一下兒童作文的心理奧秘,好嗎?
(一)作文構思一一個動態的心理過程
甲:好!兒童對作文的構思是一個動態的心理過程。這一心理過程包含著豐富的內容。
教育心理學指出:學生在擁有作文材料的基礎上,通過思維活動概括出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再根據它選擇所應寫出的內容,明確所要敘述的事物之間的正確邏輯關系,以確定先后次序,段落層次。最后選擇恰當的詞句表達這些內容,這就是所謂作文的構思過程。
乙:這就是說,作文的構思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大步:一是概括中心思想;二是安排文章結構;三是選擇詞句表達。這幾部分都很重要,都有著非常豐富的心理活動內容。為了討論得具體些、深人些,袁老師,我們是不是先集中探索第一步——怎樣從材料中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弄清兒童確定中心思想的心理規律。
甲:好啊!什么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從信息論的角度看,文章是信息的載體,作文和閱讀的過程,實際就是作者向讀者傳遞信息的過程。文章的這種屬性,決定了作者在動筆前必有一定的寫作目的,也就是必定有若干信息想要傳遞給讀者。
乙:關于這一點,葉圣陶老先生曾經說過:“寫東西,全都有所為。如果無所為,就不會有寫東西這回事。”他還指出,即使是專門寫給自己看的日記之類,也是想將現在自己了解的信息傳遞給日后的自己的。如果完全沒有信息要傳遞,就寫不出文章來。
甲:是的,文章作者的這種想要傳遞某種信息的愿望,就是文章“中心思想”產生的根源。在寫議論文和一部分記敘文時,作者的寫作目的就是要表達某種思想觀點、思想感情,因此,這些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章集中要表達的觀點或感情。在寫說明文和另一部分記敘文時,作者的寫作目的就是要告訴別人某種客觀事物的情況,于是寫作目的本身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形成作文中心思想的心理過程
乙:從兒童作文實踐來說,他們文章的中心思想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呢?袁老師,您是不是舉例給大家談談。
甲:可以。心理學研究表明,文章中心思想的形成是一個深入思維的復雜過程,是作者對于感知獲得的生活細節、事物的表象等感性材料加工改組的過程。
讓我們先看看一位高年級小學生介紹自己作文構思時的體會。
教學片斷一
甲:從小作者的自述可以看出,兒童作文中心思想形成的心理過程,一般包括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孕育。
兒童在生活實踐中,通過感知、體驗、認識了客觀事物的外部特征,采集了各種材料,其中某些事物,某些問題或事例,引起他們的興趣,深深觸動了他們的思想和情感,使其感動,得到啟發,引起聯想,產生了想反映事物,表達感受的念頭。這時,中心思想就進人了孕育狀態。
這一階段的特征是有所感尚不夠清晰,有所思還比較粗淺。
乙:看來,介紹構思體會的那位同學,在參觀時,參觀后,直到作文前的思想狀態都處于中心思想的孕育階段。
甲:是的。
中心思想形成的第二階段是——萌生。
作者通過艱苦的思考,去粗取精,由表及里,于是在大腦里發生了一個認識過程的突變,產生了概括。由于概括,作者從客觀事物的現象中“發現”內涵的`意義,“悟”出事物的內在聯系和本質的東西。這些在作者大腦中漸漸明確、突出、凝聚起來,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應運而生了。
這個階段的特征是朦朧變為明朗,渙散趨向集中,粗淺發展為深刻,一種明確的中心思想逐漸形成。剛才談體會的那位小作者,在動筆作文前的那番對于確立中心思想的思考,則正是中心思想“萌生”階段的具體表現。
乙: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常常會發現這樣的情況:根據同樣的一些材料,不同的兒童往往可以概括出不同的中心思想。
譬如,陳小平老師安排了這么一次作文訓練——
教學片斷二
乙:陳老師總結提示得好,同一件事,由于孩子們的認識、情感有差異,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他們的感受就不一樣。各人概括出的中心思想也就不一樣了。
甲:從這里,我們還可以想到,由于同一個材料中往往含有多種意義,兒童不斷挖掘文章材料的內涵意義,最后在自己大腦中常常也會萌生出好幾個中心思想。這就必須通過比較、選擇、最后確定一個意思為中心思想。這時才能說這個兒童真正確立了中心思想。
乙:這就是說,兒童作文中心思想形成的心理過程,一般包括兩個階段——孕育、萌生。有些兒童,有時會經歷三個階段——孕育、萌生和比較選擇。
甲:是這樣的。
(三)形成作文中心思想的基本條件
甲:從對作文中心思想形成的心理過程的考察,我們也可以看出,文章中心思想的形成需要具備三個條件。
第一,生活實踐;第二,思想認識;第三,思維概括性。
從生活實踐來說,在實踐中通過感知、閱讀、體驗,搜集材料,經大腦貯存是形成中心思想的基礎。
乙: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從作文材料中概括出來的。作文材料的貯存越豐富,通過思維認識事物的本質特點,提煉文章中心思想的可能性自然也就越大;而作文材料源于生活實踐,這第一個條件——生活實踐,確實十分重要。
甲:從思想認識來說,文章的中心思想本身就是一種思想,一種認識。生活實踐中的種種事物和現象,在作者感知、貯存和加工的過程中,必然滲透作者的思想認識和情感傾向。
乙:從這一意義上可以說,兒童的思想認識和情感是形成文章中心思想的決定性條件。
甲:再說思維概括性。作文心理研究表明:在文章中心思想形成的過程中,其重心和關鍵是思維。
對作文來說,感知是出發點,記憶是材料庫,從感知所捕獲的信息或從記憶貯存的信息中,提煉觀點,形成中心,主要依*思維概括性。 在實踐中,我們不是常常看到這樣的情況嗎?參觀的地點、采訪或觀察的對象與所得的材料大致相同,而學生作文的中心思想卻深淺有別,這除了他們思想認識水平有高有低外,正反映了他們思維概括性的差異。
【心理活動的作文】相關文章:
心理活動的作文01-21
心理活動的作文11-02
(精選)心理活動的作文09-24
描寫心理活動的作文「精選」01-26
心理活動的作文201701-27
心理活動作文01-27
描寫心理活動的作文02-03
考試心理活動的作文01-27
描寫心理活動的作文02-03
寫心理活動的作文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