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習俗作文700字

時間:2021-09-22 09:52:26 習俗 我要投稿

有關端午節的習俗作文700字集錦9篇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700字 篇1

  今天是農歷蒲月初五端午節。是紀念屈原以身殉國,跳進汨羅江的日子。為了不讓魚蝦們把屈原身體上的肉吃掉。人們就用粽葉包裹著糯米,投放到汨羅江里。并且人們也要吃粽子、咸鴨蛋,在家門前掛菖蒲和艾草,還要喝放了一些雄黃的酒,人們還要舉行賽龍船。這不,我們一家人帶著外婆、舅舅、舅媽、小表妹往江津中山古鎮觀望賽龍船。

有關端午節的習俗作文700字集錦9篇

  經由1個多小時的長途跋涉,我們來到了舉辦賽龍船的地方江津中山古鎮。因上午下雨,原本在上午的賽龍船改在了下戰書(下戰書是晴天)。爸爸見我對賽龍船很感愛好,便滔滔不盡地為我嚇?起來:賽龍船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流動,在我國南方十分流行,它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已流傳兩千多年,是多人集體劃槳競賽。賽龍船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舟長一般為20xx米,每艘舟上約30名劃手。有26個劃手,1個舵手,2個鼓手,還有1個喊號子的。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下戰書,我們走出客棧,來到了河邊。河邊的吊腳樓懸在巖石上。為了遮擋強烈的太陽光,家家戶戶的陽臺頂上都掛著藍布。我們走過了石橋,繼承向前走往

  哇!望到龍船啦!表妹鳴道。真的是!您望,龍船的顏色各不相同:鮮艷的紅、明亮的黃、黯淡黑和清爽的藍。原來,龍船的顏色是跟據四海龍王的顏色刷的漆來定的。

  我們剛一來到河邊,劃手們就出場了。喝,一個個都非常強壯。并且不同的龍船上的人都穿戴不同顏色的背心。請參賽選手進座!裁判員用擴音器鳴道。劃手們按照序號坐好位置。123!出發!

  頓時,鼓聲大作,觀眾的喊聲和運動員的呼聲匯成一遍,響徹云霄。參賽隊員們用力把木槳向后劃。緊接著,舟慢慢地移動起來徐徐地,徐徐地,每條舟都越來越快,好似漂浮在水面上望不出來一絲波紋。徐徐地,徐徐地紅色的龍船慢慢地超過了其它龍船。玄色的龍船顯然是體力不足了,落后于其它龍船。啊,只剩下30米了,25米,20米,紅色龍船遠遠領先,藍色龍船又追遇上來,兩條龍船不相上下。10米,只剩5米了!呀,藍色龍船領先了。最后我不說大家也知道:藍色龍船贏了。藍色龍船的劃手們下舟后,都擁抱在一起,表示他們心中的喜悅。望完迸?,我念念不舍地離開了風景如畫的中山古鎮。

  我覺得今年的端午節最好玩、最有趣。由于這一次的端午節讓我領閱到了民俗風情。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700字 篇2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

  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端午節來源于屈原的故事: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采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羅江。當地的漁夫劃著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

  后來,大家把盛著竹筒的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今年我正好在家,媽媽就叫我來一起包粽子,包粽子這對我可算是一項艱難的任務呀!抓二撓腮不知如何是好,怎么辦,怎么辦,這是一向自信的我犯了難。媽媽在一旁笑道:哈,平時的自信到哪去了?哎之前媽用豬肉切成5公分條,用醬油、米酒、味精浸泡一夜;糯米用浸過肉的醬汁加鹽拌勻,停置10分鐘后再拌到均勻為止;粽葉2張背背相對,由葉蒂1/4處折成一直角匙狀,取約2匙米鋪在葉匙內,肉條直放其中,再鋪2匙米蓋滿肉條,托葉匙的手要保持開頭,配合另一手的動作;將粽葉剩余部分由米末處折蓋上去在折處把兩邊的角折好。粽身由托葉的手全部握住,中一手將蓋葉部分捏合折下;用草繩將折葉處繞緊扎好,再繞扎整個粽身;粽子全部包好后放在大鍋中,放入冷水用大火煮滾后改用中小火續煮4小時,熄火燜1小時這樣美味的粽子就做好了。

  我還聽爸爸說過粽子的來歷:過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的詩人屈原。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的三閭大夫,眼見國家處于危難之中,卻無法挽救,他日夜憂愁,最終投汩羅江而亡。楚國民眾知道后十分憂傷,駕船奮力營救,為了不讓水中的魚蝦把屈原的身體吃掉,他們就在江上劃著龍舟、敲鑼打鼓,希望能將魚蝦趕跑;還用粽葉包米飯作成粽子,投到江里喂給魚蝦吃,希望屈原的身體不要受到傷害。

  年年歲歲,這個習俗便流傳下來,這就是端午節劃龍舟、包粽子的由來。哎原來包粽子還有這么多學問那,看來我們只有好好學習才能跟上時代進步的步伐。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700字 篇3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于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于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系起來。傳說屈原投江以后,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后來的粽子樣。端午節的習俗主要有:吃粽子于門上插艾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以之消毒,賽龍舟等等。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于形狀有棱角、內裹粘米而得名,后者顧名思義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節吃粽子,在魏晉時代已經很盛行。這種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兩個節日里食用。粽子還是一種節日往來的禮品。到了唐宋時期,粽子已極為有名,市場上常有粽子賣。

  現在,我們過端午節仍然免不了要吃幾只粽子。粽子有不少花樣,有南北之別,東西之分。南方常用紅棗、花生、咸肉等混在糯米中制成,也多見不雜別的食品,而去品味粽葉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棗、果脯等作為粽子的餡心。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經成了中國傳統的象征,在人們心中占據著一定的位置。過去端午節還有躲午的習俗,此種習俗源于一種信仰,即:五月為“惡月”,瘟瘡蔓延,重五是個不吉利的日子,所以父母都于是日將未滿周歲的兒女帶往外婆家躲避,以逃脫災禍,故稱躲午。

  這無疑是古代科學不發達而產生的觀念,因為五月酷暑將至,蚊蟲滋生,在沒有醫療衛生設備的民間,容易發生傳染病,遂給人們帶來一種恐懼心理,于是產生躲午習俗,如今這一節日的一些古老習俗已經隨著社會變遷而消失了,但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仍然流行。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700字 篇4

  “節分難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首詩是為紀念屈原而寫下的。端午節也是因為屈原而流傳于世的。包粽子、賽龍舟等端午節特有的習俗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賽龍舟是因為當時撈救投泊羅江而死的屈原所傳承下來的。

  而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賽龍舟不再只是單純為紀念屈原而舉行的了。它演變成了一項最富激情、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努力奮爭,拼搏向上的精神的運動。賽龍舟這項具有紀念意義的運動,不僅突破了時間、地域的界限,還成為了國際性的賽事,得到了新的'發展。

  包粽子也是為了紀念屈原,同樣具有不可替代的紀念意義。粽子本身是用江米或糯米做成的,再用蘆葦葉在外圍包上一圈,就算完成了。當然,粽子也有各種各樣的,不同的地區,就會包出不同的粽子。雖然形狀各異,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非常的香甜可口,雖然風味大不相同,但都寄托著老百姓對屈原這位偉人的思念。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又到了。可是,心中卻有一種淡淡的失落感。隨著社會的發展,端午節的節日氣氛也在逐漸減弱。端午節和眾多的中國傳統佳節一樣,都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是我們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

  關于端午節的由來之說不只是為了紀念屈原這一個,但卻是最有說服力的一個。關于端午節由來的傳說,雖是眾說紛紜,卻也為它增添了不少神秘與魅力。從中我們不難看出中華人民的想象力,也折射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端午節在我國已延續了二千多年的歷史,二千多年的歷史長河的積淀,從而賦予了它深厚的人文內涵。

  其次,端午節還浸透了民族美好的情感,端午節的每一種延續下來的紀念活動,無不是寄托了古代人民美好的情感與心愿。如果說端午節是因為傳說而顯得更加動人,那浸透在端午節中美好的民族情感則讓它散發出永恒的魅力。傳說可以動人,而情更加感人!

  節日豐富的人文內涵,在于挖掘和弘揚,有時我們的傳統節日之所以被某些人所冷漠,是因社會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不夠。我們的社會,應該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自覺保護意識,傳統文化絕不是“封建”、“落后”的代名詞,而應該成為新時代我們引以為豪、為傲的民族瑰寶。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700字 篇5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每年的端午節我們都要吃粽子、賽龍舟、懸艾葉、我最喜歡看賽龍舟的比賽了,這比賽并不是為了爭誰第一水第二,是為了在觀眾面前展示他們嫻熟的技能與美好的姿態。

  我先來說說粽子吧。粽子是用墨綠色的蘆葉包裹著糯米和棗子。煮熟后,剝開蘆葉,只見米團里仿佛鑲著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很好看。粽子的的味道美極了,蘆葉散發著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膩。

  粽子還有一個悠久的故事。傳說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屈原一生寫過許多著名的詩篇,提出過許多愛國的政治主張,但是君王不采納。后來君王淪喪,他滿懷憂憤跳江自盡。人民還念他,崇敬他。兩千多年來,人們把粽子投入江中,當做獻給詩人的祭品。——這就是粽子的由來。是的,每逢端午節,人們怎么會忘記偉大的詩人屈原呢?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于門眉,懸于堂中。并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制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采藥,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我們中國真是當之無愧的文明古國,一個端午節都有如此深厚的意義。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700字 篇6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在端午節那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吃粽子,桌上擺的、街上賣的、人們談的,幾乎都是粽子。

  粽子,似乎就是端午節的象征。

  端午節吃粽子,是有來由的,有這樣一個典故——在兩千多年前,楚國有一位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因為楚國滅亡,悲憤不已,他忠貞不屈,含恨跳河自盡。人們怕水里的魚吃掉屈原的尸體,便將米、肉等美味的食物,用粽葉包起來投入河中,希望魚兒只吃粽子不吃屈原的尸體。屈原跳江那天是五月初五,在中國農歷上屬“端午”之日,為紀念屈原,人們就將這一天定為“端午節”,家家戶戶吃粽子,以紀念屈原的忠君愛國。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自己動手包粽子,已變成傳統文化新風尚。可別小瞧包粽子,那也是一門技術活。主要分三個步驟:首先,要準備粽葉,將其刮毛、洗凈,堆放整齊備用;其次,要準備粽餡,主要是以米為主,將米用水浸泡半小時,再配些花生綠豆之類的豆類,再配些肉塊或蛋黃,攪拌均勻,調好鹽味即可;最后,才是包粽子,左手托著粽葉,將粽葉按45度角對折成漏斗狀,右手舀粽餡導入粽葉卷成的漏斗里,再將粽葉卷起來包裹住粽餡,完全密封并裹緊,然后用繩子捆緊,粽子就包好了。

  粽子要蒸熟了才能吃。蒸粽子是最讓人難熬的,粽子在蒸的時候最香,粽葉的清新味、粽餡的米香豆香環繞著肉香,直鉆你心里去,讓人心癢癢的,光是聞聞,就令人垂涎三尺!

  吃粽子看龍舟賽,是我每年過端午節的最愛。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邊吃邊看。只聽一聲巨響,一條條龍舟箭似的飛射出去,一個個粽子皮齊刷刷地被剝開,選手全神貫注地盯著前方飛快劃船,臺下觀眾聚精會神地看著比賽——1號舟往前沖了,小朋友偷偷吃了一口粽子;2號選手超越了對手,大人們松了口氣也停下來吃粽子,接著觀察落后的3號舟,小朋友乘機也吃一塊……舟沖,吃粽;舟停,吃粽;一口一個粽子,就在這驚心動魄的不經意間吃了個精光。

  端午節,真有趣。充滿了民族特色,彌漫著濃郁的水鄉文化,承載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人們緬懷先烈忠貞愛國,代代相傳、繼承發揚,祝福祖國美好人人幸福安康。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700字 篇7

  每年的端午節我們都要吃粽子、賽龍舟、懸艾葉、我最喜歡看賽龍舟的比賽了,這比賽并不是為了爭誰第一水第二,是為了在觀眾面前展示他們嫻熟的技能與美好的姿態。

  我先來說說粽子吧。粽子是用墨綠色的蘆葉包裹著糯米和棗子。煮熟后,剝開蘆葉,只見米團里仿佛鑲著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很好看。粽子的的味道美極了,蘆葉散發著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膩。

  粽子還有一個悠久的故事。傳說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屈原一生寫過許多著名的詩篇,提出過許多愛國的政治主張,但是君王不采納。后來君王淪喪,他滿懷憂憤跳江自盡。人民還念他,崇敬他。兩千多年來,人們把粽子投入江中,當做獻給詩人的祭品。——這就是粽子的由來。是的,每逢端午節,人們怎么會忘記偉大的詩人屈原呢?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于門眉,懸于堂中。并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制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

  作文六:端午節的習俗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700字 篇8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插艾每當念起這些兒時的歌謠,我就會想起家鄉的端午節來。

  五味草

  家鄉在壺公山下。山上的草木青翠,瓜果飄香;山下綠水環繞,田野肥沃。在一片郁郁蔥蔥的枇杷樹邊,有著整齊的紅磚綠瓦。一派安靜和諧的鄉野村落,這就是我的家鄉,也是明代狀元柯潛的故鄉。每年端午節來臨,我們便會挎上籃子和姐姐一起上山去采艾草,并配上石榴葉、枙子花等合為五味草。初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門上都會插上艾草,據說艾草會鎮邪辟災。當然在我們看來,只要聞一離那清新又奇異的艾草的清香,對我們來說就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所以每年我們都爭著到山上來,采下大片的艾草,也采下大片的快樂。

  當然媽媽會用五味草給我們煮上好多的鴨蛋,據說小孩吃了還不咳嗽呢?而對我們小孩來說我們總是拿著心靈手巧的姐姐用五彩的毛線編的袋子,裝滿鴨蛋到處炫耀。吃過午飯,媽媽又會用五味草煮鴨蛋的水給我們洗澡,真是又香又舒服,整個夏天都不長痱子呢

  粽子和賽龍舟

  在我們的記憶中,端午給人的印象除了玩就是吃。在端午節期間,我們除了可以吃上香噴噴的鴨蛋,還有讓人記憶深刻的粽子呢?

  包粽子也是端午的保留節目之一。媽媽和阿姨總會買了好多的粽葉,用水少泡著,洗干凈碼好。粽子的餡一般是糯米,配上綠豆、紅棗等,煮熟。然后在媽媽和阿姨的一陣靈巧的忙碌之后,我們小孩便饞貓般圍著蒸籠轉,等待粽子出籠的時刻的到來

  長大了念書才知道,包粽子的習俗和我國歷史上的愛國詩人屈原有關呢?據說屈原跳入汨羅江后,群眾為了不讓水里的魚咬著詩人的身體便做了好多的粽子,扔到水里。這樣魚兒有的吃就不會傷害到詩人了。于是,為了保護并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后來有了更為熱鬧的賽龍舟。

  我們村里沒有賽龍舟,但在黃石每年都會有這樣的熱鬧非凡的場面出現:

  在木蘭溪畔,人們早早地圍在岸邊,鑼鼓震天鞭炮齊鳴。水面,數支整齊的龍舟隊伍,衣裳鮮艷隨風飄揚,小伙子們激情澎湃躍躍欲試。隨著一聲鑼響,各支隊伍爭相競發,大家齊心協力,奮力爭先。這一刻,鼓聲、鞭炮聲人們的吶喊聲湊成一片熱鬧非凡的畫面。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700字 篇9

  5月2日,我和約了小朋友一起去綠博園,聽說那兒有喜羊羊的活動。一到綠博園,就看見了大型的充氣玩具,爬上去玩了,玩完后,向前走,了羊羊運動會。先玩射擊。射擊的規則是:每人5支飛鏢,射向靶子,射到1-4環,可得喜羊羊的貼紙一張,5-10環,可得

  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后感200字《五千年》《炎黃傳說》、《烽火戲諸候》等故事。我喜歡的一篇是《秦始皇六國》,從中我覺得出世了。當我《劉邦斬白蛇起義》時,我又覺得在秦朝出世。當我讀到《霸五烏江自刎》時,我又覺得劉邦也太壞了,項羽真是有勇無謀,不過挺為項羽感到可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三大傳統節日中的,又稱重午節、端陽節。是紀念投汨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不過,也有人說,端午節是龍節,是五千年以前,南方民族紀念龍神的日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三大傳統節日中的,又稱重午節、端陽節。

  是紀念投汨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不過,也有人說,端午節是龍節,是五千年以前,南方民族紀念龍神的日子。

  聽說端午節的習俗都與"五"數字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著五色紅心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兒或是足踝上稱為"長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薄、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色的粽子、雄黃酒。在南方北方,天還要在兒童[來源]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相傳龍舟競渡是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讓魚蛟蝦蟹吃飽了,咬食屈原的遺體。

  打掃房屋、用端午這天正午的陽光曬蒜頭、曬艾葉草恐怕是蘇北一帶眾所周知的習俗啦。

  嗨,端午節的習俗說也說不盡,這首兒歌對它做了總結:"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700字】相關文章:

端午節日習俗作文05-13

端午節習俗的作文08-02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07-24

作文端午節的習俗04-08

端午節習俗作文03-22

端午節習俗作文精選09-20

端午節日的習俗作文06-02

習俗作文:端午節03-27

端午節的習俗的作文03-14

端午節的習俗_作文02-25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亚洲中文字幕无线码 |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线久 | 中文字幕一二三区波多野衣 |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色 | 亚洲国产综合专区在 | 亚洲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