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廣西三月三習俗有哪些
壯族三月三是廣西打造的展現民族文化魅力、推動經濟發展、促進民族團結、凝聚發展動力的盛會。每年“壯族三月三”期間全區開展1000多項歡慶活動。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廣西三月三習俗有哪些,歡迎閱讀。
廣西三月三習俗有哪些
搶“花炮” 展民族魅力 “行歌坐妹”寫浪漫
“三月三”不僅是壯族的節日,侗、苗、瑤等少數民族也會慶祝三月三,民俗活動也豐富多彩。在三江侗族自治縣,一年一度的三月三“花炮節”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游客前來探奇、體驗,也展示了民族融合的濃濃情意。
除了搶花炮,三江侗族的“行歌坐妹”,這種傳統的青年男女相親方式也給“三月三”這個節日增添了不少浪漫氣息。
瑤鄉山歌傳情誼 峒中瑤胞打陀螺
在融安縣雅瑤鄉西古坡屯,每年“三月三”都會舉行山歌對唱活動,全鄉的山歌愛好者都趕到這里,參加一年一度的山歌對唱。
在防城區峒中鎮,三月三的重頭戲是“打起陀螺唱起歌”。
瑞鼓響震三月三,樂了山路十八彎。壯胞瑤胞聚一堂,通過佳節大聯歡……
峒中“砧板”陀螺比賽集強身健體和娛樂為一體。如今,作為一項傳統的民族體育競技項目,“砧板”陀螺陸續出現在各種舞臺和體育場合上,被越來越多的外地人所喜愛。
壯族:歌圩迎賓客 千人竹竿舞
“三月三”是壯族最重大的民族節日。每到“三月三”,壯族男女會像趕圩一樣會聚山坡上對唱山歌,開展搶花炮、打銅鼓、拋繡球等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文體活動。武鳴是中國壯鄉,又是壯文化發祥地之一,每年三月三,當地都會舉行“三月三”歌圩暨駱越文化旅游節。歌圩一般以唱山歌開場,展示駱越族群能歌善舞的人文風情,千人共跳竹竿舞,每個方塊都很有壯鄉特色,人們捧著五色糯米飯,抱著壯鄉的美酒,扛起勞作的鋤頭,精致的簸箕也被舉在手中。
三月三習俗活動
1、薺菜煮雞蛋
在農歷三月的第三天,中國人有吃當地菜肴和煮雞蛋的習俗。薺菜薺菜又叫地菜、野菜,是生長在田野角落里的一種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的野菜。《詩經》有“甜如水”的詠;辛棄疾也有“桃李滿愁,春在溪頭”的詩句。春天吃薺菜也是中國悠久的傳統習俗。
2、嬰兒
指的是賑災儀式,是古代女巫給的。唐宋時流行泡溫泉,水邊沐浴,蘭草沐浴,柳枝蘸花瓣水點頭,以祈福消災。
3、沐浴/溫泉
用泉水洗去污垢,以為這樣可以去除整個冬天積累的疾病,清洗新一年的免疫力,吉祥如意。
4、修復
徜徉水邊是古代消災祈福的儀式,后來演變成中國古代詩人優雅聚會的經典范式。
5、給對方香草
古人認為香草有驅邪的作用,對身體大有裨益。
6、郊區春游
既是驅邪求福的節日,也是自由快樂的春游。青年男女外出郊游,互相潑水,自由選擇配偶。是中國真正的情人節,以牡丹為主題。
7、在水里喝水
又稱曲水宴。流動時,在水邊設席障、茶具、花卉,設宴吟詩。非常高雅,成為文人雅士的娛樂。這種風在唐代特別強烈,宋代以后逐漸消失。
8、欣賞桃花
農歷三月初三,桃花最盛。步入春天后欣賞桃花的美麗。
9、放風箏
俗話說“又到三月三了,風箏滿天飛。”
三月三的由來
三月三也是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壯族人稱“窩埠坡”或“窩坡”,原意為到垌外、田間去唱歌,所以也稱“歌圩節”也有稱是為紀念劉三姐,因此也叫“歌仙會”。關于它的來歷,民間有許多動人的傳說。
一說古代有一對情人,經常唱山歌來表達愛意。但由于封建禮教的束縛,兩人不能結為夫妻,于是他們雙雙殉情。人們為了紀念這對情侶,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傳說最廣是關于劉三姐的:壯族歌仙“劉三姐”經常用山歌歌頌勞動和愛情,揭露財主們的罪惡。有一年的三月初三,劉三姐在山上砍柴時,財主派人砍斷了山藤,使她墜崖身亡。后人為了紀念這位歌仙,便在這天聚會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這些傳說現已難于考證,但在宋人著的《太平寰宇記》中就有記載:“壯人于谷熟之際,擇日祭神,男女盛會作歌。”這說明當時的歌圩也很興盛。
【廣西三月三習俗有哪些】相關文章: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精選28篇)04-24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精選37篇)04-23
最全廣西壯族三月三的習俗04-23
描寫廣西壯族三月三習俗的作文03-30
鬼節有哪些習俗08-10
秋分的習俗有哪些09-23
立夏有哪些習俗05-11
大暑習俗有哪些08-01
中秋節的習俗有哪些09-06
立夏有哪些習俗和禁忌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