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春節習俗作文三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春節習俗作文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春節習俗作文 篇1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你知道這是描繪哪個傳統節日的嗎?
這個傳統節日有個古老的傳說,相傳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種叫年的怪獸每當嚴寒將盡、新春快來的時候便跑下山來吃人。它異常兇猛,長著血盆大口,一口可以吞掉一個大人。人類非常害怕它,每到這時就會逃到深山去避難。可是村里有位老爺爺卻并不逃跑,只見他在家門口貼紅紙、點明火,還把干竹子一根接一根地丟進火堆里燒,隨后火堆里發出“劈劈啪啪”的爆裂聲。年跑下山正好聽到響聲,嚇得拔腿就往回跑了,然后再也不敢下山來了。就這樣,每當到了這一天,家家戶戶貼紅春聯、放鞭炮,逐漸就演化成了現在的春節。
年夜飯。年夜飯一定是重頭戲,這天一家老小會集聚一堂,主婦們會一頭扎進廚房為一大家子做上一桌“滿漢全席”來感謝長輩、犒勞老公、獎勵小孩。我們家里的年夜飯是非十二個碗不可的,少了我爸絕對會嘮叨我媽“寒磣”。
守歲。年夜飯過后我們可以自由安排活動,喝茶、嗑瓜子、陪奶奶聊天、看春節聯歡晚會、看書、下棋……你樂意就行,但是最趣的是守歲,比誰扛得住,守得久得的紅包就更大,我每年信誓旦旦,每每又最早昏昏欲睡。
穿新衣戴新帽。這一天一定是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必須嶄新而又干凈。
拜年。如果說大人們平時非常忙碌,像鐘表上的發條不停奔忙的話,這幾天的他們似乎都特別清閑,每天悠哉悠哉,走街串巷、探親訪友,見面就說新年好,三句不離一起喝兩杯。我最喜歡跟著跑了,因為我人小輩份也小,大人總免不了要給我發紅包,廣東的幾塊、幾十塊,湖南的幾百塊,回家拆紅包數錢是最快樂的事情。
春節的習俗還很多,因地而異,因人而樂趣無窮,你的春節一般怎么過的呢?我很好奇天南地北的春節玩法喲。
春節習俗作文 篇2
閩南一帶鄉村過年習俗顯得與城市不盡相同,鄉村農家,房多門多,除了貼春聯外,房門兩側還要擱置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叫“門蔗”,方言“蔗”與“佳”近音,寓意進入佳境。廳堂中案桌擺有隔年飯、長年菜、發糕,并插上用紅、黃兩色紙扎的“春枝”,寓意飯菜長年豐足,吉祥發財,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門外,點燃待其煙繞火旺,男人依輩分跳過這堆火焰,邊跳邊念:“跳入來,年年大發財;跳出去,無憂共無慮;跳過東,五谷吃不空;跳過西,錢銀滾滾來。”這叫“過火群”,象征燒掉舊歲的邪氣,消災過運,迎來干干凈凈、大吉大利的新年。
“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掃帚打掃廳堂,掃完后掃帚畚斗擱在一起,垃圾堆放門邊,希望如愿再從畚帚中走出來,幫助發家致富。同時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爐中,叫“添旺”,象征更加興旺。家長率子女圍坐爐旁,叫“圍爐守歲”,最好通宵達旦守著,據說這是為父母添壽。此時,長輩給晚輩分壓歲錢,叫“分圓”。隨著社會進步,生活節奏加快,閩南鄉村一些繁瑣的習俗已逐漸被廢止了。但農家企盼好年景的風俗仍保留下來。特別是“圍爐”在臘月寒冬,全家人圍在暖烘烘的小爐旁痛飲暢談,述舊歲展望未來,那是多么溫馨,多么幸福。
正月初一,黎明開門,梵香燃爆,曰“開正”。晨起祭祀祖先,是日,糞土不傾戶外。
正月初三,為喪家清新愁(即燒新床)之日。凡在初一、二未到過之友家,是日應勿往訪,訪即為不敬。有諺語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飽”,意思是初三日無客登門,晚起無妨。那么這個習俗是怎么來的呢?相傳,明朝嘉靖年間,倭寇占領廈門外島浯嶼。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過年而疏于守備。大股倭寇乘機攻城,軍民奮起抵抗敵人,激戰二日三夜,倭寇才敗退,但城內軍民傷亡極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親友,吊喪亡靈,哭聲震天,無暇到別家登門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廈門居民把此日作為忌日,久而久之,成為慣例。
正月初四,奉佛人必焚紙帛與馬,接神,系迎接十二月二十四日的送神。
正月初九,玉皇誕辰,香案敬神。惟喪家要停祭兩年。
正月初十,地誕。是日不砍柴、不掘土。并以普通物品祭敬。
正月十三,關圣帝君誕辰,商家均有祭敬。
正月十五,上元或日元宵,即三官大帝誕辰,鬧花燈。
以上就是我家鄉——福建的春節習俗。小伙伴,一起來,更精彩喲!
春節習俗作文 篇3
隨著寒假的開始,春節的腳步也近了。春節是中國非常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大家都并不陌生,可是關于春節的習俗,你們了解嗎?今天我就帶大家更深一步的了解春節吧!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家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的這首《元日》中蘊藏著關于春節的兩大習俗,那就是放鞭炮、貼春聯。據說,從前有一個叫“年”的猛獸,每逢臘月三十就出來禍害人間,無惡不作。但是,有一年的'臘月三十,“年”來到一個村莊,看見兩個牧童在耍牛鞭,噼啪作響,嚇得趕忙溜走。它又到來一個村莊,看到一戶人家曬著大紅衣裳,嚇得望風而逃。后來,它又竄到另一個村莊,朝一戶人家門里一瞧,只見屋里燈火通明,刺得它頭昏眼花,只好夾著尾巴溜了。就這樣,人們摸準了“年”怕響、怕紅、怕光的特點。以此想到辦法驅趕它,后來就演變成了現在過年放鞭炮、貼紅春聯等習俗。
年夜飯自然是春節習俗的重頭戲了,不僅代表著團團圓圓。年夜飯的菜除了美味可口,還十分有講究。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魚,“魚”和“余”諧音,是象征“年年有余”;一是火鍋,火鍋煮沸,熱氣騰騰,說明紅紅火火。有些地方,還會多一道甜食,祝福以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當然,這種熱鬧的節日怎么能少了小孩子呢?大年初一這天,小孩子會穿上新衣服和大人們一起去向長輩拜年,祝福新的一年大吉大利,同時也會收到長輩們的“壓歲錢”。“壓歲錢”又名“壓祟錢”,也是春節傳統習價之一。“祟”就是不吉利的東西,據說“壓歲錢”可以辟邪驅鬼,保佑平安,可以壓住邪祟,晚輩們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悄悄告訴你,南北方春節的習俗也有所不同哦。北方講究初一吃餃子,因餃子的形狀頗似元寶,把餃子煮好后端上桌子象征著“新年發大財,元寶滾進來”的好兆頭。而南方人多數做年糕和湯圓,年糕諧音“年高”,取吉祥如意的好兆頭;湯圓也叫“團子”“圓子”,代表“團團圓圓”。
不僅南北方過年有差異,不同的民族也有不同的春節習俗。比如回族人正月初一一般吃面條和燉肉,初二才吃餃子;滿族人春節前要做滿族的傳統糕點——薩其瑪。他們春節還十分喜愛戴象征著“歲歲平安”的荷包,民間也會相互贈送。而彝族人初一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會去挑水,全家都得喝“吉利水”,全天用這水來梳洗、煮飯,以示辭舊迎新……
春節的習俗真的是太多太多了,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都有不同的習俗。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春節的習俗也會發生變化。比如“壓歲錢”也會變成了微信紅包;為了保護環境,放鞭炮也被禁止了,取而代之的是環保無污染的電子鞭。
聽了我的介紹,大家更了解春節了吧。在這里提前祝大家春節快樂,萬事如意!
【【實用】春節習俗作文三篇】相關文章:
【實用】春節習俗作文六篇03-31
【實用】春節習俗作文合集六篇04-19
【實用】春節習俗作文十篇04-18
【實用】《春節習俗》作文合集6篇04-14
【實用】《春節習俗》作文合集五篇04-05
實用的春節習俗作文10篇04-05
【實用】《春節習俗》作文合集九篇04-03
實用的《春節習俗》作文9篇03-30
實用的春節習俗作文九篇03-29
實用的春節習俗作文五篇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