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春節的習俗作文八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春節的習俗作文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春節的習俗作文 篇1
在爆竹聲中,我們迎來了中國人最盛大的節日——春節。家家戶戶喜氣洋洋,掛上紅紅的燈籠,貼上紅紅的春聯。
過年當然要貼春聯。除夕那天,媽媽特別吩咐我,讓我去找幾對春聯,貼在我家門上。于是,我找了兩對春聯,我大聲讀道:“萬水千山憑虎躍!”媽媽連忙說出下聯:“五湖四海任龍騰!”“呵呵,媽媽真厲害”!還有一幅上面寫著:“五福臨門,上下平安。”媽媽說春聯都是吉祥話,是人們祈求在新得一年里能過上快樂幸福的日子。
除夕的晚上,瞧!外面成了煙花的世界。窗外簡直是火樹銀花,格外絢麗。看那千姿百態的煙花多美呀!有的銀蛇飛舞,有的金花四濺,有的像仙女散花,還有的像孔雀開屏。這些煙花使人看得目不暇接,把天空點綴得五光十色。
初一至初十左右,我們大家都要到親戚朋友家里去作客拜年。去時都會帶上一些禮品,表達一片客氣之意。無論是我們去作客,還是親戚朋友來作客,我們肯定賺足了便宜,因為我們能得到壓歲錢,拿到壓歲錢心里別提有多高興!
我喜歡過新年。新年能貼春,能拿壓歲錢,能賞煙花……最重要的是能和大家分享快樂。
春節的習俗作文 篇2
今年的春節,有三天是我特別難忘的。除夕夜做湯團,正月初一爬山,正月初三放煙花。
除夕夜,我們在家做湯團。姨父先把面粉做好,再把面粉捏成一小塊一小塊,最后由我們捏成一個餅,放進餡,包成一個個小湯團。湯團有桃子形的,有圓形的,還有露餡的,雖然樣子很難看,但我們吃得津津有味,因為這是我們自己做的。
正月初一的早晨,火紅的太陽從東邊慢慢升起,我們一家八個人去爬有名的保俶山。當我們爬到半山腰時感到很餓,就找到了一個休息的地方,把帶來的水果都吃完了。
接著我們一口氣爬到了山頂——初陽臺,站在山頂上往下看,看到了完全不一樣的風景,西湖邊的人是多么地小呀,小得像螞蟻一樣看也看不清;西湖邊的人是多么地多呀,多得像天上的星星數也數不清。
最后我們繼續往前走,走了一會兒,就拍了一張合照。外婆筆直地站著,媽媽看著我,我在想我的作業,阿姨在想單位里的公事,阿舅在看別的游客,姨父在欣賞周圍的美景,姐姐在拍蘇堤和白堤。我覺得我們一家人的表情真豐富!
正月初三,我回到了我向往的老家——新昌。一走進爺爺家,就看到了門口放著很多大箱子。爺爺說:“這是晚上準備放的煙花。”
我等呀等,等呀等,終于把天等黑了。只見爺爺先把煙花搬到了室外,接著叫我們躲到一旁,最后拿起打火機,果斷點燃了導火線。只聽“嘭”的一聲,煙花從地上飛快地飛到空中。有的煙花綻放出美麗的花朵;有的煙花化身成“蝴蝶”在空中盤旋;還有的煙花劃出不同的顏色形成了美麗的彩虹。我們驚呆了,簡直不敢相信,煙花竟然這么神奇,能夠變化出這么多的花樣。
通過吃湯團、爬山和放煙花這三個過年習俗,不僅讓我學到了很多的傳統文化知識,而且還讓我渡過了一個快樂的寒假。
春節的習俗作文 篇3
我們的春節就是農歷新年,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又名除夕。通過這個節日的慶祝儀式,能加強家庭聯系與親情。諸如吃團圓飯、向親友拜年送禮等等,這些習俗都在提醒人們,家庭在社會中的中心地位。世界各地凡有華人聚居的地方,無不隆重而熱烈的慶祝這個節日。
為了接待親戚朋友上門拜年,家家戶戶都在節日前把住家里里外外,打掃得干干凈凈。一些家庭還在門上貼上春聯,寫上吉祥聯語,祈求好運,年年豐收。
春聯在我國華人社會已逐漸簡化了。今天我們還可以看到人們把象征吉利的“春”“福”等單字當作裝飾品掛在門上或墻上,有者還特意把這些單字倒貼,那是因為“倒”與“到”諧音,表示“春到”、“福到”的意思。如:爆竹聲聲三羊開泰羊群來鞭炮陣陣萬馬齊喑馬兒過。
春節的習俗作文 篇4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節,真熱鬧,大街小巷有年味道。”這是小時候,阿婆教我的家鄉過年時的童曲。現在大多忘干凈了。但是,家鄉那一道道繞過青山的年味道中的年規(習俗)我可一樣沒忘。
我是南方人,春節的習俗比北方多許多。
小時候,在農村的阿婆家住,阿婆和阿爹是地地道道的農村人,每逢過年,規矩可多了,例如:全村人湊在一塊打糟米(年糕用的主要原料)時,未出嫁的姑娘家是不可以去湊熱鬧,阿婆每次都不讓我去,說什么姑娘家看打糟米會嫁不出,我信以為真,就不去了。可現在我也弄不清楚是真是假。那時的我只能在家偷喝八春酒。八春酒是一種藥酒,是用黑棗、荔枝、桂圓、杏仁、陳皮、枸杞、薏仁米,外加上幾粒橄欖。泡上幾個月,打開來,酒香加藥香,那才叫一個鮮美,阿婆是老一輩的人,是做八春酒師太,村里很多人都找她學。阿婆對村民們說:“八春酒,是強健身體的,還可以明目。”阿婆是不讓我喝酒的,說什么太補了,小孩不可以喝的。我偏不信,等外婆去打糟米時,我就跑過去偷喝,村里人每家一個地窖,我家也不例外,阿婆總是把竽頭、春筍,當然還有八春酒了放在地窖里。那時候,我小,總覺得外婆家酒缸好大,不過真的好大,我那時會拿那種專門舀竹勺舀起來喝。許多次,都暈睡在地窖中,阿婆找我時,那才叫一個哭笑不得。
家鄉人并不貪喝八春酒,那是因為喝八春酒是一種習俗。村里哪一家沒釀八春酒,如果不釀的話,來年一定是禍害不斷;相反,釀了酒的人家是一定紅運當頭,年年全家健康的。
再說一說我們的年席吧。我們的年席不是一家辦的,而是全村人辦,一家分配一個任務,東家包餃子,西家自是煮臘肉了。再把各家桌子搬到最寬闊的地方并成一排,一起過年。平時,有大人上席,小娃子就不可以上席的,可年席不同啦,大人坐一塊,小孩坐一塊,可熱鬧了。
民俗是人類文明的積淀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代表著一個民族特色和文化。
春節的習俗作文 篇5
春節是我們中國農歷的新年,所以過年對我們中國人非常重要的!因此,春節前的準備也是必不可少的。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戶戶忙著貼春聯,做年夜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規矩”太多了!有些習俗還很怪,無奈之下,我就去問正在貼春聯的爸爸。
我看見媽媽將“福”字倒著貼,我固然知道為什么要倒著貼,將‘福’字倒著貼是一種習俗,‘福’倒貼說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問道:“過年有什么習俗和規矩啊?”爸爸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談起來。
原來,以前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習俗,來源于“年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驅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后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
除夕這一天對我國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天晚上,我們全家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全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人們既是享受滿桌不同顏色、口味的菜,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雞、燒肉等等,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熱氣騰騰,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獲太大了,知道了很多過年習俗的知識,不過我覺得有點迷信,但這又仿佛是一種樂趣,只要快樂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況這是傳統的習俗,何必呢?
春節的`習俗作文 篇6
農歷新年是我國傳統上一個盛大的節日,相信無一個中國人不識。然而,在香港過農歷年,在習俗上和氣氛上卻和傳統的截然不同。
近年來,已很少香港人在農歷新年時按傳統在家里貼春聯、年畫的了,取而代之的則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貼上“生意興隆”、“出入平安”等的揮春。雖然如此,但貼揮春的原意和貼春聯和年畫一樣,取其吉利之意,希望來年事事順利,平平安安。
此外,舞獅、舞龍燈等也會在一些新界鄉村、圍村中出現,在新年的市區街頭上也很難看到的大型的舞獅、舞龍燈的表演了。至于放炮仗、鞭炮等在香港是一律禁止的,不過自一九八二年開始每年農歷年初二的晚上,在維多利亞港上都會舉行盛大的煙花表演,這已成為這十多年來迎春的一個節目了。
香港被稱為“美食天堂”,春節有關吃的習俗也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會在春節期間吃“團年飯”,一般是在家里設宴,于除夕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飯。而飯后的一大節目,首選相信是逛花市了,農歷新年期間,港九多處都設有年宵市場,其中以維多利亞公園的花市最大、最熱鬧。香港市民習慣于晚飯后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時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大家一起歡度佳節。
在香港過農歷新年,最開心的莫過于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在春節拜年時,到處可以聽到“討”利是的歡笑聲。“利是”原為“利事”,取大吉大利寬好意頭,同時也成為了春節時與親人不可缺少的習俗。
面對著兩個方面的討錢重壓。不過按慣例,討帳、討債只討到除夕為止,新年里是不能討的,否責自討“晦氣”,于已不吉利。因此對躲帳、躲債者來說,除夕是最后一關,如逃過此關,明年又當別論。于是他們一直與討帳、討債者周旋,千方百計度過這除夕之關:“百孔千瘡債主來,毫無打算又難回。我今只好登臺避,躲過今曉就甩開。”
不過除了上述那樣的貧困者之外,從總體來說,新年來臨,大家不免都異常的喜氣洋洋、興高采烈。在經過前述的種種準備以后,天天盼望的除夕終于來到眼前,新年的慶祝也就進入了高潮。
除夕之美在日落。是晚,各家長幼齊集戶內,即使是遠出在外者,也要盡量在此前歸家與家人一起過年。大家在燈火下團坐一起,同吃“年夜飯”,邊吃邊喝,說說笑笑,這頓飯時間延續較長。這是一年辛苦到頭的盡享天倫之樂,故名曰“合家歡”。
此夜緊接新年,所以許多家庭之長者,在年夜飯后,不去就寢,圍爐守歲。也是邊說邊笑,邊吃雜食。大家不會覺此夜夜深更長。到子夜時,有一些人還會往城內廟中爭燒“頭香”。
守至雞初鳴、天微明,各戶男女老少皆穿上新衣新帽新鞋,在早已安好供品的堂上,拜天地、祭祖先。然后少幼齊向家長拜年,家長向小孩散給年前已準備好的壓歲錢,這是小孩們念叨已久的盼望,至此總算歡天喜地地到手入袋。接著開門放爆炸迎新,鄰里相見互道新禧。
自初一以后各日,便是親戚朋友往還拜年之期。客來多攜禮品,待客必請喝“元寶茶”,是為茶內放上青果或茶蓋頂置青果一枚。還用金漆盤裝果品獻客,口中則說“恭喜多如意”。又必請吃酒飯。其時長輩凡見幼輩皆要送壓歲錢,這對經濟拮據者來說,不免是不小的負擔。不過此類拜年之風,至清末上海已見簡化。交往多者出外拜年,往往不進門內,僅投一名刺,權作已來賀年,這樣便可省卻應酬和開銷:“換得桃符樣色新,衣袍短套到門前。何人最怕腰頻折,投刺匆忙當賀年。”
新年中除相互走動各表賀年外,其余時間就是以各種各樣的行游、娛樂活動來“歡度”了。有外出游逛的,最多去的地方是城隍廟以及相連的西園(即豫園):“新年無事快逍遙,行過園中九曲橋。忽聽兒童齊拍手,誰家鷂子半天搖。”不過自近代租界辟設后,五光十色的十里洋場魅力無限,也成了新年的一個游樂好去處,特別是對住在洋場外面的人:“城中人愛洋場去,城外人爭入廟園。同時一般看樂意,大家相喻在無言”;又有出外看戲、聽書、喝茶的。開埠后上海洋場內外淫風很盛,還有一些人便借此期作艷游,于是忙壞了各處的煙花場:“新年氣象鏡新磨,擲得金錢疾似梭。楚館秦樓千百所,果盤開處笑聲多”;當然,的人常逗留家中,室內之樂自可尋得,如邀親招友大筑“方城”,擊鼓彈琴、自拉自唱等:“美食鮮衣樂歲更,倩人投刺藉通名。各家閉戶停三日(指商家),不是牌聲即鼓聲。”
到正月初五日,為財神(俗稱“路頭神”)誕辰,各地都有“接財神”、接“五路財神(取東西南北中五路之意)”、“接路頭神”之舉。財神統“財”,人人有關,尤商家開業為財,故他們的慶祝最為起勁。上海早就是東南繁華的大商邑,商肆隨處可見,初五慶祝之特別鬧猛也就可想而知的了。商家接財神多供三牲:生豬頭、鯉魚、雄雞。鯉魚者,諧音“利余”,特別受到。早在街巷 巷中來自農村的鄉人,向各家兜賣新鮮鯉魚,鯉魚又被稱為“元寶魚”,故被稱為“送元寶。”
初五子時,商家堂上正中掛起趙公元帥的新像,除三牲外,其余供品極為豐盛。香燭燃起,光耀滿堂。接著在戶內外大放爆竹,此起彼伏,闔城轟響,聲震百里。且連續不斷,其聲、勢之烈竟過于初一正日的天明:“爆竹相連不住聲,財神忙煞共爭迎。只求生意今年好,接送何妨到五更。”
終于到了十五元宵。十五月滿,正好合團團圓圓之意,是為大吉大利。此日每家必吃“元宵”,即湯圓,也是取團圓、吉利之義。但元宵之盛還在于“燈”,所以又名“燈節”。是日家家戶戶、各店各鋪懸燈門前,寺廟、園林、廣場等公共處所,更是大張燈彩。日落后萬燈齊放,連片連城,紅光耀天。燈彩造型五花八門,有各色花燈,各種植物燈、動物燈、人物燈、故事燈等,滬地最常見的有兔子燈、元寶燈、走馬燈,最大、最精彩者為“龍燈”:龍身有首有尾,鱗片閃爍,共長9節,下承以長柄,由舞龍者操持。又由專人持大珠般的“滾燈”,與龍身周旋、追逐,甚至打斗,它們共舞行于滬城的大街小巷中。
屆時男女老少成群結隊出外觀燈。城隍廟及西園又是一個活動的中心點。是處亭臺樓閣遍飾燈彩,內外通明。園中大假山高巖處,還燃放花筒煙火,最為吸引人。來此的觀眾摩肩接踵,個個笑逐顏開。這燈節除看燈外,領略的還是一種特別的“人氣”:所謂“十里珠簾都不卷,看燈人看看燈人”,便是那種獨特的意境。元宵夜之鬧猛一直要延至夜深,待燈闌興盡,眾人始慢慢步回家。一種說法,這天正好還是灶神歸來之日,那么回家正好將這位灶老爺接住。
在即將到來的黎明晨曦中,這一年的春節之慶到此落下帷幕。
春節的習俗作文 篇7
每年春節,我的家鄉有一個風俗,那就是拜祖先。是在大年初二的凌晨回老家拜!
開始,你一進去之后,沒過幾分鐘你就會淚流滿面了。不是因為個個人都在祭拜而想起了祖先。是因為煙太熏了,你無法承受如此熏的煙!
而對面黃家的放鞭炮,你看著覺得好玩吧?可放完風這個“頑皮的孩子”偏偏把放完炮的煙吹到我們陳家來,還沒把眼淚擦干頓時又淚流滿面了!
現在要到我們放鞭炮了,輪到黃家淚流滿面了吧。開始放炮了,我在遠處看見一個人用香點燃了鞭炮之后,狂奔跑了100米后,看著鞭炮一個個爆炸!可煙又被吹進我們那兒了。
放完炮剩下的紙全著了,那畫面真壯觀啊!后面有一群人拿水撲滅火,還有人拿有葉子的樹枝把火打滅!
這就是我家鄉春節的一個習俗!
春節的習俗作文 篇8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我們又迎來了新的一年——羊年!在春節中我放煙花、吃年夜飯、大佛寺拜佛、拜年……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搶紅包與放孔明燈。
初四中午,大家正在客廳玩得歡只聽一聲:“開始搶紅包!”于是大家都向倉庫蜂擁而去。瞬間,倉庫沸騰了起來只聽見翻東西的聲音與歡呼聲。我首先鎖定了兩個衣柜,我立刻以猛虎下山般的速度跑去,生怕有人比我快一步。我拉一個衣柜的門,用目光搜索只每一個角落,突然我在一件大衣的口袋里發現了一個紅包。我又看見了一頂帽子,想:“這下面會有嗎?”我拿掉帽子,下面果然有一個紅包,我欣喜若狂!后來我有在另一個衣柜中發現了幾個紅包,在廁所里發現了幾個紅包……搶紅包的人越來越多大人們也下來了。
搶紅包令我印象深刻,放孔明燈也令我印象深刻。我先叫弟弟與妹妹將孔明燈拎起來,然后我取出一塊蠟架在下面兩根鐵絲交叉的地方。然后我叫他們兩個拎牢了我要點火了!說完我就拿起打火機對著蠟點火。可過了好一會都沒見起色,我心急如焚:“這蠟怎么還不著!”又過了一會兒,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著了。現在就等著它鼓起來,帶著我們的愿望飛走。
這次春節是我過得最開心的一次!難道是本命年的關系嗎?呵呵。
【【精華】春節的習俗作文八篇】相關文章:
【精華】春節的習俗作文四篇12-28
【精華】春節的習俗作文3篇12-06
【精華】春節的習俗作文9篇11-01
【精華】春節的習俗作文三篇10-07
【精華】《春節習俗》作文五篇11-17
【精華】春節習俗作文六篇09-27
【精華】春節習俗作文三篇07-01
【精華】家鄉春節習俗作文4篇01-04
【精華】《春節習俗》作文合集6篇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