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習俗的作文

時間:2023-01-25 17:47:57 習俗 我要投稿

端午節習俗的作文【精】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習俗的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端午節習俗的作文【精】

端午節習俗的作文1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人們吃粽子。在南方,人們也有賽龍舟和喝黃酒等習俗。你還記得屈原嗎,楚國的愛國將領?那讓我告訴你。

  屈原是戰國時期的楚國人,非常博學。雖然屈原忠于楚懷王,但壞楚王聽了奸臣的話,流放了屈原。在流放過程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首都被敵人占領,人民深受其害,極為憤慨。于是屈原在五月五日來到汨羅江。他懷里抱著一塊石頭,跳進了汨羅江。楚人聽到屈原跳進河里的消息時非常難過。他們熱淚盈眶,劃船救屈原,把粽子扔進河里喂魚,希望魚不會傷害屈原的身體。這是端陽五月份包粽子的地方。

  讓我談談龍舟比賽的起源。當時,楚人不忍讓屈原死去,所以很多人去劃船救屈原。當他們追他到洞庭湖時,沒有他的蹤跡。此后,每年5月5日將舉行龍舟比賽來紀念屈原。龍舟比賽是用來分散河里的魚,以免吃掉屈原的'尸體。

  端午節也有掛艾葉和菖蒲的習慣。端午節期間,每個家庭都以菖蒲葉、艾葉、榴蓮花、大蒜和龍舟花為人形,被稱為艾人。艾葉掛在大廳里,剪成老虎的形狀或剪成小老虎的絲帶,然后貼上艾葉。女人們爭相戴上它來抵御瘧疾。菖蒲被用作劍,插在門楣上,具有驅魔驅鬼的神奇功效。

端午節習俗的作文2

  端午節是漢族的一個節日,端午節的習俗也有很多如洗艾草、扣絨線、吃粽子等等。

  端午節那天必須要洗澡的,洗澡并不是用普通的熱水洗澡的,而是用很多草的頭大大約二十厘米長的草頭,而這些草中不能少艾草,把草放進水里煮開,煮出來的綠色的水用來洗澡。洗過澡后還要扣上絨線,扣在手脖上,腳上、脖子上都要扣上。端午那天還要吃粽子、大蒜、雞蛋這些都必須放在艾草水煮過才能吃。吃的東西還有一樣最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粽子。粽子是用糯米、蜜棗、花生再用蘆葦葉包起來放在鍋一起蒸,蒸熟的粽子剝開來香氣撲鼻,吃一口香甜可口,里面,里面的蜜棗,花生也都是甜的特別好吃。

  這些都是我們宿遷這一帶的習俗,我還在電視上看到其他一些地方的習俗。

  有的地方賽龍舟,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我國愛國詩人屈原的,賽龍舟的場面也是非常熱鬧、壯觀的'。關于賽龍舟的由來是屈原跳進江里后有人去打撈,結果沒有撈到,就撒小米放入江中為了魚兒不吃屈原的尸體。所以每年端午節為了紀念大詩人屈原舉行賽龍舟比賽。

  端午節的習俗真是豐富多彩。

端午節習俗的作文3

  端午節有許多的習俗,如吃粽子、賽龍舟等。在我媽媽的故鄉DD三明就有一種“插茱萸”的習俗。

  茱萸是一種草,它細細長長的,又是綠油油的。每到端午節,當地的老人們就會在自家的每一個門的兩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靈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見外公搬來一節長梯,在門的.旁邊(門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詞,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細找這門邊的裂縫,等到找到了裂縫之后,再把那一?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來。

  我們和外公在遠處得意洋洋望著大大小小的門上被我們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風徐徐吹過,門旁的茱萸在微風中輕輕搖擺著身體,好像笑這對我們說“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端午節習俗之一D插茱萸。但是,隨這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少人會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議:大家要保持這種習俗把古老又悠久的習俗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端午節習俗的作文4

  端午節的早上,媽媽拿出一個三角形的綠綠的東西。我問媽媽:“媽媽,這是什么呀?”媽媽回答說:“這是粽子。今天是端午節,我們要吃粽子。”然后媽媽還給我介紹了粽子的`結構。她說:“粽子的餡是用糯米和一些配料比如紅棗之類的混在一起,再用箬竹葉包成三角形。除了紅棗餡,還有咸蛋黃、紅豆、雞肉、豬肉之類的,餡料多種多樣。”媽媽還說:“在端午節當天,人們除了吃粽子,還有賽龍舟、掛艾草與菖蒲等習俗。”

  中午,我們正吃著飯,外面忽然傳來一陣“咚咚”聲,還有鞭炮的細碎聲,媽媽說:“這是賽龍舟活動,古代人們一開始是為了尋找屈原的尸體才劃龍舟的,現代慢慢演變為祭祀、紀念屈原的一個儀式。”我趕緊跑去陽臺一看:果然是有好幾條龍舟在江面上。隊員們各自穿著自己的隊服,正努力地劃著龍舟,場面好激烈呀!

  下午,媽媽去市場買回來一些綠色的葉子。我問媽媽這是什么呀?媽媽說:“這是艾草和菖蒲葉,今天我們要把它們掛在門前,預示著驅蛇辟邪。”

  端午節的習俗可真有趣呀!

端午節習俗的作文5

  我最愛的習俗,莫過于端午節包粽子 ,吃粽子了!

  只要端午節一到,我們全家可就忙活起來了,包粽子啊,吃粽子啊,我樣樣都在行。我一邊說一邊包粽子:“這里包粽子的材料不夠了,再拿過來一點啊……”說完,我便把棕葉一卷,卷成了一個似直角三角形的樣子,再往里面掏個大洞,這時,棕葉部分差不多完功了,接下來,只要再往里面加米,加自己愛吃的餡料,再用線條把棕葉包起來,一個粽子就成型了,只要再放進鍋子里蒸一會兒,等熟了之后,就可以享受自己做的美味粽子了。

  終于到了吃粽子這個“神圣”的`時刻了,我看著熱騰騰的粽子,不禁口水直流,我的肚子也在古咕咕的直叫,好像在說:“好餓啊,我真想吃美味的粽子……”我接過媽媽送過來的粽子,把線解開,把棕葉拆開,就可以吃了。我用筷子把粽子叉了起來,嘗了一口粽米,這個粽米的味道剛剛好,不甜不酸也不甜,堪稱人間美味啊!我覺得沒有什么食物能與粽子相互媲美了。說罷,我便細細品味人間美味了。不一會,粽子就被我消滅了。休息了一會兒后,我就把剩余的粽子都拿到上面去,給我的姐姐品嘗品嘗這人間美味。

  我愛端午節,愛因為端午節而忙活的家,更愛因為端午節家家的習俗!

端午節習俗的作文6

  說到端午節,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賽龍舟,懸艾葉,聞香囊,包粽子,忙碌而又開心!

  其實關于端午節的來歷,現在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于三代夏至說;惡月惡日驅辟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傳說屈原投江后,漁民們劃著漁船去打撈他的尸體,后來慢慢演變為今天的`賽龍舟。屈原投江后,當地的村民為了不讓他的身體被魚啃食,就把糯米投入江中,但多被蛟龍所食,后來屈原托夢給村民,經過屈原的提醒,村民們才把糯米用葉子包起來,再用彩線纏繞,形成了粽子的最初形態。

  過端午節,人們喜歡將艾葉掛于門上或用彩線綁在手腳上,意為驅邪辟邪。人們在這一天還會吃粽子,賽龍舟,紀念屈原投江。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人們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半娛樂的節目。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米,因水中含堿,用茭白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堿水粽。

  我們祖國各地的人們,用他們不同的方式和習俗,共同慶祝著這個傳統的節日。“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濃濃的粽香,濃濃的親情,濃濃的歡聲笑語……

端午節習俗的作文7

  中國有著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比如熱鬧喜慶隆重的春節,祭奠祖先、追思先人的清明節,吃月餅賞月的中秋節,許許多多的節日,讓我們不亦樂乎,端午節便是其中之一。

  要問端午節的美食是什么,那還用說,當然是粽子了!要做粽子,得先找來米、粽葉、繩子,當然也可以加點肉、糖、花生等。我們做粽子的.時候 ,首先把粽葉、米洗干凈,餡料調好,把粽葉卷成一個封底的漏斗形狀,再把米放進去,有餡料的話就把餡料放到米中間。放滿之后,用粽葉蓋好包起來,用繩子捆住,就大功告成。粽子要放到鍋內蒸。煮好之后,拆開粽子,一股米的糯香,與粽葉的清香相混合,讓你食欲大開,吃下一個,包你再想吃第二個、第三個……

  像所有的傳統節日一樣,端午節也是有傳說的。聽老人說,這是紀念屈原。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卻遭到去職、流放。他在流放中,寫下許多詩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屈原不愿看到自己國家被滅亡,所以抱石投江自盡,愛戴他的百姓聽到后紛紛趕到江邊,用粽葉包著米飯投到江中,讓魚龍蝦蟹吃飽。魚龍蝦蟹吃飽之后,就不會去吃屈原的身體了。一代又一代,每年的五月初五,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便流傳下來,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這就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的端午節,彌漫著濃郁的鄉土氣息,很有特色。

端午節習俗的作文8

  “百里不同于風,千里不同于俗”,不同地區、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民俗。

  今天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說到端午節,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那些綠色衣服、香甜肉餡的小粽子。

  我拿起一片又長又綠的竹葉,把它卷成一個三角形的.“小碗”,把洗好的米飯放進去,再放幾片培根,最后用一條又厚又白的“被子”把培根蓋上,把竹葉折起來,用彩繩綁好,一個可愛的小粽子就做好了!我仔細研究了一下,說:“小粽子,小粽子,你怎么看起來這么好看?我不想吃你。罪過是什么?我把你放進蒸籠煮三個小時再出來。好吧,這就是決定。”我命令母親:“快,打開監獄的門,把小粽子扔進去,煮3個小時再放出來!”媽媽笑了,然后按照我的吩咐,把小粽子放進鍋里。時間一天天過去,3個小時后,我迫不及待地打開鍋蓋,一股香味撲面而來。我趕緊拿起粽子,打開粽葉,咬了一口。竹葉的香味和米飯的粘稠感彌漫在我的嘴邊,我咬了一口。這一次,我吃了熏肉,這使我有很多回味。吃完粽子,我舔了舔手指,跑到媽媽身邊問:“媽媽,媽媽,粽子還在嗎?我完了“然后,”媽媽說,“桌子上有很多東西。”媽媽還沒吃完,我就沖到桌子邊開始吃

  生活的每一點都體現著豐富多彩的地域特色,展示著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端午節習俗的作文9

  農歷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我唱起了那支朗朗上口的兒歌:“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唱著兒歌奶奶把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了我的脖頸、手腕和足踝上。出于好奇,我問奶奶:“這些絲線有什么用?”奶奶說:“這些絲線叫‘長命縷’,能保佑你長命百歲。”聽完奶奶的回答我又問了一個問題:“那門上掛的那些東西叫什么?”“叫‘五端’,分別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龍船花。”奶奶回答道。

  因為要防止毒蟲滋生,我和爸爸媽媽還有奶奶對家里進行了一次大掃除,把家里的'垃圾統統弄到垃圾桶里面。

  大掃除結束后我們就吃中飯了,這頓飯很特別,因為主食竟是粽子!而且還是用黃豆瓣包的。在吃的時候奶奶告訴我:“端午節要吃‘五黃’的。”我還是搞不明白,于是問奶奶:“‘五黃’分別是哪些東西呀?”“‘五黃‘分別是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和雄黃酒。”奶奶回答道。

  吃完中飯,爸爸用雄黃酒在我的額頭上畫了一個大大的“王”字,在畫的時候我又唱起了那支兒歌:“五月五,是端午……

端午節習俗的作文10

  每年五月初五,家家戶戶都在過端午節。

  據說,在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看著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在五月五日,寫下了絕筆作《懷沙》后,抱石投汩羅江身死。屈原死后,百姓很難過,涌到江邊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著船,在江上打撈他的尸體。有一位漁夫拿出準備的飯團,投到江中,說是讓魚蝦吃飽了,就不會傷害屈原了。從此,在五月五日,端午節就有了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

  端午節的習俗有很多,其中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掛鐘馗像,用以驅邪魔。這個習俗的由來是在明皇開元的一天晚上,明皇夢見二鬼,小鬼偷了楊貴妃的香囊和自己的玉笛,跑走了。大鬼捉住小鬼,一口呑下,明皇喝問:"是誰?"。大鬼說:"我是鐘馗,愿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見到的鐘馗樣子畫畫像,并通令天下:在端午節時,一律張貼鐘馗畫像。從此,端午節就了懸掛鐘馗像的.習俗。

  端午節的習俗還有喝雄黃酒、佩香囊——等等。

端午節習俗的作文11

  在我們的中國有著許許多多古老的傳統節日,現在我為大家說說端午節吧!端午節又稱為端陽節,是我們中國十分隆重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前的舊習俗,直到現在人們還在過端午節,它是紀念我國戰國時期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農歷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了,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還有有趣的劃龍舟比賽呢!奶奶在家已經煮好了香噴噴的粽子,打開鍋蓋滿屋都飄著粽子的清香,讓我聞得口水直流個不停。我迫不及待地剝開粽子葉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真是回味無窮呀! 吃完粽子后,爸爸帶我去看劃龍舟比賽,這里人山人海,車水馬龍的可熱鬧了!比賽開始了,各個隊伍都蓄勢待發,隨著一陣槍聲一條條龍舟飛快地劃過水面,猶如一支支箭向前飛去。在場的觀眾們興奮喊道著加油加油,在為參賽者加油鼓勵,參賽者們聽了心里充滿了信心使勁地劃槳,水花到處飛濺。各條龍舟你追我趕的,最后,落后的'一號終于追上了遙遙領先的二號第一個沖過了終點,觀眾們不禁歡呼起來,到處都是一片歡樂的海洋。啊!這真是我最難忘的一天了。 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呀!他就像一座巨大的寶庫,還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等著你去找呢!高三:1806896342

端午節習俗的作文12

  端午節,在農歷五月初五,又稱午日節,重五節,是中華民族古老傳統節日之一。

  說到端午節,大家一定會想到粽子。每到端午節,我們就要吃粽子!每到這個時候,我外婆總會準備好包粽子的材料:粽葉、糯米、白糖。

  開始包粽子了,外婆把泡在水中的粽葉給撈出來,再把蜜棗去了核。我學著外婆的樣子將棕葉做成一個漏斗樣,然后加上一些糯米,當我要放蜜棗時發現棕葉里的糯米少了許多,就感到十分奇怪,后來我仔細觀察發現在漏斗的角處有一個小洞,糯米正從這里“逃走”呢!于是我重新再包了一遍,盡量地把漏斗的小洞縮小了許多。糯米“跑”不掉了,我十分高興,于是就按外婆教我的方法,成功地包好了一個完整的粽子。

  我十分高興,因為我會包粽子了。在高興時,我看見外婆在盆中已有五個粽子了,我的手立即快了起來。這似乎成了一場比賽,但1:5是不可能追上的,我肯定是輸了。

  哇!好吃的粽子出爐了!一陣陣迷人的.香味從鍋中傳出來,我不禁對粽子有了強烈的口感,迫不及待地想咬一口。在大口大口地吃粽子時,我認為這種美味是沒有任何食物可以與其相比的。

  端午節就是好!還有劃龍舟,掛艾和菖浦等習俗。你期待端午節的到來嗎?

端午節習俗的作文13

  端午節是我喜歡的傳統節日之一。在這一天里,人們會舉行各種活動。如劃龍舟、包粽子……下面,就由我向大家講講包粽子的步驟吧!

  包粽子首先要準備的就是材料。我們買回了粽葉、黃豆、瘦肉、蔥……先把蔥放到鍋里炒熱,半熟就可以拿上來了。再把綠色、棕色的粽葉放入水中泡上幾個小時,然后再把粽葉放進鍋中煮。記住,一定要滴幾滴油才不會太黏。

  材料準備完畢,接下來就是包了。我和外婆各拿起一片粽葉包了起來。我們先找哪一面是正面,哪一面是反面。凸出來的一面是粗糙的,是用來綁粽繩的。凹進去的一面是光滑的,是用來包料的。包完料以后,就是最難的一步了。只見外婆把粽葉剩下的部分壓下去,再把兩邊摁進去,再往內折,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啦!每次我都會在這步驟上用上近五分鐘時間。外婆鼓勵我:“加油,別灰心,你一定能成功的!”在外婆的鼓勵下,我終于學會了,真是太高興了!

  粽子包完了,接下來就是綁了。我把粽繩纏在粽子上,在上面繞了兩圈,又綁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一個完整的粽子包好了!

  我們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鍋里煮。不一會兒,粽子的香味就飄進我的鼻子里了。

  等到粽子一拿上來,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粽子吃了起來。哇,好香啊!自己做的東西太好吃了!有了這次經歷,我終于體會到了蘇聯高爾基說的“用書之智不在書中,而在書外”這句話的真意了。

端午節習俗的作文14

  “五一”勞動節一過,就到了五月初五端午節。今天,我就和大家來說說端午節吧。

  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重五節,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相聯系。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腳踝上,成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還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這一天,還要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中國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是龍節,是四萬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為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吃屈原的遺體。這位愛國詩人屈原到底有著怎樣的英雄事跡,才讓人們對他如此敬愛?

  我又不由得想起了家鄉的端午節。每當到了端午那一天,奶奶總要提前將艾葉草煮的水準備好,給全家人洗臉。這時候,奶奶總要在一旁一遍遍地小聲祝福著:“保佑啊,全家沒病沒災啊……”現在,我們離開老家已經好多年了,只有再放寒暑假的時候才會回去了一趟。很少會在端午節的時候回老家去,更不會再用艾葉草煮的水洗臉。但奶奶的祝福總會在那一天響起。

端午節習俗的作文15

  五月五,是端午,粽子飄香,龍舟鬧。在端午節當天有各種各樣的習俗,如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包粽子和看賽龍舟。

  關于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還有一段傳說。愛國詩人屈原積極革新政治,受到舊族的反對。在五月五日那天,他懷著悲憤和絕望的心情跳進了汩羅江。

  善良的人們為了不讓魚和蝦吃他的尸骨,就把粽子扔進江中并通過賽龍舟來趕走魚蝦。

  后來,就有了端午節吃粽子、劃龍舟的習俗。

  在端午節這一天,我們班舉行了別開生面的包粽子活動。特意邀請了會包粽子的家長來為我們做示范。首先,我用右手把兩張干凈的粽子葉卷成圓錐形。然后,小心翼翼的把糯米舀進粽葉里。接下來,把剩下的`粽葉蓋過去。最后,用細線把它捆好。眼看就要完成了,可是,俗話說的好看起容易做起難。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小男孩,總想著鉆出來透透氣。哎,無奈之下我只好再向家長請教。家長手把手耐心的教我,我終于把粽子包好了。

  放學回到家,我飛快地做完作業,打開電視機,觀看劃龍舟比賽。比賽開始了,有紅隊和黃隊。紅隊先超過黃隊,加油吶喊聲此起彼伏,過了一會,紅隊慢了下來。黃隊看時機成熟了,就像脫韁的野馬趕了上去,最終黃隊贏了。

  在端午節里,既能吃上美味的粽子,又能看到精彩的龍舟比賽。這個過程,這種氣氛,這種樂趣,真讓我回味無窮!

【端午節習俗的作文】相關文章:

端午節日習俗作文05-13

端午節習俗作文03-22

端午節習俗的作文08-02

作文端午節的習俗08-14

端午節習俗作文精選09-20

端午節習俗作文07-26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07-24

端午節日的習俗作文06-02

端午節的習俗_作文02-25

習俗作文:端午節03-27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区二 | 日本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亚洲欧美久久网站 | 亚洲国产第一站精品蜜芽 | 亚洲综合在线精品女同 |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精品妖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