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節的習俗作文

時間:2024-03-12 11:20:45 文圣 習俗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有關寒食節的習俗作文(精選18篇)

  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有關寒食節的習俗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寒食節的習俗作文(精選18篇)

  寒食節的習俗作文 1

  我的家鄉介休一直流傳著寒食節的習俗,清明節之所以能成為有紀念意義的節日,也緣于寒食節。寒食節是為了紀念我們介休的`三賢之一介之推的節日。介子推,春秋晉國大夫。因為“割股奉君”之舉而名聞天下。晉文公重耳即位后,大舉封賞功臣,卻淡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言祿,恥與爭功邀賞者為伍,攜母一路跋涉來到介休綿山歸隱。

  有人寫出《龍蛇歌》為介子推鳴不平,晉文公幡然悔悟,親自帶人上綿山尋找介子推,介子推不肯相見。晉文公情急之下,命屬下放火燒山,逼迫素以孝子聞名的介子推出山。大火燒了三天三夜,火滅了,仍不見介子推的身影。就派人上山尋找,發現介子推身背老母,緊抱一棵大柳樹,已經被燒死。重耳萬分悲痛,為了悼念介子推,便下令介子推被燒死的這一天,全國上下不準生火做飯。

  寒食節的習俗作文 2

  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寒食節是中國古代較早的節日,傳說是在春秋時代為紀念晉國的忠義之臣介子推而設立的。其實,從歷史的實際來看,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中國古人改火習俗的遺跡。原始社會,先民們鉆木取火,火種來之不易,取火的樹種往往因季節變化而不斷變換,因此,改火與換取新火是古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春三月正值改火的時節,人們在新火未到之時,要禁止生火。漢代稱寒食節為禁煙節,因為這天百姓人家不得舉火,到了晚上才由宮中點燃燭火,并將火種傳至貴戚重臣家中。

  寒食節期間的習俗,主要有禁火冷食和后來成為清明節主要內容的祭掃墳墓。中國古人對祭祀祖先十分重視。上古時候,家中有人去世時,只挖墓坑安葬,不筑墳丘標志,祭祀主要在宗廟進行。后來在挖墓坑時還筑起墳丘,將祭祖安排在墓地,便有了物質上的依托。戰國時期,墓祭之風逐漸濃厚起來。

  秦漢時代,祭掃墳墓的`風氣更盛。據《漢書》記載,大臣嚴延年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定期還鄉祭掃墓地。在唐代,不論士人還是平民,都將寒食節掃墓視為返本追宗的儀節,由于清明距寒食節很近,人們還常常將掃墓延至清明。詩人們的作品,也往往是寒食、清明并提,如韋應物有詩句說:“清明寒食好,春園百卉開。”白居易也有詩句說:“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朝廷鑒于民間寒食、清明并舉已相沿成習,就以官方文書的形式正式規定,清明到來時,可以與寒食節一起放假。這項規定距今已經1200多年,說明從那時起清明開始具有某種國家法定節日的色彩。

  宋元時期,清明節逐漸由附屬于寒食節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節的地位。這不僅表上墳掃墓等儀式多在清明舉行,就連寒食節原有的風俗活動如冷食、蹴鞠、蕩秋千等,也都被清明節收歸所有了。

  寒食節的習俗作文 3

  有這樣一個傳說: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晉文公執政后,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

  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愿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后,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尸體哭拜一陣,然后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梁堵著個柳樹樹洞,洞里好象有什么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節。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節復清明節。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于此。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后,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節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以后,晉文公常把血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右銘。他勤政清明節,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此后,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面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此后,寒食、清明節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

  寒食節的習俗作文 4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這句詩告訴人們我國傳統節日寒食節要來到了。

  聽說寒食節是當時晉國公子重耳,曾經流亡國外。一天,重耳餓的昏了過去,他身邊的大臣介子推,把自己腿的肉割了給重耳吃。幾年后,重耳當上晉國的國君,卻沒有封賞介子推。于是,晉文公給了他一個大官,他卻拒絕。重耳一氣之下用火燒死了介子推,可是重耳很后悔。于是定了寒食節紀念介子推。

  寒食節那天媽媽來帶我做青團。我一臉期待看著媽媽做準備工作,先把菠菜放在開水里煮上十分鐘,然后把煮爛的菠菜壓出汁,汁水放在米粉里,雪白的面粉和青色的菠菜汁混合,瞬間變成青色的面粉了。面團越揉越糯,越揉越粘,慢慢地一個青色的.面團就新鮮出爐了。這時,用手揉成面團搓成長條,再分成均勻的小面團。我忍不住開始插手了,抓起一個小面團,學著媽媽的樣子揉圓、壓扁,包上餡、再搓圓,看似簡單的幾個步驟,我卻來來回回好幾次,終于包了一個完美的青團。包好的青團在放鍋里蒸,大約十幾分鐘的時間,伴著蒸氣青團發出陣陣香氣,饞得我口水直流。又十幾分鐘過去了,青團出鍋了,咬上一口,又香又甜。

  我國的傳統節日都寄托美好情感,愿這美好的感情代代相傳。

  寒食節的習俗作文 5

  寒食節,我國傳統節日,也叫禁煙節,冷節,一般在清明節的前一兩天。這一天禁止煙火,只吃冷食,據說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晉國大臣介子推。

  春秋時,晉獻公的妃子酈姬想讓自己的兒子成為儲君,于是就在晉獻公的'食物里下毒,嫁禍給太子申生,并污蔑公子重耳是同謀。重耳得到消息以后,帶領介子推等賢士連夜出逃。晉獻公認為重耳不辭而別,有謀反之心,就下令追殺公子重耳,從此重耳踏上了逃亡之路。有一次,重耳餓的頭暈目眩,忠心的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塊肉,讓重耳吃了充饑。逃亡路上,很多隨行的人都離開了重耳,但介子推一直追隨左右,悉心照顧重耳。正重耳十分感動。

  歷盡千辛萬苦,重耳終于回國做了君主,是為晉文公。晉文公對與他同甘共苦的臣子進行了封賞。不巧襄的弟弟叛亂,晉文公忙著出兵援助周襄王,竟忘了封賞介子推。后來在別人的提醒下,晉文公猛然想起還沒有封賞介子推的事,心中十分愧疚,立刻派人尋找。可是介子推早已和母親隱居到綿山去了。晉文公想請他出山,便下令搜山,卻沒有找到。有大臣建議放火燒山,逼介子推出來。晉文公同意了。一時間,綿山上濃煙滾滾,火光沖天,可介子推始終沒有出來。大火熄滅后,大家

  寒食節的習俗作文 6

  很多人可能都沒有聽說過寒食節,但我相信每一個節日的后都會有它的一個故事。有關寒食節背后的故事又是什么呢?

  于寒食節的起源有不同說法。民間流傳最廣的說法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晉國的介子推。

  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饑。后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封賞有功之臣。唯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他帶母親隱居綿山,不肯出來。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放火燒山,逼其下山。誰知介子推母子寧愿被燒死也不肯出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綿山改名為介山,并修廟立碑。同時,還下令在介子推遇難的這一天,“寒食禁火”,舉國上下不許燒火煮食,只能吃干糧和冷食。

  古代的人們都非常崇敬介子推的氣節,“寒食禁火”的習俗,被后人流傳下來,形成了寒食節這個特殊的'紀念節日。專家表示,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為一。

  在古代,寒食節食品有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漿、青精飯及餳等。同時,踏青、插柳、造酒、蹴鞠、拔河、蕩秋千、放風箏、雕畫雞蛋比賽也是寒食節倍受歡迎的活動項目。

  寒食節的習俗作文 7

  記得那是我清明節放假的第一天,但是那天還沒有到清明節。我陪著媽媽一起去超市買一些掃墓用的祭品,比如水果之類的。

  在去的路上我看到了一個年紀較大的奶奶挑著一種綠色食物在賣。我很喜歡綠色的'東西就拖著媽媽去看了看。買東西的奶奶說那個叫做清明團子。我好奇的問奶奶,這個團子是用綠色的顏料染過嗎,為什么會那么綠。奶奶耐心的告訴我,這是用艾葉搗碎的漿液做的。接著她還拿了一個讓我嘗。我滿心歡喜的接著,一種淡淡的清香撲鼻而來。

  在回家的路上,媽媽告訴了好奇的我為什么那個奶奶要做那好吃的團子。因為那一天是寒食節,在媽媽小的時候外婆就會在寒食節這一天給她們做這綠色的清明團子。

  媽媽還給我講了一個寒食節的故事。說的是兩千多年前,一個國君為了請出曾經割肉給自己吃的名字叫做介子推的人,而放火將介子推燒死。那個晉國的國君為了悼念他而在每年的這一天定為“禁火節”。在這一天他們只吃冷食所以也稱為寒食。而清明團子就是后來寒食中的一種。

  寒食節的習俗作文 8

  左盼盼,右盼盼,終于盼到了清明節。我最喜歡清明節。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不知道吧!告訴你:這是因為清明節有我最喜歡吃的印果。

  我聽爺爺說,清明節又叫寒食節。他們小時候這一天不生火燒飯,只吃冷的印果,家家門前要插楊柳枝,小孩子頭上還戴楊柳枝編成的'圈圈。我問爺爺為什么呢?爺爺就給我講起了介子推的故事。

  古時候有個叫介子推的人,他才高八斗,很有學問。皇帝知道了,就叫他去當官。介子推知道這皇帝是個欺壓百姓的昏君,不愿意為他做事,就隱居到深山里。皇帝派人找到了他,可是他寧死也不肯下山。皇帝大發雷霆,派人放火燒山。心想我把你的房子燒掉了,你還能不下山嗎?沒想到介子推就是不下來,竟抱住一棵大柳樹上被活活燒死了。人們為了紀念介子推,這一天就不燒火,吃冷食,還插楊柳枝、戴楊柳帽。

  爺爺講完了這個故事,就問我:“凡凡,你聽了這個故事有什么想法呢?”我說:“介子推這個人很有學問,更有骨氣,就是有點傻,為什么不反抗呢?要是我,就叫來老百姓,把這個皇帝打倒。”爺爺聽了,哈哈哈地笑起來。

  寒食節的習俗作文 9

  寒食,是中國傳統節日,在農歷清明前一天或兩天。節日期間,只能吃涼東西,因此人們又稱寒食節為冷節、禁煙節。

  寒食節為什么要禁火?相傳,這與一個叫介之推的隱士有關。

  介之推又叫介子推,是春秋時代晉國人。在晉公子重耳流亡饑渴難耐之時,曾“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晉文公歸國即位后,介子推不居功邀賞,背負老母隱逸綿山,結廬深谷,草木為食。文公親往綿山訪求子推,卻找不到他的'蹤跡,就派軍士在山前山后舉火焚林,想逼子推出來。火烈風猛,延燒數里,三日方息。子推矢志不移,堅不出山,最后母子相抱,死于枯柳之下。晉文公大為悲痛,撫樹長嗟,為表達懷念之情,命人伐下此樹制成木屐,以后晉文公每每想起介子推,禁不住低頭對著腳下的木屐說:“悲乎足下。”“足下”一詞即源于此,是對對方的敬稱。為表彰介子推的高風亮節,晉文公為之立祠,并改綿山為介山,還規定在介子推死日全國禁火三日只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例,于是就有了寒食節禁火的習俗。

  寒食節的習俗作文 10

  在清明節前的一、兩天,是我國古代的一個傳統節日——寒食節。寒食禁火的.習俗相傳是紀念介子推的,這一習俗還有一段“火燒綿山”的故事呢。

  介子推是春秋時晉國人,在晉公子重耳避難出逃期間,介子推追隨重耳十九年。重耳逃難途經衛國,饑餓難當,介子推便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煮成湯讓重耳吃。重耳感激不已,夸介子推有“割股奉君”之功。當重耳回晉國執政(號晉文公)后,賞賜隨從人員時,唯獨忘了介子推。介子推背上老母,進入綿山(今山西省介休縣境)隱居起來。晉文公醒悟后,便親自到綿山求訪介子推,但介子推卻不肯相見。晉文公決定舉火焚林,以為這樣做,孝順的介子推為了保全老母的性命,定會出來。沒想到介子推寧死不肯出山,和老母相抱燒死在一棵大樹下。晉文公將他葬在綿山,并改綿山為介山。同時,傳令全國,禁止在介子推忌日生火做飯,這天只準吃冷食。這便是寒食節的由來。

  由于寒食節正值春末,野外空氣清新,景物宜人,是野游的好日子。古人是很重視這個節日的,一到這天,不論官民,家家禁火,戶戶寒食。現在,寒食節已不時興,而與清明節自然合一了。

  寒食節的習俗作文 11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人叫重耳。他離家出走了,身邊還帶著一位大臣,叫介子推。

  一次重耳突然暈倒了,他告訴介子推:我已經三天都沒有吃飯了,你去給我找點東西吃吧!介子推找了半天,連根草都沒有。介子推從衣服里拿出一把匕首,從自己腿上割下一塊肉來,烤了烤給重耳吃了。重耳就問:這里連根草都沒有,你從哪里找來的肉呀?介子推說:這肉是從我腿上割得下的。重耳大吃一驚,連忙把介子推的褲子挽起來看,說:等我成為了國王,我一定好好報答你。

  過了不久,重耳真的成了國王。有的大臣分了銀子,有的大臣分了地。可是介子推還是沒有點到名。有位大臣和介子推說:國王一定把你排在最后面了。當重耳要宣布下朝的時候,一位大臣站出來說:您怎么把介子推給忘了呀?重耳找了一會也沒有找到介子推。重耳聽說介子推在民山里,他就派上好幾百位士兵向民山出發,去找介子推。

  他們找了好幾天也沒有找到介子推。重耳想到了一個好辦法,說:三面放火,把他燒到我們這里,介子推會從這里出來的。可是大火燒了好幾天,一個人影也沒有。重耳命令滅火,重耳要進去親自尋找。當他看到介子推的.時候,他已經去世了。

  為了紀念介子推,重耳每當那一天到來的時候,人們就要吃冷的食物。所以這個節日就叫做“寒食節”。

  寒食節的習俗作文 12

  或許你知道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等所有人都很重視的節日。但千萬別以為我國只有這些節日,比如在我們這里還很重視寒食節。寒食節是在清明節前一兩天過的,我聽媽媽說現在很多地方都不過這個節日了。

  在中國眾多的傳統節日中你知道寒食節嗎。寒食節可是我國一個很古老的節日已經有兩千多年歷史了。關于寒食節還有一個意義很深的歷史故事。

  故事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晉國國君重耳,在外國流亡十九年。有一天,重耳及大臣們來到了一個荒涼的地方,饑寒交迫的他們再也走不動了,忠臣介子推見后,便忍著劇痛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煮熟后給重耳充饑。

  重耳復國后,他獎賞了有功的大臣,唯獨忘了介子推。介子推非常傷心,他帶著年邁的母親隱居綿山。有一次,重耳突然想到了還沒有獎賞割股肉給他吃的介子推。為了彌補失誤,便派人挨家挨戶的尋找介子推,找了很長時間,才了解到介子推隱居綿山。重耳便親自去請介子推,可是介子推不愿出來,這可把重耳給急壞了。

  他為了讓介子推出山,下令放火燒山,只給介子推留了一條小路。大火燒了三天三夜,火滅了,仍不見介子推的身影。就派人上山尋找,發現介子推身背老母,緊抱一棵大柳樹,已經被燒死。重耳萬分悲痛,為了悼念介子推,便下令介子推被燒死的這一天,全國上下不準生火做飯。

  寒食節的習俗作文 13

  在我的家鄉里,過年,端午節,元宵節等節日都是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還有一個節日也在人們心中占據著一席之地,那就是——寒食節。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這是韓栩《寒食》中的詩句,寒食節是一個中國傳統節日,這個節日起源于一個傳說。

  相傳,在晉文公重耳被被逼逃亡期間,介子推曾經割下腿上的肉,為晉文公充饑,后來重耳勵精圖治,成為了一代明君。但介子推不求利祿,與母親歸隱綿山,晉文公為了逼介子推出山,于是下令放火燒山,結果不愿出山的介子推和母親被燒死在綿山的`一棵柳樹下,晉文公感念他的忠臣之志,將其葬于綿山并修祠立廟,還下令介子推死難之日要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在每年冬至后的105日,清明節的前一天,古代寒食節這天要禁煙火,并且只能吃冷食,隨著歷史車輪的滾動,寒食節終于推而廣之,擴展到全國各地。

  經過歲月的變遷,節日慢慢的演變,寒食漸漸地融入了清明節中。

  在寒食節人們會吃冷食,如清明果,青精飯和介子饃等冷食,大家會在街上買很多米,在寒食節前一天做青精飯,寒食粥,把這些食物放到明天寒食節吃。

  在寒食節里,我感受到了介子推的忠臣之志,感受到了傳統節日豐富的文化內涵,我希望這個寓意美好傳統的節日——寒食節會一直流傳下去。

  寒食節的習俗作文 14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吃著青團,伴隨著詩歌,我度過了一個特殊的節日——寒食節。

  寒食節在清明節前一兩天,是春秋時期晉文公為紀念名臣介子推而設定的節日。

  寒食節的習俗數不勝數,古代寒食節的習俗有禁火、蕩秋千、踢球等。現在還保留下來的習俗有踏青、祭祀、吃冷食。說到吃冷食,寒食節的冷食也是多種多樣,例如寒食粥、青團、蛇盤兔等等。在寒食節到來之際,我們班級還舉行了一次隆重的、特別有意義的傳統節日匯報活動,我們組正好就是匯報寒食節。一開始大家對這個節日都很不了解,于是大家緊鑼密鼓地行動起來,在網上搜索關于寒食節的相關資料。大家為了上臺展現最好的一面,專心背臺詞,認真參加排練,媽媽們也用心制作PPT,策劃活動細節。

  傳統節日匯報活動開始了,輪到我們組上臺了,我心里有一點小緊張,我小心翼翼地背著臺詞,盡量不錯字。“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功夫不負有心人,我成功地講完了關于寒食節的古詩詞。輪到有獎問答環節了,李昊宸一提出問題,臺下的同學就積極地把手高高舉了起來,為什么大家都這么積極回答問題呢?因為獎品是美味的青團。我們組出色地完成了節日匯報,李昊宸的.媽媽給了我們每人兩個青團作為獎勵,太棒啦!

  這次寒食節有美味的青團、流傳千古的古詩、還有有趣的活動,不僅讓我感受到了濃濃的節日氛圍,還收獲了知識,明白了團隊協作的重要性,真是令人難忘啊!

  寒食節的習俗作文 15

  談到清明節,就必須要提起寒食節。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為一。現在,清明節取代了寒食節,寒食節拜介子推的習俗,也變成清明掃墓的習俗了。

  今年清明,我們家按照清明節的習俗到外面買來了青團子。趁著空閑的時候,我又來到了王國維網上紀念館。你瞧,這位國學大師正在專心致志的`研究學習呢,他目不轉睛地盯著書本。我為他點燃了一支白燭,并留言道:“我們新一代的接班人,一定不讓您失望,我們肯定會好好學習,不辜負您和祖國對我們的期望。”

  留完言,我似乎感覺到自己身上的擔子很重,這擔子里裝著祖國和“國學大師”王國維對我們中華兒女的期望。這期望是什么?當然是好好學習,將來成為國家之棟梁,為祖國做出點兒貢獻,給國旗上的那五顆星爭光添彩!

  寒食節的習俗作文 16

  前幾天上語文課的時候,語文老師給我們講了一篇關于寒食節的課文。講的是一個名叫介子推的人,在他的主公重耳逃亡在外的時候,他一直跟隨左右。在重耳餓昏了以后他就把自己的肉割給重耳吃,才得以存活下來。

  在重耳當了國君之后他卻忘記了,曾經割肉救自己的介子推的事情。介子推并沒有據理力爭沒有宣功邀賞。而是帶著他的母親隱居綿山。

  重耳為了逼他下山接受自己的封賞,就放火燒山。可介子推寧愿被火燒死都沒有下山。結果介子推就被火給活活燒死了。之后身為晉文公的重耳就把每年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禁火節。晉國的人為了紀念這位有著高尚氣節的人,而把這個節日一代代傳了下來。

  聽完這個故事后,我的感觸很多。同時我也決定以后再這一天里只吃冷食。今天就是寒食節了,我決定不吃熱飯,紀念介子推這個有獨特氣節的人。

  寒食節的習俗作文 17

  古人介子推割下大腿肉讓逃亡在外不得其志的晉文公重耳得以活下去,并在其后登基復位。

  恢復帝業后的晉文公,卻走上了腐敗的道路,使介子推大失大失所望,于是不再愿意出山。晉文公用放火燒山的`辦法來迫使介子推出山,誰知介子推寧愿被燒死,也不肯從命。

  終于釀成了千古悲劇,與中華民族“寒食節”的文化內涵。

  今天吃著老百姓大腿肉的官員不在少數,然而這些人與當年落難的重耳卻完全不一樣。今日之“重耳”則是巧取豪奪,全然不顧“義氣”二字。

  今日也有毅然割下大腿肉的介子推,然而今日之“介子推們”若不是為了“吃小虧占大便宜”而故意拍馬屁獻媚行賄,那么就是為了在“潛規則”通行的時代里辦成一點正事“不得已而為之”。與當年的介子推只是愚忠的自覺行為完全不是一碼事。

  寒食節的習俗作文 18

  清明節時放風箏想必大家都已經知道了,那你們知道寒食節嗎?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寒食節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大國叫晉國,老國軍有一個太子,打算以后讓太子申生繼承君位老國軍的寵妃驪姬很不高興,她想讓自己的孩子繼位,驪姬就把太子殺了,但是太子還有一個弟弟名叫重耳,重耳得知驪姬要把自己殺掉,于是四處流浪,最后終于逃走了。重耳身邊還有一位大臣名叫介子推。等重耳繼承君位后,就把介子推忘了。介子推跑到山上和自己的'母親一起去放羊了,重耳的另一位大臣說可以把山的三面都燒上火,只留一面出路,介子推肯定會出來的。火燒了三天三夜,火苗都滅了,介子推還是沒有出來。重耳搜山的時候發現介子推和他的母親抱著一個燒焦的柳樹已經被燒死了。后來就把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在清明節的時候,我們要燒紙,插柳樹,蕩秋千,放風箏,這些都是清明節的傳統習俗哦。

【寒食節的習俗作文】相關文章:

寒食節的由來和習俗07-03

寒食節的習俗小學六年級作文(精選16篇)03-04

寒食節的來歷作文(精選6篇)04-10

習俗的作文[經典]08-14

(精選)習俗的作文08-06

習俗的作文01-22

習俗的作文(精選)08-26

[精選]習俗的作文08-31

習俗的作文(經典)11-06

(精選)習俗的作文12-12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AV专区 | 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香蕉 | 亚洲青涩天堂六月天在线视频 | 偷自拍亚洲综合在线不卡 |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阿v免费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