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俗的作文優選(6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一篇什么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習俗的作文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習俗的作文 篇1
我的老家是金溪,今年我就在那兒過的年,可有意思啦!
大年三十一大早,一陣陣鞭炮聲把我從睡夢中驚醒,便不由自主地吟誦起了王安石寫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吃過早飯,全家人忙著殺雞,殺鴨,準備年夜飯。最有趣的是公雞去毛之后,唯獨在雞尾巴上留下三根羽毛。我便懷著好奇的心情便去問奶奶:“奶奶,為什么要在雞尾巴上留下三根羽毛呢?”
奶奶說:“這三根羽毛象征著人們吉祥、幸福、美好的生活。包含這激情和對祖國的'春節祝福。”
我若有所悟地說:“哦,原來是這樣。”
奶奶又說:“把這只雞放進盆里,再加上一根大蔥端著去廟里祭拜,許上愿望,希望來年的牲畜能夠更加興旺。”
到了下午,奶奶忙著蒸壽糕,爸爸在一旁幫忙碌著,并不斷地在糯米糕上用花生擺上一個“壽”字,這才知道這是為外公祝壽準備的。
晚上,家家戶戶包餃子,這種餃子的原料不是用面粉做的,而是用糯米粉做的。餃子必須要包甜的或咸的陷,放在鍋里炸后才能吃,吃在嘴里彈力十足,有嚼勁,回味無窮。
吃完餃子,過了一會兒,一顆煙花飛向空中,瞬間爆炸,那爆炸的煙花仿佛是一朵美麗的蓮花在空中展開的花瓣。看著這些美麗的煙花,我也情不自禁想去放一束。
正月到親朋好友家拜年時要喝糖水,我便去問爸爸:“到親朋好友家拜年時為什么總要喝糖水?”爸爸說:“因為這樣可以讓親朋好友之間的友情更加甜蜜,使我們快快樂樂的過新年。”
這次回老家收獲很大,因為我了解了很多習俗,使我和家人的感情更加深入。只有和家人在一起甜甜蜜蜜的生活才能互相理解,互相溝通,從中獲得快樂。
習俗的作文 篇2
臘月二十三。人們稱為“過小年”,意味著一年的結束。
過去,過小年是“官三民四道士和尚五”,就是說凡是家有秀才以上的功名的都在臘月二十三日過小年,黎民百姓是二十四日,道士和尚是二十五日。如今北方地區多在二十三日過小年。
過小年的主要民俗活動是“辭灶”,就是“祭灶王”。灶王也叫“灶君”,民間稱“灶王爺”。
相傳灶王原來是一個叫張單的.富家子弟,曾娶一賢慧女子郭丁香為妻,后又休棄續娶李海棠。李氏好吃懶做,不久就把張家財產揮霍一空,改嫁他人。張單家境敗落,又遭火災,雙目失明。淪為乞丐。一天,他乞討到一戶人家,主人給了他熱湯熱飯,后發現施飯者就是他休棄的妻子郭丁香,羞愧難當,碰死灶前,被姜太公封為灶王。柳腔戲《張郎休妻》、茂腔戲《火龍記》都是說灶王爺這段故事。
灶王最初只管火,后來受天帝委派為掌管一家的監護神,被封為一家之主。他權力很大,卻連個土地廟大小的廟宇也沒有,只有一張畫像(木板印制的年畫)貼在灶墻上。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或“東廚司命主,南方火帝君”的對聯,橫批是“一家之主”。
祭灶時要擺上棗和糖瓜等果品,糖瓜是用大麥發酵糖化而成的食品,據說是讓灶王吃了嘴甜,也有的說為了欺住他的嘴,叫他上天光說好話不說壞話。焚香祭拜后,將舊灶君像揭下焚化。換上新像,就算送灶王爺上天找王皇大帝匯報去了。
祭灶時還要供上碗面湯(面條),俗話說:“灶王爺本姓張,一年一頓雜面場。”雜面湯是用白面、豆面、地瓜面混合制成,可見灶王爺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
灶王臘月二十三上天,初一五更回來,就算完成匯報任務,帶著吉祥保佑一家過平安日子了。
如今,祭灶王的人越來越少了,但過小年吃糖瓜的習俗仍在民間盛行。
臘月二十三日以后,人們開始打掃庭院、居室,清除積垢,置辦年貨,制作節日食品,一直要忙到除夕。
習俗的作文 篇3
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家鄉,每個家鄉也有各不相同的節日習俗,傳統的節日有很多,如:中秋、端午、清明、國慶、春節等……說到春節,也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按照老河口的規矩,春節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始了。臘七、臘八是一年里最冷的時候,老人們經常說:“臘八要喝臘八粥,不喝一年就要凍耳冷手。”臘八這一天,家家都熬臘八粥。粥是根據每個人自己的口味來熬的。臘八粥是用八種不同食物組成的。如我家就是用面條、綠豆、大米、肉丁、土豆丁、黃豆、花生、蘿卜丁放在一起煮成的粥,亂七八糟的一大鍋,不過很好吃的。除此之外,還要泡醋蒜瓣,把蒜瓣放進醋里,封起來,為過年吃餃子做配菜,因為在我的家鄉,過年時家家的.飯桌上都少不了餃子。
孩子們歡喜,大人們忙碌。他們正準備著過年吃的、穿的、用的,好在過年時彰顯出辭舊迎新的喜氣洋洋。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是迎春的一個禮節,各家都忙著打掃屋子。
轉眼到了除夕。除夕可真熱鬧,家家飄散著雞鴨魚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了漂亮的新裝,門前貼著倒著的“福”字,代表著福到了的意思,門前也貼著紅紅的對聯。除夕家家都有放鞭炮、吃團年飯、看春節聯歡晚會什么的。這一夜,外面的夜空是炫亮、彩色的。一會兒哪一家門外放個“蝴蝶仙子”,一只小小的紙蝴蝶帶著銀白色的尾巴,在天空中劃過一道美麗的弧線,然后落下;一會兒這家放一個“沖天炮”,火芯沖上天空,綻放出迷人的光彩。我自己放了一個“銀色噴泉”,一點點銀色火芯從圓錐桶里慢慢噴出,隨后越噴越多,越噴越高,短暫而美麗,如真的銀色噴泉一般,涓涓細流,絢麗多彩。到了深夜12點,還要放一大掛鞭炮,表示辭舊歲,迎新春。
初一早上還要穿起新衣,放一掛大鞭。初一斷然沒有除夕的熱鬧非凡,卻也不那么平靜,大家都忙著去給長輩、親戚們拜年。
初一、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光景依如初一,嶄新而又快樂。
元宵上市,又一個節日高潮到來了,元宵節條條大路,燈火通明,到處都是賣燈籠、放煙花的人們。各式各樣的花燈都很漂亮,有動物外形的,有五棱柱旋轉的,還有的邊旋轉邊發出優美歌聲,真是各具特色。
當然,元宵節這一天還要吃湯圓,這才能保證一家人在新的一年內團團圓圓。
元宵節過罷,也同時暗示著忙碌的新一年即將真正開始。
一眨眼,昔日的美好時光已過去了,大人們又開始上班忙碌起來,小孩子也開始投入到緊張的學習中去了。
這就是我家鄉最重要的習俗——春節,很熱鬧、和諧、美滿吧?請您有時間了也來我的家鄉做做客,和我們一起分享家鄉的幸福快樂吧!
習俗的作文 篇4
柯爾克孜族每年第一個月出現時,柯爾克孜族人便歡度“諾若孜”節,這與漢族的春節很相似。過節時,每家都按自己的能力把飯菜辦得豐盛些,互相請客,以示慶祝。過節那天晚上,當畜群從牧場上回來的時候,每家氈房前都用芨芨草生一堆火,人先從上面跳過,接著牲畜從上面跳過,預示消災解難,在新的一年里人畜兩旺。
布依族陰歷臘月底,家家戶戶薰肉、灌香腸,烤酒、做糯糧粑粑、米花、縫新衣、手帕。臘月二十三用麥芽糖等果品送灶神。請先生寫對子,貼門神、年畫。三十晚上全家老少圍火而坐,先祭祀祖宗天地,然后全家人互相祝福,吃團圓飯,整夜守歲。大年初一天剛亮,姑娘們便爭先恐后奔向河邊去挑水,誰最先挑回頭擔水,誰就是最勤勞最幸福的人,也以此預兆豐年。初一在家里扎彩燈,晚上一起點燃,掛在大門口。過了初一,人們開始串門拜年。青年男女相約去“起表”,以歌聲表達愛慕之情;或聚在一起在嗩吶、月琴、洞簫、姐妹簫、銅鼓等樂器伴奏聲中跳“打花包”。有些地區正月十五過完年,正月三十還要過“小年”。
土家族從正月初一前兩天開始,第一天稱大年,第二天為小年。除夕夜,各家都燃起一根木柴,大家圍坐聆聽老人講故事,守歲到天亮。節日期間吃“紅曲魚”,以象征富富有余,還吃大鍋燴菜,稱合菜。初三舉行“擺手舞”會,參加者達萬人之多。此外,還有耍龍燈、舞獅子、燈會、戲劇、武術等活動。
壯族從年三十至正月初二,共三天。凡在外工作的都要在三十之前回家。年三十晚上,家家的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終夜不熄,叫做“迎新火”。除夕,家家殺雞殺鴨、蒸扣肉、粉精肉,制做叉燒肉等。晚飯有八道菜,其中有“白斬雞”、燉整雞。家家都要守歲到半夜,燃放鞭炮后就寢。正月初一、初二,凡來客必吃粽子,粽子有餡,由去皮綠豆、半肥不瘦的肉拌上面醬制成。男女多于此時對歌,或打陀螺、跳舞、賽球、演戲。年三十晚上煮好初一全天的飯,以示來年要豐收。這種飯叫“粽粑”,有的長達尺余,重五六斤。節日期間喜愛舉行拋花包活動。男女青年各分一隊,雙方相距約50米,劃出界線,互相拋接,凡拋出界線或沒有接著便為輸者。
東鄉族喜歡在春節期間打土仗,以示對養育自己的土地的熱愛之情。初一這一天,舉行傳統的“打土塊”活動。他們以土塊做“武器”,互擲對方,這一天,年過花甲的老者也要興沖沖跑到山野的“戰場”上去大顯身手。
侗族初一清早,從塘里弄幾條又大又鮮靈的鯉魚,煎、炸、燒、燉、擺上桌,再加一盤香氣四溢的'腌魚,整桌菜以魚為主。侗家人說,春節吃魚,預兆新的一年吉慶有余(魚)、五谷豐登、余錢余糧。春節時,盛行爬山比賽。誰先爬到頂,誰就得到姑娘或小伙子的禮物。姑娘贈送自己刺繡的侗錦,小伙子獻出精致的竹盒、斗笠,這項活動往往持續半月之久。
仡佬族每年農歷的三月初三,是仡佬族人民的春節。因他們居住在氣溫較低的地方,到三月草木才開始發芽,春天才開始。在這即將春耕大忙之際,大家團聚在一起過年,共同祈禱祖宗、山神保佑,諸事如意,五谷豐登。又因清明節常在三月初左右,這樣兩個節一起過,所以將這一天定為仡佬年,也就是春節。年輕人在節日期間,連村接寨舉行打雞毛、打毽子、打花龍、打雞蛋等活動,還伴之以歌舞,盡情歡樂。
哈薩克族春節期間喜愛開展“姑娘追”活動。這種活動風趣動人,也是男女青年表白愛情的一種別致方式。
景頗族春節期間舉行“打靶”比賽。初一早晨,人們紛紛聚到賽場上,姑娘們把自己繡的荷包掛在竹竿頂端,射手射中吊荷包的細線算神槍手,姑娘們便獎給神槍手一碗香甜的米酒。姑娘們是這項活動的組織者和裁判員,哪個小伙子獲勝,姑娘就會把水酒作為獎品送到他的嘴邊。春節期間,各家各戶都釀水酒,向長輩敬酒。
習俗的作文 篇5
時間飛一般地流逝,往事如同過往云煙般,消散在記憶的深處。回望前年的端午節,再看看現在,任誰都會發出出于肺腑的話:“時間,過得可真快啊!”
又是一年的端午節!
離端午節還有那么兩三天,奶奶家早就忙開了!那天一早,奶奶就去了菜市場,買齊了包粽子所要的東西。將這些東西一一洗凈,一一擺放在奶奶家的門前。呦!和前年差不多的情景,我依然還學著包粽子。即使是前年也學了一點的我,包的'粽子依然是不堪入目的。拿起我包的粽子,輕輕那么搖一下,你就會看見大把大把的糯米撒下來。外強內干罷了!
噢!又是一年的端午節!不知道明年的端午節會是什么樣的呢?也許一天天長大的我,有一天會不再期待這端午節把。但是我依然堅信,無論如何這會是我童年中一個美好的回憶!
又是一年的端午節!
身處去家中,正想著該如何將這篇作文寫下去。而遠處傳來的吆喝聲,加油聲…令我無法再靜下心來!一年一次的劃龍舟呵!要是從前的我,我想現在早就已經跑出去了把。然而,現在我正被這一堆堆的作業所牽絆著。無法控制自己想看的欲望,最終還是探出了頭。河邊早已經有了大批大批的人了,龍舟上,一個個壯年男子都在用著力,總希望自己的龍舟能賽過別人的。
又是一年端午節!真不知道下一次的端午節會是什么樣子的呢?感覺上有點小小的期待哦!
又是一年端午節!年復一年,然而快樂是不是也要年復一年呢?
習俗的作文 篇6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戶戶忙著貼春聯,剃頭發,做年夜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規矩”多,有些習俗還很怪,無奈之下,我就去問正在貼春聯的媽媽。
我看見媽媽將“福”字倒著貼,媽媽告訴我,將‘福’字倒著貼是一種習俗,‘福’倒貼說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問道:“過年有什么習俗和規矩啊?”媽媽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談起來。
原來,以前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習俗,來源于“年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驅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后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但是現在廣州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所以我們就不再進行這個活動了。
除夕這一天對我國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天晚上,我們全家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年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全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雞、鵝、燒肉等等,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熱氣騰騰,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獲太大了,知道了很多過年習俗的知識,不過我覺得有點迷信,但這又仿佛是一種樂趣,只要快樂就好,管他迷信不迷信!
【習俗的作文】相關文章:
【經典】習俗的作文09-13
【精選】習俗的作文08-23
[精選]習俗的作文08-31
習俗的作文[經典]08-14
習俗的作文07-31
習俗的作文08-01
習俗的作文05-14
習俗的作文05-13
習俗的作文05-13
習俗的作文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