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俗的作文10篇[精華]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習俗的作文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習俗的作文 篇1
今天是中秋節,是團圓的日子。
今天雨下的得非常大,所以爸爸開車去接的.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大家快快樂樂地吃了一頓團圓飯。我祝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身體健康,長命百歲,他們夸我聰明可愛。
大家一起度過了一個快樂祥和的節日。
習俗的作文 篇2
元宵,又圓又滑,光看樣子,就讓我們口水直流三千尺,這次家里要自己包元宵,這可讓我們下了會功夫。
“準備材料,藝麻粉,面團,白糖……首先拿出大碗。”母親講著,我跟著做著,“放入白糖,藝麻粉和筠……總算到包元宵了,想象奇特的我將面團揉成各型各色,在嗮在燈光下的藝麻粉。“蹬,蹬蹬蹬!第一個完成,”我歡呼躍雀,真迫不及待品嘗到我做的第一個元宵。
開鍋的日子真難熬啊,一分一秒在蒸汽中沸騰。“啊?好香啊?”一股濃濃的酒香在沉寂的時間中散漫著:“老媽,這是什么味道啊?”陶醉在酒香中的我不禁地說。母親說:“這是米酒的香味,”原來是米酒啊!怪不得如此香氣宜人。總算開鍋了,鍋蓋一開,散漫著濃濃酒氣的蒸汽鋪天而至,我貪婪地深吸一口氣,真香!一個個小碗頭中盛滿了又圓又滑的小湯圓與米酒,碗頭中會散漫著香氣。小湯圓在碗中像一顆晶瑩剔透的白玉,丸子,圓圓的光滑,滑的給人看著就會有一種想要上去的'沖動,而那一粒粒米酒則如天空中點綴月亮的小星星,是那樣的小巧依人,玲瓏可愛。忍不住夾起一顆塞入口中,一口咬下去,流出了濃濃的藝麻,滿嘴留著香味,那一陣絲滑可口環繞舌兩旁,喝一口米酒湯,酸酸甜甜,咬一口小米松,軟軟可口說不出味道!那一口我狼吞虎咽,直到了胃痛。
吃自己的勞動成果,就算味道不咋地,但心卻是甜的。
習俗的作文 篇3
我的家鄉是一個很熱鬧的一個小城市,雖然沒有大城市那么多的高樓,也沒有那么多的車子,但是到了春天,寧靜的村子就會有一種熱鬧的氣氛,家鄉的春節是特別重要的,春節里面除夕也是一個重頭戲。
在除夕夜,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團圓,幸福美滿,只有到了除夕,我才能看到經常不在家的爸爸,才能享受到一家人的親情,等到夜色降臨,家人們全部都坐在桌子前面,講著自己的經歷和一年來的收獲,不時還會發生笑聲,這個時候,我才體會到曾經的真正的含義,等到吃完飯以后,大人們開始了打麻將,這個也是我們加上一個普遍的現象,在這個時候打麻將不一定要輸贏,關鍵的就是大家的聯絡感情,在這個時候,我們兄弟幾個就會開始放鞭炮,各種各樣的鞭炮帶給我們不一樣的快樂。
家鄉春節的第二個重要日子就是初一。在我的記憶中,初一是睡不成懶覺的,父母總是很早把我喊起來,穿上新衣服,吃完湯圓或面條,便開始我們的拜年之旅。初一拜年在我們家鄉是一個很重要的習俗,代表著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也是一種美好的祝愿。小孩子逢人就說好話,然后就等著大人的紅包,大人當然不會這么容易就給紅包,還故意"為難"一下你,把你弄得很急之后,再笑呵呵地把紅包給你,現在看來這都是一些再美好不過的童年記憶。
家鄉春節的尾聲就是正月十五,這雖說是尾聲,但仍可以和除夕有得一拼,吃湯圓,鬧花燈就是正月十五的特色。正月十五的時候,春節將逝,人們都即將恢復忙碌的工作,自然要在這最后的'放松中狂歡一次。家人聚在一起享受完美味的湯圓后,便一起出門"鬧花燈"。花燈會可是熱鬧非凡,各式各樣的花燈掛滿了整個會場,人群熙熙攘攘,不時還有幾個小孩拿著精致的花燈從你身邊擠過。兩頭"獅子"在會場中央狂舞,還不時引起一陣喝彩。一家人穿梭其中,賞花燈,猜燈謎,觀舞獅,那種樂趣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
時間過得誠真快,春節就這樣過去了,我在心里面又期待另一個春節的到來,家鄉的春節帶給我溫馨帶給我團圓,不僅僅是鞭炮響起時的驚訝,不是收到紅包的喜悅,而是它帶給我們,不一樣的團圓氣氛,不一樣的親情,他是我們國家的文化底蘊。
習俗的作文 篇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使我想起我們的祖先,想起為國犧牲的烈士們。隨著清明節的到來,人們都紛紛回家鄉掃墓。
我的家鄉在xx,大家知道xx的清明節習俗嗎?讓我來告訴大家吧。
xx每逢清明時節這天,家家戶戶都去掃墓,xx人還把清明節掃墓稱作“掛主”或“ 拜山”。這天大人們準備好一些物品:有金銀元寶紙錢,為的是讓自己的祖先生活有錢;有紙扎的房子、車子、家具等,為的.是讓祖先生活得更好!還有燒豬、燒鵝、包子、水果、酒飯、鮮花等等帶上去“掛主”。清明節的“掛主“習俗,表達了人們對祖先的紀念,也教育年輕人不忘祖先的教導,要孝順老人,孝順父母。
xx的清明時節還要“踏青”,因為清明節也被稱為“踏青節”。“踏青”就是春游,出去有花有草的地方游玩…。
這就是我家鄉的清明節習俗。
習俗的作文 篇5
冬至,是中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正所謂:冬至到,吃水餃。
過去,南寧人甚至把冬至提到了比年還重要的地步,在民間至今還流傳著“冬大過年”之說。每到冬至,各家各戶就要做湯圓、包肉粽,還要準備“三牲”拜祭祖先,舉家歡飲。而在鄉下,除了家家戶戶要做湯圓、包粽子外,在冬至那天所有外出的人都要到村里祭祖宗祠,然后合家吃一頓豐盛的晚餐,以慶團圓。
據傳,南寧之所以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是古人認為到了冬至,雖然還處在寒冷的季節,但離春天已經不遠了。冬至那天,各家殺雞宰鴨,準備酒肉、果品、湯圓,而在外的親人也趕著回來過節,表示年終有所歸宿。同時冬至對于農民而言,就意味著要對來年的生產、生活進行系統的安排和籌劃,從這個角度上分析,確實是“冬至大過年”了。在民間還有“冬干年濕”一說,即如果在冬至那天天氣晴好,在過年的時候則會遇上下雨天,十分應驗。其中奧妙,也許是因為古人千年之總結,是經驗之談。
過冬節時,南寧人的餐桌上除了雞鴨豬羊等佳肴外,還有一道特別的`菜——魚生。這是因為民間有“冬至魚生夏至狗”的講法,也許是因為冬至時令氣候較涼,切好的魚生不易變質,入口時清涼爽滑美味。當然,南寧魚生口感最好的要算橫縣的,橫縣魚生還成功申報了南寧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習俗的作文 篇6
劃旱船
民間傳說是為了紀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
劃旱船也稱跑旱船,就是在陸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兩片薄板,鋸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間,如同坐于船中一樣,手里拿著槳,做劃行的`姿勢,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調,邊歌邊舞,這就是劃旱船了。有時還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檔著表演,則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種滑稽的動作來逗觀眾歡樂。
劃旱船流行于我國很多地區。
偷菜節
流行于貴州省黃平一帶苗族的偷菜節也是在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舉行。
節日這天,姑娘們便成群結隊去偷別人家的菜,嚴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為偷菜與她們的婚姻大事有關。所他的菜僅限白菜,數量夠大家吃一頓即可。偷菜不怕被發現,被分的人家并不責怪。大家把偷來的菜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
據說誰吃得最多,誰能早得意中人,同時所養的蠶最壯,吐出的絲也最好最多。
逐鼠
這項活動主要是對養蠶人家所說的。因為老鼠常在夜里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人們聽說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了。于是,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粘糊糊的粥,有的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將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沒的頂棚、墻角、邊放嘴里還邊念念有詞,詛咒老鼠再吃蠶寶寶就不好死。
《荊楚歲時記》中說,正月十五的時候,有一個神仙下凡到一個姓陳的人家,對他們說:如果你們能祭祀我,今年就讓你們的蠶桑豐收。后來就形成了風俗。
習俗的作文 篇7
我們中國過年的傳統習俗可多了,比如掃塵、貼春聯、貼窗花、倒貼福字等等,今天,就讓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掃塵。“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禹時代就有了春節掃塵的習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就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這就是掃塵的來歷和寓意,你們知道了嗎?過年的`時間你們一定要掃塵,將過去的一切窮運、晦氣都統統掃地出門,讓你在新的一年中好運多多快樂多多。
倒貼福字,大家都知道,在過年的時候,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門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出街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爸爸說過:“福字指福氣、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與期盼,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愿。”倒貼福字中的“倒”與“到”諧音,福倒也可讀成福到,這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通常人們為了喜慶,就把福字精描成各種圖案,比如鯉魚跳龍門、五谷豐登、龍鳳呈祥等一系列的圖案,大家一定要記住,到了過年一定要將“福”字倒過來貼。
就介紹這么多,我在這里祝大家新年快樂,合家團圓、高高興興過新年!
習俗的作文 篇8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戶戶忙著貼春聯,剃頭發,做年夜飯,放鞭炮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規矩”太多了!有些習俗還很怪,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無奈之下,我準備去問正在貼春聯的爸爸。
“貼錯了,貼錯了!”我看見爸爸將“福”字倒著貼,焦急地喊起來。“沒貼錯!”爸爸不緊不慢地回答。“那為什么要倒著貼”我疑惑不解。爸爸解釋道:“將‘福’字倒著貼是一種習俗,‘福’倒貼說明‘福’倒(到)了!”“哦,原來是這樣!那過年還有什么習俗和規矩呢”我又發出疑問。爸爸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講解起來。
原來,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習俗,來源于“年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驅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后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直至今日。
聽完爸爸的講解,我這才恍然大悟。我又問爸爸:“為什么理發要趕在二十七
呢”“哦,民間有一條俗語,叫‘二十七,剃精細,二十八,剃傻瓜!”“原來是這樣!”
我又發問:“那為什么要大掃除呢”爸爸說:“大掃除是為了掃除一年的晦氣!這是好兆頭!”“那為什么送禮全送橘子啊”我又不懂了。“這是因為啊,橘子的‘橘’字與‘桔’意思相同,而‘桔’和‘吉’又很相近,大家在新春佳節用橘子相互饋贈求個大吉大利!”“原來如此!”爸爸又說:“還有‘接財神’這一習俗。正月初五是財神
的生日,在財神生日到來的前一天的.晚上,各家各戶辦酒席,為財神爺過生日。”我這才全明白。
今天我知道了很多過年習俗的知識,不過我覺得太迷信了!但這又仿佛是一種樂趣,只要快樂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
同學們,我對“年”的習俗收獲很大,可我不知你們的收獲,若有更新奇的,快來告訴我吧!我先在這里祝你們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習俗的作文 篇9
端午節到了,我和爸爸媽媽來到了姥姥家,和姥姥一起過端午節,這次我知道了很多端午節的習俗。
清早,我一起床就看見窗臺上擺滿了艾蒿草,原來是姥姥起早從山上采來的。姥姥揪幾片艾蒿草的葉子,把它放在洗臉盆里,讓我用這個水洗臉,姥姥說:“用這樣的水洗臉,以后可以不被蚊子叮。”吃早飯的時候,姥姥煮了很多雞蛋,其中有幾個特別的雞蛋,上面畫著一道紅線,姥姥說:“帶紅線的是五月初一下的`雞蛋,吃了這些雞蛋,一年肚子不會疼。”
姥姥還告訴了我端午節的其他一些習俗,比如吃粽子、掛葫蘆——端午節的習俗可真有趣啊!
習俗的作文 篇10
中秋節在從前是個幾乎與春節相當的大節,合家團圓,氣氛非常熱鬧,現代都市版的中秋風俗。身處現代化的城市,沒有了以前的那種場景,中秋節“異化”到了只剩月餅,沒有喜慶,甚是可惜。何不嘗試過一個采納傳統習俗的現代版中秋節呢?
登高攬月
大都市里現在最不缺的是高樓。住在高層的自然可邀約親友對月玩賞,關了燈,讓看得見月亮的房間撒滿清輝。或者可去酒樓賞月。金茂大廈87層是上海離月亮最近的餐廳,差點就可以與月亮碰杯,而在和平飯店頂層的露天酒吧可邀月共飲,浪漫非凡。
月夜游江
月夜游江也是中秋的一項傳統娛樂活動。在外灘或浦東濱江大道閑坐品茗喝咖啡,看著江中之月與天上之月相互呼應,是情侶們約會的好時刻。中秋節那天,黃浦江上還將有彩船大巡游,不可錯過。如果到水鄉古鎮夜游,乘著游船去追水中之月,岸上的人看到你們已在水月中,而你卻覺得月亮總是離你那么一點點,也很有意趣。
中秋賞燈
豫園是老城廂傳統中秋聚會的'好去處。先在得月樓預訂一桌中秋宴,寓意近水樓臺先得月。經典的九曲橋湖心亭賞月是不成了,中秋節將成“浦江月·中華情”晚會會場,但豫園商業區的各色彩燈中,有許多古色古香的燈彩,還有原汁原味的江南民間藝術表演,熱鬧程度也同以前的燈會一樣。當然,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上海人還習慣到南京路去看燈,那么,不妨再試一次中秋看商業區的輝煌燈火,或許心境會不一樣。
月夜行街
在上海的月夜,結伴漫步街頭,看一年之中最大最圓的月亮,看商業樓的剪影,看快樂的人群,走累了在公共綠地小坐,餓了按舊俗分吃塊月餅,或走進小店吃碗桂花糖芋艿,還可以給朋友發個“節日快樂,我正在街頭樂著呢”的短信,將傳統習俗進行到底。
阿細跳月
現在的城市青年晚上也喜歡跳舞,跳迪斯科、拍拉拍拉、街舞,趁中秋圓月之夜,走出迪廳,約幾個年輕男女朋友,學苗族“阿細跳月”,到人民廣場或綠地廣場跳月光舞,真正釋放心情,相信這夜將會創出新的時尚。
月下賞桂
中秋月下賞桂是古代文人的風雅之舉。桂林公園04年中秋夜曾再現盛唐賞桂風俗,但要全盤唐裝,而且限額1000人。大觀園的桂花園和東方綠舟的桂花可以白天觀賞,晚上只適合有車族。桂樹最多的是上海植物園,有一萬多株,交通也方便,中秋還將開賞桂游園會。住進松江花橋的青青旅游世界里,可以聞到許多百年老桂彌久的馨香,不過消費水平較高。
【習俗的作文】相關文章:
習俗的作文05-05
習俗的作文05-08
習俗的作文05-09
習俗的作文05-07
習俗的作文05-11
習俗的作文05-09
習俗的作文05-10
習俗的作文05-10
習俗的作文05-14
習俗的作文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