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上網是我語文學習的好老師小學作文
上網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在網上,我們可以看新聞,可以通過因特網,發表自己的一些看法,與朋友聯系;還可以很快地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學習很多知識。
當學習完了課文《胸有成竹》之后,我提出了疑問:“所有的繪畫過程都一定要經過仔細觀察嗎?”為了尋找答案,我來到了英特網,網上的畫家故事可多呢,有元代的王冕、曹知白、黃公望,宋代的蘇軾,王詵、文同、文與可,明代畫家唐寅、宋旭、邊景昭,近現代畫家齊白石、徐悲鴻、劉海粟等等。 每位畫家都有感人的故事……
我通過點擊“宜興書畫”來到了“宜興徐悲鴻紀念館”找到了這幅奔馬圖,馬,是徐悲鴻先生一生中最愛描繪的題材。他畫的奔馬,筆墨淋漓瀟灑,“書畫文苑”還介紹了:徐悲鴻在幼年時,隨著父親讀書、學畫、種地。他最愛搜集老刀(強盜)牌卷煙盒中的動物畫片,刻意摹仿、學習,“我愛畫動物,皆對實物用過極長時間的功。即以馬論,速寫稿不下千幅,并學過馬的解剖,熟悉馬的骨架、肌肉、組織。又然后詳審其動態及神情,乃能有得”。
徐悲鴻一生中確實畫過數以千計的馬的速寫稿。他熟悉了馬的氣質、馬的結構、馬的日常活動,和在技巧上需要創造的獨特的表現手法,塑造了那一洗萬古凡空馬的英姿駿馬。 英特網上的“中國畫學譜”網站還它告訴我:中國畫創作,以立意為先,無論是畫山水、畫人物、還是畫花鳥。著重立意“胸有成竹”是中國畫的構思的基礎。一是畫家對現實生活的`豐富體察、為創作積累充分的經驗;另一點便是畫家本人的修養,這樣在創作之前,畫什么,怎么畫,在頭腦中形成了成熟的構思。宋代畫家文與可,別人稱贊他"胸有成竹",即在他沒有落筆畫竹之前,頭腦中已經有了竹子的形象,在胸中、筆下躍躍欲出,這時便能落筆成畫。"胸有成竹"也成為我國贊譽善于計劃安排事情的人和事的成語。
網絡可真是個神通廣大的千里眼啊!通過上網查詢資料,我發覺課堂變大了,老師更多更好了,知識面也擴大了,同學們,你們不想試試嗎? 上海市徐匯區向陽小學 藍世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