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體驗在記敘文寫作中的使用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這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然而在當下,學生的生活相當貧乏,要么生活在應試教育陰影下,幾乎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投注于學科知識的學習;要么偷偷地玩游戲,生活在虛擬的世界里。真正自主的課余生活,尤其是個性化的生活經歷和體驗嚴重缺乏。學生寫作文只好胡編亂造。久而久之,學生的寫作熱情就逐漸降低,作文課成了學生最討厭的課程,這種情況嚴重影響了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有沒有一種方式讓學生喜歡寫,寫得出,有提高?筆者進行了一些嘗試,發現把學生的生活體驗運用到記敘文寫作中,架設起生活與作文之間的橋梁,調動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收益頗豐。
一、生活作業興趣濃厚,寫作周記真材實料
生活作業,又可以叫做“實踐作業”。我們知道,作文尤其是記敘文寫作,是實踐性很強的活動,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實踐。所以在學生放假作業的布置上,我堅持每次都布置生活作業。讓學生每個周末實踐一個項目,周日晚上撰寫該活動的過程、思考、感悟,形成周記。
比如說,周末放假讓同學們到市場買菜,周日晚以《今天我買菜》為題寫一篇周記。對于這項作業,同學們熱情高漲、興趣濃厚。寫出的周記更是精精彩:典型的場景描寫,有生動的語言描寫,有傳神的細節描寫,還有真切的人生感悟。再比如說,放假布置一項生活作業;整理我的房間。同學們寫的周記讓人感動;很多同學是人生第一次整理房間,摸索了半天才整理好,享受到了勞動的快樂,知道了父母的艱辛有的整理出了兒時的物件兒,回想起童年的快樂往事;有的整理了自己的房間,順帶整理了父母親的.房間,有了感恩的實際行動。
類似的生活實踐作業,學生有了自己的親身體驗,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料可寫,有情可抒,是解決學生無米下鍋的有效方法。
二、豐富生活收集材料,實地調研素材獨到
親自體驗讓學生擁有了第一手生活素材,同樣,自然界的一草一木、社會上的各種人物也是我們取之不盡的素材富礦。我們可以組織學生走進大自然,走進社會,參加公益活動,開展社會實踐,讓學生有意識地積累活生生的寫作資源。
比如,在雙休日,盆景園里學生們仔細聆聽園藝師傅講解盆景的制作過程;社區服務站的“學生義工”在慰問下崗工人、退休老人;文化館里,“小書畫家們”在揮毫潑墨并對藝術家喋喋不休的詢問肯德基、必勝客門店,同學們在做“鐘點工”,對各種類型的顧客進行觀察調研;教師節表彰大會上,“小記者”在做人物專訪。街道、社區、廣場、商店等到處都有學生活動的身影,他們根據自身興趣愛好在實地考察、專項調研,積累自己個性化的寫作素材。
這些寫作素材,完全從生活中來,學生對某行業某領域有真切感受,并且人人不同。因而寫出來的作文也是極具個性,絕無雷同,更不會是“流水線制造”的。
三、計劃步驟實施訓練,寫作方法精心指導
前面解決了寫什么的問題,接下來就是解決怎么寫的問題。學生親身體驗生活,實地調研,搜羅生活中的軼聞趣事,爬羅剔抉,分類匯總,形成體系完備豐富多樣的素材庫。如何將這些素材契合題意進行運用,組織成文,是最為關鍵之處。
其實,文有章法,自古皆然。老師在進行寫作指導時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指導學生根據素材的差異,形成個性化且有章法可循的創作思路。比如,如何在記敘文中塑造某個小人物形象。這種作文可采用欲揚先抑法,開頭即可以簡潔凝練之語特寫人物,或設置人物出場的特殊環境:主體部分根據文章中心預設出詳略之處,詳寫人物意料之外的行為進行設疑,接著借助次要人物出場解疑,升華主旨:最后回扣點題。也可在主體部分設置對比,可將主要人物與次要人物對比,或將主要人物的今昔作對比,以此凸顯主旨。
再比如,以某種工藝或物品為寫作素材,在確保廣泛積累相關素材的基礎上,找出此素材與中心勾連緊密之處,作為升華主旨的契合點。在文章的思路設置上,則以時間為軸展開續寫。依據“走近該物——細致觀察——設疑思考——解疑再品——升華主旨”的思路,或托物言志,或借物喻人。若欲以植物入文,亦可參照此法。
四、學生作文互評互改,交換體驗共同提高
作文寫出來了,寫得怎么樣呢?評改環節尤為重要。寫得好不好,不是老師一個人說了算,得讓同學們自己評判。
學生互評作文是經驗與智慧的碰撞,可以在交換體驗中提升寫作水平。互評作文,教師要引領引導示范,最好出示一篇評改樣板(標桿作文),這篇作文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由教師精評細改,印發給每個學生,在學生評改中能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
依據自愿原則和互補原則組成小組,要求學生認真通讀全文,標出錯別字、病句及標點運用不當之處,同時寫出眉批再讀全文兩遍,參照標準評改文章內容,找出主要優缺點,打出分數然后可以直接與作文的作者進行面對面交流,體驗交換,思想碰撞。評改過程中,教師及時發現學生的各種疑難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點撥。對于典型問題,可引導學生展開討論。
“互評”作文給同學們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臺,極大地滿足了他的上進欲望和自我價值的實現,從努力地“評”逐步走向努力地“寫”,實現雙贏。
生活體驗為記敘文教學建立了開放的作文教學環境,著眼于人的發展,尊重學生主體的需求。我們相信,有了生活的體驗,學生寫作時,腦海里就閃現生活情景,其間的人物情景也會招之即來,奔入眼底,注入筆端,達到文思泉涌的寫作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