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學國學誦經典傳美德征文
我們的國學源遠流長,我們的文明熠熠發光。讓我們膜拜儒家經典論語,讓我們同沐唐風,共淋宋雨,讓我們一起把我們的國學傳承下去!路漫漫其修遠兮,國學,將伴隨著我們上下求索!yuwenmi小編整理了相關作文,快來看看吧,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學國學誦經典傳美德征文【篇一】
在斑駁歲月的甲骨上,在風塵歷史的竹片里,在絢爛千年的錦帛中,處處記錄著中華文化的美麗容顏,它猶如一束束光芒養育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今天讓我帶領大家走進經典故事,感受國學的魅力。
我想大家都知道人是怎么來的吧。但是《山海經》說:有一個神通廣大的女神,叫女媧,她 正月初一創造出雞,初二創造了狗,初三創造了豬,初四創造了羊,初五創造了牛,初六創造了馬。忽然她靈機一動:“雖然,世間各種各樣的生物都有了,可單單沒有和自己一樣的,多沒意思呀!”想著想著,她就順手從池邊掘起一團黃泥,摻和了水,在手里揉呀,揉呀,揉成了一個娃娃模樣的小東西。她把這個小東西放到地面上。說也奇怪,這個泥捏的小家伙,剛一接觸地面,就活了,開口就喊:“媽媽!”于是,女蝸給她心愛的孩子取了一個名字,叫做“人”。你聽,多有趣呀!
春秋時期的郯(tán)子,父母年老體衰,而且都患有眼疾,他特別傷心,不辭辛苦,到處求醫。聽說鹿乳能治好雙親的眼疾,他便披著鹿皮,來到深山,混入鹿群。獵人誤認其為鹿,正要舉箭射他,他趕緊大叫,并將實情相告。獵人聽后非常感動,想辦法給他弄來鹿乳,并護送他出山。“首孝悌,次謹信。”郯子鹿乳奉親,讓我懂得了做人首先應該孝順父母。
漢朝時,有個少年叫匡衡,非常喜愛讀書。可是家里窮,白天須干活掙錢,天黑時又沒有燈光照明。匡衡心疼這浪費的時間,內心非常痛苦。他的鄰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幾間屋子都點起蠟燭,把屋子照得通亮。求知若渴的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墻上鑿了個小洞,借著小洞中透過的微弱的光線,他讀起書來,漸漸地把家中的書全都讀完了。勤奮好學的匡衡成為了西漢時期有名的學者,并出任漢元帝的宰相。“鑿壁偷光”,讓我明白了學習應該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唐詩、宋詞、神話故事;《論語》、《三字經》、《水滸傳》;成語、諺語、歇后語;………中國古籍,車載斗量。被人們傳承詠唱的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財富,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紐帶,是民族復興的力量源泉!
同學們,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弘揚國學、傳誦經典”!用心去細細品味那古老卻不陳舊、遙遠卻不陌生、高雅卻不脫俗的國學經典吧!讓民族文化、傳統美德在我們的手中得以傳承,得以發揚光大!謝謝大家!
學國學誦經典傳美德征文【篇二】
或許我們可以遺忘歷史的清響,或許我們可以抹去歲月的印痕,或許我們還可以丟失遙遠的遐想,但是,那承載了我們祖先五千多年心血鑄就的國學瑰寶,我們又怎敢忘卻?是啊,我們不敢忘卻,我們要用一生去銘記,那是屬于我們的文明,那是我們的國學!
從儒學經典到諸子百家,從《論語》到《春秋》,從孔子再到季羨林,這祖祖輩輩們為我們創造了一個星光璀璨的獨特王國。在這里,我們能夠感受到《論語》的意蘊深長;在這里,我們能領略唐代的盛世輝煌;在這里,我們可以遨游祖國的壯美江山。雖然我們的國學之路長路漫漫,但我們卻選擇義無反顧的去用一生來追尋他!因為,那是我們的國學!
兒時論語在。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子曰:“君子坦蕩蕩,(女齊)小人長戚戚。”“……”這些膾炙人口,富于哲理性和啟發性的語句,從小便在我的心里生根發芽。《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是中華文明的匯聚。他教會我如何成為一名君子,如何正身,如何做人。讀他,修身養性;悟他,感觸頗深。我們要傳承他,因為,那是我們的國學!
少時唐詩旁。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這朗朗的讀書聲,源于年少的記憶。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唐詩便悄無聲息的融入了我的生命里。我總喜歡捧一本唐詩詩集,走進瑰麗奇美的詩歌意境中,暢游一番。唐詩是瀟灑的,他以一匹白馬,一把利劍,遨游在這山水人間。我們應走進他,因為,那是我們的國學!
此時宋詞伴。
最喜歡繾綣雋永的文字,最愛清新婉麗的語言,最想一本宋詞在手于一個陽光微暖的午后,品一杯茶,聽一曲宋詞的幾程淺吟。“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我讀出了詞人慷慨激昂的愛國情懷;“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我讀出了詞人無法掩飾的欣喜,溢于言表;“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我讀出了詞人的無比哀愁。宋詞是纏綿的,她以一縷花香,一張紅箋,漂泊在這繁華人世。我們要學會傾聽她,因為,那是我們的國學!
是他,鞭策著我們前進的腳步;是他,影響著我們深邃的思想。啊!那是國學,那是我們的國學!
我們的國學源遠流長,我們的文明熠熠發光。讓我們膜拜儒家經典論語,讓我們同沐唐風,共淋宋雨,讓我們一起把我們的國學傳承下去!路漫漫其修遠兮,國學,將伴隨著我們上下求索!
淮夏之衣,烈山有鼎。國學漫漫,長樂未央。
學國學誦經典傳美德征文【篇三】
一說國學,我就想起上幼兒園時學的《三字經》,“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小朋友們都聲嘶力竭的跟著老師朗讀,我也大聲的讀著,當然卻不知所云,直到現在,才理解了其中所蘊含的意味深長的道理,也理解了國學的魅力所在。
“入則孝”講的就是親情,“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敬承”告訴我們要認真聽取父母在教誨,“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告訴人我們要善待、照顧父母。盡管現在家里有暖氣空調,不需要我們扇扇子暖被窩,但我們也應該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去真心的愛我們的父母。
關于學習,孔子也告訴我們“溫故而知新”這個最好的學習方法。“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告訴我們在學習上不能弄虛作假,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不要不懂裝懂,而且要做到學了新知識不忘舊知識,要不斷復習鞏固。
助人為樂、尊師愛教、愛護公物、勤儉節約都是好的優良品德。作為我們新時代的小學生更要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要從身邊的一些所謂“小事”做起,嚴格要求自己,培養良好的習慣。
現在《三字經》和《弟子規》已成為我成長路上的向導,是我學習生活中的良師益友,它就像一位嚴肅的啟蒙老師,教給我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錯的,不斷修正我的壞習慣,伴我成長。
【學國學誦經典傳美德征文】相關文章:
學國學誦典傳美德征文01-28
學國學誦經典傳美德征文「選登」01-28
學國學誦經典傳美德征文900字01-28
學國學誦經典傳美德征文500字01-28
征文500字:學國學誦經典傳美德01-28
中學生學國學誦經典傳美德征文01-28
關于學國學誦經典傳美德征文600字01-28
誦國學經典做美德少年作文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