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被需要的作文四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一篇什么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被需要的作文4篇,歡迎大家分享。
被需要的作文 篇1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離不開需要與被需要,小時候的我們需要得到父母的照顧和關愛,而長大后,我們則漸漸被父母所需要;處于青春期的我們,很多時候需要得到朋友的理解,而我們的理解與支持也被朋友需要著;成長中的我們需要得到社會的幫助,而我們的奉獻則被社會需要著。我們在需要他人的同時,其實也在擔任著一個被需要的重要角色。
被需要是一種幸福。外出求學的那段短暫的日子里,每次周末回家,母親總是想盡辦法給我做各種美食,看著我狼吞虎咽地品嘗著她做的美食,她的表情滿足而幸福,看著母親忙碌的背影,我突然想起,上周與朋友一起外出用餐,吃飽后,回到家,見到母親已做了滿滿一桌子的菜,聽說我已吃飽,她臉上那種失落的表情,讓我印象深刻。父母的一生,習慣了為自己的兒女操心費力,我常常在想,如果父母的這種被需要的幸福被人為地中斷,對他們來說可能會是一種致命的`打擊,我突然明白,一個人如果對他人沒有任何用處,那么內心也會陷入深深的挫敗感之中;如果時刻能感受到自己被他人所需要,內心則會被幸福和滿足填滿。
需要是一種索取,出自于本能,而被需要則一種甘于奉獻的精神,作為社會中的一員,讓我們都努力地成為被需要的人吧!
被需要的作文 篇2
成長的路艱辛且漫長,那盡頭的光明是這漆黑路上唯一的路燈,我無數次跌倒,又無數次站起。我知道我不能放棄,因為我背負著許多期望與責任,因為我正被需要。
我很重要,因為我被我的家庭所需要。母親十月懷胎辛苦生下我,從那天起,我就肩負著這個家庭未來生活的重要使命。同時也滿懷著父母的期望。我很早就明白了這個道理,明白了我不能停止奔跑。每當我聽到有個學生自殺身亡我都感到心痛。這不僅是一顆“星星”的隕落,甚至是一個家庭的毀滅。那些孩子,永遠都不會看到,他們親人知道這個惡耗時崩潰痛哭的樣子,也永遠不會明白他們被他們的家庭所需要,他們有多重要了。
我很重要,因為我被我的班級所需要。盡管只是打掃打掃衛生,出一期黑板,讓光榮榜上多一名班級的學生……這些只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但也證明了我被需要,我很重要。
我很重要,因為國家的未來需要我們的付出與奮斗。“少年強則國強”,我每天刻苦努力學習,取得好成績為的就是有一天能為國家發展做出貢獻。我不能停下腳步,也不敢停下腳步。因為中國的后面是許多國家虎視眈眈的眼神,因為中國的前面是許多強國的威脅與壓迫。國家需要新一代頂梁柱,我又怎敢輕言放棄?
我很重要,因為我被我自己所需要,曾經的我需要如今的我不忘初心,堅持自我;現在的我需要自己時刻樂觀向上地前進;未來的我需要現在的我努力奮斗,向著理想奔跑。所以我不能輕易放棄,因為不管哪個我都希望自己努力,優秀。
總而言之,我需要時刻努力,不能停下腳步,因為我正在被需要!所以我重要!
被需要的作文 篇3
愛,不僅僅是給予與接受,更是一種“被需要”的感覺。
這種感覺,這種被他人需要的感覺,真好!
隨著41年風風雨雨的侵蝕,很多記憶幾乎都在腦海中漸漸退了它原本的顏色。但是唯獨老父親那份厚重的關愛,卻始終令我難以忘卻,甚至記憶猶新。
先前,我根本沒多想父親為何叮囑我,不用在市場上買冬菜,他要去早市批發,只是單純地以為,那只是勤儉一生的老爸,為了讓我繼承他持家的光榮傳統,教我遵循“能省則省”的原則而已。
后來,當父親騎著伴隨他十幾年,也不肯換掉的自行車,從河西鎮農業局小區,將一袋沉甸甸的土豆,馱到我家小區,又不知歇了幾次,才氣喘吁吁地從一樓拎到六樓時,我從他那無比喜悅的神情和滿足的話語中,才讀懂了,讀懂了那份曾被我熟視無睹的---偉大的父愛!
原來,兩鬢斑白的老父親是在尋找,尋找一種“被兒女需要”的幸福感覺——猶如兒時的我,那般離不開他的感覺。
那種“我被他們需要著”的感覺,真好!
于是,我便時常打電話“打擾他”,向老父親撒嬌似的,要一個大蘿卜,或兩團切好的酸菜,或三個芥菜疙瘩,或四根胡蘿卜……每每老爸都樂此不疲,而且放下菜就返回,從不肯留下吃飯,還總不忘叮囑我:上班時間緊,抓緊吃了飯,休息一會兒,好好上課。
望著父親寫滿幸福的臉龐,我真的好幸福,好幸福。
我還記起,退休后的父親好像更忙碌:常常忙著免費為鄰居粘補自行車,修理鐘表、鎖頭、玩具......
如今,父親已帶著這種被需要的感覺,帶著微笑,安詳地,幸福地去了。
他的'女兒有幸繼續著“被需要”的感覺。
開學第一天,李允像小尾巴一樣跟在我身后,我聽到他輕輕地說:“李老師,跟你在一起的感覺,真好!”
于是,那個課間,我在教室里,幸福地聽他給我講假期里最得意的事情……
“快找李老師幫忙,不然你濕了衣服會感冒的……”小吉祥焦急地善意提醒著她的同伴兒。
“李老師,我兒子昨晚又病了,您幫我盯著點兒,他再難受,發燒的話,勞駕您馬上給我打個電話。”董功源媽媽的懇求聽起來很憂郁。
“李老師,我和同學鬧矛盾了,我不知該如何化解,請幫幫我吧。”
“李老師,我想參加征文大賽,您能抽空兒幫我指導一下這篇習作嗎?”
“李老師,我想參加電視臺舉辦的主持人大賽,您幫我指導一下自我介紹吧。”
“李老師,我女兒寫作業太慢了,寫完作業啥也干不了,她就聽您的話,幫我說說她吧。”
“李老師,我女兒想問題太偏執,您得幫我開導開導她啊......”
“李老師,我兒子不愛喝牛奶……”
“李老師,我姑娘太挑食……”
……
從這數不清的既普通又瑣碎的小事兒中,我讀懂了孩子們的心聲,讀懂了家長朋友的信任,讀懂了原來我也被他們需要著。我終于真正體味到了,體味到了老父親生前的那種“被需要”的幸福感覺。
我想,我真的要感謝父親:感謝他的諄諄教誨,感謝他的大公無私,感謝他的以身作則——他一定會為他的寶貝女兒,能找到他當年的感覺而含笑九泉。
這種“被需要”的感覺,真好!
被需要的作文 篇4
當我們從母體里脫離時,我們成為了一個貌似獨立的個體。可我們并不是生來就是萬能的。我們一直需要著------
上學了,我們也沒能逃脫需要。我們需要老師教授的知識,需要同學的幫助-----
因為有了這些需要。我們,開始成為社會人。
人是社會的產物,真正脫離社會的人是不存在的,可我們不能只知道需要別人,一味地尋求別人的幫助,只會藏匿于別人的羽翼之下。我們需要成長,或者說是成熟。而被需要則是一種最好不過的媒介。被他人需要是一種善良的成熟。
被需要是一種善念下的.行動力,當我們被他人所需要時,也許在我們看來微不足道的行為,卻能在某個瞬間溫暖了他人。
其實,我們都渴望被他人需要,人性本善,我始終相信這個道理。人與人之間總是會存在著一些隔膜,我們能做的是主動打破它。我們被別人需要,我們要做的并不是很大的事,力所能及,也許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在家里:幫媽媽做做家務,幫爸爸處理一下書房;在公交車上,主動給老人讓座;給饑餓的人遞上一塊面包,給渴的人遞上一瓶水-------這些,我們都可以做到。
在這個繽紛交錯的世界,我們能做的不多。但我們可以選擇被他人需要,然后善良地成熟著。人與人之間更多應該的是關懷,彼此之間互相幫助著。
需要是一種本能,而被他人需要則是一種善良的成熟。
剛出生時,我們需要母乳的喂養,然后才能維持生命;呀呀學語時,我們需要看著周圍人的嘴型,然后去模仿,才能學會說話;蹣跚學步時,我們需要母親的一步一步的攙扶,然后才能穩穩地踩在地上,學會走路------
我們因為需要著,并得到我們所需要的,最終學會關于人的基礎能力,也豐富了文化知識。
可是漸漸地,我們似乎把這種需要認為是一種理所當然。但是沒有誰要義務的對你好,包括我們的父母。于是我們開始了解到何為“拒絕,”當別人不想為你的需要貢獻一份力量時,你便會接收到拒絕。在這個世界,沒有誰非要幫你不可,最起碼在法律上沒有這條規定。
正所謂,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當我們被他人需要時,無疑也是一種美麗。
表姐去倫敦旅游,那天霧很大,在過馬路時,正不知所措時,這時一只大手輕輕地抓住了她。是一位老爺爺,拄著拐杖,他帶著表姐安全地過了馬路。事后,表姐才知道他是一位盲人。當時表姐真的很感動,連忙掏出錢給他,他卻只是擺擺手,微笑著說,我也想被人需要,能幫助到你就好,便離開了。表姐頓時便紅了眼眶,正常人都未必有這樣的覺悟,而一個盲人卻能做到如此。聽到這個故事,我也不禁有了很多感慨。
在這些小事中,我們會發現,我們在慢慢的成長,不僅是身體上,更多的是心靈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