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自然實驗作業議論文
自然教師在搞好課堂實驗教學的同時,還要善于布置實驗作業,鼓勵學生開展課外科技活動,把課上、課下、課內、課外視為一個整體,課上打基礎,課下求發展,課外做準備,內外出成果,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和勞動技術及能力諸方面都得到相應發展,談自然實驗作業。
小學自然課的實驗作業主要分準備性作業,課后作業和研究性作業三類。
一、準備性作業
準備性作業是自然課堂教學的前提和基矗再如上《植物和葉》一課前,布置學生采集不同形狀的葉,夾在厚書里壓制,采集時順便認識植物,為制作葉的標本作準備。又如上《怎樣測定太陽高度》一課前,讓學生觀察記錄一年中四個重要節氣正午太陽的高度,為認識四季變化規律做準備。如上《植物的種子》這課前,在盤子里放脫脂棉,倒些水,然后從左往右每天將一兩粒菜豆種子放在濕棉花上,生物論文《談自然實驗作業》。10天后,就可以得到一套種子發芽過程的標本。
二、課后作業
課后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自然課本中的作業大多屬于這類實驗作業,有的可作為學生學習的平時成績。如上了《怎樣認識物體水》一課后,讓他們做一個認識物體的游戲:把一個同學的眼睛蒙起來,讓他們用手摸桌上的東西,說出是什么東西,并說出是根據什么性質辨認出來的。上了《怎樣認識物體空氣》一課后,可要求他們在家里做兩個實驗:①用漏斗往瓶子里裝水,當漏斗頸緊塞瓶口時,為什么水不能流進瓶里?想想怎樣才能使水流進去?②“倒”空氣。在裝滿水的盆里,把第一個杯子里的空氣“倒”進第二個杯子里,又從第二個杯子里“倒”回第一個杯子里。
課后作業還包括周期性較長的實踐活動:記自然日記和編制自然歷、星座觀測、氣象觀察和記錄,巖石鑒定,采集制作和解剖活動等等。在布置這些作業后,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完成情況,如課前匯報、表演或競賽等。
三、研究性作業
研究性作業是在學生學習一課或幾課后,教師布置他們在課外獨立研究的課題,并要求寫出科學小文章(包括科學小論文)。例如我校四年級學生范云濤通過觀察實驗發現有些種子的子葉并沒有貯藏多少營養物質,出土后就得進行光合作用,制造營養物質供植物初期生長,寫出了《子葉的功能》的科學小論文。
【談自然實驗作業議論文】相關文章:
談讀書議論文06-21
談包容議論文06-21
談追求(精選議論文)01-26
議論文:談幸福01-26
談責任(議論文)01-27
談自信議論文01-20
談包容議論文01-28
議論文:談友誼01-27
談自信議論文01-26
談孝道的議論文精選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