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的創作議論文

時間:2021-08-21 16:32:33 議論文 我要投稿

小說的創作議論文

  小說應該都是有讀者的,即使有人明確地說只是寫給自己看。一部小說,它至少存在一個讀者,就如前面所說純粹為自己而寫,那人也在無形中演繹了兩種角色:作者與讀者。

小說的創作議論文

  既然小說都存在著讀者,那么小說就一定存在著讀者看小說時的感受。試問:如果讀者讀某部小說的或人物或情節或環境甚至細節時的感受是——這是虛構的,不是真實的。那么,讀者還會繼續讀下去么?我想,沒有讀者愿意去讀一部自己感覺不真實的小說。沒有人愿意去讀某部小說,就意味著這部小說沒有讀者,而沒有讀者的小說是絕對不能稱之為小說的。

  也就是說,一部成功的小說,一定是能讓讀者讀出“真實”的小說,縱然這種“真實”明明是“虛構”的。我國古典小說《西游記》、《聊齋志異》情節是何等離奇,妖魔鬼怪各逞兇頑,飛禽走獸盡顯神通,講的是神怪,但是我們并不感到荒誕,相反受到感染得到啟迪進而百讀不厭。這些作品千百年來久傳不衰,究其原因,固然很多,但根本原因還在于它們都讓讀者讀出了真實。

  怎樣才能讓讀者從小說中讀出真實,這是作者寫小說時應該注重并落實的'一個最基本的問題。要讓讀者讀出真實,作者必須寫出真實,這就好比你手中必須有饅頭,才能給乞丐饅頭吃。否則你把一雙空手伸給乞丐,對他說:給!饅頭!那你一定是在騙人。乞丐不會接受你的“空手饅頭”,讀者更會拒絕你的失真文字。

  怎樣才能寫出真實?竊以為作者必須本著一顆真心去寫作。所謂真心,其實就是對小說中每個人物每個情節每個環境都傾注都寄予真情實感。美國作家利昂·塞米利安說:“在一個真正作家的氣質中,總有一種近于癡狂的激情”,而這種“近于癡狂的激情”無疑是“真心”“真情實感”最好的詮釋與體現。早先曾聽許多人說寫小說的都是瘋子,起初很是反感,認為是對自己的污蔑與誹謗。但后來卻無數次地在深夜為筆下的人物為筆下的情節大哭特哭,傷心欲絕感動欲絕悲憤欲絕,到那時我才終于知道自己的真心已經融入筆下的人物,痛著他們的痛、樂著他們的樂,甚至為他們神思恍惚、物我兩忘。說到底,不也是進入了一種癡狂的境界,難以自拔么?當然,也正因為小說的字里行間傾注了我全部的真心真情、浸透了我太多的心血淚水,讀者在讀的過程中才會覺得真實感人,才會熱淚奔涌秉燭夜讀。

  從小說創作而言,作者的確需要有一種“近于癡狂的激情”,但這種激情又必須有所節制,切忌讓那種“癡狂的激情”完全左右了作者的頭腦,那就近乎危險了。正如美國作家利昂·塞米利安說:“在文學創作過程中,不受節制的激情只是激情而已,而有所節制的激情則是天才。”所以作者寫小說時千萬不要“走火入魔”,否則寫完主人公跳樓自己就會爬到樓頂,那么癡情的讀者讀小說時也會“走火入魔”,會因為主人公的跳樓而跳樓。

  寫出真實,不能等同于照錄生活。在日常寫作與閱讀中,我們也常常有這樣的體驗:有時,一些記述真實生活的文字,讀起來反而味同嚼蠟,有隔膜之感、虛假之感。這就是小說與生活的區別,有些事在生活中毫無疑問是真實的,而一旦被寫成文字,冠名于小說,就毫無疑問是虛假的。因為小說是藝術,小說雖然取材于生活,但一定要高于生活。而這個“高于生活”,便是我們耳熟目悉的藝術加工——虛構。

  寫小說就得虛構,如果不虛構,那就正如作家張天翼先生指出的:“一個作家要是只限于寫真人真事,那就是自己束縛自己了。”這是從作者的角度來說,如果從讀者的角度去說,當我們讀《西游記》《聊齋志異》時,明明知道它們全是虛構的,卻在心底依然被其感染感動,或者我們一直不曾有半分懷疑的人和事甚至一直感動著的情景、狀態、細節,卻突然在某一天因被作者親口證實是他虛構的而義憤填膺等等,這就是藝術真實的魔力或曰魅力。

  對生活進行藝術的加工,這便是小說的創作。在真實的基礎上進行虛構,在虛構中傾注真心真情,這便是小說創作之核心。實者虛也,虛者實也,虛虛實實如能恰倒好處,縱然假,也足以以假亂真,無人質疑。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乱码高清视频 | 尤物tv国产精品看片在线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永久在线 | 在线视频一区日韩精品动漫 | 伊人网国产亚洲欧美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