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的基本結構方式

時間:2024-08-15 20:35:15 煒亮 議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議論文的基本結構方式

  相信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尤其是占有重要地位的議論文,議論文通常要求具備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這類型的作文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議論文的基本結構方式,歡迎大家分享。

議論文的基本結構方式

  議論文的基本結構方式

  寫作議論文,要注意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論據和論證。當論點提出,論據材料確定后,寫作時就要運用恰當的論證方法,組織嚴密的論證過程,從而使文章具有較強的說服力。學生要特別注意論證結構的安排。論證結構一般有四種:總分式、并列式、對比式、層進式。

  一、總分式論證結構

  所謂總分式就是在論證的段落、層次結構中引入總說和分說關系的一種論證結構。總分式一般有“總—分—總”“總—分”“分—總”三種形式。無論何種形式,學生應首先在“總”字上下功夫,用準確精練的語言,將分述內容的主旨概括出來,使之成為能“張目”的總綱。其次,分說的內容必須與總說的內容保持一致,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來論證中心論點,相互之間不重復。當然在實際寫作時,根據立論的需要,這三種方式常常綜合運用。如魯迅的《拿來主義》一文,運用的就是“分—總”的論證結構。作者先著重分寫“閉關主義”和“送去主義”,為下文論述“拿來主義”作鋪墊,又寫“送來主義”是帶強制性和侮辱性的,不允許你不接受,也不允許你選擇,這是帝國主義對殖民地進行掠奪的一種方式。作者旗幟鮮明地批判“閉關主義”“送去主義”,進而批判“送來主義”,再樹立“拿來主義”,最后“總之,我們要拿來”“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這樣就引出了作者的總論點“拿來主義”。論證的綱目清楚,確立的觀點一目了然。

  總分式論證結構具有內容綱目清楚、層次井然、結構嚴謹的好處。

  二、并列式論證結構

  所謂并列式論證結構就是文章的各層次之間是平行的,沒有主次之分,層次順序安排較為靈活的一種論證結構。段落之間如果相互調換位置,不會違背論證的邏輯結構。如2009年高考語文湖南的一學生作文《踮起腳尖》,作者把文章內容分為四層:第一層,踮起腳尖,感受大自然的美麗;第二層,踮起腳尖,譜寫人間的真愛;第三層,踮起腳尖,成就完美的人生;第四層,踮起腳尖,就更靠近陽光。四層內容互不雷同,第一層舉出的是自然中的平常事例;第二層舉出的是來自生活中的平常事例;第三層舉出的是來自書籍中的典型事例;第四層聯系自身實際。這四層內容就構成了并列式論證結構。

  并列式論證結構具有層次清晰、條理分明、富有文采、氣勢恢弘的好處。

  三、對比式論證結構

  所謂對比式論證結構是在闡述和論證論點的基礎上,在本論部分選用論據進行對比的一種論證方法。對比式論證有正反對比、相關對比等形式。正反對比是把兩種事物或意思加以對比進行論證的方法,它可以是正反觀點的對比,也可以是正反事例的對比。如韓愈的《師說》一文,就是運用對比手法從正反兩方面加以論證的。用“古之圣人”與“今之眾人”對比;用教子從師習句讀與自身不從師學道對比;用“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與“士大夫之族”譏笑從師而學者對比等,這樣在布局上結構嚴謹,對比鮮明,論證邏輯嚴密。

  相關對比是用一種事物或意思與另一種事物或意思進行比較。這一比較,可以是主次、輕重的比較,也可以是利弊、得失的比較。如《近墨者未必黑》一文,在本論部分先寫近墨者黑的情況確實存在,但這不是主流,接著列舉當代勞動模范、道德楷模、人民英雄在金錢面前、權勢面前、地位面前不為心動的事例,論證了近墨者不黑的事實并分析原因,最后得出近墨者不黑是時代的主流。這樣的結構布局,既做到了觀點鮮明,又避免了片面性。一般來說,在本論部分需要辯證分析時,常采用這種論證結構進行論證。

  對比式論證結構具有結構嚴謹、主次明確、論點突出、論證嚴密的好處。

  四、層進式論證結構

  所謂層進式論證結構就是后面的論證是在前面論證的基礎上進行的,前后之間是逐層推進、逐步深入的關系。層進式論證結構中各個層次、段落之間的前后順序有內在的、緊密的聯系,不能隨意變動。層進式的方式有“由此及彼,環環相扣”“由淺入深,層層深入”兩種。在考場上,有些學生由于緊張,即使看到自己曾經練習過的議論文,也會一下子卡殼,如何應急呢?方法就是面對論題或論點,分別回答:這是什么、為什么要這樣、怎樣才能收到這樣的效果。這種論證結構方式就是標準的遞進式論證。如2009年高考語文廣東的一學生作文《我筆我心》一文,作者寫出了考場上的緊張感,“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剩下的時間還不到四十分鐘。看來我犯了常識性的錯誤,沒有為作文留下足夠的時間”。作者以此為切入點展開議論,用違背了老師耳提面命的常識、出門前媽媽再三囑咐的常識作論證,最后作者急中生智,“突破常識,才會有新的天地;走出常識,才會有新的創新”。這種論證由此及彼,環環相扣,給人一種耳目一新之感。

  選擇“由淺入深,層層深入”論證結構方式,學生必須對論述的層次有明確的認識,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是不是由淺入深,是不是由小到大或由表及里。如毛主席的《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文章開頭(第一部分)提出“改造我們的學習”的主張,即擺出事物的主要矛盾,提出這篇文章所要闡述的問題。第二部分展開矛盾,把問題具體化,步步深入進行分析,充分闡明了“改造我們的學習”的理由,論證了“改造我們的學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三部分針對前面的分析,指出解決這些矛盾的具體辦法,得出結論。整篇文章從提出問題到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即從事物的現象深入到事物的本質,得出結論,一環緊扣一環。論證的邏輯結構十分嚴密。

  層進式論證結構具有反映出作者論證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的好處。

  議論文中的幾種論證結構不是完全隔開的,往往是總分結構中,分結構層層遞進,或成對比論證,或是并列結構,最終達到論證中心論點的目的。

  議論文的基本結構方式

  一、寫作指導:

  鑒于議論文是高考寫作的一種常見的文體,今天介紹一種適合高考的議論文模式:五段三分四環節。

  “五段三分四環節”可以簡單的詮釋為,議論文全文共安排五段,三個分論點,每個分論點共四個環節。具體闡釋如下:

  “五段”的結構安排依據議論文引論、本論、結論結論的文體特征。引論是提出中心論點部分,觀點要明確,應該簡潔精練,所以用一段來完成;本論部分是論證中心論點部分,是議論文的主體部分,安排用三段圍繞中心論點展開議論;結論部分是歸結論述的部分,歸結忌諱拖泥帶水,所以應干凈利落總結得出結論、提出希望等,這些內容安排一段。

  “三分”,即三個分論點。作為議論文的主體部分應該做到內容充實,根據應試時間限制的特點、規定字數的特點,同時還根據中國傳統文化給“三”賦予的“眾多”的含義,三個分論點的安排既能在規定時間規定字數完成寫作,又能體現議論文論據充分的基本要求,使得文體特征展示清晰,同時還能使議論文在結構安排上得以合理分配。

  “四環節”,即每個分論點都要經過四個環節的內容,完成一個完整的論證過程。遵循論述規律,論述中心論點時,首先要提出分論點,這是第一個環節,它要從某個角度具體闡釋觀點;在提出一個概括性很強、抽象性很強的觀點后,一定要對這個分論點進行扣題性的解說,這就是第二個環節:引語;第三個環節是述例,就是使用事實論據闡述前面提出的分論點;第四個環節是引申挖掘,就是將前面三個環節歸結起來,引申到抽象的規律性,挖掘出事物的普遍性。

  這個四環節的具體要點:

  (一)分論點:

  扣住話題、扣住題目、扣住中心論點將題目或話題的關鍵詞嵌在分論點的句式中,概括性要強

  (二)引語:

  1、能概括話題、題目

  2、能詮釋分論點

  3、能選準例子扣到話題的切入點

  4、引出話題牽涉到事例的范圍:利用話題中關鍵詞的同義詞、近義詞、詮釋語等達到扣題符合題意的要求,要少而精

  (三)述例:

  1、使用那些準確概括事例的詞語

  2、這些詞語必須是扣住話題

  3、切入點的關鍵詞

  4、概括性要強

  5、指向性要強:利用同關鍵詞的同義詞、近義詞、詮釋詞,所有詞語的指向都是話題、題目、論點、觀點,形成一條清晰的思路線,層次要分明、合情合理、符合事實。

  (四)引申挖掘:

  脫開個例,引到同一類例子的共性上去總結共同的規律和事物的普遍性起到依次類推的作用不要重復引語中的語言,不要重復概述事例的語言。

  二、范文示例

  做人的規則

  有人說“人生如棋”,那么做人就應該遵守下棋的規則,否則就將滿盤皆輸;有人說“人生如戲”,那么做人就應該遵守唱戲的規則,否則就將無人欣賞;有人說“人生如茶”,那么做人就應該懂得品茶的規則,否則再好的香茗也與枯葉無異。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規則,遵守做人的規則,才能走出精彩紛呈的人生之路。(采用類比的方法提出中心論點,引論部分)

  把勤奮作為規則,做人就會更充實。(分論點)“天道酬勤”這句古訓,已經潛移默化的成為無數成功人士做人的規則。(引語)魯迅自小便于三味書屋一起演繹著勤奮的故事,正是他的勤奮,讓他在人生的道路上游刃有余,即使面臨的是人生的大轉折---棄醫從文,他也沒有遇到轉行帶來的難處,這正是他以勤奮為人生規則的收獲,他由此積累了知識的力量,精神的毅力,更讓他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述例)所以,把勤奮作為人生行動的規則,在勤奮中充實自我,即使遇到突然的轉變也不會驚慌失措,反而會讓你在與人生對弈時得心應手,使自己的人生更加豐富,成為你這盤棋最終的王者。(引申挖掘)

  把責任作為規則,做人就會更踏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完成角色賦予的任務是每個人的責任,為人君就應以仁為責,為人臣就應以忠為責,為人子就應以孝為責。漢高祖以仁為責,實行休養生息政策,讓百姓擺脫了饑餓和戰亂之苦;諸葛亮以忠為責,一生追隨劉備建立蜀漢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為后世所傳頌;李密以孝為責,棄官不做,侍奉在祖母的身邊,成為孝之楷模。由此看來,把責任作為自己的做人規則,踏踏實實地走好人生的路,必然會無愧于人無愧于心更無愧于世。相信這樣的人生才更加精彩。

  把美德作為規則,做人就會更加真實。美德是一種境界,像一杯香茗,不懂得品茗的人認為是苦的,而真正懂得美德的人才能體會其中的香甜。范仲淹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犧牲精神作為做人的規則,讓后人敬仰;雷鋒以“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作為做人的規則,讓人感到無比的溫暖;朱自清以民族自尊心作為自己的做人規則,讓人佩服不已。這些把美德作為人生遵循的規則的人,人生的路走的真實而美好,正像一杯純正的香茗,清香四溢。(以上三段為本論部分)

  在如棋的人生中,遵守做人的規則,馳騁你的人生;在如戲的人生中,遵守做人的規則,精彩你的人生;在如茶的人生中,遵守做人的規則,品味你的人生。遵守做人的規則,走出完美的人生!(結論部分,用排比的手法結束全文,提出希望)

【議論文的基本結構方式】相關文章:

議論文的基本結構09-18

議論文的基本結構詳解06-17

議論文的三種基本結構05-28

高考議論文的總分結構04-08

愛的方式議論文(精選36篇)11-27

2014高考議論文寫作結構04-24

高考議論文的基本知識03-07

愛的方式議論文(通用42篇)11-27

作文散文議論文常見結構格式10-18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在线视频欧美二区 | 日韩精品中文在线一区二区有码动漫 | 亚洲一区二区日韩 | 在线精品国精品国产3d | 中文字幕无线在线视频观 | 久久国产精品湿香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