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自由議論文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論文吧,論文寫作的過程是人們獲得直接經驗的過程。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論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談自由議論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談自由議論文1
經過擁擠的市場,我看到路邊一些賣花鳥的地方。天很熱,走在路上就像是走在燒著一大鍋沸水的悶熱的廚房。
有人來了,一個肥胖的中年男士從空調間中擠了出來,來到直接放在烈日下的鳥籠前,笑容在臉上堆成一團:“來只嗎?”婦人右手撐著一把傘,左手牽著小孩子。鳥兒嘰嘰喳喳地叫著,孩子高興地笑著,男士附和著笑著,婦人的眉頭皺著,我看著。婦人發話了:“就那只最大的吧。”男士聽了后,一把把那只鳥從鳥籠中拽出,鳥兒叫得更響了,孩子笑得更歡了,男人笑得眉頭都皺在一起了。鳥兒被裝進了另外一個小籠子里,婦人拉著小孩子的手,小孩子手里蕩著鳥籠消失在人群中。
一個乞丐經過,諷刺似的笑著,道:“你不怕遭報應嗎?”男人的笑容轉瞬即逝,惡狠狠地瞪了他一眼,道:“想你這樣的蠢貨活該窮一輩子!”然后就費力地擠回空調間。乞丐自由自語:“鳥不叫,就打藥,鳥死了,就扔掉!”漸漸的.聲音越來越大,不知不覺得唱了起來,漸行漸遠,消失在視線里。
我站在原地思考著。
你們難道聽不出那是鳥兒凄厲的慘叫嗎?鳥兒在烈日下凄慘的哀嚎在你們聽來是悅耳的音樂嗎?你們難道不是在變相促進這種殘忍的獸行嗎?鳥兒被帶回家后,被整天玩弄,被囚禁在窄小的監獄里,躲在角落里縮成一團瑟瑟發抖,逃不開了,永遠逃不開了!
最后,鳥兒解脫了,它拒絕食物的同時也拒絕了這不公平的世界,它的靈魂在空中自由地翱翔!它自由了!
請你們不要再買賣這些自由的靈魂,它們不屬于你,不屬于我,屬于能給它們自由的大自然!
自由!
談自由議論文2
自由,何物也?
有人目光短淺,會說:“自由就是隨心所欲的做任何事”;有人唯利是圖,會說:“金錢就是自由”;也有人顧全大局,會說:“自由是社會規定下可行使的權力”。一千個讀者會有一千個自由,每種回答都揭示了人心靈深處的欲與利。
“自由”二字最早產生于西方,如洪水猛獸般襲來的歐洲革命使得各地出現了自由,出現了民主。人們體會到了自由的美好,“人權”二字也被他們利用到了極致。反觀中國,封建王朝的落后使得人民苦不堪言。暴君的統治下,人民生命成了兒戲,社會發展停滯不前。政府以為這是他們的自由,但是,恰恰相反。王朝被推翻,新政權建立,歷史留下的,是他們將要背負百年的罵名。今天的中國,面對疫情的來襲,集中力量辦大事,疫情得到了好轉。而美國還在打著“自由”“人權”的旗號,把個人生命當做玩笑,感染人數急劇上升。究竟,什么是“自由”?
反觀自身,整日的學習生活讓我們抬不起頭。解決壓力和情緒,是我們必須學會的。有甚者,采取其他方式來解決煩惱:吸煙、酗酒、泡網吧……父母一遍遍地叮囑,老師一遍遍地忠告,終是無濟于事,認為這是他的自由。也有人,上課昏昏欲睡,半夜卻手機不離手,洋洋自得的他們還自稱為“時間管理大師”。說者無意聽者有心,若別人效仿,誰又會對他們的人生負責?青春的自由,真的是這樣嗎?
好在古人早就理解了“自由”二字的含義,“自”和“由”都只在四周的條條框框中露出了腦袋。而后,出現了“律”字,出現了“自律”一詞。它既是“自由”的合作伙伴,雙方相輔相成;但又是對方的對立面,是人心底的兩只怪獸,時而創造光輝,時而侵蝕體膚,沖破內心的最后一道防線,讓你無處可逃。
玩手機還是做作業?打王者還是背單詞?這幾個問題一定經常出現在每一位學生的內心,那我們該如何選擇,成為了一個難題。多數人的`答案會是,我只玩十分鐘手機,再寫也不遲。但你可想過,身為一個高中生,我們究竟需要什么?自由之余,我們又該怎樣做?這所有問題的答案,都在我們心中。
如若答案是自由,那“自律”二字的意義何在?二者之間應形成相互制衡的關系。自由像是蝴蝶,你走在名為“自律”的道路上不斷追隨他,但低下頭發現腳下走偏時,自律又會把你拉回正道。自律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強制力,在這樣的推動下,生活的軌跡逐漸刻在心底里,習慣了生活的輕松或愉快,亦或是壓力與打擊,任何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自律是一種能力。當今社會如同一座金字塔,塔頂的人俯視著下方努力向上爬的人,但不會出手相助。途中的誘惑或許會讓你半途而廢,但自律會提醒你,這樣做不對。這種能力來之不易,而且能力的培養本來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若難會堆積,但到終點后,“自律”二字已經刻到了你的骨子中,由內而外的優秀會讓你的生活少些阻礙。
自由二字條條框框,自律會伴隨左右。沖破章法并無益處,但養成自律的習慣會讓前方的人生道路明朗萬分。
原來,自律是一種習慣,而自由是一種有限制的權利。
將自律裝入口袋,乘著名為“自由”的風,飛過艱難歲月,飛過人生彼岸。
談自由議論文3
人要走出沙漠,這是生存的前提條件,也是自由選擇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的首要考慮的要求。也就是說,在自由之前,首先有著不自由的束縛。
旅行者常視穿越沙漠為一種束縛,一種被迫接受的任務。而人們對于不自由也常常抱有抵觸的情緒。但“不自由”也是紀律的代名詞。黑格爾說“紀律是自由的第一條件。”人生活在群體中,若要保證和諧共存。在發展自我時又不干涉他人的發展,就必須有紀律或是規則在其中起作用,并且在必要時讓渡權利。倘若自由不被套上“不自由”的枷鎖,那么它就是非理性的,或者說,是一種令人生厭的任性。諸如人們有追求物質的自由,但若官員無視規章以權斂財,記者收錢模糊事實、胡亂報道、醫生憑紅包大小決定看病態度,那么其他公民的自由與權利就被破壞了。因此,若沒有不自由,自由也無從談起。若他們接受物欲被控制的.沙漠,他們就能在此過程中,實現自己為民謀福利、報道真相和為病人解除痛苦的價值,達到道德之境,從而自我實現。
明確要走出沙漠后,方法就是多樣的。我們若在不自由之上加諸創造力,那么自由就能夠被達到,人作為人的身份是絕對的,其能力也是被限制的。但在薩特的觀點里,人對其本質的選擇是完全自由的。西班牙古諺亦有云:“做什么事,成什么人。”即我們有改變與成長的自由。而陶身體舞團則在人體的大部分保持靜止的情況下,不斷挖掘每個部分運動的可能性,提高其自由度。詞人填詞亦是如此,在同一個詞牌下,詞人運用不同的手法與內容進行填充,所得之物可以是家國之思,也可以是兒女情長。可見,不自由并不一定會限制自由。
對綠洲的渴望能激發其前進,合理的不自由能促進自由的實現。當今社會,一個重要的自由便是言論自由。互聯網讓言論的自由程度前所未有的高,這也得益于匿名的發言制度。那么,又為什么會有人呼吁網絡實名制去限制這種自由呢?因為過分的自由讓言論容易變得偏激,許多不實言論無法被追究責任,造成許多批評變成抹黑,科普變謠言的現象。當然,處理這種情況并非只有實名制一途。值得強調的是,對自由的限制有時能提升自由的品質。
自由與不自由,并不是截然相反的兩個概念。后者并不否定前者,甚至可以使前者有序化。歸根結底,都是為了實現和諧但多元的狀態,兩者是相互依存且辯證統一的。
談自由議論文4
自由,似乎是很多人一直都夢想得到的,但自由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那么,何為自由?
有人認為自由是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也有人認為自由是有錢有權,心有所想,事有所成。而我認為自由不僅僅是物質的,更體現在精神層面。我對自由的尋找就從書中開始……
自由在一本本童話書中。在很小的時候,讀的最多的是那些王子與公主的唯美的愛情故事,他們都試圖擺脫物質上的束縛,突破重重困難,只為尋找到那屬于自己的愛情。而在我看來,那不僅僅是愛情,更是敢于突破自身和困境,尋找那來之不易的心靈上的自由。在我心中,自由就是那最后的大團圓,是永恒的歡聲笑語,是永遠的`愛與被愛。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卻發現,愛不會永遠的存在每個人身上。在這個世界上,還有著許多被遺忘的人,他們或許被戰亂所害,或許被貧窮所困,他們在生死間掙扎,為滿足物質生活而奔波,他們缺少愛,缺少關懷,因此得不到心靈上的自由。
自由在哪?在我少年的生活中,一直有著對這個問題探求的渴望。在那個黑暗的中世紀,許多哲人探尋著自由與愛。于是,但丁的《神曲》引領我尋找愛,尋找自由。在那黑暗的地獄是不愛人者的居所,是奪他人自由者的囚籠,在這里的所有人都被功名利祿等心魔所困擾和折磨,以至于接受懲罰的煎熬。那美麗的,擁有著朝陽的煉獄給予了渴望愛渴望自由之人新的希望,他們通過心靈的修行,渴望擺脫心魔,不斷追求心靈的自由。而那充滿著愛與被愛的天堂,則是真正的自由之地,因為在這里的人們心靈純善,互愛互敬,相處和諧。尋找是《神曲》的主題,自由則是它尋找的目的。原來自由是要被尋找和發現的,它蘊藏在每一份愛人者的身邊,愛著他人,不僅給予了他人自由,也給予了自己自由。
如今,我在我們的先哲那里發現了自由的更高境界。《禮記》曾經為我們建造了一個大同世界,在這個世界里“外戶而不閉”,人人無心作惡,這叫善的大同。孟子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社會上老有所養,少有所依,貧困之人也有著來自他人的救濟,沒有人自私自利,只顧自己的功名利祿;每個人都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去追求心靈、精神上的自由。但“敬人易,則愛人難”,想將“愛人”普及到所有人,是十分困難的,這就需要極高的素養,需要人與人之間互敬互愛,真正做到心中無我,只有他人,這就需要我們努力突破心靈的束縛,扔下一切思想上的自私與小我,這樣做就能得到心靈上的解放和精神上的愉悅愜意,達到真正的自由。
所以,自由不是憑空而生,它從愛中而來,只有對他人,這個社會,對世間的一切生靈都飽含愛意,這個人才會獲得真正的自由;當每個人都處在愛之中,整個社會就會獲得真正的自由。
【談自由議論文】相關文章:
談自信議論文01-28
談誠信的議論文01-27
談讀書的議論文01-28
談勤奮的議論文01-28
談責任議論文08-25
議論文:談包容08-25
談追求(精選議論文)01-26
議論文:談幸福01-26
談責任(議論文)01-27
談自信議論文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