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儉節約高中議論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肯定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論文是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那么,怎么去寫論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勤儉節約高中議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勤儉節約高中議論文1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一天我要出去玩,所以早早地起床了。正要洗臉的時候發現停水了,于是急匆匆地出發了。晚上回來的時候,一進門就聽到屋子里嘩嘩的水導聲。發現洗衣手池的水早已滿了,嘩嘩地往外流,整個衛生間里都是水。我心想,今天出門時,忘記關水開關了。心里暗暗自責起來。第二天,我和媽媽去交水電費,收費的阿姨說77元。媽媽說了一句,比上月多出一倍多。
通過這件事讓我知道平時要養良好的習慣,不要粗心大意,做了不必要的浪費。我覺得平時能手日光燈,不開燈,人走燈滅;能手扇子,不開空調,不要浪費每一天紙,每一滴水,每一支筆,每一粒米。媽媽說過,并不是鋪張浪費就代表富有,并不是勤儉節約就說明一個貧窮。我牢牢記住了這句話。
我把我的想法告訴了媽媽,媽媽欣慰地笑了。
就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做一個勤儉節約的小學生吧!
勤儉節約高中議論文2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20xx年,全國刮起了一場“節約風”,各地相繼開展勤儉活動,就連我們村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除夕,也就是農歷臘月三十,是一年中農歷的最后一天,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的節日。清晨,我懶懶的從被窩里鉆出來,看了一眼時鐘,已經八點多了。可我總覺得怪怪的,有點兒不對勁。突然眼前一亮,對了!今天早晨沒有鞭炮聲。哈,我像發現新大陸一般興奮。
今年真是一反常態。要是在以前,天剛亮就有噼里啪啦的鞭炮聲,不僅把我從睡夢中吵醒,還把我心愛的小狗嚇個半死。聽到鞭炮聲就躲到屋子里不出來,渾身打哆嗦,一雙黑眼睛驚恐的看著你,那樣子真是令人發笑。
在我們這里,過年放鞭炮的主要是除夕的早晨、中午、晚上,初一的午夜和早晨。我決定在這些時段留意一下燃放煙花炮竹的情況。
中午和晚上雖然有大量的燃放煙花炮竹聲,但比以往是少了許多。午夜是拜年和掙壓歲錢的時候,也是燃放煙花炮竹最多的時候。回憶以前,每家每戶除了燃放鞭炮以外,許多人還要燃大量禮花禮炮,它們確實好看,在天空中顯得花團簇錦。可是這背后卻帶來了震耳欲聾的噪聲和彌漫不散的污染。
而今年就沒法比了,今年的夜空顯得很寧靜,星星和月亮是這里的主宰,煙火已經不能與其抗衡。但今年并沒有因為少了煙花禮炮而顯得冷清。現在家家戶戶都掛上了燈籠,貼上了春聯、福字,年味一樣沒有少。
讓我們一起做一個勤儉節約的傳統好少年!
勤儉節約高中議論文3
古人云:“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于奢。”勤儉節約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是中國人民的優良傳統。
這是我暑假閱讀中所積累的,探尋了“勤儉節約”的歷史與名言警句。
歷史上,古今中外有許多節約的故事不勝枚舉,比如中國的偉大領袖毛澤東、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中國外交部長周恩來……令我最敬佩的是毛澤東。他要求別人的自己會先做好,他一生的粗茶淡飯,穿粗布衣,睡硬板床,生活極為簡樸。一件睡衣穿了20年,縫補了70余次。在經濟困難的時候,他自己主動減薪,降低生活標準。一頓飯只有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幾小碟咸菜,主食吃燒餅。偉人在這方面做出了表率,我們因當向他學習。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經常說的一句英國諺語是“節約便士,英鎊自來”每天深夜她都親自熄滅白金漢宮小廳堂和走廊的燈。她堅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擠到一點不剩。
我在生活中也有許多勤儉節約的故事。有一次我從地鐵站出來,太陽曬著皮膚,隱隱有些刺痛,當時我身上還剩40余元,可以打個車去餐館吃飯,但是我回想起了當時的零元錢生存挑戰難賺錢的情景,我覺得父母賺錢也不容易。我自言自語的說:“反正路近,干脆走過去算了。”在走的時候我幾次想反悔,但是我說到要做到,我幾次鼓勵自己說:“我一定可以的!”不久到家了,但已是滿頭大汗。
多少年來,中國發展的各個時期,非常艱苦,勤儉節約都作為一種社會認同的傳統美德,在中國持續和發揚。這也是我國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重要因素。
艱苦生活雖然離我們越來越遠,但是我們仍應牢記:平日里要節約縮食,困難時才易渡過難關;富足時將華奢侈,困難時將難以生存。節約需要我們從一點一滴做起,從身邊細小的事情做起,不因事微而不為,不因利小而棄之。我們要從身邊事、身邊物做起,加強節約養成節約的好習慣。 滴水亦成河。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節約,匯集起來將支撐我們走向光明的未來!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從身邊做起、節約每滴油、每升水、每度電、每分錢、每張紙、強化勤儉觀念,減少和杜絕浪費,推動企業的科學發展。
勤儉節約高中議論文4
說起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這其實對每一個生活在家庭中的孩子都深有體會。家風,能在不經意間改變我們的心靈,塑造著我們的人格,熏陶著我們的性情,這更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無字的典籍。這引領著我們的成長,在我們身上處處烙有家風的印記。
有一次,我正在幫媽媽淘米,淘完米后,我剛要把渾濁的淘米水倒掉時,媽媽一個箭步沖上來,奪過我手中的淘米水,我不解地問:“干嘛呢,媽媽?”“要珍惜每一滴水,要讓每滴水都發揮自己原有的價值。淘米水看似每有多大的作用,可是用處卻多著呢……”沒等媽媽把話說完,我便拿來飯桶,將那淘米水用來澆花了。媽媽朝我豎起了大拇指。
一個不經意的舉動就造成了浪費,所以,我們應該更加小心去做每一件事。
當然,勤儉節約不僅要節約水,還要珍惜糧食,爸爸就用行動告訴了我,以前我吃飯的時候總有幾顆飯粒掉在桌上,我沒覺得浪費,就沒在意這事,但是,爸爸卻用筷子夾起一粒粒掉下的米飯,放進我的碗里,親切地對我說:“啊諾,不可以浪費糧食,要知道,在爸爸小時候,一斗米能換一壩田,而且你現在很幸福,有一個美滿的家庭,而在山區里的孩子都吃不飽飯,所以我們便要節約糧食。”聽了爸爸的教誨,我將自己碗里的飯吃了個精光,一粒飯都沒剩下。
勤儉節約,就是我們家的家風,我要堅守家風,做一個守家風的好孩子,并將這一光榮的傳統,發揚,傳承下一代,讓更多人知道,勤儉節約這一個好風氣。
勤儉節約高中議論文5
節儉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常說:“要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但,我們真的做到了嗎?古人云:“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節儉,是有德之人同有的品質;奢侈,是邪惡中的大惡。但在生活中,有幾個人會把節儉這兩個字牢記在心中呢?
在生活中,就有很多浪費奢侈的例子隨處可見:在家吃飯的時候,總能見到一些吃飯挑挑剔剔的同學剩下飯菜,總能見到碗里剩下很多的飯;在某些公共場所里,總能見到有人用完燈就離開,總能見到一些沒有被隨手關掉的燈。
記得有一次早晨,我朦朧地從睡夢中醒來,閃著惺忪的雙眼,就聽得廚房有緩緩的流水聲,我起來隔著磨砂門一看,原來是外婆在廚房忙碌著為我準備營養的早餐,香濃的氣味撲鼻而來,使我直流口水,迅速把我自己整理清爽干凈,進入廚房,“咦,外婆早餐不是好了嗎?你還在淘米干嘛?”外婆忙給我解釋準備的是午餐,只見她慢條斯理地淘了一遍米,然后把淘出來的水倒入另一個空盆里,這樣淘了幾遍,盆子里已盛了些渾濁的淘米水,我心中又產生疑問這水骯臟,外婆難道還要再清洗什么嗎?外婆看著楞楞的我,笑笑對我說:“不是的,這水可有營養了,別看它骯臟,倒掉很可惜的。”我有點疑惑不解,不敢相信也不敢茍同外婆的做法。外婆把淘米水澆到陽臺上種植的一盆盆花上,每天澆一點,那個花在淘米水的滋潤下,在外婆的悉心照料下茁壯成長。就比如我從學校帶回家的蘆薈,從原先快枯萎發黃的枝葉變成一棵小陽傘,長出了許多新枝葉,綠得鮮艷,嫩嫩的。我感覺好神奇,終于相信外婆的做法,也懂得了淘米水還可以再利用的,所以不能浪費,我想這應該也是一種節儉吧。
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讓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美德,從我們身上繼續傳承發揚下去吧!
勤儉節約高中議論文6
艱苦樸素、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很小的時候,媽媽就教育我要愛惜糧食,教育我背誦“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跟我講糧食的來之不易。從那時候起,“愛惜糧食”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海里,也使我養成了節約的好習慣。
今年我已經上五年級了,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從不挑食,媽媽燒什么,我吃什么。長這么大,“麥當勞”、“肯德基”店我只進過兩次,還是爸爸媽媽主動帶我去的。以前,看著電視廣告上的炸雞腿、漢堡包、冰激凌,覺得十分誘人,讓我也很心動。聽著吃過的小朋友得意洋洋地介紹,我也挺羨慕。但是,我沒有向爸爸媽媽提出過這樣的要求。吃過兩次后,我心里在想那些雞翅之類的東西和家里燒的并沒有很大的區別,卻要那么貴。現在有些小朋友經常在長輩面前哭著鬧著要去,有時候吃不完又浪費在那,真是不應該。聽老師說在很多貧困山區,一些像我們這么大的孩子沒有錢上學有的甚至連飯都吃不飽。我們和他們相比是多么幸福,所以不能浪費。
我有一個豬豬存錢罐,爸爸媽媽每月會給我十多元錢。這些零花錢,我除了用來買學具和一些零食之外,從來不用,剩下的錢都悄悄地喂了“小豬”。一元、兩元、三元、十元、二十元……小豬“吃”得肚子滿滿的,我心里美滋滋的。
我們當代的小學生都以獨生子女居多,在家被看作“小公主”、“小皇帝”,吃穿用玩全都最好的,還大把大把地花錢,這種不良風氣不應漸漸滋長。我們應該明白,學生是消費者,不是生產者,大人們給的錢是他們勞動賺來的`。平時給我們的零花錢,春節給“壓歲錢”這是大人們對我們的疼愛,我們要把長輩給的錢節省花,把這些錢花在需要的地方。
浪費是一潭深淵,一旦掉進去,就難以自拔。勤儉節約是一種美德,是一種智慧,更應該和風氣,讓我們共同找回失去的節約意識,將勤儉節約這個“傳家寶”進一步發揚光大。
勤儉節約高中議論文7
家風,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傳的處事風尚,生活作風,即一個家當中的風氣。家風是祖輩對子孫后代立身處世,持家立業的教誨;是給家中后人樹立的價值準則。每個家庭都會有家風,那我家的家風是什么呢?
我問爸爸我們家的家風是什么?爸爸沒有直接告訴我,而是給我講了他小時候的一個故事:在爸爸還像我這么大的時候,有一次吃飯剩下一口饅頭不想吃了。結果被爺爺罰跪了一天,還要跪著背《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爸爸說他也不知道跪了多久背了多少遍。在這一遍一遍的背誦中,他卻不再抱怨爺爺了;而是慢慢理解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義,也體會到勤儉節約的家風。
說到這里,我不禁羞愧地低下了頭。這首詩我們很小的時候就會背了,但是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并做到呢?我們在學校吃午飯的時候,有的小朋友遇到不喜歡吃的菜就一口不碰,有的添很多飯又吃不了就白白倒掉。餐車里每次都是滿滿的剩飯,我看見真的很心痛。這每一粒糧食,每一口飯菜都包含了很多人的辛勤勞動。農民辛苦耕種,給我們提供了糧食和蔬菜;食堂的叔叔阿姨把它們變成我們每天美味的飯菜;老師再分到我們餐盤里。浪費糧食就是浪費這所有人的辛勤汗水和付出。我對爸爸說:“我知道了,我會從我做起節約糧食。因為我們的家風就是勤儉節約!”
我又問爺爺為什么我們的家風是勤儉節約?爺爺說:“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體現了中國人民勤勞,善良,樸實和堅韌的民族氣質。所以我們家一直以來就以勤儉節約為家風。
最后我問媽媽勤儉節約到底是什么?媽媽說:“勤儉節約就是工作勤勞生活節儉,只有勤勞工作的人才能體會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才會懂得珍惜。勤儉節約不是貧窮,是對勞動的尊重;勤儉節約不是小氣,是對大自然的敬畏!”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勤儉節約,我的家風。
勤儉節約高中議論文8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要從現在做起,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
節日期間,家里來了一些親朋好友,媽媽買了些啤酒招待客人。飯后,我趕緊把空酒瓶撿到一邊,再加上平時自己喝的牛奶盒、飲料瓶以及家里的一些廢舊的報紙和紙箱等,竟然有一大堆呢!我整理好后,請奶奶幫我的忙,把這些廢舊物品賣給了廢品收購站。收購站的叔叔直夸我是個懂事又節約的好孩子,我數了一下手中的錢,竟有十元多呢。我可高興了,美滋滋的把錢塞進了我的平時存錢儲錢罐里。以后我得存多點,因為我準備給一直帶我、關心我的奶奶買份禮物,感謝奶奶對我的疼愛!我也會隨時準備著把這些錢捐助給需要幫助的人……
賣了廢舊物品,既得了錢,又幫媽媽把家里收拾干凈了,更重要的是還不會對外界環境造成污染,這不是一舉三得嗎?所以我會一直堅持這項勤儉節約行動的。
勞動是幸福的左手,節約是幸福的的右手。同學們,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吧,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
【勤儉節約高中議論文】相關文章:
勤儉節約高中議論文07-02
高中勤儉節約的議論文08-03
勤儉節約作文高中800字議論文12-25
勤儉節約議論文07-16
勤儉節約-初一-議論文01-08
高中勤儉節約的作文07-20
議論文:勤儉節約,艱苦奮斗07-06
議論文:勤儉節約,艱苦奮斗04-21
高中議論文06-28